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十六周年结婚纪念日是什么婚(当年的牺牲与大义)

时代楷模发布厅7月3日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获悉经中国、韩国磋商后达成的共识韩方将向中方移交新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双方将于今年9月15日在韩国共同举行装殓仪式9月16日举行交接仪式从2014年至2021年中韩双方已连续八次成功交接8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九次交接凝望鸭绿江,英...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

7月3日

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获悉

经中国、韩国磋商后达成的共识

韩方将向中方移交新一批在韩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

双方将于今年9月15日

在韩国共同举行装殓仪式

9月16日举行交接仪式

从2014年至2021年

中韩双方已连续八次

成功交接825位

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

实施的第九次交接

凝望鸭绿江,碧波向东流

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回家

我们拥有的现世安稳

是因为他们在负重前行

保家卫国,永不褪色

有这样两位“祖国最可爱的人”

都曾在昔日沙场上

战功赫赫、忘却生死

他们都说,自己不是英雄

但他们所做的一切

却尽显英雄本色

他们就是

“时代楷模”孙景坤

“时代楷模”徐振明

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

“每块伤疤都是勋章”

“父亲的荣誉来自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关爱,理应归还给党和人民。”2021年12月2日上午,孙景坤的儿女受父亲委托,向抗美援朝纪念馆捐赠荣誉奖章。

此次孙景坤所捐奖章,不仅有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抗美援朝一等功奖章,还有“时代楷模”奖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16件奖章。

老英雄孙景坤捐赠的荣誉奖章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他先后参加过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并多次立功受奖。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怕牺牲,身上的累累伤痕,是他戎马一生抹不去的“勋章”;复员回乡后,沉甸甸的军功章,他很少拿出来示人,赫赫战功在数十年里,无人知晓;他说,“不是我应得的,坚决不能拿。”几十年间,他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他常常说,“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解放四平时,我是机关枪手,是敌人火力的重点打击对象。子弹密到把我后背的军装都撕烂了,半个月内我换了4件棉衣。”1948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及抗美援朝战争。战场刀光剑影,孙景坤越战越勇。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1949年,孙景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轻时的孙景坤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待命过江。

当年10月,孙景坤和战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孙景坤所在部队很快与美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展开激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重返战场。

1952年10月,孙景坤参加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场激战。

那一天,残酷的争夺战在161高地进行。不甘失败的敌军向161高地发起猛攻,炮弹倾泻在阵地上,到处燃起熊熊烈焰。当时,阵地上的357团3营8连只剩下副连长支全胜和5名战士,他们把爆破筒和手榴弹抱在怀里,随时准备与敌人展开最后的战斗。7连副排长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弹,利用敌人的火力死角,机智勇敢地冲上161高地。

从中午到半夜,连续击退敌人6次反扑。“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下4个人。”每当回忆起这场战斗,孙景坤眼中总是噙着泪花。

三别故土、三渡江水,硝烟散去,战争在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从此,孙景坤躬下身子,把军人本色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写在田埂上、种到土地里、照进老百姓的心中。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孙景坤还默默地把军功章压藏在了箱底,这一藏,就是几十年。

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父亲只是偶尔在深夜睡不着时,才会给她讲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些军功章,她只在40年前见过一回,那时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绣着“赠给最可爱的人”毛巾中,里面还裹着一层红布。

上世纪60年代初,孙景坤带着山城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在山上栽下了落叶松,给村庄穿上绿装。

为了让大家尽快过上好日子,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山城村建设。他带着乡亲们在滚兔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一尺高的小苗逐渐长高,几年下来,把整座山都铺绿了。

当年孙景坤栽下的板栗树,如今大多数树龄已经超过60年。那些美味的果实,滋润着山城村人的幸福生活……

回乡务农六十余载,孙景坤始终甘受清贫,几十年如一日,并时时以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人不理解,问他,你是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人,不好好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地干活?他很认真地回答说:“要是只知享受,我怎么面对那些牺牲的战友?”

这个心系集体的生产队长,这个躬耕乡野的庄稼汉,这个大公无私的老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繁荣与和平;在建设年代,又把深爱深深地写在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上。

英雄徐振明,为英雄杨靖宇守陵

一句承诺,就是一生

1958年10月,33岁的老兵徐振明从营职干部岗位转业了,来到吉林通化市民政局。当时地方很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多,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哪一项工作都需要人,哪一项都是革命工作。

尤其是,徐振明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曾荣立多次战功。多年戎马倥偬,阅历丰富,许多地方都欢迎他。可他立刻选择了第三项,为杨靖宇将军及抗联烈士守陵,为在各个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守陵。

几乎没什么犹豫。因为他还活着,而他们都牺牲了。他说,“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这是我的光荣啊……我不仅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年轻时的徐振明

1942年徐振明参加八路军时,部队正大力宣讲杨靖宇将军及诸多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战斗中牺牲,令每一位革命军人动容。杨靖宇将军,从此成为了徐振明崇敬的英雄。他说,“我们听后特别感动,发誓要向杨将军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

1950年10月22日,徐振明随英勇的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的近三年中,38军在战场上留下了太多感人的故事,而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步兵连长,徐振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在炮火中挺进,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无论经典战斗998高地攻守战、飞虎山抗击战,还是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徐振明和他的战友们都战斗在最前沿。

在他的记忆中,最惨烈的要数白马山战役,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当时徐振明所在连270多人参战,最后只有6个人活了下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每当徐振明唱起这首撼天动地的战歌,他总会眼眶泛红,自然而然地擎起右手,敬起军礼!从1942年入伍,到1958年转业,16年的军营生涯和战斗经历,每一段抻出来,都足以构成一部英雄传奇。

徐振明是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安葬大会之后,担当起陵园的守护管理任务的。彼时的靖宇山,一棵树也没有。他带着陵园职工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片一片地绿,一点一点地啃,从不懈怠,终于让参天树木及庄严的建筑,陪伴杨靖宇将军和革命烈士,让春天的新芽、夏天的浓荫、秋天的五花、冬天的雪压松枝,以及整洁的路面、簇新的廊檐、山顶通透的长风,共同迎接瞻仰者。

当年未修建的靖宇山

如今的杨靖宇陵园

为使陵园承载更多英雄的记忆,徐振明想尽办法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一有空闲时间,就坐牛车、坐爬犁,徒步深入深山密林,采访当地百姓,踏访抗联旧址,寻找当年杨靖宇的珍贵遗物,偶有收获,兴奋异常。

青丝到白发,徐振明全身心都系在了陵园上。陵园外部环境完善得差不多了,徐振明又向有关部门建议,划定陵园保护区,不允许取土、挖矿、放牧、占地、建屋。徐振明容不得别人对杨将军和陵园不敬。

1980年,徐振明要离休了,他多次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继续守护陵园。儿子接续父亲扎进陵园建设中,一干就是40年。

时光总像刻录机,记载了老兵转业后的激情岁月和热血人生,记载了长达六十余年的岁月中,他们如何点燃信念的火种。

徐永军说,每次经过那片陵园的最高地、安放杨靖宇将军遗体的灵堂,每次经过两侧的四个陈列室,经过院中昂首远眺的戎装铜像,大家的脚步都放得轻轻。轻轻地清扫庭院的落叶,轻轻地清除厚厚的积雪。

陵园的笤帚大,整齐地铺在石板地面上,以低低的声音,拂过,再拂过。这是每天必做的功夫,需带着敬崇的心情。只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只是英勇的抗联战士、抗日将军,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群体,还意味着这些英烈们所代表的民族脊梁与精神高地。

在英雄孙景坤、徐振明身上

在像他们一样深藏功名的老英雄那里

关于生命与革命、奉献与传承

我们有了更深的领悟

让我们一起向英雄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向那些用鲜血染红金达莱花的

烈士们致敬!

谢谢你们

用宝贵的生命

用自己一生的时光

为共和国立下的不朽功勋!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社、中国退役军人、解放军报、人民网、丹东发布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