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专项资金递延分摊计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专项资金递延收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递延收益属于什么科目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
递延收益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与资产相关的账务处理:
(一)总额法会计处理将政府补助全额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
1.取得时:
借:××资产
贷:递延收益
2.摊销时: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日常活动)
营业外收入(非日常活动)
(二)净额法会计处理将补助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企业按照扣减了政府补助后的资产价值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会计分录为:
1.取得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递延收益
2.购入资产时:
借:递延收益
贷:××资产
什么是递延资产、递延收益
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时"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后备递延什么意思
1、后备递延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2、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收益摊销怎么算
取得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
递延收益摊销原则
递延收益摊销的原则是按照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进行,因为递延收益往往是和政府补助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一致的,所以,按照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比较恰当。
专项资金递延分摊计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专项资金递延收益、专项资金递延分摊计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