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白鹳怎么长大的样子(白鹳怎么长大的样子视频)

白鹳双眼周围裸露无毛的部分呈现红色,白鹳喜欢栖息在僻静的靠近树林的开阔沼泽地区。都会发现有成群的白鹳在那里。然后突然用它那扁而长的喙从后面用力地叼啄蛇的头部,白鹳的巢穴一般建在水域附近的高大的树枝上。...

白鹳有什么特性?

白鹳在分类学上位于鹳形目,鹳科,鹳属。

白鹳又称老鹳,为大型涉禽类。涉禽,一般指生活在水边或沼泽地带,不会游泳的鸟类。

白鹳体长约120厘米,体重约4公斤。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白鹳的个子较高,是体形硕大的鸟类。它的头部和背部的羽毛均为纯白色,它的尾羽和翅膀边缘的羽毛为黑色,黑得闪光发亮。白鹳的喙和腿都很长。我国的白鹳喙是黑色的而欧洲的白鹳喙是红色的,扁圆锥形的长喙啄起食物来又准又有力。白鹳的那双长长的双腿呈粉红色或者暗红色,好像是穿了一双高每年,白鹳都要返回它们建在屋顶上、烟囱上、塔楼上的家。筒丝袜。白鹳双眼周围裸露无毛的部分呈现红色,好似描了红眼圈似的,与它那红色的“高筒丝袜”相呼应,再加上黑白分明的体羽,真显得风度翩翩,威风凛凛。

白鹳飞行时常翱翔,速度缓慢。白鹳休息时常用一足交替站立,另一足弯曲。伫立时颈呈S形。白鹳足的后趾发达与前趾相对,除了在水中或沼泽地带站立,还可稳稳地站立在树枝上栖息。

白鹳喜欢栖息在僻静的靠近树林的开阔沼泽地区。主要啄食鱼类。在水边,白鹳把颈缩成S形,看似在若无其事地休息,其实它们是在等待食物自己送上门来,好来个“姜太公钓鱼”,因此人们又把白鹳称为“老等”。除了鱼类,白鹳爱吃的东西还有许多,比如蛙、蚯蚓、昆虫、蛇、蜥蜴等都是白鹳可口的美味。有文字记载,白鹳还特别能吃蝗虫。发生了蝗灾的地方,都会发现有成群的白鹳在那里,勇敢、迅速地捕食蝗虫。即使它们吃饱了,它们也要将剩下的蝗虫啄碎处死。所以白鹳在消灭害虫方面,为人们立了大功。白鹳在吃蛇的时候,充分显示了它的机敏,它先正面避开蛇的头部和其他危险部位,然后突然用它那扁而长的喙从后面用力地叼啄蛇的头部,轻而易举地就把眼前的这条毒蛇吃掉了。

白鹳是世界上较大的候鸟。我国的白鹳,每年10月迁徙到长江下游、福建、广东沿海诸岛和台湾越冬;第二年3月迁回繁殖地东北或新疆生活。

白鹳每年的繁殖季节在4月至6月。雌鹳和雄鹳发出上下喙互相敲击的求偶声,接着它们便相会在一起。雄鹳首先到达繁殖区占据一定的领域,准备建巢,或者使用以前的旧巢。白鹳的巢穴一般建在水域附近的高大的树枝上,它们的巢很大,一般高和宽有1米以上,内经70厘米,深约20厘米,巢穴用枯树枝搭成,巢穴内铺一些干草。1986年在前苏联皮亚尔努地区的一棵参天巨树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白鹳巢,直径有5米多,重半吨左右,巢是用树枝、沙石、泥土、旧绳子造成的。而在非洲越冬飞回欧洲繁殖区的白鹳们,它们的窝往往搭在人们居住的屋顶上、烟囱上、塔楼上等处。白鹳不惧怕人类,喜欢和人类在一起生活。有的人为了让白鹳筑巢方便,往往在烟囱的上面造一个平台,欢迎白鹳来筑巢。在欧洲,白鹳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送婴鸟”,深得人们的喜爱。

在黑龙江省的林区,白鹳通常4月中旬产卵,每隔二天产一枚卵,当第一枚卵产下时,白鹳就开始孵卵,通常一窝产卵4-5枚。椭圆形、白色的卵,约重145~152克左右与鹅卵相似。雌、雄鹳轮流孵卵,以雌鹳为主。孵化期约为30-34天左右,雏鹳孵出后,雌雄鹳共同育雏,雌鹳先将嗉囊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在雏鸟面前,供雏鸟抢食。天气冷了,亲鸟就用大翅膀把雏鸟搂盖上;天气热了,亲鸟就给雏鸟喂水降温。亲鸟到有水的地方,往自己的嗉囊里装满水,再飞回雏鸟面前,张开它的大嘴,让雏鸟喝水。当亲鸟发现了敌情时,它们就张开上下喙,拼命上下敲动,发出“哒、哒、哒”的像敲木头梆子似的响声,提醒雏鹳注意。

经过大约60天左右,雏鹳已经长大了,但是还不能完全离开它们的巢,还要进行艰苦的锻炼,鸟开始学习有力的拍动翅膀,接着练习滑翔,每次飞行10分钟到15分钟。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小鹳们经常需要进食,它们进食仍然需要找他们的双亲哺喂。4个月后,小鹳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它们已经和双亲长得一般高了。到了10月,白鹳们开始离开繁殖区结群飞到它们过冬的地方。

白鹳分布在我国的东北、新疆一带。它们在此地繁殖,然后飞到长江下游、福建、广东沿海岛屿以及台湾越冬。目前在我国,白鹳的自然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在国际上也濒临灭绝,被定为世界濒危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鸟类。

1983年11月在江西鄱阳湖西岸的沼泽地发现4群白鹳,约有260多只,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白鹳群体。此地已被列为白鹳的自然保护区。

东方白鹳的生长繁殖

繁殖期4~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中国东北繁殖地,最早到达时间是3月2日和3月6日,多数在3月中旬。通常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迁来。刚迁来时并不立即进入繁殖地,而是在开始融化的河流和湖泊岸边觅食,或在其上空盘旋寻觅巢位和觅食地。3月下旬开始分散成对进入各自的繁殖地。

巢区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和农田沼泽地带,有时也选择在距水域、沼泽等取食地数千米至10余千米远的林带。常成对孤立的在柳树、榆树和杨树上营巢,过去在日本也曾发现在高大的松树和房屋屋顶上营巢的。巢通常位于树顶端枝杈上,系由干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枯草、绒羽和苔藓或无任何内垫。巢距地高度视环境和树高而不同,通常在3~17m。营巢时间从3月中旬至3月末开始,雌雄亲鸟共同营巢,由雄鸟外出寻找和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巢呈盘状,结构较为庞大,外径120~230cm,内径50~74cm,深15~35cm,高50~200cm。如果巢未受干扰和破坏,或者当年繁殖成功,第二年还继续被利用,但每年雌雄亲鸟都要对旧巢进行修理和加高,因此巢常随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变得相当庞大。不仅如此,东方白鹳在整个繁殖期间,巢都在不断进行修补和增高、增宽。据测量,从开始产卵到幼鸟出飞期间,巢高增加大约17cm,巢外径增加约20cm,内径增加约4cm。营巢多在上午进行,下午在巢上休息和求爱或在巢域上空盘旋飞翔。交配在巢上进行,在整个营巢和产卵期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

产卵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多数在4月中旬。每窝产卵4~6枚,一般4~5枚,偶尔也有2~3枚的记录。通常间隔1天产1枚卵,也有报告间隔4~5天甚至5~7天的。卵白色,呈卵圆形,大小据20枚卵的测量为72~81 mm×54~57mm,平均75.8mm×56.6mm,重100~145g,平均129.7g。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也有报告在第三枚卵产出2天以后才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每天轮换2~4次,晚上全由雌鸟孵卵,孵卵期31~34天。

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被有白色绒羽,嘴为橙红色,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当雏鸟长到55日龄时即可在巢附近来回短距离飞翔,60~63日龄以后才随亲鸟飞离巢区觅食,不再回窝。幼鸟出飞成功率与巢距觅食地距离和食物供应率有关,特别是在幼鸟多的窝,常常由于食物供不应求而不能全部成活离巢。据在笼养条件下的观察,东方白鹳的寿命可达48年以上。

生物问题谁知道???

白鳍豚 江水污染,繁殖能力低下,人类捕猎

白眉叶猴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霍加貔 领地缩小,人类砍伐树木,人类捕猎

江豚 江水污染,繁殖能力低下,人类捕猎

穿山甲 没有食物,领地缩小,人类捕猎

云豹 领地缩小 人类大量捕猎

黑天鹅 水污染 无法交配 蛋壳薄

红腹锦鸡 无法交配 蛋壳薄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树懒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黑鹤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无法交配 蛋壳薄

眼圈绒鸭

(Somateria fischeri)

绒鸭属雁形目,鸭科,绒鸭属。是一类大型的海鸭,全球大约有好几种。绒鸭肥胖体重,浑身圆滚滚的。喙上有肉峰。绒鸭的身上有丰富的精致软绒毛,是制作上等鸭绒被、鸭绒衫和枕头的原材料。母绒鸭经常用它们胸部的绒毛来铺在自己的窝里。孵蛋的时候还用来覆盖鸭蛋。在冰岛,绒鸭受到严格的保护。从35—40个绒鸭窝中,可以收集到一磅的鸭绒,而且不会影响它们的繁殖。绒鸭蛋呈黑褐色,上面有斑点。有4种绒鸭的雄成鸭羽毛色彩鲜艳,引人 注目。各种绒鸭的区别在于它们喙的长短和色彩不一样。雄性一般是上体有白色的羽毛,黑色的头冠、腹部和尾巴。

多数绒鸭都栖息在北方,在冰雪覆盖的海岸线上繁殖。冬天,它们会到南方的法国、新英格兰和阿留申群岛去过冬。

眼圈绒鸭主要产于西伯利亚,两眼周围各有一大块带有黑边的白斑。它们数量稀少,有些地区已经绝种,属非常危急的濒危动物。

亚洲白鹳

(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鹳属鹳科,全世界大约有19种,和鹭和鹮有亲缘关系。它们体型大,腿长,脚趾有蹼。尖而笔直的喙比头大,而且强健。

欧洲白鹳是一种普通的迁徙鸟,身长大约1米,头。颈和身体都是洁白的白色。翅膀有一些黑颜色。喙和腿都是红色。脖子很长。胸部的羽毛长而且下垂,白鹳经常把它的长喙藏在胸部的羽毛里面。它们常在潮湿的沼泽地出没,吃鳗鲡和其他鱼类,以及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幼鸟和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粗糙的窝筑在高大的树顶、建筑物的废墟或者摈弃的烟囱上,一般用树枝和芦苇搭成。

白鹳是一种无声的鸟类,它们在很高的高空飞翔,显得强健而有力。

黑鹳的体型比白鹳小。上体的羽毛呈很有光泽的黑色,下体呈白色。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方常见到。

马格里鹳与白鹳非常相似,产于南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大草原到阿根廷彭巴斯草原的沼泽地和树木稀少的大草原。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它们会大批地聚集在一起。

亚洲南部的印度东部的秃鹳头和颈裸露无羽。最大的身高达2米,以食腐肉为主。在印度受到保护。

林鹳是产于产美的唯一一种鹳,栖息在美国的南方。喜欢群居,身高约有1米,黑色的头,光光的脖子,翅膀和尾巴有些黑色,其余的羽毛呈白色。

产于亚洲的白鹳数量稀少,属于濒危动物。发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一带的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的黑鹳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的彩鹳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亚速尔群岛林鸽

(Columba palumbus azorica)

鸽子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非常寒冷的地区和荒荒遥远的海岛以外,到处都可看到它们的足迹。现在已知的鸽子。全世界大约有250种,都属鸽子形目,170种左右属鸠鸽科。它们有的在地面上觅食,有的则部分或者全部依靠森林里的食物为生。如按其体型的大小来严格区分,体型小的叫鸠(英文doves),体型大的叫鸽(英文pigeons)。不过人工饲养的白鸽除外,不论其体型大上,我们都叫它鸽子,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大约三分之二的鸽子栖息在亚洲、澳大利亚和西太平洋岛屿的热带地区。其他地区如非洲、南美洲以及气候温暖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也可以见到各种鸽子。

鸽子温文尔雅,喙短小。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很神气。由于翅膀 长,飞行肌肉发达,所以善于飞行。很久以胶,人们就训练鸽子来传递信息。它们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终生不渝。即使是一方丧偶以后,也要过了很久才会再婚。雌鸽一窝一般产两个白色的蛋。小鸽子在孵化14—19天以后出壳,然后留在窝里受12—18天的哺育和照顾。

亚速尔 群岛林鸽、查塔姆岛鸽、菲律宾都洛尾鸽等好几种鸽子已外于濒危状态。

印度大鸨

(Choriotis nigriceps)

大鸨属鹤形目,鸨科,与鹤和鸻有亲缘关系。全球大约有23种,分布在非洲、欧洲南部、亚洲、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大鸨的腿很长,脚上只有3趾,缺少后趾,善于奔跑。身体紧凑,头高昂,全身保持一种水平的状态,样子和其他善于奔跑的鸟类一样。

大鸨中较常见的欧洲大鸨,它是欧洲最大的地栖鸟。雄性体重超过14千克,身长达120厘米,翼展长度达240厘米。产于欧洲东部和南部,以及亚洲中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的许多地方。以前在英国和西欧的许多地方也有,但这些地区的大鸨现在灭绝,雄大鸨体格结实,喙上有白色羽毛。雄性鸨体格结实。嘴上有白色的羽志。雄性和雌性羽毛色彩相同,上体浅灰色,有黑色和棕色的条纹,腥部呈白色。大鸨很机灵,很难接近,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奔逃。大陆地上行走的时候,它们步伐庄重。在天空中飞行的时候,它闪显得不慌不忙,非常沉着而富有持久力,雄鸨向雌鸨求爱的时候仪式非常庄严,雄鸨的头低下来几乎要碰到雌鸨的尾巴,喉袋胀大。雌鸨一窝产下2—3个橄榄绿的蛋,上面有棕色的斑点。产下的蛋埋在浅土中,上面覆盖绿草。

体型较小的鸨分布在从西欧到摩洛哥、阿富汗等地区。南非产的最大一种鸨又叫甘波。阿拉伯鸨产于摩洛哥和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区。在澳大利亚,有一种鸨也叫火鸡。

产于印度的印度大鸨已名列濒危动物的名单。

产于我国的大鸨夏季在东北及内蒙古草原繁殖,秋季迁徙到华北平原或更南的地区越冬。由于数量稀少,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西兰鸫

(Turnagra capensis)

鸫指属于雀形目,鸫科的许多种鸟。主要分成两类,一类叫鸫,也就是普通的鸫,如产于美国的鸫;另一咱叫歌鸫,如产于欧洲的鸫。歌鸫只产于欧洲,但产于北方的麦翁除外,它也叫歌鸫,现已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方落户。

普通鸫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陆和许多岛屿上,大约有66种。体型最大的一种分布在全球的热和温带地区。但主要在旧大陆,特别是非洲。鸫食昆虫和水果,也有一些食蜗牛和蚯蚓。它们的窝像酒杯,一窝产3—5个白色,有时是淡蓝色的蛋。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鸫土生土长,新西兰鸫已陷入濒危状态。

分布在我国南方的蓝枕八色鸫、蓝背八色鸫、蓝八色鸫、蓝翅八色鸫、紫蓝翅八色鸫、绿胸八色鸫、栗头八色鸫和双辫八色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西兰岸鸻

(Thinornis novaeseelandiae)

鸻是一类胸部比较肥胖的海岸栖息鸟,属行目,行科。全世界大约有36种。它们的身长约在15—30厘米之间,长翅膀,中等长短的腿,短头颈。喙笔直,比它的头短一些。多数鸻鸟身体的上部清一色的褐色、灰色或者沙土色。下部白色。环鸻有白色的前额,脸部有两个黑色的环。

多种鸻经常在海岸和海滩上奔跑,寻找小型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充饥。其他一些鸻鸟,如喧鸻,则在牧场和草地上寻找食虫的动植物来吃。鸻非常机警,一有风史草动就展翅疾飞,逃之矢矢。它们的叫声像音调优美的口哨,根据叫声的不同可以区别它们的种类。鸻在地面上筑窝,每窝产2—5个有斑点的蛋,一般是4个。由父母双方轮流孵化,出生以后也是共同照顾。小鸟出世不久就可以跟随父母到处跑。

鸻栖息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在北方筑窝的鸻鸟迁徙的路程很远。它们成群地觅食和旅行。这种长距离迁徙的鸻如欧洲的金鸻和美洲的金鸻。美洲东部的金鸻经常飞越大西洋和南美洲,来到南方的巴塔哥尼亚。然后沿着密西西比河流域返回。美洲西部的金鸻可以一口气不停地飞到南太平洋的鸟屿。

新西兰岸鸻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灰燕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鸮鹦鹉

(Srigops haroptilus)

鸮鹦,又叫枭鹦鹉,新西兰产的一种鹦鹉。有柔软的绿色和棕色条纹羽翼。翅膀虽然相当发达,但不善于飞翔。经常栖息在地穴里,夜间出来活动。这种鹦鹉非常稀少,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它已经绝种。后来才发现在新西兰的南岛上还有少量生存。

啄羊鹦鹉,新西兰南岛上的一种大型鹦鹉。羽毛主要呈绿色,喙又粗又长。主要食昆虫,但也经常攻击羊群。它那强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肾上的脂肪。

喀喀鹦鹉也是新西兰产的绿褐色鹦鹉,头顶灰色,面部,颈部,腹部、腰部都有红色的羽毛。这是一种性情温柔的森林鹦鹉,常被人们当宠物饲养。有学习人类语言的天才。

短尾鹦鹉栖息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许多太平洋的岛屿上。有好几十种,它们都有细长而弯曲的喙,舌尖像刷子,用来食花丛中的蜂蜜和水果。

侏鹦鹉属侏鹦鹉属,是栖息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森林里的6种小型鹦鹉之一。厚喙具有腊膜。爪十分长,雄鸟有华丽的羽毛,以食昆虫为主。

葵花鹦鹉,又叫凤头鹦鹉,属葵花鹦鹉属。产于澳大利亚、新几肉亚及其附近的岛屿。它们都有冠羽,喙很发达,可以啄开坚硬的果实,灰葵花鹦鹉亦属这一属。它们也是常见的笼鸟。

赤道非洲特产的灰鹦鹉身长给33厘米。雄性和雌性外表很相像,都有灰色的羽毛,红尾巴,白色的脸。在所有的鹦鹉中,雄性灰鹦鹉是最聪明的语言专家,它可以惟妙惟肖地学说人的语言。人饲养的灰鹦鹉相当机灵,脾气也很好,据说可以活到80岁。野生的灰鹦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吃水果和种子,会毁坏庄稼,但是油棕榈不可缺少的传播者。亚马孙鹦鹉约有26种,它们也善于模仿人的语言。身长约在25—40厘米之间。有微微竖起的冠羽和很短的方尾巴。绿色的羽毛,特别是头的上方点缀着各种明亮的色彩。雄性和雌性外表相似。亚马孙鹦鹉分布在西印度群岛,以及墨西哥岛和南美洲北部广大区域的雨林中。这种鹦鹉比较难饲养,它们吵闹而且容易伤人。动物园里比较常见的是蓝额亚马孙鹦鹉,它产于巴西,有蓝色的前额,黄色的脸,红色的肩膀。

夜鹦鹉产于澳大利亚。它只在夜里出来活动,白天则在筑在树丛里的巢里打瞌睡。夜鹦鹉数量稀少,已经接近绝种。地栖鹦鹉栖息在澳大利亚南海岸荒芜区域,现在已经非常罕见。

夏威夷雁

(Nesochen sandvicensis)

夏威夷雁,又叫 夏威夷鹅。属雁形目,鸭科。与加拿大鹅有关缘关系。是加拿大鹅迁徙到夏威夷以后,进化而成的不会迁徙的陆栖鹅。翅膀较短,脚上部分有蹼。夏威夷雁体长约65厘米,有灰色和褐色的栅格羽毛。颈上有黑色的条纹,黑色的脸。它们在山坡上食浆果和野草。后来成为夏威夷引进哺乳动物捕食的对象。这些引进的哺乳动物包括狗、猫、猪、獴。此外,还要遭到人类的捕杀。由于面临这 双重灾难,到1911年,已经所剩无几。从那时候起,才禁止人们捕杀。可是夏威夷雁的数量还是有减无增。到1952年,只乘屈指可数的30只。人们不得不把它们捉进来饲养。然后饲养后放回野生地的雁却难于自我繁殖。因此境况依然不妙。

现在,夏威夷雁是夏威夷州的州鸟,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夏威夷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 sandvicensis)

水鸡属鹤形目,是秧鸡科的一种水鸟。外表与同科的静水鸭相似,与静水鸭有亲缘关系。它和静水鸭的区别在于脚趾的边缘层坚韧的膜。

比较常见的水鸡有产于北美佛罗里达的普通水鸡。除了澳大利亚以外,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可以见到。产于澳大利亚的水鸡属于另一种,它的体力约33厘米,头部和腹部呈灰黑色,背部呈褐色。腰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短喙呈明亮的红色,向前额延伸,像一块皮质的盾牌。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水鸡是一种颇为害羞的水鸟。它们栖息在沼泽和湖边的芦苇丛中。而在英国的岛屿上,人们在的草地上也能见到。产于夏威夷水鸡属濒危动物。

夏威夷蜜鸟

(Loxops coccineus coccineus)

夏威夷蜜鸟只栖息在夏威夷群岛的森林中。大约有23种,属雀形目,管舌鸟科。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引直处来鸟类和哺乳动物,23种中起码有8种已经灭种,剩下的也都面临绝种的危险。

夏威夷蜜鸟和美洲蜜鸟也有许多明显的区别。由于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太平冰中部岛屿中,它们的进化方式与众所周知的,达尔文所叙述的科隆群岛上的雀类进化方式不一样。

夏威夷蜜鸟中,喙细小,雄鸟和雌鸟羽毛都呈红黑色的一种以食花蜜为生。另一种喙像雀鸟,羽毛呈绿色(雄鸟还有橙色或黄色的标记)的以食种子、果实和昆虫为生。其他种类介于这两种之间。

各种夏威夷蜜鸟身长大约在10—20厘米之间。叫声比较单调,用草筑窝。

夏威夷静水鸭

(Fulica americana alai)

静水鸭又叫顶骨鸡、黑鸭。水栖性鸟类,属秧鸡科,顶骨属。栖息在世界各地的内陆湖泊河流之中。它们在水中游动,寻找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和软体动物。静水鸭的腿呈绿色或者蓝灰色。脚趾上有叶状的薄膜,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游泳和在沼泽地上行走。喙短而且呈锥形。上面长着一块扁平的肉,与前额相连。

欧洲静水鸭栖息在旧大陆北部地区,冬天喜欢游到河流的出海口或者较浅的海湾里。体长约45厘米,重量大约900克。它们的翅膀较短,在水面上扑腾似乎也不容易,但能够持续快速飞行。虽然称不上是猎鸟,但冬天到来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很容易成为猎人追逐的目标。

静水鸭成群地在水生植物中筑窝。每窝产大约10个有斑点的帽。小鸭孵出来以后,长出非常漂亮的黑玉色绒毛。头上是鲜明的橙色、猩红色或者紫蓝色。不过,随着小鸭的成长,这些好看的色彩很快就会消失。成鸟浑身呈黑色,前额的皮肤上有一块白的茧。

北美的静水鸭又叫泥鸡,很像它欧洲的同类鸟。南美洲大约也有6种静水鸭。非洲的静水鸭头上有两块肉瘤。

夏威夷静水鸭属濒危动物。

西非鸵鸟

(Struhio camelus spatzi)

鸵鸟产于非洲,是现在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说它是鸟,其它它是一种善跑而不会飞,属鸵形目,鸵鸟科,雄性成鸟身高可达2.5米中,不过它的头颈几乎点去了一半。体重可达155千克。雌性的体型稍小一些。鸵鸟蛋的直径有125毫米那么长,长度达150毫米,重1.35千克。是现在所有的鸟蛋中最大的。雄鸵鸟基本上是黑色,但翅膀和尾巴上的白色的羽毛。雌性几乎全身褐色,鸵鸟的头比较小,喙短而宽。头和大部分颈呈微红色或蓝色。双脚,包括强壮的大腿上没有毛。褐色的大眼睛上有浓密的黑睫毛。

鸵鸟成群活动,数量大约有5—50只。喜欢和在草地上吃草的动物做们。依靠强壮的双脚,它们可以逃避敌人。主要是人和大型的猛兽。鸵鸟的脚很独特,只有两个趾,大的长得像蹄一样。受惊的鸵鸟逃跑的时候,速度可达到每小时65公里。被逼急了的时候,它会用脚来踢,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

鸵鸟主要以食植物为主,有时敢捕捉一些动物。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照样生存。每到繁殖季节,雄鸵鸟和3—5只此雌鸟同窝。如有外来者窥视,它会发出愤怒的吼声或嘶嘶声驱赶来犯者。它们的窝筑在地面上,一窝产15—60个白色的亮晶昌的蛋。晚上由雄鸟坐着看守,白天再轮到雌鸟。小鸵鸟 在孵化40天以后出壳。再过一个月,它们就可以和成鸟一起奔跑。为了躲避危险,小鸵鸟会和鸟一样,躺在地下隐蔽起来,只把头伸出来。这种习性后来被人误认为是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在沙土里。

中世纪时期,骑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鸵鸟的羽毛。到了19世纪,它又成了女士们服饰的装饰品。这种需求促使农民在南非、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建立饲养鸵鸟的农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鸵鸟羽毛的贸易才停止下来。也有人曾训练鸵鸟来驮物和赛跑,但它们没有耐力,也不容易训练好。饲养的鸵鸟可以活到50岁。

由于种的不同,各种鸵鸟的体型、肤色和蛋的有差别。上新世时期(大约500万年以前),鸵鸟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在俄罗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都曾发现过鸵鸟的化石。西非鸵鸟和阿拉伯鸵鸟已属濒危动物。也有人认为,产于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叙利亚鸵鸟已在1941年灭绝。

乌卢古鲁丛伯劳

(Malaconotus alius)

伯劳鸟主要指伯劳科,尤其是伯劳属的许多种鸣禽。它们共同特点是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主。一些体型较大的昆虫、蜥蜴、老鼠,都是它们捕捉的对象。抓到的食物常被它们钉在荆棘上,故又有屠夫鸟之称。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

加拿大和美国出产的大灰伯劳,又叫北方伯劳,是伯劳鸟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24厘米,体毛呈黑色。笨伯劳是新大陆出产的另一种伯劳鸟。外貌与大灰伯劳相似,介体型较小一些。

产于欧洲的几种伯劳鸟多为红色或褐色。

从伯劳产于非洲,大约有40多种。体长大约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鲜艳,喙也不像其他伯劳鸟那么尖利,尾部有长而柔软的羽毛。四色丛伯劳上体呈绿色,下体金黄色。红色的喉咙和黑色的边,非常好看。丛伯劳以捕捉昆虫为生,常射在树丛中进行伏击。

产于美国圣克利门蒂岛的伯劳鸟属濒危动物。产于坦桑尼亚乌卢古鲁山的乌卢古鲁丛伯劳也已濒临绝种的危险。

(Empidonax eulerijohnstonei)

鹟全球大约有60多种,属雀形目,鹟科。大多数鹟的显著特点是嘴宽而扁平,脚比较小。有些种类的鹟色彩鲜艳。鹟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亚洲的东南亚到我国广大地区,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上温暖的森林是它们的栖息地,那里有它们的食物昆虫。鹟主要吃地面上的昆虫,而不是捕捉在空飞行的昆虫。

大多数鹟的尾巴较短,身长大约有8—23厘米。较常见的是黑颈君主鹟。雄性的黑颈君主鹟羽毛呈鲜艳的紫蓝色,有小鸟冠。主要产于从印度到菲律宾的地区。

极乐鹟是鹟中最常见的鹟,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北边可以分布到我国的东部和日本。它们一共大约有10种。但是由于分布的地区和形态各异,所以分类比较不一致。它们的体长大约有40厘米。多数的鸟冠,有些雄鸟有长尾羽。翅膀的羽毛有黑色、白色、红褐色等几种。

塔希提岛鹟等几种鹟由于数量稀少,已列入濒危动物。

秃头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秃头雕,又叫白头雕、美国雕,是海雕的一种。属鹰科,是唯一一种原产于北美的雕。从1782年起,秃头雕就是象征美国的国鸟。秃头雕也是一种海雕,只是经常在内陆的河流和湖泊周围的活动。成鸟有1米长,浑身呈黑褐色,头和尾巴呈白色,喙眼睛和脚呈黄色。年幼的秃头雕羽毛褐色,毛巴和翅膀的里层也有一些白色。要到7岁的时候,头和尾巴的颜色才会像成年鸟一样全部变白。

秃头雕分布于北美洲从阿拉斯加到佛罗里达的广大地区。北方的秃头雕个体比较大。过了繁殖季节,它们就会迁处到南方。许多佛罗里达秃头雕这时候会飞向北方。

秃头雕捕猎的本领较差,只会跟随其他海鸟一起去捉鱼。往往只会抓那些死鱼和半死不活的鱼,或者是游到浅水中产卵的鱼。有时候,它们还会从鱼鹰的嘴中把 鱼抢过来。办法是看到体型较小的鱼鹰捉到鱼以后,飞到它的上空去吓唬它。等受惊的鱼鱼扔下,它们就会飞过来拣。

秃头雕的窝通常筑在河流中间的岛屿孤零零的树上 。由于杀虫剂的使用,河流被污染,以及筑窝的地域遭到破坏,秃头雕的生存受到严惩的威胁。从1940年起,秃头雕在美国许多地区受到法律保护,唯有阿拉斯加除外,在那里猎人射杀秃头雕不但不犯法,而且还会得到奖励。因为秃头雕喜欢站在渔具上,吓跑阿拉斯加盛产的鲑鱼。据估计,1917—1940年以及1947—1952年颁奖期间,在奖金的鼓励下,阿拉斯加共有10万只秃头雕被杀。这种关状况后来才遭到制止。现在,秃头雕在全美国受到保护。

条纹伞鸟

(Cotinga maculata)

伞鸟产于美洲,属雀形目,伞鸟科,伞鸟属。全世界大约有90多种。许多种伞鸟外貌和习性像鹟,有些生物学家把它们归类于霸鹟。伞鸟科的一些鸟类色彩鲜艳,叫声奇特。有些像铃声。有些 像牛鸣;有些像是在敲榔头。有些叫声连续不断,被人称为饶舌鸟。它们都有一张宽而扁的喙,喙尖有点钩。翅膀是圆形的,腿较短。许多伞鸟的翅膀形状也很古怪,有的狭窄,有的弯曲。多数伞鸟喜欢孤独。它们栖息在森林中,爱站在树梢上,以食水果和昆虫为生。由于伞鸟行为怪癖,所以我们对伞鸟的一些种类了解不多。

伞鸟中已有些种类,如条纹伞鸟,由于数量稀少,已属濒危动物。

圣米格尔红腹灰雀

(Pyrrhula pyrrhual murina)

红腹灰雀属雀形目,雀科。欧亚大陆有6种色彩鲜艳的红腹灰雀。一种最普通的灰雀处表呈黑色和白色,雄性的腹部呈桔红色,体长约15厘米。这种灰雀主要栖息在终年常表的林和灌木丛中,叫声委婉动听,是人们喜欢的笼鸟之一。亚洲和非洲产的地栖厚嘴红腹灰雀,主要栖息在从大西洋加那利群印度的干燥地区。它的羽毛大多数粉红色,头顶部为淡灰色,叫声像吹奏的喇叭。

葡萄牙圣米格尔岛产的圣米格尔红腹灰雀列为濒危动物。

我觉得这是人类滥杀的结果,破坏生态平衡啊~~~~~

你眼中的鹳鸟是什么样子的?

鹳鸟是一种形似鹤,亦如鹭,高约四尺,羽色灰白,嘴赤而长,足长而红,爪小尾短,羽毛伴有黑白色,常以松树为巢的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鹳鸟

外文名

Stork

鹳科

特点

形似鹤、 鹭,嘴长而直,翼大尾短、善飞

简述

为按季候迁居之鸟,以鱼蛙昆虫为食,有鹳雀或冠雀之名。

鸟部。鸟类的一属。形似鹤、 鹭,嘴长而直,翼大尾短、善飞。常在溪流附近捕食鱼、虾、蛙、贝、蛇及昆虫。我国常见的有白鹳、黑鹳。

形态特征

鸟纲,鹳科种类。为大型涉禽,以嘴长、颈长、腿长著称。后趾与前趾同在一个平面上,中爪内缘没有栉状突。鹳中最常见的是白鹳(Ciconia ciconia)和黑鹳(CiconC.nigra)。

生活习性

鹳性安详而机警,常漫游在池塘、沼泽与滩涂,啄食鱼、虾、蚌和螺等

。休息时常一脚站立,也栖息在山间林地的树干上,飞行迟缓。鹳具迁徙习性,每年8~11月份,离开欧洲或亚洲北部,飞往非洲或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在越冬地长达150天左右。鹳白天分散觅食,集群过夜,待第2年3~4月份陆续迁徙回归,进入繁殖期。白鹳在海堤岩石上或大树上营巢,甚至在住房的屋顶上筑巢。4~5月份进入产卵期,每窝2~5枚卵,由亲鸟共同孵化,32天后雏鸟出壳。育雏期55~63天,雏鸟羽毛完全丰满,过2~3周即可独立生活。在人工饲养条件白鹳寿命8年。

白鹳的孵化期及生长期是什么样的?

在黑龙江省的林区,白鹳通常4月中旬产卵,每隔二天产一枚卵,当第一枚卵产下时,白鹳就开始孵卵,通常一窝产卵4-5枚。椭圆形、白色的卵,约重145~152克左右与鹅卵相似。雌、雄鹳轮流孵卵,以雌鹳为主。孵化期约为30-34天左右,雏鹳孵出后,雌雄鹳共同育雏,雌鹳先将嗉囊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在雏鸟面前,供雏鸟抢食。天气冷了,亲鸟就用大翅膀把雏鸟搂盖上;天气热了,亲鸟就给雏鸟喂水降温。亲鸟到有水的地方,往自己的嗉囊里装满水,再飞回雏鸟面前,张开它的大嘴,让雏鸟喝水。当亲鸟发现了敌情时,它们就张开上下喙,拼命上下敲动,发出“哒、哒、哒”的像敲木头梆子似的响声,提醒雏鹳注意。

经过大约60天左右,雏鹳已经长大了,但是还不能完全离开它们的巢,还要进行艰苦的锻炼,鸟开始学习有力的拍动翅膀,接着练习滑翔,每次飞行10分钟到15分钟。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小鹳们经常需要进食,它们进食仍然需要找他们的双亲哺喂。4个月后,小鹳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它们已经和双亲长得一般高了。到了10月,白鹳们开始离开繁殖区结群飞到它们过冬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