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狭义上的电子病历是指什么(新方向如何孕育新机遇)

新一代医院信息化架构孕育而生老一代HIS业务系统已经达到生产力的极限,这种传统的医院信息化架构在支持核心诊疗流程和促进诊疗水平提升方面的潜力已显不足,我们了解到不少医院已经初步建成了HIS、PACS、LIS、ICU、EMR、心电、手麻等信息系统,结合国内电子病历等级评审的要求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痛点需求,所谓电子病历就是患者就医最...

一、 院内系统:新一代医院信息化架构孕育而生

老一代 HIS业务系统已经达到生产力的极限,新一代医院信息化架构孕育而生。传统医疗信息化都是先建设 HIS系统,在HIS系统之上再建立各种信息系统,这种传统的医院信息化架构在支持核心诊疗流程和促进诊疗水平提升方面的潜力已显不足,投入产出比已经走低,显示出可持续性发展乏力的迹象。

通过走访医院,我们了解到不少医院已经初步建成了HIS、PACS、LIS、ICU、EMR、心电、手麻等信息系统,但是上述信息系统对于诊疗流程的支持是零散的,一方面需要集成才能构建支持整个医疗服务链的系统,另一方面每个系统所支持的流程环节也非常粗放,没有支持细节,因而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行效率的潜力有限。

实际上,整个医院信息化系统亟需一场革命,而不是在继续维持既有的建设模式,在HIS 系统上不断的打补丁,来适应医院更精细化的业务需求,真正实现数据驱动业务。

结合国内电子病历等级评审的要求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痛点需求,我们归纳新一代国内医院信息化架构的发展趋势和建设重点。

1) 前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强调闭环管理,管控业务流程运行,能够支持循证医学的实施。

2) 中台:过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缺乏中台的概念。通过补齐中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标准化,提升业务系统的可扩展性。

3) 后台:医院从追求规模的粗放模式逐渐转移到追求医疗质量和专业水平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实施部署 DRGs等工具加强医院的内部精细化管理。

新老医院信息化架构的特点

新一代医院信息化架构的建设重点(红色区域)

前台:围绕电子病历持续深化

电子病历并非病历的无纸化,是患者就医的完整临床信息记录。

电子病历的狭义理解是纸质病历的电子化,是院内信息化产品中的一项子模块。卫计委电子病历新政所定义的电子病历实际上是广义的电子病历。具体内容包括:

1)门(急)诊病历书写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首页、病历记录、化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2)住院病历书写内容: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危(重)通知单、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病理报告单等。由此可见,所谓电子病历就是患者就医最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的四个核心关键词:数据采集、互联互通、决策支持、闭环管理。

电子病历是医院 临床业务最核心的业务系统,围绕电子病历的持续深化投入将成为未来医院投入的重点之一,而电子病历的应用功能水平也是目前考核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卫健委电子新政的角度出发,电子病历的应用功能有四个核心关键词:数据采集、互联互通、决策支持、闭环管理。从 0级-8级,各个功能将逐级持续深化。按照此前卫健委发布的电子病历的要求,三级医院到 2020年目标是 4级,二级医院到 2020年的目标是3级。在未来 2年内,国内大部分医院的电子病历的建设核心将是“互联互通”、“决策支持”。

卫健委对于电子病历建设水平的分类和功能要求

国内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建设缺口。国内电子病历发展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2001年到 2009年,可称之为“病历电子化阶段”。在这个早期阶段,主要是利用编辑器,把纸质病历变成电子化的文档。第二阶段是从 2010年到 2013年,这是“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阶段”,关键词是服务于管理,增加了管理内容,比如:病案管理、流程管理、质控管理等。第三阶段是从 2014年至今,这是“电子病历升级换代阶段”,关键词是服务于医生,满足医生的需求,让医生应用系统更方便、看数据更方便,数据整合得更全面。具体而言,此阶段的特征有:

(1)出现了标准化、互联互通的需求,从 2014年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很多标准化的数据规范,电子病历产品集中在标准化的建设上;

(2)从单纯的电子病历产品变成更好用的、任务驱动型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 2018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中发布《电子病历分级有关情况》报告中明确指出“: 医政医管局制定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体系(修订)有 0-8共九个级别,要求三级医院应该最少达到 5 级以上。但实际上,目前三级医院的平均水平仅为 2.11 级,二级医院仅有0.83 级。”可见,国内电子病历的应用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建设缺口。

国内电子病历建设水平 电子病历分级

国内电子病历发展历史

至 2020 年,电子病历新政有望释放百亿级别的增量信息化合规性需求。根据草根调研,三级医院从 2 级电子病历水平提升到 4 级,约需投入 800-1200 万左右(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全院级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决策系统);二级医院从1 级电子病历水平升级到 3 级,约需投入 150万-300 万左右(电子病历的升级替换,保证各业务系统的底层医疗数据字典一致性)。参考现阶段国内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水平,我们预计电子病历新政将在未来2 年内带来 254 亿-542 亿之间的增量信息化建设需求。

电子病历新政带来的增量信息化需求

中台:有望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配

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CDR)是下一代医院信息化架构的核心。

1)集成平台。

集成平台的需求源于医院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迅速普及,而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孤岛”的现象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根据草根调研,国内典型的三甲医院的业务系统往往在数十个以上,而院内系统繁多、复杂而且各个应用系统大都是由不同的开发商完成,数据被分散存储在各个业务模块中,难以发挥作用。传统的互联互通模式是蛛网式地将各个业务系统两两互联,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集成需求成为了医院的刚性需求,简单理解, 集成平台就是“插线板”,定义好插口规则,凡适合插口规则的“业务系统”都可以连接上,可以快速有效的上线各类应用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实时交换;

2)临床数据中心。

CDR平台的数据主要存储的是医院的临床医疗数据。在集成平台的基础之上,医院通过建立临床数据中心,可以将分散在 HIS、LIS、PACS、EMR 等业务系统的临床诊疗数据,进行系统化梳理,建立公共数据集、门诊数据集、临床数据集,形成条例清晰、内容完整的临床数据中心,为临床科研和医疗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助力医院真正实现数据驱动。

缺少集成平台下,各业务系统的互联难度较大

集成平台可以解决各业务系统的互联问题

中台业务系统渗透率较低,升级潜力巨大。根据草根调研,集成平台的医院单价平均在300万-500 万左右,临床数据中心的医院单价在 500 万-1000 万左右。chima《2017-2018 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国内医院集成平台以及临床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分别在11.16%、9.09%,医院升级的市场潜力巨大。需要补充的是,集成平台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优先级别将高于临床数据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医院往往选择先上线集成平台,为临床数据中心做铺垫;另一方,电子病历新政关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要求,也将促进医院抓紧上线集成平台。

集成平台可以解决各业务系统的互联问题

二、院外系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是热点方向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顶层设计,医联体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从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布也不均衡。这样的医疗服务体系格局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之间不够适应,不匹配,所以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如何缓解这种矛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首先就是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认为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把现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局纵横上下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这样就可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使得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梳理国家医改政策,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顶层设计,国家对于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指标和时间表。

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顶层设计

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国内医联体数量超过 5000家。根据动脉网报告数据(整理了国内 21个省份的医联体数量),截止 2018年 6月,国内医联体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在各省最新公布的医联体数量中,山东、四川的医联体数量最多,分别达到 790家(2018.5)、747家(2018.1)。而天津、北京、青海、上海、宁夏五个直辖市、自治区,其医联体数量均不到50 个。

已公布医联体数量的省份数据统计

医联体核心是“联”,信息互通是医联体的粘合剂和基础前提。医联体的“联”体现在两个方面——数据联通和服务联通。医院数据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与共享,是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核心。在此基础上,医联体内诊疗、管理业务应该保持连续性,包括远程医学、医技和用药协同、统一预约以及监管决策等,实现服务的协同和联通。我们认为,

信息互通是医联体的粘合剂和基础前提。

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打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流,助力业务联动

医联体信息化市场潜力大。根据草根调研,一套成体系的的医联体信息化解决方案报价在500-1000万左右,考虑到近两年来医联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预计未来2年围绕医联体信息化市场将快速增长。根据动脉网的预测,至 2020年医联体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44 亿元。

医联体信息化市场潜力大

三、新格局:更新换代周期有望加速行业集中

行业趋于集中,竞争格局尚未固化

根据 IDC 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国内医疗IT解决方案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CR10从 48.5%上升至 55.4%。同时,我们也看到行业的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固化,创业软件、易联众、医惠科技、智业软件在 2011年并未进入前十,在2017年则成功挤入前十名榜单之中。尽管医疗信息化具备较强的客户粘性,行业先行者的先发优势明显,但我们认为后发者仍然有冲击市场的机会,行业竞争格局尚未达到完全稳态。

2011 VS 2017 国内医疗 IT 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

对比美国,国内行业集中度仍然具备提升空间。根据调查报告《KLAS 美国医院电子病历市场份额 2017》显示,在美国电子病历医院端市场中,Epic 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8%,Cerner 有 24.6%,Meditech则为 16.6%。三家公司加起来占据了近 2/3 的市场。我们认为,对比美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国内行业集中度仍然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国医院端电子病历市场集中度

系统进入更新换代周期,市场竞争格局有望加速收敛

老一代 HIS 业务系统已经达到生产力的极限,医院正在进入新一代HIS 系统更新换代周期。中国医院现在运行的主流 HIS,研发大多起步于 20 年前。面对新技术、新应用需求,特别是互联网大潮冲击,已然产生了各种“不适应症”。根据北大医信周志坚分析,当前医院信息系统面临着几个痛点和难题亟需去解决。首先是开发工具陈旧,过去及目前主要的 HIS都是采用 PB、VB等 90年代的开发语言和技术,很多目前已经停止更新支持。其次是产品架构越来越臃肿,修改成本太高。现阶段的主流应用都经历了 20多年的积累,不断在落后的架构上进行修修补补,累积效应导致修改困难,且修改后稳定性差。再次是系统设计围绕以费用为主线展开,而没有真正服务于基本医疗和多层次医疗服务。最后是主流 HIS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还是基于实现方式的数据设计,缺乏针对系统层面的知识设计。根据 IDC调查,有 52.9%的医院正计划全面升级原有的 HIS系统。

技术架构升级有望加速市场竞争格局收敛。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新一代的 HIS 系统与老一代 HIS 系统的区别在于——医院核心管理系统通常需要建立一个集成平台。从应用的软件开发技术来讲,该平台使用开放性的技术架构,从而使系统更加易于集成,易于维护和修改;从应用系统的角度来讲,该平台构建一个基础的核心医院系统架构,在此架构上诊疗流程能够做柔性配臵,支持各类诊疗流程管理的软件功能模块开发;从集成的角度来看,该平台能够与其他专业的系统做数据交换和集成,并能够动态输出数据来构建新的系统。总而言之,新一代的HIS系统将会在底层技术架构层面有明显提升,毫无疑问也将大大提高了行业门槛。参考 chima《2017-2018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过去医院选择选择软件供应商的评分占比中,本地化服务能力是排的第一位的。这是现阶段大量区域性本土医疗信息化小厂商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也部分造成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而随着技术架构的升级, 医院对于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能力的评分权重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龙头公司有望凭借研发规模优势,完成对本地化小厂商的市场替代,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收敛。

医院选择软件供应商的考量因素

四、医院 IT 趋势总结&预测:高景气度至少延续至 2020年

对国内医院 IT行业未来发展做出如下判断:

1、关于行业景气度。

在政策、需求、资金投入共振的产业背景下,预计医院信息化行业高景气度至少延续至 2020年。在经济下行的宏观背景下,行业弱周期属性价值凸显。

2、关于互联网公司。

在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除了医院、政府之外,第三方商业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成为医院 IT建设的重要力量。考虑到时间成本以及替代成本,互联网公司加码产业的捷径就是参股上市公司。2018年的卫宁健康、东华软件不是个例, 互联网公司与医疗信息化厂商的紧密合作刚拉开序幕。

3、关于医院信息化热点方向(院内)。

未来 3-5年,国内医院信息化将全面向新一代架构升级。其中,中台系统(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将逐渐成为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 的标配。以电子病历为代表的前台系统也将在政策的引导下加速渗透和深化。

4、关于医院信息化热点方向(院外)。

分级诊疗体系持续推进,国内医联体数量将持续增长, 医联体信息化作为技术基础,将成为投入的热点方向。

5、关于竞争格局。

在新一轮行业黄金发展期中,我们判断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收敛。尤其是新的架构的升级,将淘汰一批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考虑到部分医院刚性信息化需求的细分市场(比如电子病历、集成平台等)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及低渗透率的现状,后发者仍有机会凭借自身过硬的产品能力,冲击现有格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大健康派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scarlet.s@djkpai.com)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