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毛竹生长给人的启示(暖文热评 | 一场扶贫)

人物安徽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焦凤军故事焦凤军是安徽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担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网友@李草莓从焦书记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一腔热血选择驻村扶贫,但贫困村很可能缺一个像我这样的扶贫队长,既一心帮助村里谋发展。产值超过1000万元元……点滴小事其实都是平凡...

人 物

安徽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焦凤军

故 事

焦凤军是安徽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2017年4月主动申请到历史上出了名的“爱滋病村”扶贫,担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四年来,他始终践行“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帮助马庄村甩掉了“贫困帽”,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5.7%下降到2019年的0.23%;村子有了扶贫工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至52万元,公司、农场、合作社发展到50多家,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焦凤军也用汗水浇灌了荣誉,先后获得“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等荣誉。

网 友 留 言

“第一书记”是称呼更是责任,焦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使命担当。——网友@李草莓

从焦书记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网友@木子李

点 评

安徽省司法厅干部焦凤军,年过五旬主动请战,一腔热血选择驻村扶贫。在安徽全省选派的3万多名扶贫干部中,焦凤君年龄算是比较大的,很多人劝他,这个年龄安稳退休不好吗?可他却说“省直机关可能不缺像我这样一个处长,但贫困村很可能缺一个像我这样的扶贫队长。”主动下村,他有他的情怀。

读懂他的情怀,可以从对马庄村的了解开始。马庄村,村名普通,百度地图搜索后,全国同名村庄有40多个。但这个位于豫皖交界处的马庄村却极不普通,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更是一个过去让人“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村”。“别人都不去,那我去。”于是,他打包行李,辗转高铁、大巴、公交、三轮车等交通工具,4个多小时后来到了马庄。从此,他“变身”马庄人,既一心帮助村里谋发展,也关心患艾滋病的村民,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引导其他村民尊重和关心他们。现在,这些爱滋病人有些成了种植能手,有些成了村聘公益岗和村部保洁员,有的还组建了农民剧团,发展劲头十足。

读懂他的情怀,也可以从他在村里干的点滴小事开始。全村360多户贫困户,焦凤君平均走访4遍,非贫困户走访了800多户,户户有记录、日日写感悟,走坏了近10双鞋,积累的手记文稿超过1米;他争取580万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帮助村里增加100多眼配套机井,解决了困扰马庄种地缺水的问题;他建起了扶贫工厂,四年来厂区从1200平方米发展到4000平方米,产值从第一期的60万元增加到第二期的500多万元,今年第三期投产,产值超过1000万元元……

点滴小事其实都是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也能干出不凡的成绩。脚踏泥土、心系百姓的焦凤军,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把矛盾化解在群众的心头,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已份内之事,用真情和行动赢得了群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对许许多多的基层干部而言,日常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大都是别人眼中鸡毛蒜皮般的“小事”。然而每一件“小事”,可能都连着一个百姓的期待、一户人家的心结、几多群众的盼望。因此,把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间,把每一分付出与努力都用在“小事”上。认真对待每一次走访,主动关切每一个问题,耐心调解每一起纠纷……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不凡,“小事”也会散发光芒。新年即至,奋进其时,让我们像老焦学习,心怀百姓,头顶星空,脚踏实地,不辜负这个巨浪奔涌、万物生长、梦想绽放的新时代。

往期回顾

◀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不把自己当干部,可贵

◀做群众工作要有“两把刷子”

◀奋斗是逆袭者的底色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驻村三次任职九年,深情只有一种

◀干部干得多 群众过得好

◀毛竹生长给我们的启示

◀像种子一样在群众中生根开花

◀真情写就“坪坝花开”

◀退伍不褪色 攻坚再冲锋

◀大爱无痕黄立温

◀守望乡村 造福百姓

◀驻村夫妻档 佳话远流传

◀最是本色感人心

◀高票当选的背后是奉献

◀拳拳之心大地作证

◀选准一个人,撬动一个村

◀授人以渔,扶贫助残有温度

◀抗洪,他们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民造福 虽死犹生

◀为官一任就是要富民一方

◀为扶贫干部超“燃”的使命感喝彩

◀爱得深沉 才能干得扎实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的“跨界”青年

◀将汗水滴进脱贫攻坚的泥土里

◀人生最美是奋斗

◀真心扶贫就是要为基层多办实事

◀脱贫攻坚需要“愚公精神”

◀在乡村点燃青春奋斗梦

◀为民情怀最动人

◀为代表把议案写在大地上点赞

◀一床被褥拉近了与乡亲的距离

◀第一书记“带货”带来的不仅是好销路

◀下足“绣花工夫”来扶贫

◀灾难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致敬,扶贫一线的“拼命三郎”

◀妻子哭成了泪人,还说“我爱你”

◀年轻母亲上“疫”线

◀战疫,90后撕去了“不靠谱”的标签

编 辑 | 刘 琼

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欢迎投稿

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报纸投稿:xcgbbtg@163.com

报纸投图:xcgbbtt@163.com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