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讲到周夷王为了解决“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的问题,把齐哀公给烹了,并且讨伐太原之戎。周夷王本打算重振周朝雄风之时,却不想病倒了。
周夷王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看着眼前11岁的太.子姬胡,又颤巍巍地扫视了一下周定公、召穆公和荣夷公等大臣,说:“大周的复兴就指望你们了!”召穆公扣头道:“我等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太.子。”大臣们也随声附和。
周夷王就这样走了,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一切都留给这个孩子来完成。
别看姬胡是个孩子,但是自古猛人出世,必然风驰电掣。周孝王9年,姬胡出生,“大雨电,江汉水,牛马死”,这哥们一看就不是善茬,他长大后的作风也将是暴戾无度。一年后,姬胡即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周厉王。
周厉王即位的第一件事便是破格提拔新人,新人的名字叫做荣夷公。荣夷公的优点很多,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
荣夷公的才能
1.有思路,有才干
有思路,就是全心全意顺应周厉王的心意。有才干,就是有执行力。只要周厉王想做的,自己就会全力满足,还要做出花来。哪怕政策错得离谱,哪怕搜刮再多民脂民膏,都在所不惜。
2.有立场,有原则
做人要有立场,也要讲原则。荣夷公有立场,那就是站在周厉王的立场上;荣夷公也有原则,那就是只要周厉王说是对的,就都是对的。周厉王说:“对”,荣夷公认为那就是鲜花,还要镶上金边;周厉王说:“错”,荣夷公认为那就是臭狗屎,还要扔到垃圾堆踩上几脚。
3.有能力,有情商
什么叫有能力?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便是有能力。周厉王说什么,荣夷公就附和什么,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极。
荣夷公“有才干”“有立场”“有情商”,有了三大法宝,简直是无往而不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给其机会。荣夷公展现才华的机会来了。
周厉王三年,淮夷又折腾起来了。折腾不要紧,淮夷远在淮水,荒服之地,不怕。但是,淮夷要学一把徐偃王,进攻东都洛邑。
这简直无法无天了,对于天朝,当然不能容许这样的以下犯上情况的发生。周厉王命令虢公长父(虢厉公)带领洛邑八师出征,结果被打得大败。
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镐京,周厉王大怒:“蠢材,把我大周的脸面丢尽了!连个小小的淮夷都打不过!”周厉王气哄哄地在大殿里走来走去,大臣们都吓坏了,没人敢吱声。
周厉王指了指周定公:“周公,你们说说,怎么办?”
周定公是老好人,和稀泥道:“嗯。。。以愚臣所见,不如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到什么时候?我要御驾亲征,一举击溃淮夷!”周厉王怒吼道。
召穆公劝谏道:“大王,现在,我们八师都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十分虚弱,而诸侯国的军队,与淮夷相比,实力还是有差距,周公说的不无道理。如今连年灾害,对内需要与民生息,对外需要宣扬教化。一切都需要时间呀!”
周厉王不管这些,他对召穆公说:“什么教化不教化的,那都是废话,现如今,要想打败淮夷,就得用拳头说话。从今天开始,重建八师!荣夷公,你负责重建工作。”
荣夷公的算盘
要说招兵买马,那不容易嘛。这么庞大的一个周朝,要人有人、要财有财、要物有物,干就行了。其实一干起来,发现没那么简单。
首先,周朝的地都分封给诸侯们了,诸侯们都关起门来在家里过殷实小日子,简直是国穷民富(周王穷而诸侯富)啊。没有了地,人财物都大打折扣。
再看人,地小了,招人也不容易。如果想养人,得有钱养着。钱从哪里来呢?
再看财和物,这几年也不消停。一会戎人打过来了,一会狄人打过来了,一会淮夷打过来了,一会荆蛮打过来了。周朝天天忙于应付这些蟊贼入侵,钱都花光了,国库是空空如也。
荣夷公接了这么一个破差事。但是,再大的困难在超级能人荣夷公看来都不是困难,只要周厉王认为干,那就是对的,即便搜刮多少民脂民膏、搞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也是对的。
要想增加国库收入,有两种方法,一是开源,二是节流。首先,节流是不可能的,重建八师本来就是耗钱的生意。那就只有开源。
开源有三种方法
1.出去掠夺,参考草原游牧部落,谁抢了算谁的。但是周朝现在打不过,即便打过了,那些都是一帮穷鬼,还不够出兵费的,这个选项首先pass掉。
2.给诸侯国摊派。但是诸侯国隔着又远,以那时候的运输能力,运10石米,路上得消耗9石,运到了还剩1石。诸侯国势力逐渐坐大,已经不太听使唤了,如果强行增加摊派,说不定哪天 连以前交的份子钱都给赖掉了。
3.那就剩下最后一条了,刀刃向内,给周王直属土地摊派任务。
荣夷公很好地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也找到了“好方法”,他进到了王宫,向周夷王禀报。
两人一拍即合。开干!
周厉王新政开始了。
厉王新政
1.土地国有化
周厉王宣布将田地、山川、河流以及所有粮食等出产物品全部收归国有,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一万个禁止
既然大家的田都变成了王田,那就不能随便占用王田了。周厉王不允许百姓随便地打猎放牧和耕种。
要是在以前,饥饿的百姓还能到深山老林采一棵人参充充饥,打一只野兽打打牙祭呢,这下,都不行了。就是渭水垂钓的姜尚,在周厉王时期也得饿死。等待百姓的也只有饿死。
既然地面都是老王家的了,那出于建设文明美丽镐京、创建绿色环保园林城市的需要,不允许百姓在路上倒灰,否则砍手砍脚,很多百姓因此失去了手和脚。
不让人倒灰,那灰只能漂在天上了?商汤还知道“围网三面,而网开一面”的道理。周厉王刚愎自用,要全部通吃,真是把人逼上了绝路。政策一出,天下哗然。
忠臣劝谏
大夫芮良夫劝谏说:“荣公只知道迎合大王独占财利,却毫不顾忌后果,把君王引向深渊,再这样下去就大难临头了。天地万物是供天下人取用,怎么可以垄断呢?我们周朝能够得天下,靠的是广施恩德的仁政,所以才绵延至今。现在大王您施行的是垄断财利。如果普通人垄断财利,会被称为‘盗’,大王您也这样干,人们就不愿意归附了。您要是再重用荣公,周朝就要衰败了。”
周厉王不听,心想:“老芮,你光瞎叨叨讲大道理,能像老荣那样好使吗?能搞到钱吗?”还是荣夷公好用,周厉王继续重用荣夷公。
周厉王八年,国人见周厉王暴虐无道,都在议论纷纷。召穆公劝谏周厉王说:“大王,再这样下去,人民受不了您的政令了。”
周厉王一听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非议周王的人,凡是报告有诽谤罪的都杀掉。
那时候没有摄像头,没有窃听器,也没有测谎仪。巫师肯定不是神探狄仁杰,也不是锦衣卫,只是凭神神道道来找人的罪过。这简直是人为操纵的俄罗斯轮盘赌啊。这样高压下,人人自危,诽谤也减少了。
诸侯们也怕到镐京来,如果被巫师看见了,随便给安上一个诽谤的大帽子,自己脑袋就得搬家。齐哀公的排骨还在那树桩子上挂着呢,于是诸侯们也不来朝见了。
周厉王九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碰见了也只能使一下眼色示意(道路以目)。
周厉王很得意,告诉召穆公说:“召公,看,我平息了屁.民们的非议,现在他们连话也不敢讲。”
召穆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王您把他们的嘴堵起来,很危险。我们得用疏导的方法才对呀。如果把他们的嘴堵起来,又怎么能够长久呢?”周厉王不听。
周厉王的暴政不仅严重的损害了屁.民的利益,而且严重的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贵族们不说,但不等于不做,他们在联合,等待时机。
时机来了。
前843年,西戎进攻犬丘,宗周告急,人心惶惶。周厉王急忙派打残了的镐京六师在西部戒备,镐京城内空虚。
国人暴动
前842年(周厉王十二年),国人们忍受不了周厉王的暴政,一起拿起木棍、烧火棍、锄头、䦆头、粪叉等农具,围攻王宫,要杀死周厉王。
周厉王一看,这还了得,立即下令调兵镇鸭。大臣回答说:“我们都是从国人中招募士兵,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现在国人暴动了,还能上哪里调兵呢?”周厉王一听,没了辙。
事情的发展不由得他想,很快农民的粪叉子就劈到周厉王的脑袋上了。周厉王仓皇出逃,连老婆孩子都没来得及带,只带了几个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往东向成周洛邑逃去。半路发现,洛邑也发生了暴动,真是有家不能归啊。往南不能走了,那是终南山,自己不能到终南山修道去。没办法,那就往北走吧,就这样一直逃到霍国的彘(今山西霍州)。再往北不能跑了,那是狄人的地盘,自己不想被抓去做烤全羊,于是周厉王在彘住了下来。
召穆公的选择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跑得了爹跑不了儿。周厉王逃跑的太仓促,太.子姬静才是四五岁的小娃,没跑得了,藏在了召穆公家里。国人们知道了,就把召穆公的家包围起来,要把姬静杀掉,斩草除根以除后患。
对姬静来说,真是爹不配位,必有灾殃啊!
摆在召穆公面前的有两条路。
1.交出姬静
首先,周厉王重用荣夷公和虢公长父,疏远周定公和召穆公。其次,召穆公和周厉王政见相左,召穆公屡次劝谏,周厉王都不听。两人关系很顶。召穆公没有必要保护姬静。
如果交出姬静,此时周厉王还没死,谁知道哪天会不会打回来呢,自己不成了乱臣贼子了吗?将来召穆公家族可能会被清.算。
2.不交出姬静
如果不交出姬静,在国人愤怒的情况下,召穆公保护不了姬静,说不定连自己也受牵连。
因此,必须交出姬静。
交出姬静,召穆公变乱臣贼子;不交出姬静,召穆公自身难保。召穆公应该怎么做呢?
李代桃僵
召穆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君王不听,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灾难。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君王将会以为我怨恨君王而记仇吧?侍奉国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侍奉天子呢?”
召穆公看了看姬静,又看了看自己的小儿子,两个小孩年龄相仿。于是召穆公让妾室把自己的儿子换上了太.子的衣服,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送给了国人,对带头的说:“太.子在这里,你们带走吧!”
带头的把孩子带走了,只听门外众人嚷嚷:“这就是太.子,打死他!”一片农具的砍砸声混杂着孩子哭喊传向天际。。。
召穆公回过头,眼里噙着泪水:“孩子,父亲对不起你,但是我没有办法,我要保留王室最后的血脉,我要保留我们的家族!”
周定公和召穆公的选择
国人们打也打完了,砸也砸完了,闹也闹完了。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家还是要治理呀。
再把周厉王请回来,那暴.动的胜利果实就全变成苦果了,肯定不能让周厉王回来。
那就找镐京城里的德高望重的吧。选来选去,就是周定公和召穆公了。国人暴.动说白了其实就是造返,如果最终选周定公和召穆公执政,那么两个人有鼓动国人造返的嫌疑。也许将来被历史记歪了,成了“伊尹篡位”之类的流言,就不好了。
两个人不出面,那怎么办呢?
如果再选一个暴力的,肯定不行,说不定是另一个周厉王。
那就选一个立场倾向于国人的、各方又都能接受的、德高望重的、牌坊型的人物。
公元前841年,国人们和诸侯们选来选去,中意的人选选出来了,他是共国的国君,伯爵,叫做“共伯和”。共伯和于是摄政,又将周定公和召穆公请来,共同辅政,史称“共和执政”。
共伯和还政
时间一天天过去,太.子姬静也一天天长大。前828年,周厉王在彘地死掉了。周定公、召穆公、共伯和一块商议怎么办。我们来看当时的形势分析。
1.共伯和本来就是摆设,大权都在周定公和召穆公手里;再看周围,全是有实力的诸侯。既然周厉王死了,形势就决定了共伯和不但不能当王,而且不能再摄政下去了。
2.共伯和行仁义,“有至德,尊之不喜,退之不怒”,不恋权。
周朝从前832年到前828年,连续5年大旱。前828年更严重了,“大旱既久,庐舍俱焚”。在古代,天象就是上天的旨意。于是大家占卜,“卜于太阳”,显示是:“厉王为祟”(其中做了手脚)。
这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就遵旨照办吧。所以,很顺利,共伯和还政于姬静,回到了封地共国,“逍遥得志乎共山之首”,过起了神仙日子。
姬静即位为周宣王。周宣王修明政事,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史称“宣王中兴”。
补充
支持原创,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