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琵琶为什么是横着弹的?唐代教坊曲目如何跨界演绎西域乐音?丝绸之路上的胡旋舞又如何展现盛唐气象?1月5日晚,上海音乐学院《丝路之乐·唐韵回响》复原了1200年前的盛唐乐舞。
身穿唐代服饰的乐手们手中的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箜篌、横笛、羯鼓等30余件乐器,根据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唐代乐器复原。乐手们身穿复原唐代服饰,奏出《石上流泉》《急胡相问》《水鼓子》《倾杯乐》等诸多精妙古曲,展现盛唐海纳百川的音乐史诗。
大乐队合奏《龟兹乐》
年轻的舞者们跳起“胡旋舞”和“胡腾舞”。演员们的服饰以唐代鎏金铜胡腾舞俑等文物做参考,还原其胡衫、长带的设计,并加以艺术性加工。
胡旋舞
演员们身后,是数字影像还原的古代场景。一轮缓缓升起的明月,一棵清风中摇曳的松树,一片缭绕的云雾,一幅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当代技术并不喧宾夺主,而是配合音乐再现唐朝意蕴。
《长沙女引》
“我们将博物馆搬进音乐厅,这是立体化的舞台艺术呈现,也是活态化的非遗文化传承。”音乐会制作人、视觉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代晓蓉说。
每一首乐曲演出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维平都会登台讲解。在他看来,这场音乐会背后,是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
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了一份古代琵琶谱,这本采用古代记谱法的琵琶“天书”揭开了唐代音乐的神秘面纱。历代中外学者皓首穷经,试图破译“天书”般的古谱。
敦煌琵琶谱(993年)
1938年,日本学者林谦三翻译出《敦煌琵琶谱》25首乐曲,他的英文论文更是引发世界性轰动。英国人劳伦斯·毕铿在剑桥大学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七卷本《唐朝传来的音乐》(Music From Tang Court)引发全球关注。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也掀起了古谱研究的高潮,上海音乐学院叶栋、陈应时、何昌林、赵晓生、应有勤以及赵维平等学者为唐代音乐的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将流失于海外的上百种原始乐谱进行收集、整理,积累了近两万页古乐谱高清电子文献。
搜集和破译古谱,复原乐器、服饰、妆容,再加上当代演奏者的复古演绎,终于让这场音乐会得以上演,告别中国古代音乐“无声的历史”。
演出结束走出剧场,走进雨中车水马龙的街道,仿佛从唐朝穿越回现实。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来源:作者:吴桐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