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10年折旧期的平均分摊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10年折旧期的平均分摊法以及分摊和折旧的区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的区别
两者区别:
1.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属于直线法。
2.平均年限法的折旧额是每年相等的,固定不变。年数总和法是先提的多,后提的少。
平均年限法的优缺点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访求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1、优点:简单明了,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简化了会计核算。
2、缺点:存在局限性(1)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而在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减少。平均年限法没有不考虑这点,显然是不合理的。(2)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3)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4)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3、平均年限法的适用范围: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着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分摊和折旧的区别
折旧的是资产,折旧一般指固定资产的折旧;从固定资产买来的下月开始计提折旧,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计提折旧。
分摊就是分配,低值易耗物品的分摊就是按实际用量将低值易耗品分别摊入各种产品成本中去。从低值易耗品买来的当月就分摊。
一次计提折旧简易办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四章—后续计量,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固定资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可以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一、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按此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每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例1】甲公司A设备原价6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率4%,按年限平均法计算每年折旧。
解析:年折旧率=(1-4%)÷5=19.2%
年折旧额=600000*19.2%=115200元
二、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的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乙公司一台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的产品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3%。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计算该设备的当月折旧额。
解析:单位工作量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在使用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直接折旧法
就是拿原值减去净值后除以折旧年限即可,会计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接折旧法,双倍余额折旧法等等,其中直接折旧方法是会计工作中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就是拿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值后再除以折旧年限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