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估值可以用来分摊成本吗(估值可以变现吗)

本文目录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定投额可以改变吗成本估值法和摊余成本法成本摊余法和市值法公司估值简单算法摊余成本法估值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定投额可以改变吗定投基金是自由度非常高的投资方式,在定投的过程中改变1-2次的定投金额会对最终的结果有啥影响呢?...

其实估值可以用来分摊成本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估值可以变现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估值可以用来分摊成本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定投额可以改变吗
  2. 成本估值法和摊余成本法
  3. 成本摊余法和市值法
  4. 公司估值简单算法
  5. 摊余成本法估值

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定投额可以改变吗

定投基金是自由度非常高的投资方式,可以简单到设置好定投计划就置之不理,也可以设计出一整套非常精妙的定投方法来提高整体收益率。所以,不存在定投过程中可不可以改变的问题,而是改变金额有没有意义。

想要在定投过程中改变下定投的金额,无非是想在净值下跌的过程中多买一点以此获得高一点的收益。但是,如果了解了基金定投的全貌以后,我们会发现,只是零星做几次改变是徒劳的,真的要对净值有重大影响,要改变的是整个定投计划,这个就会涉及到时机的把握,但是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很低。

超长周期的定投计划中,改变一两次的定投金额对结果没啥影响

基金定投有点类似银行的零存整取,都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里积累一小份一小份的钱,等到要用钱的时候再一次性取出来,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会是很大的一笔资金。

我们假设一共会进行长达30年的定投,每个月投一次,一共会投入360份资金,在定投的过程中改变1-2次的定投金额会对最终的结果有啥影响呢?几乎没啥影响。

2份资金占总体资金的1/180,占比不到0.6%,就算这2份定投的收益比其他358份定投高出一倍,对总体收益的影响也不到0.6%。

所以,如果是在足够长的定投周期中改变几份定投的金额,对整个投资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改变也没啥意义。

大幅低估阶段改变一大段的定投金额才能撼动最终收益率,但是限制条件太多,可操作性低

要想影响整体收益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基金低估阶段,改变足够多定投份额的金额。

还是按照刚才假定的30年周期的定投,我们怎样做才能明显改变定投计划的最终收益呢?

假设从一只基金净值为1时开始定投,每月定投1000元,30年累计投入36万,在定投计划结束时假设最终净值是5.7,最后一共取回了100万。我们选3段时间来看看改变金额对最终收益的影响。

假设1,在基金定投的第二年,基金净值跌倒了0.5,并且在0.5这个位置徘徊了1年,此时我们将定投金额增加1倍到2000,那么增加的1.2万在30年后变成了6.8万,收益增加了5.6万,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5.6%

假设2,基金定投的第15年,基金净值到2.5的时候,我们将定投金额增加到2000,增加的1.2万在30年后变成了2.68万,收益增加了1.48万,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1.48%假设3,基金定投的倒数第二年,基金净值到5的时候,我们将定投金额增加到2000,增加的1.2万在1年后变成了1.368,收益增加0.168%

从上面的几个假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通过改变定投金额来提高收益率只能在基金净值比定投计划结束时的净值低很多才能有效,上面的例子里,定投计划结束时净值是5.7,在早期净值是0.5时增加定投资金对最终收益的影响很大,而到计划结束前,净值为5时再改变定投金额已经不影响大局了。

选择定投基金的人大部分没有上帝视角,想通过改变金额提高收益没有可操作性

尽管定投不一定能完全抹除择时的影响,但是选择定投的人,大部分是不具备择时的能力的。在定投开始的时候,确定定投计划结束时的最终净值是多少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所以想通过在远低于最终净值的位置增加定投金额来提高收益率就变得没有可操作性了。

最后总结一下,在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当然可以改变定投金额,但是改变少数几份定投资金的影响微乎其微,想通过改变很多份的金额来提高收益率的又操作性很低,所以在定投过程中改变金额的意义不大。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

成本估值法和摊余成本法

成本估值法是按照资产实际成本或购买价来计算企业价值,摊余成本法则是按照资产扣除摊销后的净值估算企业价值。

成本摊余法和市值法

市值法是指依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的估值方法,能够准确地反应基金的当前市场价值,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大涨,基金净值会跟着大涨,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跟着下跌。

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

计算公式为:

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公司估值简单算法

上市公司估值分为两种:绝对估值方法和相对估值方法。

1、相对估值方法

相对估值法简单易懂,也是最为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对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2、绝对估值方法

股利折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采用了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的股利或者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将其折现得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股利折现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内在价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获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获得的股利,以此类推……,k代表资本回报率/贴现率。

如果将Dt定义为代表自由现金流,股利折现模型就变成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是指公司税后经营现金流扣除当年追加的投资金额后所剩余的资金。

市盈率(P/E)估值在实际中的运用:

市盈率是反映市场对公司收益预期的相对指标,使用市盈率指标要从两个相对角度出发,一是该公司的预期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和历史市盈率(或静态市盈率)的相对变化;二是该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

如果某上市公司市盈率高于之前年度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上升;反之,如果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表示与同业相比,市场预计该公司未来盈利会下降。所以,市盈率高低要相对地看待,并非高市盈率不好,低市盈率就好。

通过市盈率法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被评估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被评估公司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

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定市盈率(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要按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打折);最后,依据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决定估值:合理股价=每股收益(EPS)x合理的市盈率(P/E)。

摊余成本法估值

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本期摊余价值=上期摊余价值+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现金流出或流出[应付性质的为减已付或应付,应收性质的为减已收或应收,到期一次还息的为0]-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文章分享结束,估值可以用来分摊成本吗和估值可以变现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