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大家都很爱去水边玩耍,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近期,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蓝朋友”,决定亲自下水当一回落水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偶遇落水事故,究竟什么样的工具才能起到救援作用?
塑料水壶
塑料水壶是非常容易获取的常见物品,在岸边的志愿者首次将水壶抛至水中时,落水者因紧张以及有水打滑的原因,并没有成功的接到塑料水壶。随即,救援人员将水壶递给落水者。通过实验观察,其浮力很大,可以证明空的塑料水壶的浮力足以让人浮出水面,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缺点是在水中不易拾取。
挡风被、头盔
随后志愿者拿来了安装于电动自行车上的挡风被。由于挡风被内部有化纤棉等材料,含有一部分空气,所以应当有一定的浮力。实验中,挡风被被抛入水中,落水者迅速将其抱至怀里。但随即可见水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来,落水者也在迅速下沉。实验得知,该款挡风被的材质疏松多孔,落水后,水会迅速进入其中,所以并不具备救援效果。
在实验了电动车挡风被之后,也对骑行电动车佩戴的头盔进行了实验,头盔落水后轻轻下压便沉了下去,验证了其不具备救援能力。
塑料水桶
下一个实验对象是塑料水桶。志愿者将水桶抛向落水者,此时水桶处于倒扣着的状态,内部存有一部分空气,落水者抱住水桶后,口鼻面部能够浮出水面,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随后,落水者将水桶正放,并模拟风浪向水桶中泼水。经过实验对比,在桶内水满之后水桶便不再产生浮力。可见想要有较好的救援效果,水桶必须倒放。
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也是比较常见的物品,在一些包装以及垃圾堆中都有机会获取。不过泡沫塑料材料质地轻盈,在一些大风天气中,可能无法被精准抛投到落水者身边。
实验志愿者取来一个泡沫箱抛向落水者附近,落水者取得后,能够轻易借助其浮力浮出水面。经过实验得知,泡沫箱即便装满了水,也依旧能保持充足的浮力。
木板
木板质地坚硬,抛投不当有可能对落水者造成二次伤害。在实验中,落水者取得木板后轻轻下压,可见木板已经完全沉没。如果想得到足够的浮力,需要寻找面积更大材质更轻的木板。
球类
球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此次实验中,志愿者将一只篮球抛给了落水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篮球的浮力足以让一个成年人面部浮在水面上,但是缺点是篮球在水中不易被拾取。
志愿者又取来两个更小的玩具皮球抛入水中,玩具皮球体积更小,也存在不易被拾取的缺点,但是其提供的浮力却也刚好能够让落水者浮出水面。
帐篷
水边是露营的好去处,一旦发生落水意外,帐篷能否作为救援工具呢?在实验中,帐篷展开之后长度也很有限,适用范围较近,且施救人员需要首先固定好自己,以防被落水者拖拽入水中。
泡泡纸
一些快递纸盒中可以见到用于缓冲的泡泡纸,其中含有气体,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浮力,但因为重量轻很容易受到风力影响。志愿者使用长竹竿将泡泡纸递给落水者,通过实验观察,证明其浮力足以支持落水者面部在水面以上。
羽绒服、双肩包
羽绒服被抛下水后虽然在不断的冒出气泡,但是经过数分钟的观察,它一直保持着部分的浮力,能够让落水者的口鼻浮于水面以上。
作为同一组实验,志愿者又向落水者抛投了一只双肩包,双肩包处于拉紧拉链的封闭状态,但即便如此,其中的空气也在不断漏出,能提供的浮力很微弱。
饮料瓶
志愿者取出饮料瓶将其倒空,留有部分液体作为配重,方便投掷。经过实验得知,落水者取得饮料瓶之后,能够保持口鼻浮出水面的状态。
竹竿
最后的实验物品是从路边捡到的竹竿,竹竿长度约有七到八米,救援人员在岸边将竹竿伸到落水者身边,等待落水者抓住竹竿后,开始向岸边拉动。实验证明,竹竿确实能够在没有专业器具的情况下发挥救援效果。
游泳教练提示,落水之后一定要放松,可以将四肢向远处伸直增加自己接触水的面积。具体的秘诀如下:
1.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节省体力,并去除身上的重物。
2.采取仰卧位,让自己的头部使劲往后靠,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3.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这种做法将使自己更加紧张和被动。
被救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救助者出现时,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救援人员跳入水中后,为了防止落水者本能的挣扎,会迅速绕至落水者身后,将其托举到口鼻露出水面的状态,并通过安全牵引绳回到岸边。落水者一定要保持冷静,以防影响救援进度。
又到每年的亲水时节
但大家在游玩中务必注意安全
游野泳不可取!!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