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京剧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之一吗(为什么称京剧为国粹)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它...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件奏,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达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 2010年 11 月 16 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人都祝厘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 年),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表演有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这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 年、1957 年和 1960 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