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棉蝗和中华剑角蝗哪个好养?
棉蝗好养一点。
棉蝗也叫中华巨蝗,在一些地区方言则将其称之为蹬倒山、大油骡子等,其主要意思就是说它的力气大,个头大,而且食用起来味香好吃。一般只有大山上才抓得到它,属于不易得品种。
中华剑角蝗又名中华蚱蜢,属于最为常见,也是最好吃的一种蚂蚱种类,人们常将中华剑角蝗和烧鸡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人们对它食用价值的十分重视。
蚂蚱的外形?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以东亚飞蝗为例:
蝗虫[直翅目蝗科动物的统称]
成虫:雄成虫体长35.5~41.5mm,雌成虫39.5~51.2mm。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1)头部: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
蝗虫[直翅目蝗科动物的统称]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2)胸部:
蝗虫[直翅目蝗科动物的统称]
胸部——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3)腹部:
蝗虫[直翅目蝗科动物的统称]
腹部: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①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②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
卵块及卵:卵块黄褐色,长筒形,长45~61mm,中间略弯,上部略细,上部1/5部分为海绵状胶质,不含卵粒,其下部藏卵粒,卵粒间有胶质黏附。每块一般含卵50~80粒,最多可有200粒,呈斜排列,四行。卵粒呈圆锥形,稍弯曲,长6.5mm,宽1.6mm。
若虫(蝗蝻):共5龄。5龄蝗蝻体长26~46mm。触角24~25节。前胸背板后缘向后延伸盖住中、后胸背面,前翅芽长达腹部第4、5节,前翅芽狭长并为后翅芽所掩盖,翅尖指向后方。
麻雀养殖全过程?
养麻雀
读过的一些写麻雀的文章,都说麻雀养不活。事实上,麻雀不是养不活,而是作者不会养罢了。
小时候在初夏季节,我们这些十来岁的男孩子,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养麻雀。
夏初,鸟儿们忙着繁殖。山墙上、屋檐下的窟窿里,露出细草,有麻雀做的窝,夏初,里面有麻雀蛋或小麻雀。
那时的麻雀很多,一群一群的,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甚至几百个,飞来飞去,“呼呼的”,像刮起一阵风。
初夏,麻雀们开始做窝。麻雀窝很多,站在地上,就能看到屋檐下有一些麻雀窝的羽毛、干草露在外面。老麻雀一天到晚,飞进飞出。老麻雀飞进时,就能听到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周末的中午,几个男孩子相约在一起,抬着不知从谁家借来的又粗又沉的木头梯子,搭到屋墙上摸麻雀。
孩子们把梯子搭好了,两个人在下面扶着,最大胆的那个上去掏麻雀。
乡村的人们不怎么喜欢麻雀,因为麻雀在早晨和傍晚,成群的聚集在院子里,叫个不停,很是烦人。而在谷子成熟时,一群群的麻雀就飞到谷地里,啄食谷子,糟蹋粮食。对于孩子摸麻雀大人们既不大赞同,也不强烈反对。老师和家长只是讲一些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去摸麻雀,那很危险。讲的最多的就是某某村的几个孩子去掏麻雀,摸到蛇了,吓得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死了。更恐怖的故事是某某孩子在掏麻雀时,一边掏,一边张嘴唤,蛇一下子钻进嘴里,弄不出来,小孩被憋死了。
故事很恐怖,胆小如我的就不敢去掏麻雀,只能在下面看。不过蛇是很少碰到的,记忆中只遇到过一次。那时在一个旧炉屋掏麻雀碰到的。炉屋很矮,站在地上就能够到屋檐。一个小伙伴把手伸进窟窿里,忽然他脸色大变,感觉里面冰凉,说里面有蛇。我们找来长长的木杆,伸进窟窿里,捅来捅去,一会儿,一条长约一米的黄色斑纹的蛇顺着长杆滑了下来,我们喊叫着逃开了。
麻雀下卵很有趣,一般是农历的几月就产几个孵出小麻雀的蛋,外加一个不能孵出小麻雀的慌蛋。
小麻雀头顶上的毛色也不一样,有枣木色顶、榆木色顶、槐木色顶等,根据小麻雀头顶毛色的深浅,就能判断出一个小麻雀是第几个孵出来的,是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由此也断定出小麻雀的优劣。孵出的越早,小麻雀越好。当然,孩子们在分麻雀时,都想要枣木色的。
摸麻雀时,老麻雀就在附近一边悲惨的叫着,一边飞来飞去。胆子大的麻雀就向摸麻雀的孩子扑去,在头顶转来转去。但是,它们的反抗是徒劳的,麻雀蛋或小麻雀最终还是被掏去。孩子走得老远了,老麻雀还在钻进钻出,凄惨地悲鸣着。
我们折腾一中午,常常掏几十窝麻雀窝,但是摸到的适合喂养的小麻雀并不多,很多是麻雀蛋,大都在地上摔碎了。适合喂养的小麻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的小麻雀很难养活,太大的小麻雀不能喂熟。适合喂养的小麻雀是刚刚长出羽毛的小麻雀。
摸完了,孩子们就分麻雀。
我拿着分到的麻雀回到家里,放到一个小纸盒子里,底下铺上棉花。刚摸回家的小麻雀有些生气,不肯吃东西。可不到傍晚,小麻雀就饿得坚持不住了,大大的张开嘴巴,嘴巴周围是一圈鹅黄,不停的鸣叫着。我把蚂蚱的尾部摘下,放到小麻雀的嘴里,小麻雀的头摇着,身体向后退着、晃动着,食物就咽下去了。
那时的蚂蚱特别多,村边的地头上,河岸上,到处是蚂蚱,人一走过去,中华蚱蜢、土蚂蚱、山蹦子等纷纷蹦跳,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这些蚂蚱都很小,到了秋后才长大,这时它们的身体也只是一层皮。我这时喜欢逮一种叫“骆驼敦子”的蚂蚱。在收割后的麦地里,这种蚂蚱很多,身体是土黄色,带有一些黑色的花纹,翅膀很短,腹部肥大,长相难看。雌性的“骆驼敦子”在地里蹒跚着,很好逮。腹部满满的金黄色的仔,每粒仔像细细的大米粒。
我用这种蚂蚱的卵喂小麻雀。
小麻雀不好养,往往养不了几天就死去,大多是撑死的。多亏麻雀那时多,死了我们再去掏。
养到十多天,麻雀就会飞了,我们带着麻雀到场院里,把麻雀扔到天空,小麻雀扇动着翅膀,“啾啾”鸣叫着,飞到身边。
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养过一只麻雀,养得很熟了,外出下地时就带着它。麻雀就蹲在母亲的肩上,也不飞走。有时,母亲把一根针上拴上红线,扔到井里,让小麻雀去叼。小麻雀听到命令,立即飞到井里,在针落水前叼上来。
前些年,炸麻雀成了一些饭店的一道佳肴,不少人喜欢吃。饭店收购麻雀,有人就逮麻雀,在野地里、树林边挂上网,麻雀碰到网上就挂住了,飞不走了。
逮麻雀,农田大量使用农药,昆虫大量减少,麻雀失去了主要食物,造成了现在的麻雀越来越少。现在,在冬季,已经很少见到成群的麻雀了。偶尔见到一群,也就只有几十只,看到人了,仓皇飞去。
麻雀已经成为保护动物了,自然,现在的孩子也没有养麻雀的了。
我在工作的地方住在一座老楼上,楼已经有六十年了,墙壁上有不少的窟窿,有几只麻雀在上面筑巢产卵繁殖。
我的北面窗户上上方有一个窟窿,有一对麻雀,已经好几年了,夏天,年年在这窟窿里产卵孵麻雀。冬天,夜里就栖息在窟窿里。夏天,时常听到小麻雀的鸣叫。冬天,天一亮麻雀就在窗外鸣叫。
那两只老麻雀,有时落在窗台上,隔着玻璃,和我对视,不惊慌,不害怕,像一对朋友一样。我有时觉着,这两只麻雀好像被我养熟了。
蚂蚱能生吃吗?
回答:蚂蚱不能生吃。蚂蚱有较高的食疗价值。补充蛋白质:蚂蚱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其蛋白质含量比一般的昆虫要高得多。经过高温处理之后,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其中的蛋白质成分也易被人体吸收,有效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但是高脂肪性的食物。
昆虫记绿蚱蜢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常见的为中华蚱蜢,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蚱蜢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蚱蜢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
卵成块状。,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
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
体型最大的中华蚱蜢?
中华剑角蝗,俗称扁担沟,又名中华蚱蜢,属直翅目剑角蝗科的昆虫,体长80-100mm。
体色绿色、黄褐色或具斑纹。体型细长似扁担,俗称扁担沟,又称中华蚱蜢。头圆锥形,触角剑状。绿色个体的复眼后、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前翅肘脉域腹缘具淡红色纵条。褐色个体前翅中脉域具黑色纵条,中闰脉具1列淡色短条纹。后翅淡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