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跨期分摊,绩效预算的最新研究成果求推荐?
从传统绩效预算走向新绩效预算,代表了现代预算制度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往往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两种绩效预算的差异,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以致某些预算改革举措存在着重蹈传统绩效预算覆辙的风险。
回顾现代预算发展史,就绩效预算改革而言,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绩效预算(traditionalperformancebudgeting),也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绩效预算(new performancebudgeting)。就前者而言,最终归于失败;就后者而言,目前看来则有望获得成功。从传统绩效预算走向新绩效预算,代表了现代预算制度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往往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两种绩效预算的差异,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以致某些预算改革举措存在着重蹈传统绩效预算覆辙的风险。
传统绩效预算的成败得失
在二战期间以及二战之后的数年间,各国政府的支出规模大幅扩张,强调资金使用合规性的预算管理模式显然不足以支撑政府的高效运转。1949年,胡佛委员会第一次提出绩效预算的概念,认为绩效预算可以回答预算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诸如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或服务、应该如何进行工作以及资金如何支出等。
在公共部门中推行绩效预算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倡议,然而早期的传统绩效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政治上的阻力、相关技术的缺乏、绩效结果难以与资金分配决策挂钩等。对美国48个州从1961年到1965年预算实践的调查显示,州预算官员和立法者并未对绩效预算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编制预算是一回事,而如何实施又是另一回事,故许多州都采用“旧酒装新瓶”的方式来实施绩效预算。他们致力于在预算编制领域展示其绩效预算,然而预算决策在实质上并未受到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估的影响。由于绩效预算未能真正影响预算决策,许多州后来放弃或修改了其绩效预算。
概括而言,可以将传统绩效预算的失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广泛的立法机构支持。
在现代财政制度下,立法机构在预算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3年,美国政府审计总署在回应绩效预算时就曾指出,组织目标与相关的绩效指标在立法和行政上都能得到确定,这是绩效预算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然而,在1950年的“预算和会计程序法”中,对绩效预算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因为国会认为绩效预算的表述过于死板和严苛,对未来的预算改进缺少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绩效预算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立法机构的支持与认可。
其次,政府会计改革的滞后。
绩效预算的推行需要有适当的政府会计制度。如果想要将结果与资源分配结合起来,那么在各个项目之间以统一的成本核算方式来核算绩效目标的相关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将可靠的成本会计信息整合纳入预算程序中是绩效预算的关键环节。权责发生制会计可提供更多及时且不易受年末现金操纵的信息,对于跨期成本分摊而言更是如此。当公共管理从注重合规性目标扩展到更高层次的绩效目标时,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的局限性便愈加明显。
美国1949年和1956年的第一、二届胡佛委员会以及1967年成立的总统预算概念委员会都曾建议美国联邦政府运用权责发生制会计,但均未被采纳。美国联邦政府会计和州及地方政府会计的发展较为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绩效预算的发展,这是20世纪50年代传统绩效预算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绩效指标的设计不合理。
绩效指标的设计是绩效预算的关键。绩效预算主要包括五种绩效指标:投入、产出或工作量、效率、有效性、成果。传统绩效预算关注的是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以及效率指标,忽略了成果指标的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项针对佛罗里达州五个城市的178名公职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表示其管辖区使用的是产出指标,而非成果指标。与成果和有效性指标相比,传统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相对容易量化、收集和理解,它们通常不需要复杂的成本会计系统,不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来收集,并且可控性较大。然而,投入、产出以及效率指标关注的是机构本身,反映的是机构内部的运行及其成本;产出指标并不能反映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它与项目的目标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公司财务少记账?
算。
假账含:虚增交易,即通过伪造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原始单据,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构交易,并形成虚假收入和利润;虚增资产,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对一些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未销售出去的商品或劳务,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利用过渡性科目,调节利润,调整跨期费用,将一些已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入账,不按照相关准则要求计入当期损益等
成本费用互化: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费用资本(产)互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费用名目转化: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
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成本名目转化: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收入名目转化。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报刊杂志费应记什么费用?
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报刊费就行,这点钱,无需再什么分摊跨期的。
保险的功能是什么?
谢谢邀请。
保险的功能是个非常泛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从风险管理工具角度,保险可用于黑天鹅事件的备份和灰犀牛时间的规划。保险是管理不确定性的最佳金融工具。我们既可以用保险来应对黑天鹅风险,也可以用保险来规划灰犀牛风险。
我们可以这么问自己,“我的家庭有哪些小概率高损失的风险可以用保险来转移?”意外身故、意外伤残、重大疾病、疾病身亡这些都是发生概率极低,但发生后损失极大的黑天鹅事件,可以用保障类保险产品的杠杆来进行有效转移。对于保险配置,我也强烈建议先配置“四件套”: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险。
我们还可以这么问自己,“我的家庭未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是啥?”例如,老有所养,这个目标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保险上,可以用养老年金,增额终身寿等产品来规划。
从金融产品的角度,保险是低风险、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保险的表现形式是保单,保单具有现金价值,可以资金融通,具有杠杆,低风险、稳健收益。
保险作为中长期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是大类资产配置的安全垫
从社会关系角度,保险是公正透明的慈善购买保险,初心是为了解决风险来临时的转移,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保险购买却用不上,但保险公司会对用得上的人进行赔付,从这个角度是一种慈善。比起众筹等方式,更为公正透明。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
小规模纳税人如何合理节税?
谢邀
你好,我是【会计考试草稿】
疫情期间小规模纳税人如何合理节税?
疯狂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不少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所以才有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一出台,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有哪些呢?
本文大纲:
一、增值税税收优惠
二、所得税税收优惠
三、关税税收优惠
对于企业来说,疫情期间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关税。
一、增值税税收优惠
1.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就是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的这类月收入大于10万,也免征增值税。
提示:
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包括医疗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
纳税人不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开了专票,取得专票的企业就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所以纳税人就不能享受免税的优惠。
如果纳税人还兼运其他物资,应分开核算。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既要把运输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分开核算,又要把“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的收入与运输其他货物的收入分开核算。
2. 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3. 免征增值税相应的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二、所得税税收优惠
1.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取消了500万元的金额限制。就是说超过500万元的符合条件的设备,也可以一次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过价值这么高的设备很少,小规模纳税人购置的这种设备就更少了。
2.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延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和旅游。
三、关税税收优惠
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
我是一名残疾人,也是一名注册会计师,还是一名被保送读研的学霸。如果你不反对,麻烦关注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