国庆节
说到我国的国庆节,人人都知道是10月1日,那十一国庆节的由来,你了解吗?1949年的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不是大家以为的“开国大典”,到底十一国庆节的由来是什么呢?
十一国庆节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的这一天是举国同庆的一天,全国人民都是非常的高兴的,它是国家的一个重大的节日,所以各种活动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让全国人民度过一个开心的节日。
世界国庆知多少
国庆节是一个国家最隆重的政治性节日。
从名称上说,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称“国庆节”或“国庆日”的有中国、法国等约40个国家;称“独立日”或“独立节”的有美国、墨西哥、菲律宾、缅甸等约60个国家,称“共和日”或“共和国日”的有南斯拉夫、扎伊尔、冰岛等国家;称“革命节”的有原苏联、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称“联邦成立日”的有瑞士;称“联合日”的有坦桑尼亚;还有的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和“巴基斯坦日”。
从日期的涵义上说,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约有30个国家以建国日为国庆节;有的是以宪法颁布日为国庆节,如联邦德国;有的是以革命起义日为国庆节,如法国;有的则以国家元首生日为国庆节,如日本、泰国、荷兰、丹麦、英国等国。有趣的是,这些国家随着国王、天皇或女王的更换而改变国庆节的日期。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要扩大庆祝。为庆祝国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者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德国:各洲轮流坐庄庆统一
德国的国庆日称为“统一日”,以纪念分裂40多年的东西两德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统一。去年10月3日,来自德国各地的近百万民众聚集在德国统一的象征——勃兰登堡门前,隆重庆祝统一14周年。
按照惯例,每年轮流担任联邦参议院议长的所在州首府,自动成为该年统一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由于去年正值柏林市市长担任联邦参议院议长,因此首都柏林自统一以来首次成为统一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去年柏林市长和德国总统都在庆祝大会上致词,德国总理施罗德、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联邦议院议长和各联邦州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但在2000年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举行的统一10周年大庆上,两德统一的功臣、前总理科尔却因政治献金丑闻没有露面。那一年柏林虽然不是主会场,但仍有25万人参加了市中心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周围举行的庆祝活动。
统一象征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坐西朝东,是定都柏林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于1753年下令修筑的柏林城14座城门之一,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在统一德意志帝国后,于1788年重建此门,1791年竣工。1961年8月东德筑起柏林墙时,处在东、西柏林交界点上的勃兰登堡门成了柏林墙的一部分,并被划为军事禁区。
英国:国家为女王规定“生日”
在立宪君主制国家英国,国庆节定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实际上,女王是4月21日出生的,英国政府之所以另外规定这么个的“生日”,是考虑到初夏气候更为温暖宜人,放晴的日子多。女王父亲乔治六世在位时(1936-1952年),也是在6月为他过生日,尽管他实际生日是12月14日。此前两位国王乔治五世和爱德华八世(分别于1910-1935年和1936年在位)恰好都在6月出生,才能在实际生日中领受举国臣民的共同贺寿。
和美国的独立日比起来,英国女王生日不免有王室“一己之私”的意味,加之还有不少人呼吁取消君主制,所以英国的国庆自然低调得多,不像美国那么隆重铺张。
如按立国时间算,公元10世纪统一的英格兰于1536年、1707年和1921年完成与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合并;“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的名称则从1927年才开始采用。
女王贺寿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为国内外名流封爵授勋。受嘉奖者名单分别由政府和王室拟定,并在女王的官方生日公布。今年的榜上题名者多数仍来自伦敦市和国家两级政府、军队,以及工党政府政策的支持者,其中36%为女性。最高荣誉头衔“骑士”的获得者仍以出身牛津、剑桥两校的精英居多,只有少数例外,如化妆品店“Body Shop”的创办人阿妮塔·罗迪克。今年政府声称由公众提名的受勋者比率高达52%。
法国:国庆阅兵成了兵器大展台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今年的7月14日,数以十万计的法国民众和游客把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两旁围个水泄不通,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尽管去年被极右翼刺客放了冷枪(幸好未击中),希拉克总统今年仍和往常一样,自1995年当选以来,第9次在香榭丽舍大道上乘车检阅三军队伍。法国国庆日名叫“巴士底日”,以纪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革命。但1814年封建王朝复辟时,曾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和“杀人犯的节日”。直到共和制恢复10年后的1880年6月,法国议会才正式通过法令,将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巴士底日是法国最隆重的民众节日,当天全国放假一天。节日前夕,许多人家挂起彩旗,建筑物和公共场所也饰以彩灯和花环,街头路口架起一座座饰有红、白、蓝色布帷的露天舞台,管弦乐队在台上演奏着民间流行乐曲。13、14日晚,狂欢的人群纷纷拥向街头,脖子上围着国旗色彩带,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卡马尼奥舞等民间舞蹈。
法国每年都在香榭丽舍大道上举行阅兵式。7月14日上午,大街戒严。空军机群飞抵凯旋门上空,阅兵开始。战机编队喷出红、白、蓝三色烟幕,宛如一面巨大的国旗在空中舒展开来。当飞机通过协和广场的阅兵台上空后,陆海军队列开始向总统敬礼。入夜,凯旋门上空,明亮的红、白、蓝三色探照灯光柱交叉摇曳,映照着门洞的巨大国旗;地面上的灯火与天空中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鞭炮声与乐曲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法国每年的巴士底日庆典要用掉50吨火药,10亿支烟花;仅半个小时的焰火就要花费约350万美元,整个节庆的成本可想而知。与美国独立日游行的嘻嘻哈哈相比,法国巴士底日阅兵的军事色彩非常浓。9月7日《华盛顿邮报》星期天版刊登的一位专栏作家的访法杂感写道:“我们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见识了巴士底日游行。虽然事先已听说会出现什么情况,但亲眼所见仍让我感到吃惊。法国人用一种极其军事化的方式来庆祝他们的‘独立日’:一列列坦克等庞大的装甲武器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这种情景你一般要在亚洲某些国家的中央广场才能看得到。
澳大利亚:庆祝第一批囚犯的到来
1788年1月26日,亚瑟·菲力浦率“第一舰队”的11只小船驶抵悉尼市的杰克森港下锚。这些船只载着780名放逐犯人、海军及其家属约1200人。这些白人浩浩荡荡地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菲力浦成了首任总督。
在随后的80年间,总共有15.9万英国犯人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所以这个国家也被戏称为“囚犯创造的国家”。而1月26日成为了澳大利亚建国纪念日,也被人们称作“澳大利亚日”。
而今,每年1月26日这天,澳大利亚各大城市都会举行各种大型的庆祝活动,因为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其中之一是入籍仪式:成千上万澳大利亚联邦的新公民集体宣誓:“从现在起,以上帝的名义,我宣誓。我将忠实于澳大利亚和她的人民,分享他们的民主信仰,尊重他们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并遵守澳大利亚法律。”
当然,人们有权选择是否说“以上帝的名义”这句誓言。自1949年1月26日至今,已有约300万人以这样的方式宣告自己成为澳大利亚公民。悉尼市杰克森海港的渡船竞赛也是每年都有的保留节目,象征着第一批英国犯人的到来。今年澳大利亚日委员会还组织了一项新节目——冲浪邀请赛,地点同样设在悉尼的杰克森海港,只要是达到运动员水平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世界第六大国、也是唯一拥有整个洲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名来源于拉丁语“Terra australisincognita”,意为未知的南方大陆。一般认为,澳大利亚土著的祖先约在4万年以前,就开始定居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到澳大利亚本土的白人,是葡萄牙人曼德撒。他曾于1521到1532年在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探险。不过直到1616年,荷兰人才开始真正探索澳大利亚,足迹遍及澳洲约1/3的土地。
1770年4月29日,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率领“努力号”帆船来到了澳大利亚东岸的植物湾,随后沿东海岸一路北上,在约克角的控有岛升起英国国旗,库克宣布整个澳大利亚大陆东部为英王乔治三世所属。1785年2月6日,英国政府依照库克船长发表的宣言,将澳大利亚东部定名为“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开始了澳大利亚殖民的历史。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国庆活动非常强调“多元文化构成澳洲”的重要特质,即各族居民分享传统习惯、文化、语言和宗教信仰。但也有不少土著居民并不以为“澳大利亚日”值得庆祝。正是从这天开始,他们的祖先丧失了土地、文化和社会地位。
不管怎样,澳大利亚在建设兼收并蓄、多元文化的社会方面,仍堪称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这一澳大利亚价值观的核心已深入民心。
日本:这里的国庆静悄悄
日本虽然有个“建国纪念日”——2月11日,因为据传说,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的这一天统一日本(旧称纪元年,战后一度废止,1966年又恢复),但日本的“国庆日”却和英国一样,也是以立宪君主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为国家的节日。
日本皇室庆祝天皇生日的传统做法是,当天天皇和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至于民间活动就很难说了。日本的节日名目繁多,连企业也可以自己规定一个公司庆祝日,而在民间最受重视的当属元旦和盂兰会。据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井上爱子女士表示:对日本人来说,国庆日只是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很少有人会想到去庆祝它;当然,也有人会去参拜神社。
公元645年,日本仿照唐朝律令制度,进行了大化革新,采用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体制。12世纪末,日本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天皇的地位一度受到威胁。1868年,在被西方炮舰强行推开国门后,日本的革新派推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了天皇的统治,并由此开始资本主义改革。二战战败后,日本在1947年5月实施了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的国家,转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如今天皇在日本已经不再被认为是神了,但仍是国家的象征。天皇的生日作为国庆日的传统保持不变。
阿根廷:不放焰火敲锅盆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推翻了总督并且成立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独立后,5月25日被规定为“1810年5月革命纪念日”,即国庆日。
今年5月25日,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阿根廷民众照例上街集会,纪念属于自己的“五月革命”。他们的庆祝方式带有独特的该国特色:发表演讲,敲打锅盆,挥动国旗和标语,咒骂政客。一些妇女身穿传统服装,穿梭在人群中发送系着蓝色丝带的香蕉,丝带上写着:“知道一切的人”。据当地人解释,这些香蕉暗指现任政府是“香蕉政府”,腐败无能。
与此同时,现任总统杜阿尔德在例行的庆典上,对着漠然的听众发表了一通演讲,回应是一阵不失礼貌但有气无力的掌声。阿根廷有“世界粮仓和肉库”的美称,是南美洲最早走向独立的国家。1535年,西班牙在这里建立了殖民据点,由于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饰物,殖民者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拉普拉塔”(与“阿根廷”均意为“白银”)。1776年,西班牙设立了拉普拉塔总督区,并且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1812年,阿根廷人圣马丁领导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4年后阿根廷正式独立。
巴西:勒紧腰带过国庆
9月7日是拉美第一大国巴西的独立日。1822年,葡萄牙王子、巴西摄政王佩德罗在这一天宣布巴西独立。过去每到国庆,首都巴西利亚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然而自去年起,由于军费吃紧,一年一度的国庆阅兵式既没有飞机编队,也没有任何军事装备展示。除4辆装甲车外,所有车队全部由警车和消防车组成。为了节省燃料,阅兵式以空军士兵编队代替飞机编队,由警车和消防车代替陆军军车编队。
巴西其他城市也以各种方式隆重庆祝国庆,极具韵律、奔放热烈的国粹桑巴舞自然是少不了的。巴西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位,而且没有一般大国常见的大片沙漠或冻土带,大自然赋予巴西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袤无垠的天然牧场和丰富的地下宝藏,真可谓得天独厚。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来到巴西,将这里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殖民者在巴西大肆砍伐红木,“红木”(Braz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1630年代,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并于1549年任命了首届总督。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时,葡萄牙王室一度迁到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后,王子佩德罗留任摄政王,两年后他宣布独立,另立帝国。1889年,巴西联邦共和国成立。1891年,国名改为巴西合众国,1968年,重新改回巴西联邦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