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大约占据国内GDP总值的30%,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重要支撑的“世界工厂”,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之际,也给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职岗位,制造业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但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许多工厂设备依旧相当原始,根本没有用到大数据或人工智能这一类的先进技术,很多甚至连自动化还没有实现,结合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土地广阔等诸多优势,可以说制造业的智能化是有很多发展机遇的,那为何各类商业巨头宁愿砸几百亿在送外卖,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这些已经充分竞争甚至过分竞争的领域,而不愿投资智能制造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一点:制造业固然很重要,但这是站在国家层面看待,对于资本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赚钱,哪里能赚钱,他们就会往哪里去。所以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根本原因在于——智能制造行业,不赚钱,不符合商业巨头们的盈利需求,如果说互联网是红海,那制造业就是血海。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头部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对比就能了解,哪怕是享誉全球的达索系统、波音、西门子公司这些基本处于垄断地位的制造业巨头,其营收、利润率、利润等各项财务指标也远远无法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相比。
比如达索系统,它是法国军工巨头达索公司旗下的工业软件集体,著名的“阵风”战斗机就是出自达索公司,达索系统出品的工业软件涉及多个行业,比如汽车、飞机、建筑、新能源、医疗等等,但其2020年收入不过45亿欧元(327亿人民币),净利润4.97亿欧元(36亿人民币);波音公司更惨,它非但没有盈利,反而这2020年净亏损了118.73亿美元(795亿人民币)。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和腾讯在2020年的业绩可谓有滋有味。阿里巴巴2020年营收5097亿元,净利润1404亿元;腾讯2020年全年营收4820.64亿元,净利润1598.5亿元,领头羊腾讯的净利润是达索系统的45倍之多,哪怕是BAT三巨头里,最不被人看好的百度,其2020年净利润也高达190亿元,吊打工业软件巨头达索。
这些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点是技术吗?不是,而是庞大的流量,庞大的C端流量配合可以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可以普遍适用的软件技术平台,成就了消费互联网红利。所以同样的一套玩法,他们可以从共享单车拿到打车业务,从外卖放到团购上,因为这里面逻辑都是可以相通的。
相比之下,制造业可就苦闷许多,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标准化流程、专用机器大规模、从而可以快速、低成本的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或者说专业化程度越高就效率越高,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然而,制造业生产效率高恰恰是制造业难以赚钱的原因:效率高意味着供给大,供给大竞争激烈当然不容易赚钱。一个制造业的领头羊,就算其他竞争对手再孱弱,他们也不敢轻易提价,因为它自身强大的制造能力需要市场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消化,可市场总是喜欢低价产品,而且消费者需求变幻莫测,一旦生产的产品提价导致消费者不满后,那生产效率越高亏损就越大。
此外,对于制造业而言,同行恨不得你破产、上游要你结款、下游要你垫资、市场可能冷遇你的产品、债主随时审视你催你、外国甚至会调查你是否倾销…一顿折腾下来才发现全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过7%,这和互联网公司动辄几倍、几十倍的利润相比简直是惨不忍睹。面对如此可怜的利润率,商业巨头又怎么可能会青睐制造业呢?
还有一点,制造业对设备要求较高,互联网行业由于本身轻资产、适用性的特性,他们可以快速调整方向,比如国家限制社区团购后,大不了就停止掉这个项目,设备还能继续拿来运送快递。可制作业却不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专门的设备,而且动辄都是几十、上百万之多,一旦不想做,这些设备除了亏本卖掉,也无法用来生产其他东西。在这些原因制约下,面对互联网仍然保持高投资高回报的利润情况,商业巨头们自然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去做制造业智能化这样吃力不讨好的鸡肋行业。
最后引用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生意,第一种可以每年赚12%的收益,到年底股东可以拿走所有的利润;第二种也可以每年赚12%,但是你不得不把赚来的钱重新投资,然后指着所有的厂房设备对股东们说:这就是你们的利润。我恨第二种生意。”你猜这两种生意分别对应什么行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