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奥运健儿们矫健的身姿中,不过在这些冬奥会赛事当中,存在着许多高科技产物,这些科技产品与运动员们共同构成了如今的现代奥运盛会。
开幕式的超级大屏与“雪花”火炬台
本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其中的主舞台与“雪花”火炬台尤甚,而这一技术正是来自于京东方。
据了解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最大的 8K 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整体面积达10393㎡,将近有1.5个足球场的大小。
同时采用多个8K +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超大规模的光学校正算法可对每个显示画面进行像素点级的光学校正,可呈现出100000:1超高对比度,3840Hz超高刷新率,以及29900x15096超高分辨率。
而主火炬台直径达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创意组成,采用双面镂空设计,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每一颗灯珠都由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独立控制。
为了实现快速变换、完美同步的显示画面,同步集控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现场还采用 LoRa(远距离无线电)低延迟控制系统搭配同步播放时间校正技术,进一步确保指令下发万无一失,实现视频画面完美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大的屏幕,加上超高的分辨率,也让这块屏幕价值不菲,目前一块100英寸的OLED电视售价便超过了1万元,更别提面板尺寸越大价格越昂贵,加上其超高的刷新率,让这块面板与“雪花”主火炬台的成本更是一个很难想象的地步。
让风洞来帮助跳台滑雪
就在近期,中国队的天才选手谷爱凌拿下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金牌,值得庆贺。但需要注意的是,据中国跳台滑雪队领队许高航透露,在中国选手取得进步的背后,是科技冬奥的助力。
过去中国没有一座跳台滑雪台,而到了如今已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跳台,以及附属的训练设施。
在河北涞源基地,中国自主研发的风洞训练场地,可以帮助运动员将传统训练中几秒钟的飞行时间,拉长到3分钟。风洞设备,距离跳台只有500米。
当运动员在风洞练好了新动作,可以马上去跳台进行转换,风洞可以模仿不同的气流,在零度平台训练助滑姿势时,里面还安装了测力平衡器,运动员可以看到风速角度、自己什么姿势风阻最小,以及什么姿势最平衡。
据资料显示每一次运动员可以在风洞里练习3分钟,实际跳台滑雪一次飞行的时间只有4到6秒钟。一次风洞相当于真实飞行的几十次、上百次的时间积累。
高科技“智能运动服”
如果看过一些诸如短道速滑等运动项目的观众一定会对运动员们的运动服印象深刻,这些流线型设计的运动服,除了能够帮助运动员拥有更快的速度以及基本的保暖需求以外,好需要尽可能的减轻重量,减少运动员的体力消耗。
因此大多数速滑竞赛服在大腿处使用了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这种材料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体力消耗。而在右胯部以内附着一种合成纤维,可有效减小摩擦力。为了减少空气阻力,速滑竞赛服的双手及双腿处还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成绩。
当然,除了比赛的正式竞速服以外,还有用于提升运动水平的训练服。比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两名学生便发明了一款名为“Athos”的高科技速滑训练服。
训练服中内置传感器,可以感应和追踪到运动员肌肉纤维内部的活动,并通过软件将运动员的真实肌肉运动状态展现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运用在短道速滑,还应用在田径、游泳等多个项目上。
训练服使用的是在医疗领域已经应用了数十年的肌电图技术(EMG),当运动员移动时,收缩的肌肉纤维会发出导电信号,从而被记录下来,令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激光终点计时
在越野滑雪、速度滑冰的赛场,许多时候会出现运动员互相之间冲线的距离很近,同时大家速度极快,对于名次的裁定较为困难。
这时就会发现许多运动员的双腿上都会绑定一对重量极轻且性能可靠的异频雷达收发机,方便欧米茄计时器在比赛过程中的精准测定,记录并公布其最终的成绩与排名,准确性可以达到千分之一秒。
原理在于选手跨越终点时,冰鞋经过光电子眼的红外线光束的那一刻,异频雷达收发机便会将这一时间节点记录下来,提供精确的数据。
同时,这一产品还可以提供加速度与重力分析数据,甚至还能够帮助主办方确认选手在赛道上的具体位置。
这项技术不仅运用在了冬奥会赛场上,并且还应用在了速度更快的F1赛车领域。好处在于无论多么微小的差距,都可以被计时设备所捕获,不过坏处在于,未来可能再也见不到并列奖牌得主的情况了,这可能成为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