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个税改革分摊协议模版(个税分摊协议怎么写)

本文目录年收入90万如何筹划个税个人经营所得中比例分配怎么变更企业所得税预算分配比例子女教育费如何抵个税税收的概念是什么年收入90万如何筹划个税根据你滴问题“问题中也没交代年入90万是应发工资还是税前工资”...

很多朋友对于个税改革分摊协议模版和个税分摊协议怎么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年收入90万如何筹划个税
  2. 个人经营所得中比例分配怎么变更
  3. 企业所得税预算分配比例
  4. 子女教育费如何抵个税
  5. 税收的概念是什么

年收入90万如何筹划个税

根据你滴问题“年收入90万如何筹划个税?”,问题中也没交代年入90万是应发工资还是税前工资,在此我就按应发工资来回答吧,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假如你是高管

该交多少就多少吧,税前可抵扣四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其他六项扣除其实都是有规定的,奖金计提比例都是有文件规定的,高管的绩效奖一般都是一年计算一次,会计都会把这当做年终奖来申报个税的,根本不可能为了你少交个税而改变规则。

二、假如你只是高级技术人员

这倒是可以好好筹划的,以你的名义申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就是你实际从事的工作,然后与公司领导协商好,你从与公司签雇佣合同变更为与公司签承包经营合同,合同内容为你实际干的业务,你不再是公司的员工,而是公司的劳务提供者,合同金额为90*(1+16%+8%)=111.6万元(原本由单位承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现在变成你承担,单位应该把这部分费用一并签到合同金额中),每月开票金额小于10万元,不用缴纳增值税,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111.16*10%=11.16万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11600*20%-10500=11820元,如果全部是工资薪金的话,你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52000*35%-85920=212280元(只考虑赡养父母24000元/年、2个子女上学24000元/年),比筹划多了200460元税款。

个人经营所得中比例分配怎么变更

进入个人所得税APP,进入专项扣除模块,然后进入具体的模块(比如子女教育支出),里面就有分摊方式选择(有个人全额负担100%和双方平均分摊50%),选择之后保存了,就可以修改专项扣除项目分摊方式了。

可以随时更改或者附加扣除信息的上传。

企业所得税预算分配比例

一、一般预算收入

1、地方税收收入

①国税部门

增值税17%

企业所得税25%

②地税部门

营业税70%

企业所得税25%

个人所得税25%

二、上划省级收入

增值税8%

营业税30%

企业所得税15%

个人所得税15%

排污费15%

三、上划中央收入

消费税

增值税75%

企业所得税60%

个人所得税60%

排污费10%

子女教育费如何抵个税

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综合所得的纳税人,在扣除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国务院《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今天正式公布,这意味着继今年10月起实施个税新减除费用标准和新税率之后,第二个改革红包也已落地。

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综合所得的纳税人,在扣除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办法明确了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实施办法。其中,除了大病医疗为据实限额扣除外,其他五项均为定额扣除。

在子女教育方面,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在继续教育方面,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规定期间可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在大病医疗支出方面,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自负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可在每年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在住房贷款利息方面,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夫妻双方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在住房租金方面,根据纳税人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500元定额扣除。上海的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在赡养老人方面,纳税人赡养60岁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抚养人,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其中,独生子女按每月2000元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

这次改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4项收入,按年计税;并且采用累计预扣预缴方法,使用年度税率表来计算每月个税。

那么,明年1月1号后,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呢?

比如,某职员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以前两个月为例:

1月份

(30000-5000-4500-2000)*3%=555元

1月份应纳税所得额18500元,应纳个税555元

2月份

(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

2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37000元,按照税率表,适用10%的税率,减去速算扣除率,再减去上月已缴个税,应纳个税625元。

以后月份以此类推。

1、子女教育费用扣除,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孩子满3周岁的当月开始,就可进行扣除。

2、赡养老人支出扣除方面,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如何操作?

答: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3、如果纳税人已就业,又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有几种抵扣选择方式?

答: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也就是每月1000元来扣除,也可以由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也就是每月400元来扣除。

4、住房租金扣除政策的享受条件是什么?

答: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都没有住房。

5、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能否同时享受?

答:不能同时享受。如果纳税人在户籍所在地有首套住房贷款,而在工作所在城市产生住房租金,可自己选择其一来抵扣。

6、大病医疗支出具体是怎样来进行抵扣的?

答:大病医疗支出是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中,唯一不是定额抵扣的,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且不超过80000元的部分,都可以据实抵扣比如,个人负担是50000元,就可扣除35000元。大病医疗专项扣除,是按年来计算的,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办理扣除。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7、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夫妻双方都有权利享受抵扣的项目,由谁来扣除比较合算?

答:看夫妻双方谁适用的税率比较高,高的一方扣除比较合算。比如,男方适用20%的税率,那么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抵扣,可少纳税200元;而女方适用10%的税率,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抵扣,少纳税100元。

8、能不能随意改变扣除方式?

答: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比如夫妻双方约定子女教育由男方来扣除,那么如果要改变,就要等到第二个纳税年度。

9、此次专项附加扣除该如何申报?

答:纳税人可以按照税务机关推出的个人信息采集电子模板、手机APP和WEB端软件,方便快捷地向任职受雇的单位填报、提交相关信息;系统会自动一项项扣除后计算税额,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年度终了后可通过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申报,税款多退少补。

10、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

答:对于综合收入项只有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来说,每个月预缴的税额,到年底应该没多缴也没少缴,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一年中取得执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或者由于个人、配偶或子女发生大病医疗支出的个人,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从两处或以上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或者有其他劳务报酬、稿酬或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个人,由于合并收入后很可能适用更高的税率,需要补缴税,应该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税收的概念是什么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19世纪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对税收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获得公共产品的需要;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公共权力(政治权力)。税收征收的主体只能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或个人是无权征税的。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必然是政府管理社会和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三、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四、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进行。

OK,关于个税改革分摊协议模版和个税分摊协议怎么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