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赡养约定分摊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但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导致赡养约定分摊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从什么是赡养约定分摊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赡养约定分摊的相关法律规定,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赡养约定分摊
赡养约定分摊是指在父母离异或者子女长大后,父母与子女之间达成一种协议,约定父母和子女各自承担赡养费用的一部分。这种协议通常是在父母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达成的,也可能是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的。
二、赡养约定分摊的产生原因
1. 父母离异:随着离婚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父母离异的问题。在离婚后,父母需要继续承担子女的赡养费用,而赡养约定分摊可以让父母和子女各自承担一部分费用,减轻双方的经济压力。
2. 子女长大: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可以承担部分赡养费用。赡养约定分摊可以让子女在尽到赡养义务的同时,也不会对自己的经济状况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赡养约定分摊的法律规定
1.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应当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医疗等费用。”这意味着父母有赡养子女的法律义务。
2.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离婚后,父母应当继续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这也意味着即使父母离婚,他们仍然需要承担赡养费用。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赡养费问题的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离婚后一方父母与子女约定赡养费用的,应当认定为民事法律行为。但是,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二)过份苛求对方;(三)损害未成年子女利益。”这意味着赡养约定分摊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过份苛求对方或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四、赡养约定分摊的解决方案
1. 充分沟通:在达成赡养约定分摊之前,父母和子女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双方的经济状况和承担能力,以便达成一个合理的协议。
2. 合理约定:赡养约定分摊的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赡养费用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双方需要合理约定,以避免出现争议。
3. 遵守法律规定:赡养约定分摊需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过份苛求对方或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如果出现争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赡养约定分摊是一种合理的协议,可以减轻父母和子女的经济压力。但是,在达成协议之前,双方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遵守法律规定,以避免出现争议。如果出现争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