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9度电能用多久(90年代农村家庭几年用电量总和)

我不记得家里什么时候通的电,只记得印象中家里只有3个灯泡,母亲会打开堂屋电灯的开关,而我会利用这难得的灯光埋头写作业,母亲会在灯下给我和妹妹做鞋子,在烛光下写作业可不是什么浪漫的事,因为闪烁飘逸的烛光让试题变得不那么容易看清,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在烛光下写着作业时,晚上的屋里非常炎热,满屋子都非常凉快。这台电风扇是当时家里最大的用电...

上个月的家庭用电量出来了,400多度,这还不是用电量最大的月份,因为上个月气温适宜,空调开的少,这个月高温天气多,用电量估计还会增长。

有人说80后是最怀旧的一代,这话我深深的赞同,因为80后的童年和成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代人的童年正是中国刚刚摆脱饥饿,开始初步发展,但生活依然贫穷,仅仅是能吃饱饭而已。

80后的成年却完全不同了,这个时期赶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20年,这20年比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任何时期发展的都快,快到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快到让人感觉到时光在加速运转。

我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农村,那时的农村就一个字——穷。

我不记得家里什么时候通的电,只记得印象中家里只有3个灯泡,堂屋中间(现在叫客厅,那时就一张八仙桌子,几个凳子)一个(40瓦),堂屋偏间(卧室)一个(15瓦),锅屋(厨房)一个(30瓦)。

每当夜幕降临,母亲会打开堂屋电灯的开关,而我会利用这难得的灯光埋头写作业,母亲会在灯下给我和妹妹做鞋子,就是歌曲里唱的那种“千层底”……

那时的农村停电是常事,经常在写着作业时,眼前一黑,灯泡熄灭了——又停电了,这时只有拿出来蜡烛或者煤油灯,在烛光下写作业可不是什么浪漫的事,因为闪烁飘逸的烛光让试题变得不那么容易看清,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在烛光下写着作业时,突然眼前一亮——来电了。

炎热的夏天到来后,晚上的屋里非常炎热,于是就跑到院子里,铺一张凉席睡,伴着些许的微风,双眼慢慢合拢,一晚上也就过去了。

到了三年级时,父亲买了一个吊扇,我记得是长城牌的,电扇装上之后,打开开关,瞬间凉风习习,满屋子都非常凉快。

这台电风扇是当时家里最大的用电器了,不是太热时根本就不舍得打开,因为怕耗电量大。

晚上上茅房也是比较可怕的,不是怕妖魔鬼怪,是怕陷进茅坑里了,因为茅房里没有灯,你必须得小心翼翼的,有时实在看不到东西,只能拿只蜡烛照明,或者拿个手电筒,在找到坑位后,就得迅速关闭手电筒的灯光,因为电池也比较金贵,在那时的农村真正消耗不起。

说了这么多,一个月用电量到底是多少,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平均下来一月不到5度电。

每个月末时,村里的电工会全村停电,然后爬到电线杆上“抄表”,不几天就算出来每家的用电量,然后由村会计挨家挨户收取。

那时的用电量由两部分组成:实际用电量和损耗。

损耗就是电力在输送到各家各户过程中损失的部分,你没看错,当时这部分就是由各家各户承担的。

会计会给你说你家用电量是多少,损耗是多少,加在一起一般不超过5度,9毛钱一度,一共4.5元。

那时的电费非常的贵,达到了9毛一度,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确让人不舍得使用。

小时候真的想不到自己长大后会接触这么多的用电器,也想不到现在一个月的用电量是那时几年的总和。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物质生活是那时无法比拟的,再也不用担心学习停电了,可是却无课可上了,再也不用盼着来电了,却又失去了来电时的那份喜悦,再也不用担心热的睡不着觉了,可是众多的心事压的睡不着觉……

机器灵,砍菜刀,恁那边的仅俺挑,挑谁拿,挑的那个人已经回不去家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