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对于多大年龄说才合适(有哪些讲究呢)

老人的女儿一边往围裙里扔东西,也会有给老人做寿的习俗,老人的寿辰在每个家庭都是很受重视的。其实为老人做寿这件事是有深刻原因的,借着做寿的机会可以将家里不好的东西冲掉,但不难看出正是期待家人能一直团聚、享受亲人的关爱,在为老人做寿时为了显得热闹,老人做寿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也让老人能更多感受到家人带来的欢乐,为老人做寿也是先辈们...

2022年2月20日,安徽合肥的一位老人过73岁的生日,子女按照传统习俗给她过了一个别具生面的生日,不少人看了都直呼太有意义了!

只见老人面前围着一个炒菜用的红围裙,下摆用双手搂着,老人的女儿一边往围裙里扔东西,一边不忘大声念着祝福语。“先扔葱,再扔酒,老人活到九十九。老娘今年七十三,买条鲤鱼窜一窜,一窜窜到一百三…”说的人乐呵,对面接东西的人也一直合不拢嘴。不少人在看了这个视频后直呼,太有意义了!还是老一辈的人讲究!

在我们农村老家,也会有给老人做寿的习俗,特别是那些过70大寿、80大寿甚至90大寿的宴席,热闹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听老一辈的人讲,人过了60岁之后,过生日就得改成过寿了,或者叫做寿,既喜庆还能图个好彩头。

老人的寿辰在每个家庭都是很受重视的,特别是那些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有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普通的生日非要办得这么大张旗鼓,其实为老人做寿这件事是有深刻原因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体现,子女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把我们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宝宝,养育成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其中花费的心思和精力,那些已经当了父母的朋友想必深有感触。

自古以来人们在教育后代时,都会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之际,儿女理所应当该感恩父母。为老人祝寿,让他们在晚年能过得舒心,是传统孝道文化的体现。

二、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望。老人在过寿时,我们经常能听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祝福语,希望老人能像那些大自然的事物一样,即便经历沧桑变化,依旧能容颜不改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为老人做寿,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些人身体不好,借着做寿的机会可以将家里不好的东西冲掉,老人的身体也有可能逐渐恢复健康。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臆想,但不难看出正是期待家人能一直团聚、享受亲人的关爱,我们才会在做寿时加入这么多人为的主观因素。

三、借此机会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像我们农村老家,在为老人做寿时为了显得热闹,会特意将他们的寿辰提前一段时间,会尽量安排在周末或者假期比较长的时候。这样不仅方便主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接待客人,而且其他人也有时间从其他地方赶回来,亲朋好友难得有一次相聚的时光。

老人做寿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家人在一起相聚,也让老人能更多感受到家人带来的欢乐,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亲情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老人做寿也是先辈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智慧,这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认真体会。既然是传统孝道文化,那在为老人做寿时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逢十的整寿要重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做九不做十”。60岁为一个甲子年,所以人到60岁的时候必然要大摆筵席来祝寿,而在这之后,逢十的整寿人们也特别重视。比如七十大寿、八十大寿等等。

年龄越大,身体的各项机能衰退的就越厉害,甚至用很多老年人的话说就是“不知道下一个生日还能不能过得到”。所以,为了图个好兆头,也为了不让老人有遗憾,60岁之后的整寿家人一般都会花很大心思去操办。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做九不做十”,什么意思呢?在民间,人们认为“十”的有点类似于“死”的谐音,听上去不吉利、也不好听,而九呢,同“久”的谐音,有长长久久的寓意。所以老人做整寿的话,一般都会提前一年过,比如70大寿时会提前到69岁来过,就是想让老人能长长久久的身体健康,跟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二、一旦决定做寿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切忌中间出现间隔,不仅寓意不好还可能让亲朋好友产生误会。为老人做寿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到了就为老人庆贺、大摆筵席,亲朋好友全都邀请一遍,大家在一起庆贺好不热闹,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冷冷清清。

做寿的话最忌讳这种出现中间间隔的事情,对老人来说,他会认为这样不吉利。而对其他亲朋好友来说,这样做也容易让他们产生误解,到底是因为自己的礼节没做到让主人觉得不高兴还是其他原因让主人没有再次邀请他来参加寿辰呢?这种误解容易让亲朋好友之间产生隔阂,影响亲友之间的相处。

所以,一旦决定为老人做寿,就一定要每年都坚持下去,既给到老人一个好的寓意,又链接了亲友之间的感情。

三、除了逢十的年龄要重视,还有一些年龄在老人看来是有风险的,也需要引起重视。人老了,身体的健康状况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而且有些年龄对老人来说甚至还是一道“坎”。在我们老家,73岁、84岁都是老人的“年龄坎”,到了这个岁数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按照正常来说,如果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其实不用纠结这个岁数。但有些老人可能本身就有疾病,再加上到了这个岁数之后老人也会不断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间接也会影响到寿命。

四、做寿时在吃的方面也有讲究,鱼肉一定要准备齐全。做寿本来图的就是一个喜庆吉利,亲朋好友一起为老寿星祝寿,除了表达美好的祝福之外,在吃的方面也是很有讲究的。

以前物质条件有限,一年难得吃上几顿像样的饭菜,所以要是一顿餐能把“鸡鸭鱼肉”都吃一遍,就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在为老人做寿的时候,一定要把鱼肉准备齐全端上餐桌。

在我们老家,鱼必须要准备鲤鱼,放入锅里一直炖到鱼肉和骨头分离,寿星喝鱼汤,剩余的鱼骨头则丢入河里顺水漂走。老一辈人的说法是,这样就可以把不好的东西一起带走,家里的老人就能一直顺顺利利,没有坎坷。

而且老人在寿辰这一天,早晨一定要吃一碗长寿面,在吃面条的时候还不能用牙齿咬断,要把一整根面条全部吸进嘴里再慢慢咀嚼。老一辈人的说法是,这样能长长久久,顺顺利利。

总结

其实不管是哪种讲究和禁忌,说到底都是想图一个吉利,能让家人多一些相处的时间。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含辛茹苦把我们带大,我们应当心存感激,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们。

生活中不只有为老人做寿可以表现我们的孝顺,更多的时候是要在细枝末节中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呵护,用更多无声的行为去感恩他们、回报他们。人在年老之际,最大的希望也最简单,家人和睦、子女孝顺。所以,真正孝顺父母、孝敬老人,不妨就从关爱我们的家人做起,让这种孝顺贯穿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