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域的民间商贸往来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开始,但是直到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建立起汉朝与西域的官方关系,才使西北丝绸之路交通顺畅,中西文化交流进入鼎盛时期。其间,原产于中国的多种植物品种也随之传入西域、并经由西域的商队传至欧洲,而最为突出的是,原产自中国的桃、杏、梨等水果的西传。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汉中市城固县)人,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建元二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经过10余年艰苦努力,张骞翻越葱岭,抵达中亚费尔干纳的大宛,经位于锡尔河流域的康居而到达大月氏,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
他此行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目的,却对西域各国的军事、地理、物产有了深入了解,体会到了西域诸国对中国物产的喜爱和与中国开展友好往来、商品贸易的迫切愿望。作为汉朝官方使节,张骞实地考察了东西交通要道,司马迁谓之“凿空”,意味着东西交通大干线“丝绸之路”的正式开辟。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再次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还分别派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返汉时又带回了许多国家的使者。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天山南北成为中西交通的桥梁,“丝绸之路”真正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大动脉。
随着张骞“凿空西域”、西北丝绸之路畅通,原产于中国的桃、杏、梨等水果也传入西域,并经由西域商队传至欧洲。
桃子,曾被认为起源于波斯地区,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中国,但后来经过大量研究和考古发现证实,桃子的原产地是中国。
佟屏亚在《果树史话》中指出,“我国是桃树的故乡。近代我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出土了距今约3000多年的栽培桃的桃核,经鉴定,它和今天的栽培桃完全相同”。这证明中国栽培桃的历史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
2010年云南的一次考古发现为桃树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据《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的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研究人员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西南化石证明:桃子比人类先达”一文,以2010年在云南昆明发现的桃核化石为证,宣布在中国西南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桃核化石,将桃子的演化史向前推进到距今260万年,并为桃子起源于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
精绝国尼雅遗址中发现的桃树及桃核的意义也十分重要,除了枯死的桃树外,多处房址中都采集到10多枚桃核,进一步证明桃的传播应该是由中原地区沿西北丝绸之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扩散到地中海沿岸各国。
精绝国尼雅遗址出土桃核
中国桃种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时传入波斯,再传入亚美尼亚、希腊,到公元1世纪时传入罗马。
杏子,原产地也是中国。苏联植物学家瓦维诺夫通过研究,确认了杏的原产地在中国。
他把杏栽培种的起源总括为3个起源中心:第一是中国中心,包括东北、华中、华西以及西至甘肃和西藏东北部的广大山区;第二是中亚细亚中心,包括天山以南经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至克什米尔的广大山区;第三是近东中心,包括自伊朗东北部以迄高加索和土耳其中部的整个山系。
《管子》有“五沃之土,其木多杏”的记载,当前的考古发现,秦汉时期新疆早已种植杏树,若羌瓦什峡古城就发现过杏核。
至今,最早的杏的野生类型仍可见于天山西、中、东部和西藏以及秦岭山脉至北京北部诸山的杂林中。因此,杏是从中国传至中亚细亚,经伊朗进入外高加索地区而向西传播的。
《伊朗中国编》指出,桃和杏是中国传到西方的。这两个礼物或许是绸缎商人带去的,首先带到伊朗(前200年或前100),从那里再到亚美尼亚、希腊和罗马(第一世纪),至迟罗马帝国的第一世纪才有这两种树。
中国桃种也很早传入印度。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4中记述了中国桃和梨传入印度的情况,“昔迦腻色伽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被殊俗,河西藩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警卫。此国则质子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质子所居,因为国号。此境已往,洎诸印度,土无梨、桃,质子所植,因谓桃曰至那你,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故此国人深敬东土”。
从此记录可知,桃、梨均是从中国甘肃的河西地区一带经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印度,至今在印度桃被称为“中国果”,而梨被称作“汉王子”。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