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工力量 柳叶刀】
上周二(11月12日),科工力量跟随记者团参访了上海石化公司,该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涉及原油的加工提炼,所以记者团参观的主要内容与炼油厂的运营情况,安全保障、污染防治、以及消防措施相关。对于炼油厂的具体运行细节,可能需要专业人士才能介绍清楚,但笔者毕业于石油院校,正好借此机会聊一聊有关石油的话题。
科工力量随记者团参观上海石化炼油厂
石油被称为“黑金”,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无论其燃油,还是纺织品,都需要从石油中提炼。在大众的传统印象中,与石油联系最密切的就是汽车燃油,实际上从石油中提炼的化工产品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吃穿用行”与石油密切相关,所以石油产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工业,最早投入开发的油田是甘肃的玉门油田。作为最早开发的油田,玉门油田当时聚集了大批的技术专家、工人和学生,这些人后来也就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南下四川,北上大庆,东去庆阳,西进吐鲁番,都留下来“玉门人”的足迹。
改革开放后,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石油产业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迈进。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被划归总公司领导。1988年,石油部撤销,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同时,1982年成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从这次变革的分工上看,中石化负责的是下游的石油的提炼加工,中石油负责陆上石油勘探开采,中海油负责海洋的石油勘探开采。
具备一体化经营能力 三家各有侧重点
为了彻底解决石油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问题,到了1998年,国务院决定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政府职责被剥离,分别组建成集团公司。同时为了增强企业间的相互竞争,中石油的一部分上勘探开采业务分割给中石化,中石化的一部分下游部门分割给中石油,这样两家大型石油公司都具有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能力。
“三桶油”发展到今天实际上都已经具备了上游勘探开发、中间的技术服务和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炼化、化工和销售能力。不过基于历史原因,三家各有产业侧重点,中石油还是主要侧重于石油的勘探开采,中石化的业务重点是原油的提炼加工,中海油专注于海上油气勘探。
“三桶油”下辖的上游业务公司
在陆地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勘探采油区域也有“南北之分”。在1998年石油产业重组的时候,就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划分了南北“领地”,大致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属于中石油,以南属于中石化,这与网通和电信业务的南北经营相类似。
具体来说中石油下面的几个油气田分布是大庆、大港、冀东、辽河、吉林、长庆、新疆克拉玛依、塔里木、四川、玉门等,中石化下面的油气田分别是胜利、中原、江汉、西北局等,中海油则在天津、上海、深圳、湛江设立四个分公司,分别管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上油气田开发。
当然也有例外,你会看到中石油跑到四川开发一个油气田,也会看到中石化往北方跑。中海油的海上的勘探开采业务在国内没人和它争抢,其在渤海油气田较多,黄海、东海和南海也有,但前者的地下原油太稠开采难度大,而后三者又容易产生政治争端,新闻上也偶见此类报道。
国际油价波动对“三桶油”的效益各异
众所周知,我国几个大油田都在西北,所以占据北方的中石油大多都是从这些油田直接采购而来的国产原油,之后进行提炼成燃油和化工产品进行销售。而在三家中,中石化的油田数量最少,其提炼所用的原油主要来自进口。中国主要依赖中东地区、美洲的委内瑞拉、巴西、非洲的苏丹、安哥拉、欧洲的俄罗斯和亚洲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进口原油提炼燃油进行销售。
就目前的油价来看,中石油的日子不会太好过,由于炼化板块一项是其弱项,上游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上游的部门庞大意味着内耗更大。而中石化的炼化板块较强,可以依赖优质价廉的进口原油获得不菲的收益,就目前大形势来看,中石化的炼化能弥补一部分原油开采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况且中石化本身的油田并不多,多数靠国外购买,所以整体效益略优于中石油。
2018年“三桶油”业务营业收入构成(单位:%) 中石化收入来源主要是炼油及化工业务,中石油是勘探与生产,中海油则是石油和天然气销售
一位上海石化的业内人士向笔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国际油价的上升或下降对炼油厂来说都是难以获利,只有油价平稳的波动,对炼油厂来说才是赚钱的。像上海石化每天消耗的原油有几十万吨,这个油是从中东买的,三个月之前就要签订合同,确定运输单位和到岸时间。三个月之前油价如果是100美元一桶,现在降到80美元一桶,汽油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下跌,但炼油厂订的合同还是三个月前100美元一桶的高油价。
当然,对于以海上勘探开采业务为主的中海油来说,低油价当然对它不利。中海油的海上平台成本高风险大,前些年中海油在高油价的大环境收益不错,但最近几年油价不理想,中海油近年内已没有大规模招聘新员工了,可见整体效益不景气。
笔者自己就是石油院校毕业的,听以前的师兄师姐说,是2010年之前,学校里其他学院的学生在大二的时候,都拼了命往石油、地质学院转,因为那时的石油企业缺人,每年需要大批的应届毕业生。甚至有些石油公司在公开的招聘会之前,直接去学生宿舍拉人,当下签订就业合同。不过,2010年之后,形势就开始逆转了,石油企业不景气,招聘应届生逐渐减少,甚至连续几年不再招聘。以前其他学院的学生都努力往石油、地质学院转,现在是石油、地质学院的学生往其他学院转。
重质油与轻质油的炼化 区别在哪
原油有轻质与重质之分,但轻质油或者重质油炼化之后的油品(如汽油的品质)是一样的,区别不大。不过,炼化两种原油所需的设备和难度是不一样的。轻质油相对来说炼化过程中,其目的产品(如汽油、柴油等)容易得到。重质油在炼化是就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度等,经过的反应步骤更多。所以,由轻质油炼化所得的目的产品受益更高。
轻质油虽然优点很多,但是中石化实际上炼化的原料重质油较多。因为考虑到原料的采购成本,高硫,高酸的重质原油价格比较便宜,所以企业更倾向于采购重质油。我们国家从中东沙特采购的原油比较多,那边的原油就属于重质原油。实际上,好的轻质原油在中国的大庆等油田,另外还有英国、丹麦那边的北海布伦特原油。
2015年全球原油产量按品质分布情况
中石油就不用太注重原油的成本,因为它本身油田多,自己产油自己加工,所以在成本方面不像中石化那样占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中石油下面的几个油田产的轻质油比较多。上海石化的一位专家向笔者表示,十几年之前国产原油是统一配给的,品质好,但现在上海石化买不到这样的国产原油,而且目前的国产原油价格比国外高,这也是开采量和开采成本决定的。
在炼油的时候还需要加入添加剂,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脱硫、防腐蚀,而且产出的汽油还需要加入抗爆物质。另一方面还要加一些用于提高汽油热值的物质,让汽油更耐烧。“三桶油”三家的添加剂主要成分都差不多,没有多大区别。
有网友说我国执行的汽油燃烧后尾气的排放标准没有欧盟严格,这种观点可能带有一定的偏见,因为根据笔者的查询,目前我国执行的是“国五”的标准,马上就要执行“国六”,而欧盟现在执行的“欧V”标准与“国五”的水平相当。
民营企业也可炼油 鼓励油价相互竞争
民营炼油厂是地方炼油,它是“三桶油”之外的地方企业炼化原油,像山东地区比较多一点(各种“茶壶嘴”),以前国家是不承认的要取缔的,现在为了鼓励竞争,地方的炼油厂也放开了。因为石油是国家战略物资,原先国家防止地方私自炼油,主要通过“卡”它们买不到原油,现在是政策变了,民营企业可以自己采购国外原油。这些民营炼油厂生产的汽油等产品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卖给加油站)。
山东独立炼厂总体布局 数据截止:2017年7月
现在外企(壳牌、道尔达等合资加油站)、民企基本都是在民营炼厂采购汽油、柴油等,因为其采购价格低。大企业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质检,但小的加油站有没有质检很难说,基本上就是纯相信炼厂,向大炼厂采购的燃油应该可信,小作坊就不敢确定了。
因为“三桶油”都有原油采购渠道和自家的炼油厂,所以很少向民营炼油厂进行汽油采购。另外“三桶油”虽然都是国企,但是汽油产品的价格并非一样。这是三家炼油的成本不同导致的,因为成本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另外一点就是规模,如果规模化生产那就价格低。像中石化自己的油田很少,需要大量从外面采购原油,原料成本就上去了,所以它就得在炼化的环节消化成本,从炼油技术、炼油成本、炼油规模三方面降本增效。
在“三桶油”中,中海油的油价一般不高,主要因为其是市场后入者,所以为了销量更大,设置油价的设置就低一些,其实也不会低太多,毕竟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在那放着,如果你遇到低的离谱,可能是假冒站点,很多假冒的站点以“中海石化”、“中海石油”、“海洋石油”等名称命名,而中海油的加油站就叫“中国海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
结束语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虽说都具有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能力,但是基于历史的沿革与传承,在上下游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与设置三大电信运营商一样,国家设置“三桶油”也是为了能形成体制内的相互竞争,虽然在设置的初期,因为各家区域的划分不同,竞争现象没有充分体现,但是后来随着“三桶油”不断的发展,各自的业务区域相互渗透,竞争的局面就开始不断上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