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谣零计划##长沙头条#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人们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同庆佳节。
元宵节应该如何健康地食用元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徐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元宵节我们常吃元宵、汤圆,制作时所用的糯米为“脾之谷”,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元素,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它有“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豆疮”的功效。
不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早餐不宜过多吃元宵,否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反酸、烧心、脘腹胀满等症状;
每顿食用大汤圆5个左右,小汤圆50g左右,同时减少主食的摄入;
睡前不宜过量食用,“胃不和则卧不安”,元宵难以消化则会影响睡眠。
另外,以下八类人群不宜食用元宵:
1、年老体弱者
年老者消化功能减退,“发堕齿槁”,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
2、小儿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肠胃薄脆”,要谨防黏腻的元宵造成小儿窒息以及其他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3、感冒发热患者
发热患者的胃肠道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吃元宵易致病情加重。
4、消化性溃疡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5、糖尿病患者
元宵含糖量较高,可使血糖急剧升高,加重患者病情。
6、久病初愈者
此时患者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仍然较弱,过量食用元宵不利于康复。
7、急性胃肠炎患者
患者的胃肠道正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8、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
汤圆中的油脂、糖等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血压增高,甚则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因此,元宵节前后注意顾护阳气,疏泄肝气。
(1)要注意摄养精神。
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
静心养性,使肝气有升有节,有益身心,勿使肝气生发太过或不升而郁结。
(2)“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要进行春捂防春寒,防止风湿。元宵节后为雨水节气,气温虽有所回升,但天气变化不定,易出现寒潮,可有严重的“倒春寒”现象。
当冷空气突然来袭,易使人患病。
因此,除心气平和外,还要进行春捂防春寒,注重保暖。
三 、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人体正气。
清代名医曹廷栋在《老老恒言》中说:“坐久则络脉滞,步则舒筋而体健,从容展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明代诗人周用在《走百病行》中提到“走百病”是为了“百病尽归尘土中”、“胜饮医方二钟水”。
可见,步行是健康的“零存整取”。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