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岳父家的事儿女怎样分摊的问题,以及和岳父母有儿有女,提出养老儿女都有责,女儿提出家产都有份合理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农村新修祠堂,按每家男丁数量每人分摊3000元,女性不用分摊出钱,这样合适么
- 17年岳父找了一个老伴,并偷偷领了结婚证,18年岳父病重,遗产怎么分
- 公婆的钱都给一个孩子,等老了让所有儿女平摊养老,你们介意吗
- 农村赡养父母,流行“儿女均摊”,这样做真的“公平”吗
- 岳父母有儿有女,提出养老儿女都有责,女儿提出家产都有份合理吗
农村新修祠堂,按每家男丁数量每人分摊3000元,女性不用分摊出钱,这样合适么
近年来,农村修祠堂续家谱现象比较兴盛,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的日益提高,农村人在解决温饱之后有精力来思考精神上的满足。农村的主要特点是聚族而居,家庭团结历来都受到重视,修祠堂、续家谱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家族间的凝聚力,也是人们慎终追远、敬祖礼宗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修祠堂,是在空间上展现家族的繁荣昌盛,续家谱是在时间上展现家族代代传承、兴旺发达。修祠堂和续家谱,说白了就是在世的人们在情感上与祖先的连通,是对祖宗的一种汇报和交待,也是对祖宗的一种感恩,更是希望得到祖宗的保佑,让家业继续兴旺发达。
不过,我们这里不探讨修祠堂和续家谱有无必要的问题,事实上这两个行为延续了数千年,自应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修祠堂也好,续家谱也好,总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经费是哪里出呢?
其实自古到今,经费来源是差不多的。过去家庭有祖产庙地和坟产,有时候也有房食地(即家庭中拿出一部分土地,收入专门用来支付祭祀费用),这些收入会用来一年一度的家族祭祀,但续谱时候所产生的费用较大,单靠这些费用肯定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募捐和摊派。
现在农村修祠堂和续家谱,集资摊派的方式和旧时是一脉相承的,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募捐,募捐有对象是族中较为发达者,对于捐资多者,可以聘为谱书编纂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也可以在谱书中立传介绍,捐资修祠堂者,会在祠堂内立功德碑,予以载明;第二种是募捐和摊派相结合,在募捐费用不够时,再在族中摊派。第三种是为表示公平,不进行募捐,只在族中进行摊派。修族谱时,如果只录男丁,则只向男丁摊派,如果男女兼收,则男女人口均摊派,有时候女性摊派男丁一半的费用,因为男丁的子女都上族谱,而女孩子嫁出后是外姓人,子女不入谱。而修祠堂时,往往只向男丁摊派,因为女孩要出嫁,将来不会在本族祠堂内接受香火。
其实,这三种出资方式,都是自古传承下来的,讲起来都是有道理的。作为族中人,大部分人家是不在意这个费用,都会主动拿出应德的费用的。像题目描述的这种修祠堂只向男丁摊钱的做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家都一样,就不存在不合适的问题。至于合适不合适,主要是摊多少的问题。一个男丁3000元,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这个费用确实有点高,可能有些农民接受不了,不愿意出这部分钱。现实中,也确实有些地方修谱和修祠堂时,因为某些族人不交钱不配合,而被排除出谱书之外,或者排除祠堂之外,不允许其进祠堂祭祖,其家人去世后也不得入祠堂受族人礼拜。这就造成族人不睦的问题。
其实,在现实修谱和修祠堂时,都是要从族中选出德高望重的几个人来主持,帐目是要公平公正公开的,绝对不允许从中谋利的行为发生,如果有人在这样的事情中谋利,那是要遭报应的。所以,针对此题,这种摊派方法和摊派款额,到底合适不合适,主要看主持者是否公平公正,账目是否公开。再是,族中办事,应该照顾大多数人,要量力而行,修建祠堂也好,续族谱也好,都要量力而行,如果资金筹措难度大,就没有必要搞豪华的大规模的祠堂,敬祖祭祖,关键是心诚,有这么一个公用的祭祖地方就行了,不在其豪华与否。晏子也是农村出身,这是晏子对农村修祠堂和续族谱的认识,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17年岳父找了一个老伴,并偷偷领了结婚证,18年岳父病重,遗产怎么分
岳母去世,岳父一七年再婚,并领有结婚证。说明你的继岳母身份合法有效,无可争议。
现在,你父亲病重,把身后的事处理好,应该是他最大的心愿。
你岳父名下有房产一座,存款七八十万。而且都是你岳父的婚前财产。他们两个的夫妻共同财产并不多,也就这两年的工资而已。
如果你的岳父不立遗嘱,你媳妇又没有爷爷奶奶,没有兄弟姐妹,那第一继承人就应该是你媳妇和你的续岳母。因为他们结婚时间短,没有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只能和你媳妇一样,各自分得其中的二分之一。
因为这些财产都是你岳父的婚前财产,所以,他在生前是有权处理的。给谁不给谁,全部由他个人来支配。立下遗嘱,把财产分割清楚,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怎样立下遗嘱,分析自己的财产?我认为:房子做为祖业金,应该给了你的媳妇。毕竟她做为独女,继承老人的房产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你继岳母确实没有地方可去,你们可以允许她居住到老。等到她百年之后,再把房子归还你们。
对于现金,最好按各自二分之一,甚至让你继岳母稍多一些为好。毕竟让人家放弃了房产,现金不能让她再吃亏了。何况人家一天天变老,不能干活挣钱,又要开始闹病花钱了。多给人家一些保障,也是情分所在,也是出自善心吧。
做为局外人,只能提一些意见和建议。究竟怎么分配,还是你岳父说了算。
公婆的钱都给一个孩子,等老了让所有儿女平摊养老,你们介意吗
谢邀请:是不需这样做的,由我父亲起是儿女给父母钱的。老人家要对每个儿女是一样,不要偏见。最重要老了身体健康,自食其力,尽重减少儿女负担,各儿女有家庭和安定工作,是不要父母的钱,儿女孝顺、家庭和睦相处,所以我没有这样的想法,顺其自然吧!谢谢!
农村赡养父母,流行“儿女均摊”,这样做真的“公平”吗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儿、女的义务,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这一点来讲,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等父母老了,做儿、女的理应孝敬、赡养,给父母养老送终,儿、女均摊尽孝,这是再公平不过的事儿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么回事儿。多少年来,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父母把儿、女养大成人,倾其财力给儿子娶上媳妇,最后把自己的家业和积蓄全部交给儿子所有。
而女儿,一旦谈婚论嫁,就成了泼出去的水,成了外人。收不回来,就不是自家的人了。为了不白养,还要向男方要彩礼。所以,父母在对待成人后的儿女问题上,是有区别对待的。
而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儿、女对父母的家庭财产、遗产等,均享有合法的继承权,在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权力是均等的,也就是财产均摊。
然而,在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尤其是在农村,绝大部分老人,在生前、去世后,都把财产赠予或留给儿子。女儿是根本享受不到的。
这虽然于法不容,但从情理上讲,也是很自然、正常的。因为,父母要靠儿子来给自己养老,女儿养不养,全凭个人自愿,父母不强求。
但也有部分老人,存在偏心,一方面,把财产全留给儿子,女儿没有份儿;另一方面,又要女儿在赡养自己方面,跟儿子均摊,要么均摊生活费,要么均摊医药费,要么,轮流赡养。这当然是不公平的。这就是典型心理偏向,权力和义务不均等。
面对如此的不公,当闺女的,有的不计较,履行义务;而大多数都是有意见的,认为出点力气是可以的,再出资金尽孝,有些接纳不了。总拿父母做事不公平来说事。
因此,在赡养和孝敬父母问题上,儿女均摊,从法律上讲,是没有异议的;但从情理上讲,它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父母的财产儿女也均摊。但现实中,又有哪位做父母的能做得到呢?尤其是在农村。
我看没有。我就有亲身体会。我的岳父母就是一个极度偏心眼的人。请看我的故事。
岳父母是农民,生有两子一女,我们是同村人,于八六年结婚。婚前,高中毕业二年后的我,遇着好机会,被招考录用,安排在距家六十里路的外地办事处(现在的乡镇)工作。二OOO年,举家搬至工作单位至今。
老婆上有一哥,下有一弟。岳父从年轻时,就是生产队的队长,责任制以后,进入大队。我们村,南邻汶河,河里有成片的树木,岳父就成了村里的护林员。岳母就在家经营着,大集体时遗留下来的代销店,岳父一边干着村里的工作,一边抽时间进货,还一边耕种着责任田。
靠着这些收入,岳父母先后给两个儿子盖房并娶上媳妇,而后,与他们分家过日子。只是老俩口的责任田,就给两个儿子分开种了,老俩口只要些够吃的粮食。因岳父有工资,岳母又有小卖部,所以,两个儿子就不再给岳父母“进贡”了,也就是拿生活费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城镇上到处大兴建筑,汶河开始挖沙卖钱,林子被毁,岳父也不再当护林员了,改为在村口负责替村里收沙票,一组三人,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而且工资也比护林工作高了不少。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岳父身为男人,却烟酒不沾,除了好喝点茶,也没什么喜好。一辈子都少言寡语,性情温柔,省吃俭用,除了干活挣钱就是替儿子省钱。所以,岳父给两个儿子盖房娶媳妇,以及女儿出嫁,他都没费多大劲,很是令村里人称赞。
二OO五年春,正在上班的岳父,突然感觉胸闷,憋得难受,大舅哥赶忙把他送去镇上医院,医生诊断为心梗。在镇卫生院治疗一周后,效果不见好转,转至县里医院。医生说,目前先用药看看,不行就要做支架手术。现在不做,将来还是要做,家属要有思想准备。
转至城里医院,我是用自己的车送岳父及两个舅子去的。由于去的仓促,他们谁也没带钱,我只好刷的银行卡,垫付了五仟元,由于那时还没有合作医疗,老百姓住院治病,费用也不是很高,半个月的治疗,我是和俩个舅子一样轮流侍候,而且,还负责给老爷子买饭。到出院时,五仟块钱也就没剩多少。
回到家中,好长一段时间,老岳父、两个舅子,谁也不提住院费的事,咱也不好意思去问。
就这样,大概半年后,老岳父又犯病了,又是让我拉着去的医院。这次两个舅子每人从口袋里掏出了几百元,一起交给我,仍是让我去缴住院费。根据医生的建议,这次要严重些,而且,合作医疗刚开始报销,我又垫付了五仟多元。
这一次住院后没多久,一天下午,大舅子打电话让我回家,说是算算帐还我钱。下班后,饭也没吃就往老家赶。在回家的路上,我就跟老婆商量这事,这钱能全部要回来吗,不能这样做,父母有病治疗,当闺女的理应出钱,这钱,不论是岳父还是两个舅子出,我们就按三分之一是尽义务,其余的算是还账。
到家后,屁股还没坐下,我就把预先想好的策略和盘托出。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话音刚落,两个舅子不约而同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钱,递给了我。看来是早有预谋。我接过钱,也没数就塞进了兜里。接着,就又商议了如果下次再犯病,就去地区医院治疗,大舅子一句“到时候再说〞挡了回来。
回到自己的家,我掏出钱来数了数,正好是两次垫钱的三分之二,而且,零头没了。也罢,这样也不错,我心里算踏实了,好在没有全赔进去。然而,我却感到这里边有点蹊跷,一向很抠门的两个舅子,这次为啥这么痛快。于是,我心生一计,准备找机会解开这个谜。
二00八年春节,正月初二,照例是给岳父母拜年的。岳父母就住在自己的代销店小门头房里,两个舅子都没有露面,我们自己带着菜、饭去的,去后,儿子儿媳动手烧菜,我便如老伴跟岳父母聊天。三拉两拉,岳父就说,这几天,又感到胸口郁闷、憋得难受,有气无力的。
因为事先已经教好了老伴怎么说话,老伴就说,我听人家说,像你这情况的人,最好是去大医院查查,如果愿意,还是放心脏支架才是最好的办法。这些年,你开经销、收沙票,也攒了些钱吧,拿出来,安装支架应该不成问题,省得三天两头地住院去,效果也越来越不好,即花钱,又不解决根本问题。
还没等老头说话,老岳母就开口了。你们不知道,几天前,你爸把存的钱好几万呢,取出来,都给他兄弟俩了,说是以后,再住院花钱,就让他俩出钱,钱在他手里,他也不会花,你说这不是老糊涂了吗,那肉到狗窝里,还能吐出来吗。
老伴一听,赶忙问,爹,你住院我们垫的钱呢?好几千块呢,你要分钱我们不管,可我们不能替他兄弟俩垫钱,你也得有我们的,先把垫的钱,还我们,往后的事,我们不出钱就是了。可老岳父说,你们混得顶他们俩家都好,别跟他们计较了,打工挣钱,风里雨里的,不容易啊。
你说得道轻巧,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是你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挣下的,你要不分,我没意见。可你这样,明显的是偏心眼,谁对你好,难道你看不出来。再说了,你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们还打算用你的钱,去安心脏支架,你例好。再去住院,你看看谁给你出钱,反正我们是不出了。你走着瞧吧,有你后悔的那一天,糊涂啊,我的亲爹。
吃过午饭,老伴越想越不是滋味,就想起身去找大舅哥,让他们出钱去大医院给岳父安装支架去,但被我拦住了。我说,大过年的,你就先忍忍,再过几天,我们回来,直接把老人送去大医院,再让他们出钱也不迟。你这样去,非把事闹僵不可,那你不就成敌人了吗,我们钱也花上了,别弄这出钱不落好的事。
可是,没过几天,意外发生了。正月初八傍晚,我们一家三口正准备吃晚饭,大舅哥突然打来电话,说让赶紧回家,老爷子突然倒地不醒人事了。我预感到了不妙,立马开车火速启程。
等我们赶到家踏进门口,映入眼前的是,岳父已直挺挺地躺在房间中央,身上已被白纸盖起来了。屋里也堆满了料理后事的人。
哭过一阵之后,老伴这才起身,问清了来拢去脉,村里医生也走过来了,是突发急性心梗,正坐在火炉前,就突然的倒地,然后,就再也没有醒来。赶紧的给爹穿衣服吧,老伴说。
可大舅哥说,还没买去呢。我二话没说,拉起老伴就走,而两个舅子也跟着上了车。到地方后,两舅子却说没带钱,我和老伴那个气啊,幸亏我带着几百块钱。
打发岳父入土后,我们把岳母接过来住了几天,此时,才知道,岳父从初六就感觉难受得不得了,岳母去找过大舅哥,可大舅哥总是说,等走完亲戚过完十五就去医院。就这样拖着。
临去世那天中午,岳父对岳母说,分钱这事,他后悔死了。他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交待岳母以后要指望闺女,生病就找儿子要钱去,儿子要是不出钱,就去闹他们,去大队告他们去,别给他们留面子了。
我家的故事,写到这里也该结束了,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晚了,无济于世了,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今后会发生什么,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就是在赡养父母问题上,所谓的“儿女均摊〞,均摊公平。其实,家庭中,真正的赡养均摊是没有的。做为老人,他们也做不到,做为儿女,也不可能做到。法律只是规定了你的义务,无条件的义务,但没有规定你要尽多尽少、尽孬尽好,更没有规定儿女均摊。
因此,这些都是亲情范围之内的事,亲情是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没了亲情,才用法律。真要是到了老人为了自己的养老,而闹到与儿女用法律来维护的地步,那就惨了。家也散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天底下,有恨心的儿女,没恨心的爹娘,当父母的,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他们总是惦记着、牵挂着,那个混得不好的孩子,也总是想法设法的去帮衬他,这是天性,应该理解。
而做为儿女,同样,生活的水平也不一样,手指连心,四个指头伸出来是不一样的。但在对父母的养老上,也没必要一视同仁,它体现的只一颗心,一颗善待的真心。条件的好就多尽点,条件差的就尽力而为。这样,老人心里才称心、放心。
岳父母有儿有女,提出养老儿女都有责,女儿提出家产都有份合理吗
老家邻居张大爷,就因为在家产问题上处理得不好,寒了女儿的心,在他的葬礼上,女儿嚎啕大哭,哭完了起身就走。知情人都说,女儿哭的不是老父亲,而是自己的委屈和心酸。
在西北老家那个小县城,张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小有名气了。为啥呢?八十年代初,当时还是张大叔的他,不顾家人反对,扔下乡镇计生办的铁饭碗,扔下老婆和一双儿女,偷偷拿走家里的几百块钱,跑广东淘金去了。
在大家都快忘了这个人的时候,九十年代初,张大叔戴着大金链子,开着一辆崭新的桑塔纳回来了。在我幼年记忆中,他是我认识的人中,第一个买车的人,听说,他在广州做生意赚钱了。
记忆中,无数人围观他的新车,曾经指责张大叔荒唐的话语,变成了有远见有魄力的赞美,甚至有人说张大叔有情有义,发达了仍不忘糟糠之妻,没有被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和露胳膊露大腿的美女迷惑……
接下来的很多年,张大叔频繁往返广州和老家,新潮的衬衣、裙子、牛仔裤,随身听、VCD、DVD、MP3、碟片、传呼机、大哥大、小灵通……反正,那个年代流行的东西,他几乎倒了一个遍,也确实没少赚钱。
因为一双儿女学习都一般,高中毕业俩人都没考上大学。儿子开始跟着张大叔做生意,女儿进了一个图书馆做管理员。按照张大叔的说法,女生不要太辛苦,安安稳稳就好。
千禧年,儿子结婚,张大叔在西安给儿子买了房子,配了车子,给儿子在西安买了两间商铺。
04年,女儿结婚,张大叔说彩礼少了难听,张嘴要了30万,说的是都会陪嫁回去。最后,婚房的装修、家具家电是张大叔出的,但也就在这30万里面出的。要知道,女婿也就是老家县城医院的一个普通医生,这30万真就是东拼西凑才凑上的,本想着走个过程,最终不缺钱的老丈人会还给他们小两口,哪知道想多了。
到了10年前后,张大叔说自己该退了,把生意全盘交给了儿子。
那时候,儿女生活已拉开了很大差距,但张大叔熟视无睹,说女儿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吧。
时光谁都不饶过,昔日的张大叔已经成了张大爷。
15年春节,牌桌上打麻将的张大爷突然口吐白沫人事不省了。因为救治及时,他失去了自理能力,好在勉强还能说话,仔细听可以明白他的意思。
张婶多年来有很严重的心脏病,照顾了张大爷没几天,自己也躺下了。
兄妹俩一商量,找保姆吧,奈何花再多钱,找的保姆都不尽如意,一个个儿都被张大爷骂走了。最终没办法,女儿办了早退回家照顾父母。
这一照顾就是五年,其中的心酸没人知道。前两年,张大妈偶尔还能帮把手,18年,张大妈睡了一觉,再也没醒来,照顾张大爷的事情完全落在了女儿一个人身上。虽然哥哥隔三差五也会来看看,但经常接个电话就走了。
女儿尽心尽力照顾老父亲,有一段时间,张大爷都能拄着拐杖下地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张大爷立下了遗嘱,自己的家产几乎全部给了儿子,但这一切女儿并不知情。
关于遗嘱的事儿,女儿是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当时女儿义正言辞怼了回去,说老父亲不会这么做,为了父亲,她付出了多少大家都看得到。
但任何事都架不住怀疑,一旦心里有了疑问,总有探知真相的念头。
19年春节,哥嫂带着孩子回来了,吃完饭闲聊的时候,女儿有意把话题引到了父亲的家产上面。
张大爷明显不愿就此话题多说,只说自己心里有数,说多了他就发脾气。女儿心里有点难受,但想着父亲说心里有数,总不至于太委屈自己。
真相是在老父亲摔了一跤,再次入院后揭开的。
在医院安顿好父亲,女儿回家给父亲收拾东西,不经意间看到了放在床头柜里的盒子。那个盒子是妈妈当年很喜欢的一个梳妆盒,是父亲从广州带回来的。
睹物思人,女儿想到了故去的母亲,鬼使神差打开了盒子,母亲为数不多的几件金首饰下面压着一个信封,装的是父亲歪歪斜斜的手书遗嘱,有签名,有红指印,还有两个见证人签字。
张大爷名下三套房子,两百多万存款,全部给儿子、孙子,母亲留下的首饰给女儿,别的没了。
女儿心都在滴血,自己浑浑噩噩坐了好久,直到在医院工作的老公打电话过来,她才合上首饰盒,洗洗脸装作什么事儿都没有去了医院。
看着病床上人事不省的父亲,女儿真的不能理解,明明哥哥家经济情况比自己好很多,明明自己为了照顾父亲放弃了工作,明明这些年自己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明明老父亲说自己心里有数,可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的?
面对病床上的父亲,女儿做不到转身离开,但也不可能像之前一样贴心贴肺了。
再回家,女儿跟哥哥提出,父母是两个人的,我们都有义务赡养他们。你有工作要做,但我也有公婆要赡养,也有孩子要照顾。哥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只是感觉妹妹跟变了个人一样,怎么讲都讲不通了。
商量的结果是接下来老父亲由哥哥照顾,至于怎么照顾哥哥自己想办法。最终,哥哥把老父亲送去了养老院,女儿半个月去探望一次,送点生活用品。
张大爷曾经明确说过,自己就是死也要死在家里,坚决不去养老院。每次探望,面对言语不清的老父亲暴怒的情绪,女儿面色冷静,他知道父亲在怨她,可老父亲是否知道,她也在怨他呢?
进入养老院半年多,张大爷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已经骨瘦如柴,也许这半年,就是他在消耗自己的体能和精气神在撑着。
哥哥和妹妹商量,父亲的丧事怎么办,妹妹很冷漠:“人都死了,怎么办都行,需要我做什么,你说就行。”
这句话惹怒了哥哥,哥哥一把打翻了桌上的茶具,怒斥妹妹没心没肺,妹妹也彻底爆发,拿出床头柜里的首饰盒转身离去。
看到遗嘱,哥哥也愣住了,扪心自问,如果老父亲这样对他,他或许比妹妹更生气。
嫂子是个明事理的人,马上换衣服陪着老公去了妹妹家。哥哥告诉妹妹,老爷子这是病糊涂了,让妹妹别往心里去,老人的家产一人一半,说完当场撕掉了遗嘱。
妹妹放声大哭,这么多年,哥哥离得远,她几乎是一个人承担了照顾父母的义务,自己在意的不是家产,在意的是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后赶回家的妹夫这才知道其中的原委,一方面对于大舅哥两口子的深明大义心感佩服,一方面对于老丈人的做法不能理解,同时也心疼妻子这么些年的付出。
最终,妹妹两口子商量后,只拿回了母亲的几件首饰,对于其他的一概不要。用妹妹的话说:“遵从遗嘱,我算是最后一次为你尽孝了。”
事后,哥哥特意去找了两位遗嘱见证人,想知道父亲当时的想法,这样处理家产,无疑是在挑起兄妹间的不和。两位见证人摇摇头,把张大爷的原话告诉了哥哥:“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人了,我的家产得留给自己家人。”
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岳父母提出养老儿女都有责任,没毛病。
女儿提出家产都有份,也合理,因为谁都有一家人要养活,谁都要柴米油盐过日子。
责任和义务对等,别让付出多的那个孩子寒了心。
如果父母没家产可分呢?那也得养。
如果父母家产颇丰,却不舍得分一杯羹给女儿,未免让人寒心。那么,即便女儿赡养了父母,但其中有多少真心、能做到哪一步,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岳父家的事儿女怎样分摊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