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分摊优化,马斯金如何发展优化机制设计理论的?
今天的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研究激励问题的学科,如何设计机制为经济主体提供合理的激励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的核心主题。
传统的经济分析从既定的市场机制出发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看市场机制能否达到效率最大化目标;如果不能达到,那么何种经济条件能够保证它达到。传统的经济分析证明了,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够保证效率最大化。然而,现实世界总不是完美的,市场竞争不一定充分、信息也往往是不完全的,社会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场机制;并且各种经济机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于处于经济、社会制度转型中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是否还存在着其他更好的经济机制,可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乃至社会公平等既定目标?如果存在这样的机制,如何将其设计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推动机制设计理论产生的重要动因。
起源于赫维茨的开创性工作,并经由马斯金、迈尔森等人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深化了传统的经济分析,它不再将经济机制视为既定的,转而考虑在既定的社会价值目标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出某个经济机制,使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利益和设计者的既定目标相一致。在更为一般性的条件下,机制设计理论讨论了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信息无效和激励不足问题。在信息不完全、决策分散化、自愿选择和交换条件下,机制设计理论考虑了如何设计出一套经济机制,避免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损失,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等既定社会目标的理论。该理论旨在说明,即使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实现效率最大化目标时,社会仍能通过选择某种其他经济机制来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
在这一理论看来,信息无效和激励不足两个问题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经济环境之中都广泛存在。在私人物品的环境下,赫维茨提出的“不可能定理”表明,不存在任何机制既能使每个人真实透露其个体信息,又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私人信息会阻碍帕累托最优的实现。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即使在私人物品的经济环境下,市场机制本身也面临信息无效和激励不足问题,它一般而言并不能保证达到效率最大化。在公共物品的环境下,信息无效和激励不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免费搭车”和“说假话”现象就会盛行。萨缪尔森认为,“说假话”这种不真实显示自己偏好的策略,将使人们没有激励“说真话”,真实显示偏好策略不能成为占优的均衡策略,从而没有什么经济机制能够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实现。
由于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经济环境下,经典的帕累托最优与自愿参与、自由交易不相容,于是传统意义上的帕累托效率概念就被机制设计理论提出的“激励效率”概念所取代。在新的效率标准下,赫维茨率先定义了这样一个机制,其中信息的交流通过参与主体或通过“信息中心”进行,信息中心根据所收到的不同信息组合产生不同结果,预先设计的不同分配机制决定不同社会状态的产出。由此,市场机制和其他经济机制下的信息交流成本得到了比较,有助于说明针对自利的个体应采取何种激励机制以使其透露信息。赫维茨在提出“不可能定理”的同时发展出了“激励相容”的概念,即,如果某个机制使得真实显示偏好策略成为占优的均衡策略,那么这一机制就是激励相容的。除此之外,他还考虑了参与约束,它要求所设计的机制不能使任何参与主体的福利水平降低。如果某个机制能使经济主体在面临参与约束时达到总体福利水平最大化,就达到了激励效率。
在赫维茨的理论框架启发下,“显示原理”和“执行理论”的提出使机制设计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显示原理简化了对机制设计问题的分析,使得在寻找最优机制时可将注意力集中于由少量机制组成的亚类,这些亚类中的机制满足赫维茨的激励相容条件。只要找到其中的“直接机制”,将其还原为现实的机制,就可以使“说真话”成为均衡的结果,从而解决那些难以处理的机制设计问题。显示原理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吉巴德提出,马斯金等人将之扩展为标准的贝叶斯纳什均衡概念,迈尔森进一步将其一般化,并应用于一些具体的经济问题,如拍卖和规制。但在许多情况下,直接机制往往存在着多重均衡。能否设计出某个机制保证这些均衡都是最优均衡就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马斯金提出的"执行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理论已成为现代机制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公共选择理论与不完全契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机制设计理论
储位优化策略有哪些?
储位优化在现代仓库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项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何谓储位优化:让商品放到合适的位置,便于用合适的方法存拣,仓库管理的储位优化让仓库现场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仓库现场作业效率,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我们很多企业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现就储位优化的一些策略及其产生的价值进行阐述。
传统的仓库管理最常见的做法是把物品放在仓库有空闲位置且距离最近的地方,靠着常年的工作习惯和经验来放置物品,而不考虑商品动态变化的需求和变化了的客户需求。传统的仓库管理中使用的管理办法造成流程速度慢、效率低以及空间利用不足。然而,现代仓库管理、物流运转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该进行转型。
仓库管理目标应该指向:
(1)用同样的劳动力或成本来做更多的工作;
(2)利用增值服务把仓库由资金密集转化成劳动力密集的行业;
(3)减少定单履行时间,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务。
一种与所谓的“仓库关键业绩指标”,即生产率、运送精度、库存周转、入库时间、定单履行时间和存储密度紧密关联的储位优化管理(SlottingOptimization)已经被提出。储位优化管理是用来确定每一品规的恰当储存方式,在恰当的储存方式下的空间储位分配。储位优化管理追求不同设备和货架类型特征、货品分组、货位规划、人工成本内置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货位布局,能有效掌握商品变化,将成本节约最大化。储位优化管理为正在营运的仓库挖掘效率和成本并为一个建设中的配送中心或仓库提供营运前的关键管理准备。
1 储位优化定义及目的
储位优化是为了解决:为了达到最小化订单履行成本的目标,应该将货品放置在仓库中什么位置的问题?
在货品当前位置的基础上基于SKU和预想不到的变化因素而动态地再配置仓库中货物的货位,以保证货位分布处在较为合理的状态,达到提高拣货效率和降低仓库操作成本的目的。
2 储位优化基本原则
1) 物流中心商品储存九大原则
物流中心商品储存九大原则,其目的是将商品存放在合理的地理位置,总体目标是减少搬运浪费:
(1)靠近出口的原则:尽量将货品放在靠近出入库口,减少搬运浪费;
(2)周转率原则:周转率越高离仓库的出口越近;
(3)货物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大的货物在存储时储位相邻;
(4)货物同一性原则:即将同一种货物存放在同一保管位置;
(5)先入先出原则:先进的货品先出;
(6)堆高原则:为提
出钱又出力出钱不出力出力不出钱?
股权方案困扰很多人,其实按照基本股权分配原则很好解决,出钱又出力,出力不出钱,出力又出钱,其实几种身份类别:投资人,管理者,核心技术,员工。依据身份定好股权池就可以了。如100%股权做以下分类:
1.全资资本:资本按照出资比例全部占股百分之六十,这样无论什么身份,只要按照出资多少一共分配这60%就行。
2.预留管理股:比如百分之十五,这百分之十五在一定时间内不接受融资稀释,比如设定A轮前不稀释。然后设定工作目标和数据目标,做绩效考核赠送或期权方式,对管理层激励。达不到目标换人,做到了就奖励,无论什么身份,出资活没出资。
3.预留技术股:比如预留百分之五,可以设定B轮前不稀释,B轮之后融资了要稀释。技术岗很容易衡量,一般初起就直接赠送,但是一定要签订保密协议和退出协议,确保技术岗的稳定。可以签订退出给补偿,这样技术岗更稳定。
4.员工股:比如百分之十,员工股要换算成股价,更直接。比如公司估值一亿,那员工股1000万,1元一股,直接员工绩效考核送或者期权,或者卖都可以。
按照股东分类身份规划好股权结构,实际情况中按照身份进行股权配比和考核,很容易做到进退自如。多重身份按照多种股权分配机制叠加就可以。
我是农民工懂事长李合伟(抖音号:hws666888),20多年创业经验,非著名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关注今日头条号:合伟说,抖音号:hws666888,每日更新原创创业人生感悟,务实接地气,我在抖音等你~~
云服务提供者对云计算的优化?
企业需要从成本角度考虑如何最大化地获得云计算的好处。如今,任何新策略或工具的部署都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关注。很多企业正面临三重挑战,其中包括英国脱欧、冠状病毒疫情以及潜在的全球经济衰退,云计算支出预算将受到严格审查。然而,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和采用分散的公共云服务将是适应“新常态”的关键差异。
对于那些考虑进行云计算部署的企业来说,有效的成本管理对于成功至关重要。最初,这将意味着根据公共云/私有云部署和迁移策略,在每个工作负载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企业需要继续最大程度地利用云计算技术,需要在关键活动领域中尽早采取行动,以便随着云计算足迹的增加而有效地优化成本:监控、元数据,以及最关键的问责制。这些领域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基础设施,还会影响提供IT和财务管理能力的人员和流程。
尽管可能会觉得在部署之前需要大量资源,但其活动将为企业采用的云平台和方法奠定基础。它还将确保企业从整体上考虑其需求,以适应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在迁移到云平台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初始迁移,还会影响后续的持续运营和采用体验,其中包括创新能力和持续成本管理。
监控策略
有效的监控策略对于任何云平台的成功运营策略都是至关重要的。元数据监视是容量管理、性能管理和事件/问题管理的基础。有效的监控对于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迁移策略以及在云平台中进行持续的成本管理也至关重要。
有效收集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性能指标可为了解企业现有的存储空间及其性能要求提供关键参数,从而实现目标云计算存储空间的有效设计。这也是采用云原生PaaS产品的有用指标,可以将潜在的性能瓶颈或管理难题转移给企业选择的公共云提供商。
企业的监控策略也将继续在迁移后的成本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除了其在性能、容量和事件/问题管理方面的现有角色外,企业的性能元数据还将有助于识别和解决特定于云计算的管理难题:过度配置。
在云中采用敏捷方法、快速故障响应和快速原型可以产生真正的业务收益,但是实现这些收益所需的基设施管理的分散化可能会带来真正的挑战。快速部署的压力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配置的趋势,因为它启用了“先部署,后扩展”策略以快速上线运营,并支持资源升级以处理潜在的更新后性能瓶颈。
在这两种情况下,一旦确定了资源需求,或者确定或解决了性能瓶颈,调整规模的意图通常会被迅速发展的业务优先级迅速取代。例如,超额配置的资源通常仍然保持超额配置,并产生额外费用。在这些情况下,有效的绩效监控以及适当的问责制将是确保云计算的超支清晰可见,并适当确定优先级的关键因素。
元数据的管理
在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上建立适当的元数据是另一个关键领域,这将影响到不断增长的云基础设施中的迁移规划和后续成本管理。
如果企业拥有一个健壮且注释良好的配置管理数据库,涵盖所有基础设施所有权和依赖关系,那么其计划迁移的工作变得非常容易。然而,大多数企业的配置管理将处于不同的成熟度级别,而且通常都会运行一些工作负载,这些工作负载可能是有机增长的或文档记录并不充分。
如果企业的工作负载元数据并不是全部,那么迁移计划就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IT领导者如何专注于云计算优化以控制成本? 从业务角度来看,谁负责工作负载? 从技术角度来看,谁负责工作负载? 企业的工作负载支持哪些项目,应用程序或服务? 企业的工作负载的上游和下游依赖性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是企业迁移策略的关键。他们将被告知需要向谁咨询或提供有关迁移事件的信息,谁将最适合测试迁移的工作负载,以及是否需要迁移任何上游或下游服务。结合性能指标,这些信息还将告知工作负载是否需要在业务中迁移、替换甚至保留。
在云迁移之后,维护元数据并将其分配给新资源变得更加重要。除非在新的云计算环境中强制要求密钥所有权和应用程序元数据,否则其成本可能很快变得不可分配且难以解决。只有与适当的属性元数据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评估性能指标,以确定和实施成本节约措施。
在云计算足迹开始增长之前,初始云迁移是采用元数据强制策略的理想时机。就像云计算资源的规模过大一样,适当的元数据标记通常会成为部署期限紧迫或业务优先级不断变化的牺牲品,而在确保云工作负载的可归因性方面,预防措施要比补救措施更有价值。
建立问责制
最初建立并实施了有关云计算工作负载的关键所有权和功能元数据的维护后,现在是时候解决云计算中的成本责任这一棘手问题了。
支持创新通常是云计算应用的关键驱动因素,它具有创新、迭代和快速失败的能力,这些都是成功采用云计算的用户所实现的最明显和最具变革性的好处。为了有效地接受这些更改,需要调整对如何处理基础设施成本的思考。
传统的IT采购模式(资源集中分配、购买、拥有和管理)无法解决新的问题,即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开发人员有权提供云计算资源以实现创新和快速部署。在云计算早期采用者中常见的场景是一种模型,其中业务部门具有开发和部署自己的云计算资源的能力,但是云计算成本仍是集中计费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核心团队将负责“成本优化”,并负责从性能指标中识别潜在的成本节约措施。然后,他们必须确定并追查资源所有者,以请求验证和实施建议的措施。他们通常与只负责提供高性能服务且没有动机进行变更的团队产生矛盾。
结果可以预测:核心IT团队与对成本优化措施没有采取行动的财务部门和拥有资源的业务部门关系变得紧张,导致云计算成本激增,以及对采用云计算期望的幻灭。
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开发、部署和管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的业务部门应该为其开发、部署和使用所产生的成本负责。然而,这需要对系统、流程和人员进行业务转型,不仅影响IT功能,还影响需要更多能力的业务团队和财务团队。不出所料的是,企业的一些惰性往往导致这种必要的变革或者被推迟,或者被完全忽视。
常见的结果是不受控制的成本增加,导致缩减云计算预算或基础设施管理重新集中化。无论采用哪种结果,这两种结果都会导致完全或部分丧失采用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创新和敏捷性优势。
其结论是什么?在云应用过程的早期就抓住公共云成本的责任这一棘手问题,对于实现云计算的好处和对云计算支出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下一步发展是什么?
监控策略、元数据的管理、问责制的结合对于确保企业成功采用云计算技术或迁移云平台至关重要,无论是在项目交付方面,还是在迁移到“新常态”之后的持续成本管理方面。与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可以支持企业的云计算之旅,不仅可以增强IT员工的技能来实现云计算的设计、规划和成功迁移,还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实现其优势所需的人员、流程,以及支持其服务转型持续的云计算应用。
2019金税三期管控愈严?
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对管理税收工作也越来越智能化了。从金税三期的提出,到金税三期的全面上线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全面监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简单讲就是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面前变得更加透明了。纳税人几乎所有的经营行为都会被纳入税务机关的监控范围,因而涉税风险会大大提高。
下面简单分享一下税务管理及筹划的方法以及企业常见风险
首先,要进行税务筹划,必须要了解目前公司的纳税风险有哪些,该如何及时调整规避
大部份公司潜藏的税务风险有以下:
(一)用于业务招待费的发票以“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内容开具,甚至没有销货清单,很多公司目的是避免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超过了扣除限额,故此修改某部份业务招待费的发票内容,违返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无形中也给公司带来了纳税风险。
(二)产品单耗、得率等指标异常,多列支消耗计入成本。
按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固定资产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实际成本等,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提取折旧,待竣工结算后再作调整。而有许多公司未作转资,存在纳税风险。
(三)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作为企业发生费用列支,如:保险费以及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维修费等均未作纳税调整,某些公司因缺少完善的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控制度等,暴露出公司税务基础工作不够到位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税务管理以衣筹划的顺利推进。
(四)大部份公司内部缺乏沟通,工作信息未共享,运营部人员制作出口形式发票,导致财务部只有收到合同和发票入账时才知道销售情况。信息的滞后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存在纳税风险。
针对风险点,制定好相关税务管理以及筹划方案:
(一)要加强对企业涉税项目的监督,重点包括销售合同、增值税发票、进项发票抵扣时间,还要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的监控,确保企业收入的合法性。并加强对成本的核算,做好企业纳税调整,避免因减少税负而虚增成本的现象。另外,还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加计扣除、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实现公司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的目标。
(二)加强对国家税务法规的了解和学习,公司财务人员进行税务管理的工作的过程中要主动的去对相关税务法规进行了解,寻找其中的差异,从而制定出适合公司的税务管理及筹划方案;同时公司应该组织会计人员对新的税法政策进行学习,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而不是一旦违法后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这样就会极大的损害企业的利益。
(三)到目前为目仍有许多公司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更应加强风险管理,定期开展涉税风险评估,针对公司有可能出现的税收风险点及时进行合规检查:(1)检查企业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是否真实合规,业务单据是否完整;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一一对应。会计科目中是否存在数据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其他应付款长期数额较大将会被系统识别为税务风险点。
(2)货物出售、留存的数据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入库单、领料单等凭证,是否按规盘点。
(3)企业资金流向的单位是否真实、业务价格是否公允,有无转移定价等情况发生,
(4)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税务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等。
(四)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信息沟通机制,要强化公司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要将税务管理作为核心,强化各部门在涉税活动中的协调和配合,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及时通知并共享,能更好地规避税务风险。
(五)目前公司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
二是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务管理以及筹划对公司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公司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公司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