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铜陵市斜街云峰谷,以及铜陵斜街云谷里公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芜湖天门山景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芜湖天门山景区游玩攻略简介:
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尤以东梁山最为险峻,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千百年来,雄壮的山形和奔腾的水势令众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有道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苍茫寥廓的意境,也在大诗人李白豪放地描绘中,淋漓尽致地彰显。也正因为如此,“天门烟浪”位列芜湖十景之一。
另外,天门山下还有两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一是历史悠久的天门书院,始建于公元1246年,同绩溪桂枝书院,颍州西湖书院,歙县紫阳书院齐名。二是别具特色的铜佛寺,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信徒前来纷至沓来、进香拜谒。
芜湖其他游玩景点介绍:
响水涧:每年三月四月份的时候,那里的油菜花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以乘坐205路公交车到达。
丫山:丫山以花海而闻名。而春夏两季又是花开的好时节,所以想去欣赏花海的小伙伴就不要犹豫了。
马仁奇峰:以地势险峻而著称,可以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行,也有旅游大巴可供选择。建议出行的朋友们带上雨伞。
马仁奇峰,以地势险峻而著称,可以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行,也有旅游大巴可供选择。建议出行的朋友们带上雨伞。
赭山公园,也是芜湖值得一去的地方,它位于芜湖镜湖区,并且前有镜湖为伴,也算是依山傍水了。山的一角是安徽师范大学,在欣赏完赭山的美景后也可以逛一下校园。
谁知道柳市哪里好玩啊
中雁荡山 白石街道中雁荡山出行路线: ① 外地游客可乘坐甬台温铁路至乐清站(位于白石街道)下,换乘公交至中雁荡山风景区 ② 温州市区游客可在望江路码头轮渡至瓯北码头,换乘公交到白石街道中雁荡山风景区,也可在温州火车站、新汽车南站、黄龙汽车站,乘坐白象、柳市、乐清专线到白石街道中雁荡山风景区 ③ 乐清市区、柳市镇、北白象镇及其周边游客可乘坐公交直达中雁荡山风景区。 门票价格: ① 门市价35元/人·次 ② 1.2米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免票 ③ 学生持学生证半票 ④ 军人、记者免票。 翁垟滩涂 翁垟街道乐清湾滩涂出行路线:① 乐清市区游客可乘坐11路、16路公交直达位于翁垟海屿的滩涂。 ② 柳市镇、北白象镇周边游客需乘坐公交到达翁垟后换乘翁垟-乐清公交在翁垟海屿下车。 中雁荡山 中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的组成部分,位于乐清市白石街道,距乐清市中心9公里,距温州市区35公里。此处四面断崖绝壁,北高南低,岩纯白色,地邈奇特。分玉甑、三湖、东漈、西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步入景区,即见峰峦陡峭、洞谷深邃、峰奇石怪、溪碧泉清。自然造型奇秀,空间组合协调优美。白石湖、龙山湖、钟前湖合称“三湖”,高峡平湖,峰峦倒影,而为中雁荡特殊景观。 玉甑峰是中雁荡山的图腾。中雁荡最早的山志干脆就叫《玉甑峰志》,可见玉甑峰在中雁七大景区中的地位之重。“路从飞鸟头上过,人在白云深处行”,玉甑峰高耸云天,一峰独出,万峰伏首。唯这种孤高才使登临者产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雁荡山的主心骨,而中雁的一切峰谷云水有它来结构,方不至于散漫无归。高还罢了,这峰的上截又有一个美奂美仑、畅旷无伦、洞中套洞的玉虹洞,而峰的极顶更有一个岗峦起伏的山水小世界,如此鬼斧神工,真深不可测!又称道士岩,状如倒扣的铜钟,拔地而起,声势逼人。玉甑峰是中雁荡山的象征,其峰腰之下虹洞,是开山祖师--宋进士李少和当年栖身修炼的所在。登上玉甑极顶,放眼四望,浩然之正气油然而生。 东漈全长七里,迂回七折,两岸山石嵯峨,幻化出许多景观,它多瀑多潭,经年溪水淙淙。东漈最值得称道的是七曲下的钟潭和四曲中的梅雨潭,前者潭上有瀑,瀑上有潭,形、声、色皆绝;后者潭深水碧,盈而不涸,令人遐思。东西二漈为玉甑峰的两翼。西以峰岩取胜,东漈则以瀑潭见长。东漈有溪名东龙街,迂回潺爰七里,串连了一系列各擅胜场的碧潭:钟潭、连珠潭、小龙潭、梅雨潭、莲花潭,穿插于这些碧潭之间的是浣纱瀑、马尾瀑、梅雨瀑……其中梅雨瀑和梅雨潭乃东漈的点睛之笔,风光之美绝胜仙岩之梅雨潭。中雁好水多在三湖、东漈二景区。三湖明净妩媚,体现了水静态美,东漈则呈示了水的流动活泼之美。中雁有此动静皆美的水态,与其山容相映衬相扶持,自然格外光彩照人。 西漈是一座峡谷,其谷底之石,平坦无沙砾,赭色,溪水流淌,犹如长龙游动,故称“龙街”。龙街逶迤数里。两旁峰岩相叠。步移景换,令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其上游之石门瀑、水帘洞,下游之八折瀑、龙山湖,最有声色。西漈是中雁的一个华彩乐章。以奇峰怪石为主的众多景点沿涧对列,东西绵亘达五里之长,令人目不暇接,堪称天然画屏。西漈的峰岩姿态万千,肖物拟人栩栩如生,可媲美北雁,而水木。清华气韵静穆亦为他处所少见,因而在审美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谓雅俗共赏。西 结构之美也令人叹为观止:自东向西,八折瀑起笔遒劲,足称“凤头”;西龙街至浴牛潭一段为主体,内容丰富,神气饱满,不愧“猪肚”;眼看山穷水尽之际,却见峰回路转,把一个桃花源般的石门胜境突然推到你面前,看这最后的一笔“豹尾”来得多绝! 杨八洞(又称盖竹洞)是中雁荡的一段“引文”,它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当中雁荡还叫作白石山的时候,它的大名早已载入宋代道书《云笈七签》,被尊为“天下第十九洞天”。作为道教胜地,杨八洞有一种浓厚的神话仙语氛围,单从那彼此套连的八个洞府的名字:宝光、观音、透天、透海、龙滚、八仙、混元、玉蟾、即可见一端;而满山谷的松风竹韵,更使这种氛围得到了强化。杨八洞还以岩石胜,其石拟人象物一一酷肖,充满民间的谐趣。毕竟杨八洞在人间而非天上,因此,不妨把它看作中雁荡引用的一个民间故事。 刘公谷是中雁荡山最外围的一个景区,它和杨八洞分处于一山的两面。这个斜立的小峡谷得名于当地历史上的一位贤吏的姓氏,这位贤吏的德政之一是组织开挖了一条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运河。 凤凰山在白石镇西南两公里,属中雁荡山的外围景区。此处两山夹峙,势若凤凰展翅,境内岩峦重叠,林壑秀美,以峰岩为主的各种景点多达数十处,其中鹰嘴、板障、穿鼻三岩横空出世,气势磅礴,而尤以穿鼻岩为最。此岩凌空拔起五百余米,与道士岩(玉甑峰)遥相呼应,俗称“道士岩影”。山麓绿水绕村,平畴远铺;山上曲径通幽,花香鸟语;林间古寺隐约,云烟飘忽,兼得田园和山林趣味。此景区粗看似属闲笔,但若少此一笔,中雁便不免减色。对于中雁,它是一个不错的铺垫,一个精彩的预告。三湖(白石湖、钟前湖、龙山湖)位于中雁荡山主峰玉甑峰下,总面积为692公顷,总蓄水量达3600万立方米。这里空气洁净,环境宜人,为泛舟避暑胜地。三湖(白石湖、钟前湖、龙山湖)是中雁的骄傲。有了这三个湖,中雁在和别的名山比美时才显得底气十足。湖山如画,最平常的山和湖在一起时都顿然容光焕发,何况是中雁那种翠黛般的山和碧玉样的湖!三湖的柔美,湖畔诸峰的秀美,势拔五岳的玉甑峰的壮美,这众美荟萃交融的湖山胜概,人间能得几回见?作为一项水利工程,这三个人工湖把当年谢灵运“千顷带远堤,万里泄长汀”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妙在这种包含功利目的的人巧,竟能和天工完美地熔于一炉。三湖可谓天人同构山水之美的一个范例。
袁崇焕是忠臣吗
是忠臣.
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说说一代忠臣袁崇焕
说说袁崇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事实上,他从来没有吃过草,也没有挤过奶,流过血。
可是的确有人流过血,而且不只是流血。
当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后金铁骑在努尔哈赤的统帅下西服蒙古,东平朝鲜,以区区六万人大败号称四十万的明朝辽东经略使杨镐的部队,陷广宁、克沈阳、下辽阳的时候,大明朝的统治者已经习惯了失败,他们麻木地批着公文:某某总兵放弃地私逃,杀;某某巡抚不屈殉节,追封三级;某某经略使损兵折将,斩首,传首九边……总之,逃了的杀,死了的奖,打的都是死人官司。但是有一天,北京城的大小官员们突然发现面前的公文自己不会处理了——宁前道袁崇焕上报,宁远大捷,杀敌数万,击毙敌人最高统帅努尔哈赤!这种诧异恐怕比我们听见中国队6:0击败巴西队还要让人受不了。头头们所能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复查,有没有搞错呀你丫的?拿自己脑袋开玩笑?
历史的事实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袁崇焕的顶头上司让他撤退,他牛脾气上来了:“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我的官职是宁前道,宁远就是我葬身之处!结果努尔哈赤十几万百战百胜的大军,愣是攻不下几千人驻守的小小的宁远城,大汗怒了,亲临前线指挥,被红衣大炮打伤,不治而亡。
当大明朝的头头脑脑们终于相信这一切确实不是梦后,那种兴奋劲简直没法说了。天启皇帝大奖功臣,此次大捷,全赖朝中各位爱卿领导有方,寡人重重有赏,钦此!皇帝没有食言,朝中那些连宁远在什么地方都搞不清楚的大员们个个都捞到点油水不说,连魏忠贤一个刚出娘胎的侄孙都封了个伯爵,据说是如果没有魏公公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宁远一战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的——这就是逻辑,打了胜仗是魏公公领导有方,打了败仗是前线指挥官们贯彻方针不力。既然如此,那个小小的宁前道叫什么袁崇焕的,功劳也就是一般般了,赏他个辽东巡抚拉倒(事实上,当时辽东全境几乎都在后金的控制下)——反正这种官没有人敢做,便宜他算了——钦此,大家快谢恩啊!
金庸先生写过一篇《袁崇焕评传》,认为袁崇焕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广东蛮子不要命的倔强,认死了的理,几十头牛都拖不回来。袁崇焕拿身家性命赌来的宁远大捷,成了朝中大员们进身的阶梯。自己仅仅当了个辽东巡抚,他倒是没什么想不通的:辽东巡抚虽然不是什么美差,还随时有性命危险,但总算是方面的负责人——这就有机会来完成自己的理想了。
满清大军铩羽而归,当上了大汗的皇太极和兄弟们总结,认为明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在于袁崇焕善于守城,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和明军野战。数年后,后金十几万大军再度西进辽西走廊,进攻袁崇焕把守的宁远、锦州。然而这次攻势最后却以在锦州城下野战输给明军告终。从此,明由战略防御进入了战略相持,辽东的恢复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可是这个时候,袁崇焕却因为和后金商讨议和的可能被朝廷撤了职。自南宋以来,中国人就耻言议和,仿佛只要谈议和就是秦桧,只要谈抗战就是岳飞似的。事实上,历史没有这么简单。袁崇焕的时代,明朝的问题在于内部,事实上,明朝的灭亡被今天的人认为是财政的破产而非军事的失败:万历初年明朝的正常岁入是四、五百万两左右,可是自从努尔哈赤举兵以来,由此而引发的“三大饷”等加派后来竟征到了二千多万两,如此涸泽而渔,国家怎能不亡?袁崇焕统率的蓟辽军区,就经常搞到没有粮饷的地步,甚至因此发生了士兵哗变。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用一年二十万两银子换来暂时的喘息机会(何况对方还有相应数目的回赠礼品,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对方稍占便宜的经济贸易,和南宋的岁币性质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迫使皇太极对明朝称臣,把敌对性极强的“后金”国号改成了比较中性的“清”,应该说在外交上还是成功的。),稳定辽东的局势,何必一定要花每年六百万的辽饷(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维持费用)?南宋的局面是可战而不战,明末的局面是不可战而战,天下事哪有生拉硬扯的对号入座?因为做的事太超越当时人的思想境界,袁崇焕只好回老家呆着了——尽管还有不少人又凭着宁锦大捷升官发财,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袁崇焕身上踩上几脚。
直到崇祯当了皇帝,才又想起袁崇焕的好处,委任他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皇帝年轻气盛,问袁崇焕多少时间可以恢复全辽,袁崇焕答道,五年。下来之后,同僚们担心他把话说得太死,五年以后万一没有克服全辽,皇帝责问起来怎么办?可是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皇帝连五年时间都没有给他。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领满清大军再度入侵,他们不敢碰袁崇焕,绕过辽西走廊,从大安口、遵化一带突破长城防线,直抵京师。袁崇焕帅所部九千骑兵星夜入援北京,在北京城下与满清铁骑大战数场,稍微稳定了战局。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在当时的明朝方面的记录和当时老百姓们的街谈巷议中,千夫所指地说袁崇焕是奸细,是叛徒,直到清人编撰《明史》,把满人自己编辑的档案《太宗实录》拿出来参考修订,才算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骄傲的胜利者可没有替明朝皇帝圆谎的理由。让我们看看这个“奸细”在大明皇帝的黑牢里都做了些什么吧!袁崇焕被皇帝逮捕后,所部官兵大为惊骇,纷纷逃散。袁崇焕却在牢里认认真真的写了一封信,语重心长的劝部将祖大寿、何可刚带部队回来,打退清兵,保卫大明朝的江山,“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天下有过这样的“奸细”吗?
满清兵在以袁崇焕所部为首的各路勤王军的打击下,撤出了长城一线。可是皇帝最终还是没有放过袁崇焕。皇帝有皇帝的考虑:你现在是没有反,但我已经把你抓起来了,放你出去岂不是说我抓错了?崇祯皇帝没有认错的勇气,不但是这个时候,就是他在煤山上吊的时候,他的遗诏里也是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我虽然缺德,惹得老天爷发了火,但这都是大臣们不中用害得我这样的。厚脸皮的皇帝把大明朝灭亡的责任全推到了大臣们的头上,不知道他所谓“诸臣尽亡国之臣”里,有没有算上袁崇焕的一份?而且,现在抓都抓了,脸也撕破了,放出去你不反也得反了。所以,只能是一个“杀”字。于是大明朝中央政府诏告天下说这次满清入寇,纯系袁崇焕勾结所致,并以里通外国、意图谋反等莫须有的罪名寸磔处死了袁崇焕。“寸磔”就是每隔一寸剐上一刀的意思,就是常说的“千刀万剐”。
英雄的悲哀,不在于死,而在于为自己的民族流尽了鲜血,居然被当作这个民族的叛徒。当袁崇焕被押上刑场的时候,他长叹不已,两年前他出关督师前,对皇帝的顾虑,现在不幸都成了事实,“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
刑场外面无数的老百姓在朝他吐口水,在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着他——因为皇帝说他就是叛徒。《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焕”是这样记载当时的场景的:“是时百姓怨恨,争[口敢]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口敢]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刽子语无锡周无瑕曰:‘吾服事诸老爷多矣,未见如袁爷胆之大者’。”胆大是因为无愧,谁能比他更无愧呢?
老百姓吃袁崇焕,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怨恨,毕竟在这个麻木的时代,大多数人还没有觉悟到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己的感情取向联系在一起的地步。仅仅是因为袁崇焕那莫须有的叛国罪名,使得士大夫们把吃人和仇恨联系在了一起,并竭力为“吃人”而辩护。然而书呆子说得武断了一点——大多数掏银子买人肉的人,恐怕不是出于基于民族感情的仇恨。几年后,崇祯皇帝又剐了一个和国仇家恨没有一点关系的倒霉家伙郑缦,《明季北略》的记载是这样的:“炮声响后,人皆跻足引领,顿高尺许,拥挤之极……归途所见,买生肉为疮疥药料者,遍长安市。二十年前之文章气节,功名显宦,竟与参术甘皮同奏肤功,亦大奇也。”杀人的炮声响后,围观的人都踮着脚尖看希奇。看完了拍拍屁股回家,还嫌不够刺激。一路上热热闹闹都是买人肉回去治病的。这一次修史的书呆子终于兔死狐悲,看不惯了,发了句牢骚——TMD,读了几十年书,居然被人当成人参甘草吃掉了!
吃人是不合法也不合理的,但是吃袁崇焕就合法合理,因为他是“叛徒”。袁崇焕的性命就是巩固皇帝个人尊严和威望的人血馒头。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揣度袁崇焕在刑场上曾想过些什么了,但我想他一定想不到,竟然是他的敌人们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在一百五十年后为他平了反。《明史列传*袁崇焕》评价道:“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岁月啊,你真是会捉弄人,连胜利者的王朝都过去一半了,时间已经长得无法让当事的人去后悔,只能让后人们在异族的铁蹄下去细细品味历史的悲凉了。
袁崇焕的人头是他身上唯一还成形的东西,这倒不是大明王朝特意的恩典。本来皇帝是想把“叛徒”袁崇焕的首级“传首九边”的,就是分别送到边境上的九个重镇如大同、宁夏等地去示众。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的部下佘先生冒着灭九族的危险偷走了人头,从此北京广渠门外多了一座孤零零的坟丘和一个守墓的家族,这一守,就是十七代人。
袁崇焕是死了,可是历史还在继续。
清朝人给他修了祠堂,解放后毛主席也同意要修葺。但是一九六六年的“史学革命”中,香火不旺的袁祠也在劫难逃。 “革命”精神使然,还仅仅只是挖平了坟丘;听说埋的人头是黄金的,就是挖地三尺了。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能够为魏忠贤建生祠的民族,当然也能够掘袁崇焕身后墓。在冠冕堂皇的幌子下,曾有过多少罪恶啊?!袁崇焕在生前死后都遭到了这样的待遇,不知道他对这个他曾经无限热爱过的民族会不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袁崇焕的人头又在李敖的《北京法源寺》里当了一回契子,害得李老先生差点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现在,守了十七代墓的佘家老太太终于也要哭着搬出去了——文物管理部门准备修缮袁祠,对外开放。袁崇焕又要用他的人头冢去换门票,养活几家老小。毕竟是商品经济时代了,要向袁督师表达敬意,不破费一二十块大洋看来是不可能了。
袁崇焕吃的固然不是草,但他挤出来的,恐怕不仅仅是鲁迅先生所言及的奶和血。
可惜的是,墓已经平了,穴已经填了,棺椁也已经挖掉了,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种种考证,极为精准的在原来的地方用水泥倒一个,甚至于真的用黄金做一个人头当噱头。
关于铜陵市斜街云峰谷和铜陵斜街云谷里公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