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摊框架协议,日本和韩国为什么加入RCEP?
因为它们得利实在太多了。
最直观的就是出口商品的减税或免税。
根据日本外务省官方网站公布的内容。日本加入RCEP后,未来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有88%的日本商品将会减税。
在中国和韩国市场,也分别有86%和81%的日本商品将会减税。
中、韩对日本的出口则分别有86%和92%的商品将会减免关税。
未来可以预计,日韩的汽车、半导体产业将会在中国和东南亚,赚的盆满钵满。
很显然,这是对日、韩都有利的协定。谁会跟赚钱过不去?
当然,由于各国都要保护本土产业,关税方面的减免,目前只适用于一小部分,绝大多数商品还需要等待十年时间才能生效。所以从短期影响来看,减税这一点,并不是日本和韩国火急火燎加入RCEP的原因。
不是因为这个,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目前阶段,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集中在经济方面。加入RCEP后,各国将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人员移动,数据保护和金融服务,以及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举几个例子说。
日韩在商业方面都是有创意优势的。比如国内的名创优品就是模仿日本的无印良品,赚了很多钱。如果是以前,无印良品告名创优品,想从中分一杯羹。它是告不赢的。但未来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因为加入RCEP后,各国都会对缔约国的商标专利加强管控,禁止商标的恶意注册,并对驰名商标进行特别保护。这明显是有利于商业模式相对前卫的日韩企业的。
还有RCEP对著作权、表演权方面作出的相关规定。以前国内的网红在直播里进行盈利性质的翻唱日韩歌曲,没人管。但未来这一块可能就要收钱了。这明显也是对日本相关产业有利的结果。
再就是金融服务方面,RCEP缔约国,原则上不得对一签约国在另一签约国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新金融服务做出特别限制。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只有中资才拥有的牌照,未来签约国的外资金融机构都可以有。
第二点体现在政治方面。
RCEP名义上是东盟主导,但其实,中国和日本才是推手。日本非常急迫的想要摆脱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日韩目前都希望用RCEP,来作为未来与拜登政府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日韩自贸区,前后谈了近十五年,每次都是临门一脚时,谈崩了。
不是日本相关领导人被弹劾,就是韩国相关领导人下大狱。而这些奇怪事件背后,幕后黑手都指向了美国。
美国不让中日韩自贸区从草案变成现实,说到底,一是不希望中国复兴,二是不希望日韩脱离自己的掌控。
最近几天,Twitter上的日本人上蹿下跳,疯狂抵制RCEP,而这些抵制者给出理由,非常的直白——担心美国盟友不高兴。
管中窥豹,从这就可以看出,美国粑粑对日本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但是,美国又给不了日本想要的。
五年前,TPP炒的火热,日本作为TPP中的中高端玩家,非常希望协约签署。
然而TPP注定搞不成,日本也就只能在这种什么都搞不成的情况下,半“吊”着。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奥巴马版的TPP注定搞不成呢?
因为奥巴马在一边筹划TPP时,他又一边与欧盟商定TTIP,后者是一个消费型协定。如果这一协定一旦签署,那么欧盟将替代现在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负责向世界输出资本以及创造需求。
但是,欧盟缺乏资本。那怎么办呢?
按照奥巴马的设想,美国的一部分资本将挪到欧洲去。而剩下的美国,将成为一个专门用来跟中国搞竞争的平台。这个时候由于资本搬了家,美国权贵也就可以放心大胆,不计后果的跟中国肉搏了。
看懂了这背后的操作,你大概就能理解特朗普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TPP了吧?
在特朗普看来,奥巴马简直是在胡闹。虽说资本无国界,资本家在哪国都是大爷。但美国毕竟是自己的家园。哪能为了拼中国,就放弃先人一手缔造的帝国呢?况且,中国就那么容易被打败?即便最终打胜了,最终受益人也是欧盟。美国霸主地位还是不保。
所以,特朗普作为“红脖子”以及美国本土资本的代言人,他一上台,就把TPP废了。
废了TPP后,特朗普直接“大跨越”,也别搞什么制造业向南了(转移到东南亚),直接回流美国,它不香吗?
然而,回流的结果很不好。去年,特朗普又提出一个新印太战略,打算扶持印度,这其实就是一个翻版TPP。它与其前身的区别只在于,把中低端的产业转移目的地从越南换成了印度,至于旧TPP其他产业链上的国家位置,则基本上没啥变化。
但是结果,印度扭扭捏捏,不想吃亏。谈判过程磕磕碰碰。另外,特朗普大选失败,拜登等着上台。他与特朗普的政策南辕北辙。
美国因为内部资本利益的诉求不一致,导致外部政策忽左忽右,这在日本看来,简直太坑儿子了。美国人到底有完没完啊?
既然美国靠不住,那就只能自力更生了。先把RCEP签了再说。
签字后,如果美国不出招,它便不动。如果美国下死手,它也还有退路。
什么退路呢?虽然RCEP协议,日本的政府已经签署了,但是协议要生效,还需要它的立法机关批准通过才行。所以它实际上是有退路的。
日本的这一小把戏,也同样适用于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其实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贸协定,早就已经签过了,中间还升过一次级。所以实际上这次日韩澳新与东盟和中国又签一次,更像是日韩澳新自己给自己办的加入仪式。
目的就是向美国通告,我签字了。你美国看着办吧。未来如果你搞个新TPP,我们当然也会考虑加入。但前提是,必须要获利。
所以说,签RCEP对于日韩而言,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协定。它们当然愿意加入了。
管理十个人和管理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最本质的区别和共同点是什么?
管理幅度不同,带来组织的不同。如下图,最左蓝色常见于低阶管理岗位,如主管、组长等,管理人数少。中间绿色一般就上升到部门经理岗位,管理人数有所提升。而最右侧黄色是管理人数最多的情形,十几人。
这三种虽然在职级上有差异,但是管理的组织上是相同的,都是一层管理级别,也就是管理人员直接管理到所有下属。其能力上要求差异其实并不大,主要是在个人时间管理以及团队管理上对能力的深度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当组织发展足够大的时候,比如一个人下属有几十人,上百人,这种时候上级一个人如何能面对几十个上百个下属?别说能力上,就是时间资源上都无法覆盖到。所以从管理的要求上来讲,就催生了两层管理或者多层管理的需求。即一个管理者下面不在直接管理到所有下属,而是设置中间层级,管理者只管理到中间层级,中间层级再管理到下级。
这时候的管理与直接管理所有下属的要求则会出现显著的不同。主要会体现在几个方面:
1、信息流管理当管理者直接管理所有下属的时候,传递的信息是直接传递下去的,直接、高效、清晰、无偏差。但是多了一个层级甚至于多了多个层级后,要传递的信息就得通过中层、基层管理再到员工下属耳朵里,这过程存在大家中基层信息理解的偏差、也存在执行力的偏差等等,会导致传递的思想偏差风险较大,而这些要传递的信息有管理的思想、战略的实现路径等等,最终转化成为企业管理的风险。
这也是很多企业组织发展壮大后面临最大的问题,老板的管理要求传递到基层就变味了。
我曾见过一个企业,老板想给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出发点是好的,但传到人力资源总监那里,她会考虑成本问题,会考虑原来的政策背景,就告诉人资经理说买商业保险可以,但是要考虑综合成本考虑;然后人资经理想是不是老板想要用商业保险取代社保来节省成本?最终层层传递,变成了基层员工觉得公司要违背劳动法不买社保了。
这种情况很多见,也是组织层级庞大的特征,对于管理者而言,在管理沟通的难度上就大了很多,需要重构内部信息流体系,结合决策机制,在信息传递、记录、反馈上做闭环,并很可能会牺牲一些效率来保障信息传递的效度与质量。
2、如何确保中间层管理的正确当只有一层管理的时候,管理者的思想、文化都是唯一的,直接传递到基层员工。但是多层级管理后,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仅仅影响到了中层的少数层级,要传递到基层靠的是中层的管理思想,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影响、统一中层管理的能力,那么最后所有的而管理思想就停滞在中层甚至停滞在自己手上,每个管理者都按照自己的管理风格、管理能力去管理最基层的执行单元,以至于这就不是管理了,因为会失控:一旦中层管理
者能力差,那么其管理单元就业绩差。
当层级还不多的时候(如只有中间一层)最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的管理一致性要求通过制度就能保障,各种人事、财务、行政、运营管理制度,因为层级不多人数不多,制度就足以控制中层管理的行为。而层级太多的时候,实际情形会是制度总有无法管控的区域、总有制度灰度的地方、或者也会有各种踩到红线的情形发生,这时候依靠制度会极大的加剧内部管理资源、效率也降低,这个时候企业文化的述求就产生了,因为文化是约束行为的,文化让我们在面临可做可不做的时候会选择价值观告诉我们正确的事。所以层级过多的时候,就需要用文化体系去约束管控中层、管控员工。
很多航母级的企业都在输出文化、强调文化建设就是这个道理。
3、中层管理者对高层管理者能力要求高管理基层员工由于其“基层”本身对管理认识比较浅,基本的管理能力就能够覆盖,但当层级跨度较大后,本身也是因为其业务需求而诞生的多层级,中层管理者相对于基层就会有更高的能力、技能、素养,而还是用来的一套管理方法论、亦或者本身最高管理者用原有的管理实力就很难再让中层或多层管理者再认同。这时候,管理的能力就需要上升成为领导力,不再简单的对事对目标进行管理,而是构建个人影响力,让中层追随、认同、执行高层的意志。
本质上,人数规模的扩大,导致所有管理的细节无限放大,原来不存在的问题或者原来不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放大后就需要解决,而解决方法办法就需要对应的方法论,倒推着需要管理者不断迭代升级管理能力、领导力。
驻地国家每年要为美军支付多少军费?
美国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的军事基地,数量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变化,驻地人员的数量也是随之增加或减少的,下面简单捋一捋其中的进程。
二战前期,美军有14个海外军事基地,人数也不足8万人,到了战争结束时,为了对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美国开始走上势力快速扩张之路。
这一时期的美军不但大包大揽地负责起欧洲的北约盟友,以及亚洲盟国的所谓军事安全,军事基地一度超过了5000个,人数也达到了900万之多。
随着1945年美国独家掌握了原子弹这种战略级武器,并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了两颗,不但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伤效果,也让世界各国无不胆寒颤栗。
于是在那段时间,武德充沛的美国人,踌躇满志地认为全世界都已臣服于它,世上再无对手,不但海外基地降到1000多个,人员也不到100万,而且还在陆续减少。
然而时间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大杀器,紧接着冷战序幕拉开,双方开始从各个层面角力,特别是军事方面的竞争。
此时已转型为职业化军队的美军,虽然总兵力减少到了300多万人,但是对于驻扎在海外基地的兵力,却一直保持在80万左右,依然是美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随着苏联解体后的军事压力骤减,以及庞大的军事开支压力,越战带给美国人的后遗症,厌战反战情绪高涨等等因素。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数量,最终定格在374个,常年驻军29万人,但是分布在欧洲、亚太与印度洋、中东与北非,以及美洲四大战略区,世界140多个国家。
但是天上哪有白掉馅饼的好事,美国也不能自己一家完全负担用于基地的武器装备物资,人员费用等等开支,于是就用分摊费用的办法,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而且这些基地内,不但花大价钱建有为随军家属及探亲人员的家属区,还包括超市、酒吧、学校、电影院等各种设施,甚至这些人员往来的机票、吃住等费用都是由美军报销。
然而,这些年的美国越来越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负担,于是逐年提出要求,要让这些驻地国家分摊的军费比例多提高一些。
这些名义上是为了给驻地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必要的费用,实则是为美国的霸权统治分担军费,只不过美国一直掏的是大头,看来保护费要涨了。
而大部分靠美国吃饭的国家,与其自己要多花钱去采购武器装备,扩充军队,倒不如抱紧美国大腿,说不定效果要比自主承担更好。
然而内在的弊端不言自明,特别是东亚两个不惜放弃已经被美国深度干涉的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军事指挥权等,完全一副躺倒挨锤模样的国家。
这些交保护费的驻地国家,根据基地规模和人员的大小,以及国家经济富裕,受控于美国的程度,因此交费比例也不等。
2020年保护费比例最高的几个主要驻地国里,被栓了链子的日本以78.5%的比例拔得头筹,而且还要承担基地的水电燃气费、员工工资和训练转移费等费用。
接下来是西班牙的57.9%,意大利的41%,韩国的40%,德国的32.6%,包括英国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也要承担基地军费比例的27%……
特朗普的态度最为强硬,那就是吃了美国的要吐出来,看拜登接下来怎么从石头里榨油,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逆向思维的人是怎么想问题的?
谢谢邀请!
解决问题可分三个步骤
心法——想法——做法
从心法入
形成想法
生成做法
解决问题就是完成从A到B的过程
A是起点
B是终点
心法
就是感应B在哪里(我要实现什么结果)
想法
就是推演思路
从A推演到B叫顺向思维
这是普通人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叫顺向思维模式
另外
从B推演到A叫逆向思维
这是成功人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叫逆向思维模式
B就是你要实现的结果
出发前明确自己想要的结果
是取得任何成就的开始
所以解决问题之前
必须先用心去感应
而后才能用脑分析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当你明确结果后
就以终为始倒推
从B往回逆推到A
如
2018年100万业绩目标
不是
从现在往后推
每月固定完成多少
而是
从2018年
第四季度完成多少
再到第三季度完成多少
……
包括
2018年的年度计划也一样
按照这样的思路
为了完成
2018年的年度计划
需要从2019年春节倒退来安排
这样一直逆推到2018年4月的当下
从B到A
逆推的过程就是想法
这是由果推因成功的做法
从A到B
顺推的过程也是想法
这种做法成功的寥寥无几
把从B到A逆推的过程
再从A到B论证核实一遍
如果依然行得通
就代表方案可行
这个从A到B的过程
就是生成操作方案的全过程
这个整个过程
就是从心法入
形成思维模式
生成操作方案
逆向思维或顺向思维
本都不是人天生具有
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
一般人由因推果,把问题放在要解决的问题上。
成功人由果推困,把焦点放在要取得的结果上
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
问题只是用来发现的
多数时候当发现问题后
以结果为导向把问题绕过就可以了。
买房子中介费3?
合理,当然也可以谈
大家在购买二手房时,会倾向于通过中介公司来购买,因为中介公司会为业主快速的匹配合适的房源等,给买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过我们通过中介公司买房需缴纳一笔不菲的中介费,那么中介费可以讲价吗?接下来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1、 中介费是可以讲价的,通常职位越高的房产经纪人,能够给予的优惠力度比较大。各地中介费的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二手房买卖经济服务费是按照成交额0.5%-2.5%的标准收取的,中级费最高不得超过成交额的3%;具体的中级费收取标准大家可咨询相关的中介公司。
2、 大家购买二手房时,通常会请中介公司帮助寻找合适的房源,大家在选择房产中介公司时,要看中介公司的规模、口碑;比如说中介公司连锁店有几家,是否有被客户投诉等等。一般大品牌的中介公司起到更广,房源信息等更丰富
3、 大家在选择中介公司时,要需看公司的资质证书,例如查看公司的营业执照等。我们也可通过和中介公司进行交谈,了解经济人的专业程度,比如说了解经纪人的从业经验,咨询交易流程、税费等等。
4、 如果大家觉得通过中介公司购买住宅,中介费太贵了;大家也可自己寻找房源,比如说通过网站等途径寻找到合适的房源和房东直接联系,交易;虽然和房东直接交易没有中介费,但是我们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