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佛教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

后来真正去过印度穷游的玄奘觉得这些翻译都差点意思,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曾经相当兴盛,信仰佛教的只剩下不丹与斯里兰卡,佛教诞生于今天的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商人也逐渐被佛教教义所吸引,因为婆罗门教太重视种姓而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印度到了今天却没人信佛教?今天印度有80%的人信仰的是印度教,也就是说这一个佛教遭到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双重夹杀。这个时...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为世界的三大宗教,曾对印度有深远的影响,也在阿育王时代城盛极一时,就连唐僧都要去天竺取经。

不过今天14亿人口的印度,佛教徒却只有800多万人,不到总人口的1%为什么一个曾经到处是佛塔佛寺的地方,今天会衰弱成这个样子?

那么我们得先定义古印度这一词,古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现在的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以及巴基斯坦与不丹等。

而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古印度的国家自称印度,不过波斯人希腊人都称这里为印度。而在中国的汉代,则把印度称为身毒或天竺。后来真正去过印度穷游的玄奘觉得这些翻译都差点意思,这才改称为印度。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曾经相当兴盛,不过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是伊斯兰教的大本营,印度尼泊尔则是以印度教为主,信仰佛教的只剩下不丹与斯里兰卡,会变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

这一切要先从佛教历史说起,公元前6世纪左右,佛教诞生于今天的印度与尼泊尔交界,那里曾经有个迦吡罗卫国,王子悉达多看到世上苦人多,借由修行领悟了超脱生死的佛法,最终成为了佛陀。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接着悉达多就开始教导众生,这个就是最初的佛教。

当时的印度四分五裂,国与国之间不断的征伐,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另一方面,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深入人心,低种姓的人长期处在压迫之中,而悉达多认为众生平等,只要你有心,那就可以信佛。

相较于婆罗门教,佛教没有上下阶层谁都能信,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到了公元前五,前六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人也逐渐被佛教教义所吸引,因为婆罗门教太重视种姓而限制了商业的发展,这让佛教在商人圈中传了开来,接着通过贸易传播到了整个孔雀王朝,也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这就是佛教最早的扩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达到了巅峰,据说阿育王征服羯陵伽国时目睹了战火的无情,战争结束后深感愧疚,于是皈依了佛教

这时的孔雀王朝领土很大,国家很强,到处派使者宣扬佛教,一时之间,西亚希腊与东南亚都可以看见佛教徒的踪影,并在国内新建寺庙与学校,到处插佛塔盖寺庙,整个印度一下子你佛我我佛你,全部都佛了起来。

那为什么佛来佛去,印度到了今天却没人信佛教?今天印度有80%的人信仰的是印度教,另外接近15%的人是穆斯林,也就是说这一个佛教遭到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双重夹杀。

在公元8到12世纪,因为外敌入侵等原因,这个时候印度西部的佛教已经式微,而在悉达多同志老乡印度的东北部,波罗王朝却以保护佛教闻名,这可是最后一个信奉佛教的印度王室,历代国王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波罗七代护法。

这些国王长期赞助建设佛寺,其中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在全盛时期有上万名僧人在此求学,咱们的法显跟玄奘都曾到此朝圣。

当时每天有100多个讲堂开课,从佛法天文学数学到医学都有,用的是艰深的梵语,这是一种天龙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只用于宗教与学术。

谁也看得出来,这一个佛教正在精英化,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而且爽日子过久了就是腐败的开始,僧人戒律松散,不再每天出门化缘,却不断累积财富,寺院最终成为了封建的大地主,曾经刻苦修行的僧人变成了能混就混的大肥猫,整天躲在寺院里,这使得佛教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民众对寺院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而印度教的僧侣婆罗门阶级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不会造成社会负担,婆罗门对低种姓要承担教导的义务,武士阶级的刹帝利只要保护平民,这在当时的印度形成了独特的权利义务的关系,而且婆罗门会占卜占星还有历法,这些技能更接地气,较能吸引民众的注意。

对比没有生产力的佛教僧侣,僧侣平常住在寺庙里,需要民众供养,甚至有些高冷,脱离了与民众的日常互动,于是印度人选择了印度教。

佛教一开始能广受欢迎,主要是有较平等的社会观,没有繁杂的祭祀仪式,这对于低种姓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抢了婆罗门教不少信徒。

而支持佛教的孔雀王朝灭亡后,一度衰弱的婆罗门教又卷土重来,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等宗教,变成了近代的印度教。

新的印度教也取消了繁琐的祭祀仪式,融入了佛教非暴力的教义,还说咱们的悉达多同志也是印度教的一份子,试图抢回婆罗门教信徒。

改革后的印度教教义更加平易近人,又吸了一波粉丝,婆罗门教本来就是印度的古老宗教,在佛教兴起之初就已经在古印度流行了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在佛教刚创立时,也是从婆罗门教东抄西抄再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除了不杀生非暴力还有众生平等外并没有什么创举。

后来佛教为了和印度教抢市占率,便开始向印度教靠拢,想吸引印度教徒。不过佛教只学到了印度教皮毛,比如咒语,占卜,仪式等。

使得人们分不清佛教与印度教的差异,认为佛教只是印度教的一支,佛教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终被印度教融合,也让印度教徒不再对佛教感到兴趣。

反过来老字号的婆罗门教吸收的是佛教的核心教义,抛弃了一些过时的理论,反而吸引了不少佛教徒改信,一些佛教寺院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印度教庙宇。

前面说过了,由于佛教僧人没有生产力,佛教的兴盛必须仰赖君主的庇护,如果国王或是贵族不再支持,那么佛教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由于印度的统治阶级一直都是由高种姓者把持,平民难有出头天的机会。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教因此相当受到统治者青睐,像是后来的笈多王朝崇尚的是印度教,这就导致了佛教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佛教的另一个麻烦就是外敌入侵以及伊斯兰教崛起。早在5-8世纪期间,来自中亚的匈那人,通过了开伯尔山口入侵了古印度。面对外敌入侵,首当其冲的是印度北部的拉杰普特人,拉杰普特人是印度的战斗民族,以好战著称,当然没有办法接受佛教教义,打仗怎么可能非暴力不杀生。

反观婆罗门有关战斗的信仰,更符合他们的需求,这个时候最低种姓的阶级首陀罗会被武装以帮忙战斗,后来这一群首陀罗就被称为战斗陀螺,这个是我乱掰的。

而实际上,婆罗门教专职战斗的神明帝释天后来还被佛教给操作,种姓制度中也有军事贵族就是刹帝利,现在的刹帝利也多是拉杰普特人,最后拉杰普特人阻止了外敌入侵,因此被称为印度教的保护者。

于是在匈那人与拉杰普特人的迫害下,印度西北部的佛教徒不是被杀就是逃亡,许多寺院被夷为平地,佛教遭受惨烈打击。

不过这一些都还不是最惨的,公元986年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也入侵了印度的西北部,由于穆斯林的教义是反对偶像,殉教还可以上天堂享用美女,因此看到佛像就砸,佛教徒就砍,许多佛教徒只好逃亡尼泊尔或是西藏,且佛寺相当富有,这一些僧人又没有武装,因此十分的好抢。

公元1203年,佛教最后的据点超戒寺,遭到了穆斯林的破坏殆尽,也代表佛教在印度本土正式灭绝。

虽然印度教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印度教兼容并蓄,也毕竟是老字号了,使得印度教能够在陌生人的入侵下还保存了下来。16世纪由铁木真后代建立的莫卧儿帝国虽然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不过提倡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融合,改革并容许印度教徒担任官员。

印度教在南亚次大陆所代表的不只是主流宗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由于我们对印度教很陌生又深受佛教的影响,让我们会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那就一定是印度的主流,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然消失了。

不过其实这是错的,印度的主流思想一直是婆罗门教,佛教并不是完全原创宗教,而是大量的模仿婆罗门教,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教义,印度佛教也与婆罗门教融合。现在的印度佛教更像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与最初的佛教相差甚远。

我们知道这段的历史脉络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佛教会消失了,虽然佛教在印度几乎全灭,不过却成功在东南亚东亚大放异彩,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而佛教传播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