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低价分摊,跟团游出现附加费用的处理方式?
1 出现附加费用是很常见的,因为旅行社在制定旅游行程时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情况,所以在旅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费用。2 如果出现附加费用,首先应该与旅行社沟通,了解这些费用的具体内容和原因。如果是因为游客的原因导致的费用,比如超时或者超出规定范围的消费,那么游客需要自行承担这些费用。如果是因为旅行社的责任导致的费用,比如导游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或者行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那么旅行社应该承担这些费用。3 此外,游客在出行前应该仔细阅读旅游合同,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游客对附加费用持有异议,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寻求法律援助。
东方甄选到底给了农民多少实惠?
我朋友担任过5年农业农村局局长,我问他东方甄选直播农产品有多少可以惠及到老百姓?
他给我讲起他家乡小枣与枣农的事儿。他的家长乐陵金丝小枣非常有名,种植历史有3000年,乾隆曾经提字。上千年枣树有1400多棵,500年枣树有1.4万株。上世纪,80—90年代,枣农依靠卖小枣生活殷实。近几年,由于新疆大枣冲击,销售渠道单一,金丝小枣价格上不去,赶上多雨的年份,储存不好,小枣大量烂掉。所以许多枣农砍树,不愿意种枣树。问题出在销售上,这么好的产品卖不出好价格!就是董宇辉说的谷贱伤农。
近几年政府出面收购,但是卖不出去,就积压,同样赔钱。如果东方甄选直播间可以售卖乐陵金丝小枣,就可以帮助到枣农,最终受益的是枣农呀!
他反问我,你说东方甄选给了农民多少实惠?
每平方米的成本有多少?
这个问题我回答下:去年我家建的两层共300平方(加屋顶和阳台)实际地面120多个平方,加上室内装修与家具电器类共花费95万。除去土地3200不到。装修是个无底洞,一般般的也差不多就这个价位!
7层楼电梯只装到4楼怎么分摊只装一台电梯?
结论:对于只装到4楼的7层楼电梯,可以采取以下分摊方案。解释原因:由于7层楼电梯只装到了4楼,因此需要采取一种分摊方案来平衡不同楼层的交通需求。采取合理的分摊方案可以充分利用电梯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并降低电梯的等待时间和拥挤程度。内容延伸:有几种常见的7层楼电梯分摊方案。一种是按照楼层差进行分摊,即住在较高楼层的业主需支付更高的费用,以此来平衡不同楼层的交通需求;另一种是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摊,即经常搭乘电梯的业主需支付更高的费用,以避免资源被部分业主不合理占用。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需要合理安排电梯使用时间,确保业主满意度和电梯资源的充分利用。
你都见过什么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模式?
鉴于这个问题,现实中的确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但是大多数距离我们普通人着实太远。
就像《天道》里的“杀富济贫”,就像《背叛》里的“空手套”,其实说到底都是一个逻辑,但借鉴可以,但却不适用。因为信息差、时代需求等都不一样,我就贴合实际讲一个当下朋友身上发生的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事情本身并不是奔着“空手套”去的,但最后做成了“空手套”也实属无奈之举。因此如果有朋友对我们的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还请你“下口留情”!!!
2021年的年底,一个朋友风风火火的想创业,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将自己想要创业的想法告诉了身边几个比较亲密的朋友,于是一场没有任何成本的创业计划就此展开了......
朋友做的行业是属于收银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支付等这一类产品
要创业首先第一就是要有产品,这一类产品可以说市场上根本不缺,但问题就在于这类产品基本上都是需要从厂家或者从一批商手上拿货才有得赚,否则根本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但想要从厂家拿货那就得压货,压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对于一穷二白的朋友来说这条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就只能将进货渠道的主意打到了一批商的身上,但是想要从一批商这里拿货,就需要能够保证一批商的销售业绩,因为一批商跟厂家之间是有业绩要求的,那么这个要求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了,所以最后经过几轮协商、喝茶约饭之后达成了如下约定:
“一批商原来每年需要从厂家拿货300万,一批商除了赚取这300万的产品差价外,还赚取厂家给到的11个返点,而我朋友加入之后,一批商可以每年从厂家拿货500万,其中300万还是需要一批商自己来完成,而多出来的200万任务由我朋友完成,这时候厂家给的返点也达到了13,其中那300万的返点全部归一批商,而那200万的返点其中11个点归我朋友,2个点归一批商。我朋友不压货,但需要先拿出5万块钱给一批商,保障的就是这200万任务一定能完成,如果完不成,那这5万块钱就归一批商了”,这样的约定其实对一批商来说没有任何损失,所以大家理所当然的达成了合作。
产品问题解决了,那第二步就是找准自己的客户群体了,这一类产品的市场群体都是一些实体商家。像餐饮店、小商店、服装批发、美发馆、养生馆等等等等,这一类客户群体想要通过网络销售去建立链接基本上是很难的,而且速度也很慢,所以开发这部分客户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地推,这也就是第三步,要解决如何开展销售的问题。
招人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摊不起那个成本,自己跑肯定也不行,因为量太小,所以在对市场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摸底后,再加上那段时间有取消个人收款码的政策,所以最终制定了这样的方案:
公司以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为经营宗旨,设有一个办公室,招聘了一个人事,人事每天就负责给公司招人,招哪些人呢?招那些长期在外面跑的兼职人员,比如跑信用卡的、pos机的等等,招那些不想上班,想创业的人,比如一些公司连锁店的人员,当然还会招一些同行业公司的在职人员。招过来的这些人都是不发工资的,也不需要来坐班,也不影响他原来的工作,而且我朋友公司和对方之间的合作都是保密的,而我朋友和另外一个股东则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里面喝茶聊天,负责给每一个来访兼职人员讲解那一套原先设定好的创业机制,具体机制可以私聊我一起探讨。
就这样,我朋友第一个月就面聊了近两百个兼职人员,最终达成合作的有100多人,当然这100多人里面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全心全意去推我朋友公司的产品,但这都是提前已经意识到的,所以并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就这样,三个月后,我朋友的公司实际上在职人员就四个,但市场上做产品推广的人员有三四百人,这些推广人员有些把多个产品推荐个一个商家,有些是直接借用自身的资源去推广。我朋友和另外几个股东则每天忙着上门给已经达成合作的客户做服务。
仅仅四个月,我朋友公司的总营业额就达到了100多万,距离200万只差了一点点。结果就在大家干得正起劲的时候疫情来了,疫情封控一个多月,等解封的时候,一批商找到了我朋友,表示了不太想继续合作的想法,他虽然不知道我朋友是怎么做的,但估计是看到我朋友做的这么顺,心里有些不平衡,本来是想争取一些利益的,结果经过疫情一闹,我朋友觉得这个产品利润太低了,又处处受制于人,于是借着这个机会果断跟一批商划清了界限。
但是这个时候他手上不仅有几十万的纯利润,还有上千家市场客户资源,已经不再是哪个一穷二白的创业者了,所以在22年开始的时候,公司马上就换了其他产品,做了食品行业,自己注册商标做贴牌,借助手上的实体小商店直接跳过了批发总代,一个月仅仅赚品牌差价就是四五万,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一年前还是一穷二白的人来说,现在的状况无疑是已经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新的方法去赚钱,正在研究......
所以说只要不违背商业规则,谁说不能空手套白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