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医德的元德应该怎么认识(日本医圣竟是汉灵帝后人)

其中据说是汉朝皇族后代的东汉氏更是人才辈出,东汉氏的后裔丹波氏成为日本的医学世家,这应该是中国医术传入日本的开始。渡来人进入日本线路关于汉朝皇族移居他国一事,成为今天日本社会中赫赫有名的原田氏,凭借汉方医术占据日本医界潮头一千多年,日本推古天皇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习医,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日本留学生惠齐、惠光、惠日等...

文/草堂或问

魏晋南北朝时代,从大陆避难到日本列岛的“渡来人”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文明输入,其中据说是汉朝皇族后代的东汉氏更是人才辈出,在日本政治、文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汉氏的后裔丹波氏成为日本的医学世家,与日本佛寺一起,保留了大量在中国已经失传的中国古籍,不但对日本,对中国文化也是大功臣。

渡来人向日本输入文化

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刚刚结束扫荡六国、统一天下的事业,此时他迫切想拥有万世不易的权力,经过三年的筹备工作,公元219年,徐巿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及百工技艺之辈海上求仙,其浩荡的寻访队伍中不乏医人,这应该是中国医术传入日本的开始。

在《汉书·地理志》中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可见两国在西汉时期亦有交往。

到了公元三世纪的魏晋时代,当中原的汉帝国土崩瓦解,随即大混乱与大分裂时代来临,一时间腥风血雨,神州陆沉,汉灵帝的后代为避祸而东渡扶桑,如果徐巿后人还在,这将会是一场跨越秦汉两个王朝的会面,中原故国已是沧海桑田,不知徐巿的队伍会否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慨。

渡来人进入日本线路

关于汉朝皇族移居他国一事,散见于日本的史料记载,作为东汉使主,他们受到天皇的厚待,并被赐予新的姓氏,或直称“东汉氏”。据记载,随之而去的人多数没有继续使用中原的姓氏,而是完全融入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大和民族。

他们拥有东亚大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巧,凭着足以碾压当地人的智慧而迅速崛起,最终成为新的贵族并衍生出新的姓氏,如原田氏、高桥氏、大藏氏、丹波氏等,以至到了后来“恩宠伟大,威视极盛”的程度。君家洛阳已是兔从狗窦入,松柏冢累累,可刘氏的一支血脉却在海上岛国开枝散叶,代代不绝。

到了公元十世纪,刘氏东迁的队伍已逐渐繁衍壮大、其中的大藏氏一直活跃于政治领域,后因战功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封地原田城,成为今天日本社会中赫赫有名的原田氏。而另一支后人丹波氏,却被历史推出政治的急流,凭借汉方医术占据日本医界潮头一千多年。

在这六百年几经更迭的岁月里,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从六朝隋唐开始,中医古籍源源不断流入日本。

公元552年,中国赠日本《针经》一套;562年,释知聪携《名堂图》等医书一百六十卷东渡日本;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日本推古天皇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中国习医,学成后带回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书,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是第一部病因病候学专著。

公元623年,盛唐之世即将揭幕,这是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时代,日本留学生惠齐、惠光、惠日等来唐朝学医,后医有所成归国。

公元652年,孙思邈《千金要方》成书,公元682年,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成书,两书被誉为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日本流传甚广。

659年,《新修本草》成书,这是第一部国家意义上的药典,一经问世便迅速传到日本,701年,日本仿效唐朝关于医药的制度,规定《千金方》为医生必修医籍。

公元752年,王焘的《外台秘要》成书,此书汇集了从汉到盛唐的诸家医药成就,汉唐之前的医药成就,大备于斯,此书对朝鲜和日本医学都有很大影响。

公元753年,应日本之邀,鉴真和尚随遣唐使团的船只东渡,鉴真的师祖道宣与药王孙思邈交往甚密,两人在医术和佛学上相互影响,鉴真在佛、医上的造诣都颇深,他在日本传授佛学、医术及鉴别药物真伪的办法,其中日本常用中药“奇效丸”,据说就是鉴真得自道宣。

鉴真东渡

不但传法,还传授医术

《医心方》总结中国医学

2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国力的渐衰使他失去了往日万国来朝的盛况,随后大唐逐渐失去了魅力,会昌灭佛更让唐朝主动放弃了世界帝国的定位。公元894年,日本文圣菅原道真的一纸文书将这空前庞大的遣唐使活动送入终点而开始自己的文化独立之路。

会昌毁佛令唐朝形象大跌

菅原道真终止了日本官方派遣的遣唐使

整个唐朝,日本派出的正式遣唐使有十多批,大量的经史文献、生活器具等源源不断的流入日本,唐朝的各个领域如典章制度、医药、天文历法、建筑等均通过遣唐使的作用而深刻影响着日本本土文化的发展。

其中中国医药东传日本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在世界医药交流史上均属罕见。据九世纪末藤原佐世所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当时有汉籍1579部,相当于唐代藏书的二分之一,其中医方书就达160余部,这还是经历火灾后的残余,可以说在现代医学传入日本之前,其传统医药领域全部由中国输出。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政权纷立的时代。而此时的日本医事制度及医学教育完全采用唐代的办法,其后学医者也完全采用中国的医学典籍,它的医学体系已逐渐成熟,时代在等待一个契机。

公元912年,东迁刘氏的第八代孙丹波康赖出生,因为医术精湛,他被赐姓丹波宿祢,累迁针博士。他成长在被辉煌和典雅笼罩的平安朝,这大概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精致华美的时期,这个时期没有战国时代的沙场和烽烟,却有《源氏物语》般洋溢着典雅与柔情的风气,浪漫与萎靡并存的社会是文化滋生繁衍的温床,此时的日本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

与之前交流时的频繁和虔诚不同,至北宋时期这种交流似已冷却下来,日本停止了如饥似渴的文化输入行为,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与革新。

公元982年,丹波康赖已是70岁高龄,《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新修本草》等汉唐医籍伴随着他的行医生涯,他翻阅最多的应该是王焘的《外台秘要》。

这是一部集历代医论和医方的的医方大全,系统收集了唐以前的经验效方,计古方五六十家,著作数千百卷,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古书益多散佚,惟赖焘此编已存,弥可宝贵矣”,徐大春评价曰:“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可泯”。

纸质保存不易,天下一理,日本也有战争,也有动乱,也有水火灾害、时间风化,亡佚于其中的书籍何其之多,孙思邈以医术称道于世,王焘却以收罗广博使医家著作免遭沉沦而功著天下,《外台秘要》丰富的内容和严谨条理的编纂方式使丹波康赖有所触动,跟王焘相似的官方背景也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量珍贵典籍,于是他选择了王焘走过的路。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广搜医籍,博采百家,删繁就简,去芜取精,编纂出彪炳后世的大型医学总集《医心方》。

丹波康赖的巨著《医心方》

此书三十卷,引用书籍粗略统计约280种,在广泛收罗各科验方之外,针灸腧穴、本草食疗、服食辟谷、房中养性、医德修养、服药方法等无所不包,所摘录内容完全按照古书原本,即使是明显的错讹也不加改动,这种审慎的态度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古书原貌。

他所引用之书,大部分现已亡佚,同时在《隋书.经籍志》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等公私藏书目录中未被采录者亦多,故其文献价值极高,有关医家的传记资料、历代医政、医事素材、名医医论、医案记载、儒释道中养生疗病内容等,都是医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对于探讨中医药文化东传及中日两国医学交流史来说,《医心方》更是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

在编纂方式上他模仿《外台秘要》的体裁,按症列方,其后他的子孙丹波元坚校刻作序日:“每卷各为一类,下分子目。其所引证,上根据之农、黄、扁、张之经,下贯穿之唐以上各家之著。其所论列,起《治病大体》,讫《食物》。每门上载症候,下列其方。遇有可注明者,附以案语。”它与《外台秘要》两部著作均以“取材宏富”、“各题名号”而被称道。

魏晋的自然风气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在唐朝时养生类书籍已蔚为大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专辟食治、养性两卷,《医心方》在这基础上大加以阔充,延年、益智、导引、服石、房中等等生活各方面皆有涉及。

由于历史太过久远,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服石这种古人认为养生延年、神仙不老的养生术,目前已趋向消亡,在服石著作亡佚殆尽的今天,《医心方》中所保留的大量文献资料便具有格外珍贵的史料价值。此书一经问世便因其巨大的医药和生活价值而成为权贵们的私藏,后成为日本宫廷医学的秘典,人间莫得而窥。

丹波氏与日本佛寺保护中国医典

3

几度春秋接踵,此书历经兵燹战乱而若存若亡,1789年,他的子孙丹波元德尊奉父亲遗命整理誊抄《医心方》,而后储之医学、传之后世,但此本残缺脱半,后学始终不能窥其全貌。

1819年,他的后人丹波元胤,时任的日本德川幕府江户医学馆督事,追随着祖先的光辉开始著述的旅程,广泛收录中国历代医籍约三千种,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惟道光以后及未传日本之书不予着录,整部著作分为医经、本草、食治、臓象、方论、史传、运气等九类,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注明卷数、存佚情况、历代序跋、有关考证的大致情况并附评论,后来的皇汉医学丛书本就是根据此书刊印,名为《中国医籍考》。

到了1854年,日本朝廷访得《医心方》全本,随即医官丹波元坚和丹波元昕奉旨校勘,可惜书未完两人便相继去世,他们的儿子承袭父职继续校勘的事业,最终使这本书已全样刊刻问世。

八百年的岁月流转,这个家族的医药使命始终没有中断,他们用几代人不懈的坚守为汉方医学和目录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光绪年间,此书传到中国,国人据此辑复出部分房中学著作。20世纪50年代,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安政本《医心方》影印,但由于影印本不加注释整理,研读者仍有望洋兴叹之感,后经华夏出版社校订排印,是目前最为全面的点校本。

迄今《医心方》历经沧桑已有千载,它成为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医籍而被政府视为国宝,其具有的学术价值也逐渐为人所重视,在辑复亡佚文献,校勘现存古籍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传世文献总归为四类:传世文献、辑佚文献、出土文献、海外文献。传世文献指那些自问世以来一直流传至今的古代文献;辑佚文献多是中途亡佚,后人从别书整理辑复而得,如《神农本草经》;出土文献顾名思义就是“出土”而得,如马王堆医学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它以后也会成为传世文献的一部分;而海外文献的主要存放地就是日本。

很多古代文献的善本中国已不复存在,虽然日本也历经时代的颠簸动荡,可总体文献保存情况要好于中国,很多经典医籍的残卷及重抄本由私人家传或古寺收藏而得以幸存。

没有会昌毁佛

日本寺庙保存了大量中国古籍

如康治本《伤寒论》,原为唐代写本,后经日僧重抄流传至今,不经宋人校勘,保留了古书的原来面目。国内早已亡佚的《新修本草》也于19世纪中叶在日本古寺被发现,后经国人辗转抄录归国得以刊印。静嘉堂文库至今仍保存着宋版《外台秘要》,这是目前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版本,通行各地的《备急千金要方》也是根据日本嘉永二年的江户医学本影印,明代唯一的官修药书《本草品汇精要》原本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流入日本,后归杏雨书屋私藏,至今秘不示人。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