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商誉能分摊么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本公积(差额倒挤)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商誉能分摊么,合并报表的项目有哪些?

1、做调整分录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

借: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告诉什么项目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就调整哪些项目,差额倒挤到资本公积)

然后调整递延所得税和资本公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上述调整的管理费用金额×所得税率)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金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

3、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子公司年末数)

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发生数+上述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代数和)

盈余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提取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数-分配现金股利数)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发生数)

商誉(倒挤,也可以用合并成本减掉购买日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除商誉外的所有金额×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贷: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数)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总额)

未分配利润——年末(倒挤,可以和步骤三的演算是否一致)

5、抵消本期内部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1)针对内部购销存货:

借:营业收入(全部存货交易金额,不含增值税)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未对外销售部分中包含内部销售毛利)

即对内部销售利润形成的存货成本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上述抵消分录中存货的贷方金额×所得税率)

借:少数股东权益(上述抵消分录中涉及的损益金额×(1-所得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少数股东损益

连续抵消时,只需将商誉利润表项目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2)针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A.内部销售方为存货,购入方确认为固定资产

A、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B、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B.内部销售方为固定资产,购入方也确认为固定资产

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外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利得】

贷: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①将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该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上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差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所得税费用【差额】

C. 固定资产清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提前清理;期满清理;超期清理。

无论是哪种情况,清理当期的抵销处理都相同。清理期末,账面已经不存在内部固定资产,而其包含的未实现利润已经转入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因此,抵销分录比照使用期间,用营业外收支替代固定资产(含累计折旧)项目即可。处置收益用营业外收入,处置损失用营业外支出,无需考虑方向,处置损益的金额也没有任何影响。

①抵销内部固定资产原价中的未实现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②抵销以前期间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抵销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注:假如该固定资产清理为净损失,则上述分录中的“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换成“营业外支出”科目。

(3)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比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的处理方法。

(4)内部债权债务的抵消

A.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第一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时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消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时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时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或贷):所得税费用

贷:(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B.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倒挤,若是贷方差额则贷记财务费用)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方账面价值)

同时,还应抵销附带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应收利息与应付利息;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都是相关项目直接抵消,即借记债务(负债),贷记债权(资产)。注意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抵消项目是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

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故意混淆了哪些费用界限?

一、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二、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三、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母公司如何编制合并报表?

子公司破产清算母公司合并报表应:

一、

1.子公司净资产亏空超过股东投资的金额。这一问题缘于母公司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投资减记至零,导致母公司的长期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巨额亏空缺乏对应关系。尽管《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要求将资不抵债但仍持续经营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但具体如何处理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尚无明确规定,唯一涉及这方面的是财政部财会函(1999)10号《关于资不抵债公司合并报表问题请示的复函》。按照该复函,在合并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报表时,应当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这一科目,以反映母公司尚未确认的对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分担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作为一个减项,列示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前;在合并利润表上,“未确认投资损失”作为一个加项,列示于“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之后。对此规定持赞成意见的一种观点(《合并会计报表研究》课题组,2001)认为,应分别设置“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和“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来处理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其中“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作为合并股东权益的一个减项,“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则作为合并利润表上的一个加项。按照这种观点,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并没有纳入合并报表,因为“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作为合并利润表上的一个加项,结转后必然增加合并未分配利润,与“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这一减项正好相互抵销,合并股东权益并没有因此受到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影响,合并净利润也不会因子公司的超额亏损而减少。 不论是复函,还是上述观点所提议的处理方法,实质上都是基于“有限责任观”,即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母公司只对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子公司亏空的净资产无需由母公司承担,因而在合并报表上不需要体现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从个别主体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从合并报表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显然有悖于合并报表的编制目的。众所周知,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集团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经营业绩。这里所说的经济资源和经营业绩,既包括正资源和正业绩,理所当然地也包括负资源(净资产为负数)和负业绩(净利润为负数)。如果以有限责任为由,不将超额亏损反映在合并报表上,显然有失公允,且极不稳健,也容易诱导母公司向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倾倒亏损”,据此夸大合并净利润和合并净资产。此外,合并报表本来就与“有限责任观”格格不入,如果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以“有限责任观”作为至高无上的准绳,那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就毫无意义,合并报表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2.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到底应归属于合并子公司少数股东的损失,有可能超过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的权益。超出金额以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进一步亏损,除非少数股东有义务且有能力予以弥补,均应冲减多数股东权益。如果该子公司嗣后报告利润,在多数股东吸收少数股东的亏损份额补齐之前,所有这类利润均应分摊给多数股东权益。

二、

1、母公司是指上市公司本身。

2、合并栏指的是从合并报表中摘录的金额或数值。合并报表是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消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3、虽然母公司控制了子公司,但往往不是100%控股,因此,将被合并的子公司的利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时,需要考虑其他小股东分享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扣除掉这一部分,就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收益——所以合并栏有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至于母公司本身,所有净收益都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所有者),所以没有少数股东权益,全部利润都“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之所以有这一栏,是为了方便比较。

4、母公司亏损,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合计盈利,而且盈利规模超过了母公司的亏损额。

5、这是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披露口径,除了负债率等个别指标以外,其他指标均以合并报表口径披露,以整体、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

由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于 会计年度终了编制,主要服务于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编制合并 资产负债表时,必须将母、子公司的 内部往来项目予以抵消,只有非内部交易项目才予以合并。在 复杂权益法下,合并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和留存利润数分别等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数和留存利润数。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为依据,在编制工作底稿 抵消分录的基础上合并而成。各国做法不尽相同。

合并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特点:

1.合并后净资产各项目的价值等于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加子公司净资产 公允价值减本期摊销数;

2. 商誉以本期期末的未 摊销数列示;

3.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分别等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4.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留存利润数额根据合并留存利润表中的期末留存利润数额列示。

合并资产负债表:

无形资产和长期平摊费用应该怎么学习?

一、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其中商誉也属于无形资产,但会计报表里一般是单列一项,独立于无形资产科目。

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后续支出、摊销、减值、报废、处置、会计披露我们在会计准则里都能够学到,这里就不一一赘续了。注意一下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应少于10年。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下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他的摊销随着分类不同,具体分摊年限也不一样。(1)土地使用权在建造房屋及建筑物前,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应按照无形资产规定按期摊销; (2)在建造房屋及建筑物时,将“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在房屋及建筑物完工后,土地使用权成本随房屋及建筑物工程成本,一同转入“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不可单独作为“固定资产——土地”或者无形资产核算,应按照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随同“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按期计算折旧扣除。土地使用权如果是修建房屋出售的话,应计入存货。如果是修建房屋等用于出租的话,与发生的费用一起合并记入投资性房地产。

二、长期待摊费用:是指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等。

长期待摊费用虽说是企业的资产,但实际却是一笔已经花掉的费用。只不过企业认为该项支出的功效持续在一年以上,便在财报上记录该科目,以便后面摊销到各受益期的财报中。

长期待摊费用能够调节利润。当企业将所有费用都当期计提,则导致当期利润减少,当期纳税也相应减少。反之,企业尽可能的将有关费用放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不但增加了资产,同时也降低费用美化了利润,却导致当期所得税相应上升。

所以好的公司都是尽量加快摊销,减少长期待摊费用,而差公司却相反,为了当年的利润好看而减少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三、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区别主要在于无形资产是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资产,而长期待摊费用本质是一笔费用,是已经消耗的资产,未来是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

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分摊?

东奥中级会计职称为您解答:

1.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2.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上资产账面的抵减,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直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何确定的)和零。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继续进行分摊。

想了解更多会计相关知识,请关注东奥会计在线官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