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爷俩是什么关系(这是农民的大智慧)

又饱含生活哲理的老话俗语。它必然有让人心服口服的哲理性,也要结合现实生活来读懂它内在的含义,更不能碰杯对饮,认为古人生活太呆板了。当然也就明白了祖先们的一番苦心,一举一动更透漏着个人的道德修为,会给孩子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是代表着尊敬父母和长者的意思,长者像老师一样能给孩子传授知识和经验,不仅避免了长辈在晚辈面前酒后失态,也能够让晚辈...

中华5000年灿烂的文化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发扬古为今用作风,可以焕发古文化在新时代崭新的意义,因为这样可以规范现代人的一言一行,能够建立和健全新时代的道德修养和水准。因为老祖宗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总结出了好多脍炙人口的,又饱含生活哲理的老话俗语。

这些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纵然横跨了千年沧桑岁月,时至今日,依然还值得我们后人引以为戒。比如这句俗语:“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就是老祖宗的经典名言,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然而却被现代很多人曲解了原意,真让祖先蒙羞。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句俗语既然历经千年岁月沧桑,依然能够长盛不衰,它必然有让人心服口服的哲理性,而且大家也都愿意接受这些理论。所以我们在品味精品俗语的时候,不仅要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也要结合现实生活来读懂它内在的含义。

这句俗语“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从文字上面来看,就是父亲和儿子,在喝酒的时候不要坐在同一桌子,叔叔和侄子,更不能碰杯对饮。我们乍一看,会很不爽,认为古人生活太呆板了,咋有这么多无聊的约束呢!

可是,当我们了解到了俗语其中的含义,就会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当然也就明白了祖先们的一番苦心,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啊!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涵养,一举一动更透漏着个人的道德修为。

因为我国饮酒文化历史悠久,时至今日还盛行着酒桌文化。当然,在农村虽然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演变,但是淳朴的风气,在农民身上依然保留的更加完善。俗语“父子不同桌”,就是担心父亲酒后失言,倘若失礼,会给孩子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众所周知,尊老爱幼,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尊敬老人,这里所说的尊老,是代表着尊敬父母和长者的意思。因为父母给予了孩子的生命,长者像老师一样能给孩子传授知识和经验,因此要受到尊敬,这是因为人要有感恩之心。

孩子是新生一代,需要我们老人为她们遮风挡雨,等我们衰老了,这些孩子长大成才后开始给我们养老送终,因为敬天爱人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俗语“父子不同桌”,不仅避免了长辈在晚辈面前酒后失态,也能够让晚辈对长辈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

因此一些有家教的人家,在邀请亲朋好友的宴席上,都会依照辈分依次而坐。这确实避免了长幼相互之间语言上的尴尬,也会使许多传统美德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由此可见,我们祖先的智大慧,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时刻要中规中矩。

俗语“叔侄不对饮”,在农村更是如此,很多老农民都特别忌讳叔侄对饮,因为叔侄关系是血脉同源的亲人,和父亲一般重要。如果叔叔和侄子举杯畅饮,倘若酒后失德,一旦被外人闲言碎语,那么这爷俩肯定会十分尴尬,甚至也损坏了他们的家族形象。

俗语“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请各位老师不要理解错了,不是平常素日父子不能坐在一起吃饭,不是叔侄不能在一起喝酒。而他是告诉我们晚辈,对长辈要有敬畏之心;而他是告诉我们长辈,在晚辈面前要有尊严。因为人没有信仰,还算是有情可原,如果再把惜老怜贫、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丢弃了,确实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俗语“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句老话你理解了吗?农民的大智慧,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不能不知啊!话已至此,只能说明者自明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