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资源品种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现有竹子品种500余种,集中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等16个省区,根据国土三调发布的数据,竹林地面积超过700万公顷。
据了解,我国竹产品种类繁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目前,我国主要竹产品可分为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而且这些竹产品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竹林资源培育、竹材加工技术、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创新性的世界领先竹材人造板加工技术,实现了竹产业的由传统半手工、半机械化加工利用到现代机械化、规模工业化利用的转变。但是,我国竹产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我国竹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整体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竹产业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于木材加工产业,竹材加工基本是阶段式机械加工,缺乏连续化生产技术装备。而且,由于竹林生长在山区,竹材采收主要依靠人工,存在山区劳动力不足、运转困难等问题。
竹条厂的粗刨机
其二,我国从事竹产品加工行业的企业有上万家,但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微企业,且业务大都是初级加工,企业综合实力弱,人均产值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据2019年数据,从事竹浆造纸、竹人造板、竹地板、竹制家具、竹纤维制品、竹笋加工、竹饮料、竹炭等细分领域的竹木企业,其年产值超过医院的大型企业仅有百余家。
其三,据相关研究报道,由于大多数竹木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对产品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竞争力后劲不足,且缺乏品牌意识,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消费者认知度低,导致我国竹产业在全球林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国际竞争力持续走弱。
在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大力保护和培育优质竹林资源,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构筑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那么,在此新背景下,要想实现我国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的建成,及2025年、2035年的竹产业目标的实现,推进我国竹产业的创新发展都能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是,优化一产,促进竹产业上下游配套生产,并加快竹机械的技术研发突破。如在优化一产方面,加强竹林区道路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鼓励组建竹材采伐、竹笋采挖的专业化队伍,购买工伤保险,购置采伐油锯、伐桩处理机等装备,开展机械作业和专业承包。
在竹机械研发方面,针对竹材加工劳动力成本高和生产力低下等问题,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重点研究竹材经营用轻型机械实现竹材高效采运,突破竹材人造板正弦机械连续化和自动化。同时融合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力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的竹材加工机械。
二是,加强竹产品科技创新,拓展应用领域。如深入研发竹缠绕复合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先进竹纤维复合材料及功能性竹基工程材料,构建竹质结构材及体系,开发竹浆环保造纸技术,清洁高效生产和低成本可降解竹纤维容器材料,拓展竹材在建筑、水利、汽车、体育、军事、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针对应用领域的特征需要,突破相应的关键瓶颈技术,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和设计规范,推进竹制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市场规范,并开发满足吃、穿、用、住、行需要的多功能竹质新产品。
三是,由于我国竹企业多是中小微企业,当地主产区可加强区域品牌、大企业品牌等品牌建设,加强产业化推广宣传力度。如在后续推广中,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补贴、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引入大资本、大企业、大品牌介入产业,促进当地竹产业集聚化,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竹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竹产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新媒体等可多方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传播形式,加大对竹产业、竹产品、竹企业的宣传,提高竹产品市场认知度,形成产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