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固定资产分摊最高多少年和固定资产按多少年摊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驻村工作队经费最高多少
请问:你是问的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的,驻生产队工作组的经费待遇呢?还是问近两年的扶贫工作队的待遇呢?问近两三年的不知道。问五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没撤消之前的能告诉你。那时讲为革命奉献精神,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的三观精神。步行或骑自行车下乡,自带行李卷,住在生产大队队部或生产队队房子或饲养员的值更喂马的小屋里。吃派饭(由生产队保管员记事,轮流安排)。标准就是家常便饭,房东吃啥干部吃啥,一顿饭交给房东三两粮票1角钱,不得超标准吃饭,谁违犯谁是多吃多占,搞特殊化!这是纪律,谁违犯谁犯错误,会受到处理!沉入到田间地头,与广大社员促膝谈心,调研农情,解决农情中存在的问题,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与社员站在一起基本分不出谁是社员谁是国家干部。当时人民公社的国家干部没有星期天。春节能休七八天(有的还值班,有的还组织秧歌队汇演或自排自演的小节目汇演)。一年有两次春种自留地和秋收自留地假(每次三天)。一年有两次搂做饭取暖的柴禾假(每次七天)。其余执行‘’五十制‘’。除开会,到外地学习参观外,每半月十天沉到生产队做中心农情,五天返回公社汇报农情,领取任务,处理衔接本职业务。稍做休整后,执行下一‘’五十制‘’……简略的说,基本就这样!
我80年参加工作,视同缴费年限多少年
地域不同,视同缴费年限不同!
国家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当时国家对于国企单位招收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缴纳养老保险。
原来的职工依然是固定工,不缴纳养老保险,一个单位实行双轨制。
1991年少部分地区开始,对于原来的固定工也同时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全部实行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各地执行时间不一,大部分是从1992年10月开始。到1996年1月1日基本上全国县级以上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均实行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我们近似以1992年10月开始至1996年1月1日为止,计算视同缴费年限为依据。
1980年参加工作的县级以上集体单位、国有企业职工。
视同缴费年限近似在13年至16年之间!
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人,1980年参加工作的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咨询当地社保局、通过当地社保网搜索或者通过当地过渡性养老金的核算方法,才能够准确确定某人的视同缴费年限!
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商誉,无形资产,都有可能会减值吗
首先说存货:就是我们通俗说的库存,包括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既然是物品都是存在涨跌价的可能,如果跌厉害了,就是要在会计计算中进行减值处理,但是很多都不处理,也是做账的地方,好的公司是存货比较少,说明销售好,产品紧俏,差的公司存货多,而且一些假账可以通过存货掩盖。
应收账款:这个一般是票据到期未收回就会转入应收账款,这个如果数额巨大,同时结合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可以判断账款情况,但是最好不要选择应收账款占比高的公司,因为有可能其中很多收不回来大量坏账。
固定资产:是有国家规定减值折旧年限要求的,一般公司可以通过这个减值折旧年限做手脚影响利润。
无形资产主要是指专利,技术等方面,也是存在减值空间操作的
最后是商誉,这个最近两年爆出来比较多,主要指的是收购溢价,这中间问题很多,主要是收购公司后实际发展预期或者目前状态和实际不符合,就比如一个苹果可能一块钱,但是可以通过包装,卖十块钱,最后买来一段时间发现,这苹果就是一块钱,那九块就是减值了,暴雷很多,商誉高的要小心。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
朱元璋可能是穷怕了。
所以,老朱当了天子后,在古代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藩封制度,并以之为万世不变的祖训。
老朱的这个举措,一是为了依靠宗室,“屏藩王室”,加强对天下的统治;二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优越的生活条件。
然而,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给大明挖了一个大大的坑。
这些宗室在“屏藩王室”上没有什么卵用,却成了大明王朝沉重的负担。
朱元璋的“初心”朱元璋的藩封制度,首先是为了屏藩王室。
通过分封诸子到各地,朱元璋将军权由开国名将逐步回收到诸子手中。
按照他的设想,诸子可以协助天子,加强对天下的统治,尤其是分布在边塞的“塞王”,可以节制诸军,替大明守住边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希望给子孙后代足够的物质保障。
按照制度,皇帝的儿子(除嫡长子为太子外)都封为亲王;亲王的诸子(除嫡长子袭爵)封为郡王;郡王的诸子(除嫡长子)封为镇国将军···一级一级,直到乡君。
朱元璋希望让尽可能多的子孙后代享受爵位,永享富贵。
他规定:皇室后人可以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室后代的消费都由国家来承担。
明人感叹: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超前代矣。
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制度,既是“打虎亲兄弟”,靠着自家兄弟屏藩王室,实现大明的稳定,又是“亲亲之恩”,确保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可谓两不耽误。
可是,老朱这一次是真想错了。
越来越没用朱元璋初封诸子时,效果还不错。
秦王、晋王、燕王、代王等人都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确实在对北元的作战中发挥了不小作用,达到了“屏藩王室”的效果。
然而,老朱一走,原本要“屏藩王室”的老四朱棣,却转头自己作了天子。
朱棣自己是藩王起兵当上天子的,自然不相信藩王能“屏藩王室”的设想,继续削藩,限制诸藩王权力。
由此之后,诸藩王不是能不能“屏藩王室”了,而是敢不敢“屏藩王室”了,但凡你表现出对政治有兴趣,都会被天子警惕、打击。
因此,明代诸藩王“自觉”远离政治了。
到明朝末年时,诸藩王的“自觉”已经到了令人不可理喻的地步。
明末朝廷危在旦夕时,崇祯号召诸皇室募捐,藩王们有的“象征性”出资,有的甚至一毛不拔,完全不觉得自己和大明王朝命运一体。
“屏藩王室”?早就成了一句笑话。
朱元璋高估了后代“亲亲”之间的羁绊,却低估了后代们令人震惊的造人能力。
惊人的造人值得注意的是:藩王的数量,在大明一代一直不多,朱元璋封藩王25位。而整个大明一代,册封的藩王也不过68位,追封20位;崇祯时,藩王数量也不过33人。
所以,带来沉重负担的,并非藩王数量,而是各藩府下急剧膨胀的宗室人口。
朱元璋自己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亲王、郡王以下男女58位(包括孙子)。
朱棣时期,这个数字增加到127。
其后,朱棣限制各藩王的活动,宗室人口开始“起飞”。
宗室们别的都干不了,为大明建功立业的唯一方式就是造人。
到正德年间,亲王30位,郡王250位,将军、中尉2700位!
嘉靖八年时,亲王30位,郡王203位,世子5位,长子41位,镇国将军438位,辅国将军1070位,奉国将军1137位,镇国中尉327位,辅国中尉108位,奉国中尉280位,未名封者4300位,庶人275位。
万历23年时,宗室人口已经膨胀到了115700多人!
中间膨胀过程略去,直接上结果。
1644年,在籍宗室人口达到332855人,见存221667人。
膨胀的宗室人口,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入不敷出的“岁禄”朱元璋给后代的待遇是极高的。
关于禄米,他原本规定:亲王5万石,郡王6000石,郡王子15岁时,得60亩永业田,其余公主、亲王女各有禄米。
不过,仅仅过了十几年,朱元璋感觉有点吃不消了。
于是,朱元璋调整为:亲王万石,郡王2000石。
尽管如此,这已经是极高的成本了。亲王万石,其禄已经是大明官员最高收入的7倍了。
而且,镇国将军及其子孙,每添一人,就要增加200-1000石的禄米。
如此,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膨胀,各藩府所需的禄米越来越多。
到1615年时,宗室每年所需的禄米已经是大明一年田赋收入的1.43倍!
举天下之力,都养不起呀!
朝廷养不起,自然是要诸藩“自己解决”了。
而“自己解决”的危害,比财政负担的危害更大!
土地诸藩建立时,都领取了一定的庄田,比如,朱元璋就给亲王1000顷。
此后,天子有时会赐予,诸藩也会乞请,增加田地。
这些都好说。
随着宗室人口增加,诸藩压力加大,他们开始利用法律特权、经济特权,开始强占田地。
这种占地的影响是极大的。
万历时,成都府十一州县,王府占了十分之七,军屯十分之二,民田仅有十分之一!
如此,朝廷可征的田赋大为减少,而失地农民也大为增多。
一边是没有土地,只能造反的人民,一边是征不到赋,拿不出钱镇压、安抚起义的朝廷。
如此朝廷,自然就瓦解了。
其他除了土地外,藩王还有其他“路子”。
历代明帝都曾将一些地区的商税、鱼刻岁米赏赐诸王。
诸王除了乞请外,还利用特权,自己去“搞钱”。
他们在水陆要津私设税关,向过往商贾征税。
此外,他们还开设店铺,经营各种垄断商品。
比如:历来都由朝廷直接专卖的食盐。
诸王经营食盐,既搞乱了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加重百姓负担,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使“三镇之军需,九边之储饷,无所措办”。
如此朝廷,自然瓦解了。
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子孙后代所需的俸禄,会膨胀到比大明一年田赋税收还多!
他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孙后代,会通过兼并土地,经营食盐等方式,使朝廷收入锐减,百姓没有活路。
当然,他最想不到的是:拿了这么多的藩王、宗室,居然在大明有危险时无动于衷,坐视大明覆灭!
好了,关于固定资产分摊最高多少年和固定资产按多少年摊销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