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身上衣服前后都着火时可采取什么方式灭火(我们准备好了吗)

通讯员周杨东摄东南网5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何祖谋)核心提示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省将发生今年入汛以来降雨强度最大的暴雨天气过程,福州、龙岩、泉州3市5县4条河流5个站点可能发生超警戒0.1~1.5米的洪水,公众如何运用地震预警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启动城区排水防涝五级应急响应,城区内河、...

11日,在龙岩市一家幼儿园,消防救援人员给小朋友展示消防器材。通讯员 周杨东 摄

东南网5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核心提示

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最近几天,“强降雨”“地震预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成为我省公众关注的热词。

5月9日,强降雨和地震不期而至,一时间让民众绷紧神经。其一,9日至13日,我省将发生今年入汛以来降雨强度最大的暴雨天气过程,最大小时雨量80毫米,根据水文预测,福州、龙岩、泉州3市5县4条河流5个站点可能发生超警戒0.1~1.5米的洪水。其二,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1度,东经122.51度)发生6.2级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州、厦门、泉州等地震感明显。其三,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省红十字会在福州地铁24个站点投放24台AED。“救命神器”进驻福州地铁,关键时刻将呵护生命。

防灾减灾,未雨绸缪。面对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我们的防汛救灾体系如何发挥作用?福建的地震预警时间可以有多快?公众如何运用地震预警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救命神器”如何在更广范围发挥作用、抢救生命?针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公众怎样提高自救自护技能?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智慧治水

这几天,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正袭击南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局地日降雨量或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我国多地发布暴雨、冰雹、雷电等气象预警。

5月9日,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启动城区排水防涝五级应急响应,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城区内河、湖泊、水库等工程和水情的实时信息,在城区水系科学调度指挥控制系统大屏上一览无余。

“千里眼”实时紧盯各水系要素;“智慧大脑”高效分析,科学制定联排联调方案;“多面手”让各水系要素听指挥。

福州城区水系科学调度指挥控制系统启动于2018年,也是首个城市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主要覆盖福州中心四城区400平方公里的范围,通过打造感知检测预警的“眼”,预测预报、调度决策的“脑”,以及自动化控制的“手”,实现“眼脑手”并用,可对福州城区1000多个库、湖、池、河、闸、站实现智慧、精准管控,让水“听指挥”。

“对于水网密布、沟壑纵横的福州来说,这一系统成为应对强降雨、台风天等‘战时’情况的排涝‘指挥官’。福州市城区水系调度重点在库、湖、河、闸、站的联排联调,过去,各部件常‘各自为战’;如今,依托排水防涝一张图,事先就能进行相关会商决策,形成一套完备的防灾备汛方案,提前布防。”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工程师肖毅宏说,借助城区库湖闸站联排联调、错峰调蓄,抢险队伍应急设备网格化部署,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城区内涝得到有效缓解。

这一系统在去年面对“烟花”“卢碧”等台风时经受住了考验。在联排联调指挥大厅,福州四城区防内涝指挥部及时对雨情、水情分析研判,进行决策部署,助力城区积水快速消退。

同时,福州市排涝“移动作战”能力持续加强。27台“龙吸水”大型抽排设备、60台动力站、32台高扬程泵、21台潜水泵组合,实现总移动排水能力达72240立方米/小时。在城区因地制宜布设的5个应急道班点,可实现二环内区域半小时内、二环外区域1小时内抵达积涝点现场,开展抢险。

“眼明脑灵手巧”智慧治水,让城市极少“看海”,市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强。几年前,家住福州市晋安河畔的居民吴善祥总能在家门口“看海”。如今,吴大伯居住的小区周边,黑臭河变成了清水河,河边区域还被改造成了生态公园。几次台风过境,他再也没有看见“城市观海”的景象。

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针对台风、暴雨、洪水、森林火灾易发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全省应急管理系统逐步厘清“防”与“救”职责,建立协同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近年来,我省及时调整省市县乡四级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灭火指挥体系,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应急机制以及救灾物资快速调拨配送协调机制。我省进一步细化风险等级研判,强化协同联动,并在灾害来临前,提前向相关乡镇发出风险预警,部署防御工作。我省通过建设融通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防汛“大脑”,实现了对台风、降雨、江河水位、水库水情、地质灾害风险区、城镇易涝点、山洪易发区的全天候监测预警和预报。

地震可预警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9日14时23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1度,东经122.51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不仅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州、厦门、莆田、泉州等福建沿海城市震感明显。

福建省地震预警系统于震后40秒产生第一报地震预警,根据与震中的距离,福建省各地有42秒至96秒的预警时间。在随后的数十秒内,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逐次更新,第五报达到对外发布标准。据统计,此次地震共为9.7万个手机用户、1.4万余套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有效利用地震预警信息,既可以让公众及时采取必要的避震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也能保障公众与社会知情权,使公众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福建省地震局信息中心总设计师王青平说,不同的震中距有不同的预警时间,离震中越近,发出的预警时间就越少,根据距离远近不同,地震预警系统可为公众争取到数秒至数十秒的避险时间。

“很欣慰,根据我省现阶段的台网规模和多年的运行经验,发生在我省陆地上的破坏性地震,在震后首台触发5~10秒后就能发布预警信息,全省具有0~30秒不等的预警时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地震,在震后首台触发20~30秒内能产出预警信息,我省沿海地区具有40秒以上的预警时间。”王青平说。

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安装超1.8万台地震预警专用终端,数量居全国首位。同时,我省通过福建地震预警手机App、PC客户端等自有平台以及福建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网络等第三方转发平台,向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切实提高了防震减灾服务能力。

“救”在身边

这几天,细心的市民发现在福州地铁1、2号线站点新装了一些四四方方的神秘仪器,它们就是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神奇在心跳骤停时,如果能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利用它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会有效降低致死率。”红十字会志愿者向记者介绍了AED的使用方法,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记住“叫叫CABD”六字口诀,即判断意识,打电话给120并取出AED,30次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人工呼吸,电除颤。

2018年,福建省红十字会向社会发起了“‘救’在身边”募捐项目,首批采购40台AED,投放于部分人员密集的高校和单位,并为投放AED的高校、单位培训红十字救护员。

福建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洪月榕说,目前,福建省在公共场所投放AED近3000台,其中省红十字会投放700台。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到2030年,全省公共场所AED配备率达到每10万人10~20台。按此规划,我省AED配置相应需求量为4000台至8000台。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福建省将公共场所配置AED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加大财政投入,在公共场所配置2000台AED,并培训救护员20万人次。无疑,这将大大提升公共场所医疗应急救护能力和水平。

应急科普

灾害来临 我们该如何应对?

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防灾减灾,人人有责。在灾情发生前,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消除隐患?在灾情发生时,如何采用科学方法避险和救助,从而减轻对自身的伤害?省应急管理厅的相关专家为您支招。

城市内涝避险。当室内进水时,要密闭建筑物,堵住排水洞等;封闭门窗缝隙,并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垒筑防线。在室外避险时,要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附近的树木等连电物体并绕行落水电线,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金属杆物品,不拨打和接听手机。在雨中出行时,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远离深水,远离有漩涡的地方,选择地势较高处慢行。注意观察,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在安全行车时,涉水时打开大灯和双闪灯,与前面车辆保持车距,深水行车不可盲目强行通过,要稳住油门,低挡低速匀速过水,中途不停车、换挡、急转弯;车辆水中熄火要及时逃生,不在车中避雨。车内要常备可破窗自救工具。

室内火灾避险逃生。要保持镇静,尽力扑灭火源,同时迅速报警,并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源。不要慌乱,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坐电梯,要走楼梯,不可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不可躲在顶楼或壁橱等隐蔽处,应选择易被发现的地方;低身弯腰由安全出口逃离;帮助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逃生。

台风的防范与避险防范措施。住在低洼处的居民尽可能避居高处;加固门窗,备好食品饮用水,清除或绑牢易吹落物品,远离高压线。汽车要在车库或安全处停放,避开建筑群。船只及时驶入港口(湾)躲避,并同时抛下两只船锚,以防船只移位;将货物固定好。当避险时,在户外要穿雨衣,不要打伞,注意路边积水情况,避免落入窨井;远离高大建筑、施工场地、广告牌、电线杆等,避免高空坠物或触电。

洪水防范措施。避难场所应选择在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处及高大树上等。在水中自救时,要保持冷静,头部后仰,口、鼻部分露出水面,呼气要浅,吸气要深,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待他人施救。尽量抓住身边漂浮物,寻找机会求生。

雷电灾害的防范。在多雷电地区,建筑物及住房应安装避雷装置。在家中遇到雷电天气时,要关紧门窗,切断一切电源;远离金属类管道,如煤气、自来水管道等;不可站在阳台、平台和楼顶上;不用喷头淋浴以避免水流导电。

当在户外躲避雷电时,要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要将手中物体举过头顶;不要进行室外运动;不要接近遭雷击断裂的高压线。当在旷野时,遭遇雷电应趴在地上,去掉身上金属配饰,不要在大树下和孤立的棚屋中避雨;可选择沟渠、洼地等低于地面的地方躲藏。当游泳时,要尽快上岸,不可在大树底下换衣。当遭到雷击时,应先进行人工呼吸,并对心脏进行按摩;伤者衣服着火要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并避免伤者面部烧灼;及时送往医院或通知医疗机构前来救助。

记者手记

努力提升公众防灾避灾能力

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最近,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对我省某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知识调查,结果显示:90%的居民能储藏1~3天干净饮用水和方便食物,80.5%以上居民能了解紧急避难路线;仅2.5%的居民参加过急救培训,2.4%的居民参加过应急演练。

对此,专家认为,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福建来说,创新方式,努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尤为重要。例如,今年我省将建设100个安全主题公园,公园开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版块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让公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要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载体,向市民普及公共安全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氛围。教育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家讲座、观看展览和专题片等方式,讲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书本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日前,邵武市在富屯溪水域举办防汛救援综合演练。通讯员 黄自棋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0日,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排水防涝情况。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近日,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茶场校区开展消防安全演练。通讯员 邱汝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市三叉街地铁站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福建日报记者 吴鹏 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