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城庐陵历史悠久,苏东坡曾作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
吉安,历史文化悠久,有“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著称于世。还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吉安不但是中国科举考取进士最多的地方,也是江西诞生开国将军最多的地级市。据考证,吉安还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世纪伟人的祖籍地 。
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杨士奇、周必大、胡铨、刘沆等名人名臣皆为吉安人,同时这里还有红色摇篮井冈山......
那么如此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地,又有哪些名人墓、落葬于此呢?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未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 过零丁洋 》、《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 正气歌 》等作品。
文天祥陵园坐落于青原区富田乡鹜湖大坑村东北的卧虎山,距他的出生地文家村7.5公里。
墓碑坐东向西,左右有两山如臂环抱,山下一泉清澄。入园口,依次有牌坊、石拱桥、台阶、平台、神道、拜谒台等,神道长47米,寓文天祥47岁为国捐躯;
台阶为12级、8级、3级,示文天祥于1283年殉难。墓高2.6米,呈半球形状,墓前有祭祀台,两边各竖一墓表,有两条石阶拾级而上。一尊尊古朴威武的石俑、石马、石彪、石羊忠实地列于神道两侧,默守千古忠魂。
该墓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明、清先后重修。江西省人民政府分别于1983、1993年拨款重建,198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课堂。
这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一生波澜壮阔,正气煌煌,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人生。“青山有幸埋忠骨”,这里的一草一木是幸福的,它们与忠魂永在!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谨塘村)人。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学家。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赣州司户参军、奉新知县、广州提点刑狱、太常博士、秘书监等。他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
以正直敢言,屡次遭到贬谪,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因痛恨韩健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至宝谟阁学士,谥“文节”,追赠为光禄大夫。
杨万里传世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正是他写的。
杨万里墓位于吉水县黄桥镇西约两千米的蓬形山坡上,墓地三面临山,于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布局对称,整个中轴线两边次排列着望碑、墓冢、墓碑、拜坪等,中轴线两边分别排列着石俑、石马、石虎、石羊、重修碑记、保护标志等。
杨辂是杨万里的先祖,是江南杨姓的开居祖。
杨辂(约824—909),字殷驾,号朴斋,唐末时人,咸通年间进士,东汉太尉杨震二十一世孙。杨辂出生于陕西华阴县,父亲杨归厚,官历任左拾遗、凤州司马、寿州、郑州、虢州刺史等。
杨辂去世后,葬于吉水县黄桥镇鹧鸪山,杨辂墓所在地的山形,恰似古代妇女发髻上的金钗,直插西洞村口,故称为金钗形。墓体坐西向东,占地三亩。墓门写着“唐吉州刺史杨辂公墓”,墓穴西面的望碑上写着“唐吉州刺史杨辂公神道碑”。
自古以来,辂公墓是杨氏子孙、外姓先贤的拜谒重地,明初“江南才子”解缙拜谒后题诗赞道:“巍巍黄堂,发迹名邦。五花下车,奕叶流芳。肇基吉州,六邑发祥。派衍东西,永世充昌”。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吉水县城东门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
从小天资敏慧,五岁能诗,七岁能文。下笔如神,日诵千言,过目不忘,世称“神童”。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他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时人赞曰:“太平十策纾民困,永乐大典惠斯文”。
后解缙因谗被害,家人携柩回归吉水故里,原先偷葬于醪桥镇坝溪村。嘉靖四十年(1561),知县罗黄裳奉旨将解缙墓迁葬于县城东门外东山亭,墓地坐东向西。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明代宰相,著名学者。
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为官三十八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杨士奇墓位于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墓前牌坊中是明仁宗朱高炽为杨士奇墓所题“与国咸休”。
墓园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占7.5米,占地7.5米,有短墙环护,气势非凡。1957年,杨士奇墓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陈循(1385-1462)字德遵,号芳洲。泰和县南寮(今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少年时代就以聪慧闻名乡里。他是泰和历史上三名状元的其中之一,是明代第十二名状元,也是在北京录取的第一名状元。
陈循官至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华盖殿大学士。是继明朝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之后,泰和县又一位相当于正宰相职务的内阁重臣,为政42载,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代,被称为“五朝壮老”。
陈循墓位于泰和县澄江镇龙门村委康家组陈家山上。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县人。弘治元年乡试第一,六年以泰和民籍登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历南京太常少卿、吏部右侍郎、左侍郎摄尚书事,迁南京吏部尚书,改刑部,又改吏部。乞致仕,乡居二十年。卒谥文庄。
罗钦顺著有哲学著作《困知记》四卷,任继愈《中国哲学史》评价为“是一部直接批判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罗钦顺墓位于泰和县上模乡桃冈村后山上。墓坐北朝南,墓室砖石结构,封土高3米,直径8米,占地2亩。墓前左右分别立有石翁仲、石马、石羊、石熊各1对。石像前原有亭和围墙,早废,仅剩基脚。清雍正九年(1731)“奉旨赐帑银50两”修复。
东吴墓位于吉水县城南部恩江北岸,墓向朝东,前对“天鹅卵”形吉祥山,后有恩江汇入赣江形成的“之”字形文江,左面山为飞凤形,右面山为仙女排驾形,两山隔江相望。
据民间、官方资料两相对照,基本可证明墓主当为三国时东吴的谭绍。
谭绍,吉水县城郊谭埠村人,早年读书中举,外出在吴国做官,谭绍系三国时代吴国皇帝孙权之妻潘皇后(第六夫人)的姐夫,成了皇亲国戚、官至骑都尉:后因宫廷权位之争失势,谭绍便携家人回到了故乡吉水。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洪道,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左丞相。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周必大墓位于吉州区禾埠乡老杨家村南。墓道前有新碑曰“宋丞相益国公周必大之墓”,周围种以松柏,墓制为当地习俗模样。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吉安市青原区)人。进士出生,先后任秘书少监、侍讲、国史院编修、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
人们把他与欧阳修、杨邦义、周必大同誉为“庐陵四忠”,有《胡澹庵先生文集》传世。
绍兴八年(1138年),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二人作为“江南诏谕使”,携带国书,在王伦的陪同下,来到南宋都城临安进行和谈。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入,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但高宗和秦桧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下秦桧、王伦、孙进的首级。
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胡铨这篇奏疏一经传出,立即产生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付印散发,吏民争相传诵。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葬于家乡。
胡铨墓位于吉安市青原区中部值夏镇天梁山西北面的陂松山。
刘沆(995~1060),字冲之,号庐山,吉州永新(今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村)人。刘沆为人刚正,为官清廉,情系百姓,深得民心。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会试,殿试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成为吉安历史上的第一个榜眼。
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嘉祐五年(1060),宋仁宗听信谗言,将66岁的刘沆误杀。刘沆死后,奸臣即令人掳去了刘沆的头颅,使其死后无全尸。
刘沆死后无头,亲人们便用石灰重塑了头颅安放在刘沆身上,运回故里永新县安葬。由于“石灰脑”的故事在永新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因而永新人也被称为“石灰脑”。
刘沆墓位于永新县埠前公社三阴前(又称三坟前)村后,距县城5公里。坟堆很高,背有后隆山,坟前0.5公里左右有河水流过。三座坟前,原都各有一墓碑,后被搬动过。
周矩(895-976)字必至,号云峰,泰和南岗周氏始祖,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进士,官至西台监察御史,中国古代水利名家。
周矩建造的槎滩陂,是一座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槎滩陂(含周矩墓)于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槎滩陂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可以说这是吉安唯一的世界级景点。
周矩墓位于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爵誉村,也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仅周氏一门出了25名进士,这里也被称作“中华进士第一村”。
龙遇奇(1566-1620)字紫海,号才卿,明朝庐陵永宁县塘南村(今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人。自幼聪颖,20岁举秀才,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进士。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患病英年早逝。龙遇奇墓位于鹅岭乡乌石垅右侧有一派山岭。
肖望东(1910-1989),曾用名肖惠存,肖克,江西省吉安县人。中将军衔,参加过长征,参加过莱芜、豫东、济南等战役,并被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89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张龙秀(1872-1928.2.12)江西遂川人。是当时任中共遂川县委书记的陈正人的母亲。她坚决支持儿子的革命工作,1928年2月8日不幸落入遂川匪首罗普权的手中受尽酷刑,2月12日被杀害。
张龙秀烈士墓位于遂川县泉江镇盆珠片大屋村。该墓对于缅怀革命英烈,弘扬井冈精神,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保留价值。
贺敏学(1904年-1988年),江西永新人。毛泽东之妻贺子珍的胞兄,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头上还戴着毛泽东称赞的“三个第一”光环(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贺敏学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88年4月26日在福建逝世。2012年,贺敏学同志骨灰安放于井冈山茅坪红军山。
贺怡(1911年-1949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人,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妻、贺子珍胞妹。其与贺敏学、贺子珍被称为有名的贺氏三兄妹。曾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1949年11月21日贺怡乘车从赣南返回吉安,在距泰和县城七八里路、一个叫"丰塘桥"的地方突发车祸,不幸遇难,时年38岁。2014年,贺怡烈士部分遗骨迁到井冈山,和其哥哥贺敏学葬在一起。
在贺怡墓旁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墓葬:刘子毅烈士之墓。碑文介绍,刘子毅系红27军军长刘士奇烈士和贺怡烈士之子。
自古以来,江西历史名人数量众多,名人墓更是分布广泛。
作为庐陵文化发源地,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地,江西吉安,历代更是名人辈出,向来有“红色摇篮”、“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吉安,更是成为众多名人叶落归根或落籍落葬的选择地。
还有很多吉安籍历史名人落葬于外地,如欧阳修等等。同时,还有很多吉安籍革命家安葬于八宝山,更多革命烈士为革命胜利牺牲在抗战前线中。
以上就是位于江西吉安的名人墓,若有遗漏,欢迎补充!谢谢!
#名人墓##吉安##江西##历史名人##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