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朱玥)
1.1 公司介绍:化工业务切入锂离子电池赛道,跨界突破值得期待
普利特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主要主营分为改性材料 业务和 ICT 材料业务。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内外饰材料、电子电器材料、军工航天材料等、5G 高频高速 通信材料、高频电子连接器、声学线材等。公司在新材料行业深耕经近三十年,依靠产品性能、品牌效应等优 势,在通讯、电子、汽车等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产业资源,在资本市场、企业资本运营及投融资领域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资源与实力。公司客户涵盖各大优质新能源车企以及整车厂商,产品在宝马汽车、奔驰汽车等欧系车 企,通用、福特等北美三大车企,上汽大众、通用等合资车企,吉利汽车、比亚迪车等主要自主品牌车企的车 型上广泛应用。公司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材料开发与推广,并已与多家造车新势力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 多款材料获准认可及应用。
普利特前身为同济大学普利特化学研究所,1993 年成立,于 2009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上市后,在 上海金山、浙江嘉兴、重庆铜梁分别投资建设了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和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建成后快速投入生产提高产能。2015 年,普利特公司收购了美 国 Wellman 公司的全部股权,开始国际化发展。2017 年,普利特在德国设立“普利特欧洲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平 台,在欧洲开展研发、销售等业务,开启全球化战略。
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LCP产业的公司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多种LCP树脂合成工艺技术路径的公司。 公司已研发出 LCP 树脂材料、LCP 薄膜材料和 LCP 纤维材料产品储备,可广泛应用于高频高速高通量通讯、 电子、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LCP 产业属于化工新材料领域,受到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政策鼓励。2021 年通过 收购南通海迪 LCP 资产,补齐了公司之前没有生产 I 型 LCP 的技术短板,2022 年,普利特将加速推进 LCP 材 料在 ICT 领域的量产与应用,LCP 业务有望取得放量突破。
2022 年 4 月 26 日,普利特发布公司公告,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四达集团所持海四达电源 79.79%股 权。股权转让后,上市公司向海四达电源增资不超过 8 亿元,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海四达87.0392%股权。此次收购海四达电源,公司主营业务将在新材料业务的基础上,开启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未 来业务方向包括已经较为成熟的圆柱电池(三元小动力)业务和储能电芯业务。
1.2 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周文持有公司 44.56%股权
公司第一大股东周文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 44.56%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周文历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 公司材料工程师、上海普利特化学研究所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第二大股东为恒信华业,持股占 比 5.00%。
与恒信华业展开战略合作,合作程度不断深入。2021 年 1 月,公司与恒信华业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 与恒信华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旨在智能汽车、5G 通信设备、新型消费终端、半导体等相关上游材料领 域建立全面深入、协同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形成领导团队和工作团队全力推进普利特战略发展工作。2022 年 1 月,在恒信华业的支持下,公司成功投资锐腾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进军导热、电磁屏蔽材料产业;
联合恒信华业布局锂离子电池产业,把握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性机遇。近期,公司公告重组江苏海四 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进军小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未来公司将以海四达 电源公司为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将联合上市公司的战略股东恒信华业,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实力和战略股 东产业资源,立足于标的公司现有小动力电池业务,继续增加产能,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拓展客户渠道。同时, 布局储能业务产品和产线,把握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性机遇,拓展行业标杆客户,将海四达打造为行业领 先的新能源电池企业。
1.3 财务分析:收入体量稳步增长,盈利呈周期性波动
公司营收体量 2014 年以来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呈现周期性波动,2021 年由于地缘政治矛盾冲突不断, 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加之欧美等主要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盈利水平下滑。2021 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71 亿元,同比增长 9.52%;归母净利润 2374.82 万元,同比下降 94.00%,包括计提的 6367 万资产减值和 2388 万信用减值。
公司改性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市场中的改性塑料产品市场。2019 年,公司营收对应的下游行业中,汽 车行业占比 85.59%;2021 年,公司产品结构中,改性塑料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比为 98.28%,受阻胺类(特种 化学品)占比 1.72%。改性塑料中,改性 PP 类(改性聚烯烃类)占比营收比例最高,为 42.98%。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呈现周期性波动,2021 年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至历史低位,分别为 10.8%和 0.4%,同 比下降 10.5 个百分点和 8.6 个百分点;公司三费比率为 9.39%,同比下降 0.69 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均有所下 降,公司三费中管理费用占比较高。
公司研发支出连续 3 年持续增加,由 2019 年的 1.80 亿元升至 2021 年的 2.49 亿元,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 例稳定在 5%左右;此外,公司扩充研发团队规模,公司研发人员 2021 年增加 39 人,研发人员数量达到 247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到 18.97%,较去年增加 3.1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1 年,公司改性塑料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 98.28%,是公司第一大主营业务。改性塑料产品是以合成树 脂作为基材,与多种助剂进行复合后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需要的复合材料,公司产品目前主要针对汽车应用领域。 公司的产品根据改性用合成树脂基材的不同主要分为 4 大类,即改性聚烯烃类、改性 ABS 类、塑料合金类以及 其他类。
塑料作为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和纤维等材料的代用品,是现代生活和尖端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工 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塑料具有以下的基本性能:(1)质轻、强度高;(2)优异的电绝 缘性能;(3)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能;(4)减磨和耐磨性能良好;(5)透光防护性能;(6)减震消音性能优良等。
然而,塑料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耐热性差;热膨胀系数大,容易受温度变化而影响尺寸的稳定性;在大 气、阳光、长期的压力或某些介质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等。塑料的这些缺点或多或少地影响或限制了它的应用。 因此,塑料在应用到汽车、IT、通讯等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行业时,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即塑料改性。
改性塑料的基材以五大通用塑料(PE、PP、PVC、PS、ABS)、五大工程塑料(PC、PA、PET 或 PBT、PPO、 POM)为主,还可以是特种工程塑料如聚苯硫醚(PPS)、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等。改性剂可以是阻燃剂、 增韧剂、稳定剂等,也可以是另一种塑料。
近 5 年来改性塑料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21 年中国改性塑料产量为 2,193 万吨,同比上升 6.2%。公 司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改性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改性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改性材料已经 成为普利特长期发展的稳定基石业务。
从下游市场结构看,家电和汽车是改性塑料最重要的两大应用领域。2020 年,家电市场的应用占比约为 34%, 汽车市场占比约为 19%。由于汽车用改性塑料对品质有更高要求,通常汽车行业用改性塑料的产品壁垒高于家 电行业。
公司的上游原料主要由合成树脂厂商生产,下游客户主要是汽车零部件厂商,服务于汽车制造厂商。公司 以汽车用改性塑料为主导产品,改性塑料产品约 90%应用到汽车领域,公司业务遍布国内外,为多家世界顶级 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用改性材料,包括宝马、奔驰、大众、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长城、吉利、比亚迪、长 安、奇瑞等车企,已经成为国内改性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改性塑料行业呈现大型外资企业、规模内资企业、小型内资企业三层次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低。大型外 资企业方面,目前已经在国内设立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的外资企业包括美国陶氏杜邦、德国巴斯夫、SABIC、普 立万、韩国 LG 化学、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荷兰帝斯曼公司等,上述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和研发实力,产 品在高端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国内主要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有金发科技、会通股份、普利特、国恩股份、道 恩股份等公司,其中金发科技和普利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目前具备改性塑料产能约 40 万吨,2021 年产能利用率 75.32%,目前没有新增在建产能。在双碳政策 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规模迅速扩大,汽车轻量化需求逐步显现,改性塑料由于其低密度性成为新能源车内饰领 域的首选材料,公司产能弹性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公司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 PP、ABS、PC 等合成树脂,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在不同时期有涨有 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也呈现周期性波动。
2021 年,公司上游原材料 PP、ABS、PC 等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盈利造成不利影响,2022 年,各类原材 料价格有所回落,预计 2022 年公司业绩将有所好转。(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 2007 年收购中国 LCP 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卜海山教授创办的上海科谷化工介入 LCP 行业,为未来发展 提前布局,近年来,公司 LCP 业务处于稳步发展态势,预计 2022 年可以开始为公司贡献利润。
3.1 LCP 材料凭借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高速连接器、5G 基站天线振子等电子电器行业
液晶高分子工程塑料(LCP)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直被人们誉为特种工 程塑料皇冠上的明珠。LCP 是特种功能塑料,树脂主要分为注塑级、薄膜级和纤维级三大类。市场上,能量产 薄膜级、纤维级 LCP 树脂的企业屈指可数,行业长期被日本等外国企业垄断,公司 LCP 业务发展目标即为实现 薄膜级、纤维级 LCP 树脂的国产替代。
LCP 业务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原料为进口合成树脂,其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着较高的关联性。公司采用以 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LCP树脂合成及材料应用领域拥有完整产业链和自主核心技术,充分掌握LCP树脂合成、 LCP 薄膜吹塑、LCP 纤维纺丝的全流程生产制造工艺。其中改性 LCP 树脂材料主要应用于高频高速高通量的连 接器,LCP 薄膜材料主要应用于 5G 通信终端的软板天线材料基材,LCP 纤维应用于通信数据传输材料、光纤 线缆增强材料等通信电子领域。
根据加工方式,高分子材料可分为注塑级、薄膜级、纤维级等多种型号,根据合成结构的不同主要被划分 为Ⅰ型和Ⅱ型。目前国内高分子企业在注塑级市场已经具备与国外领先企业竞争的优势,但由于产业链分散和 技术起步较晚等原因,国内薄膜级、纤维级高分子材料市场仍被跨国企业所占据。近年来随着 5G、半导体、平 板显示等行业国产化供应链的逐步完善,薄膜、纤维等新加工形态产品逐渐受到下游供应链的关注。I 型 LCP 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但是其加工性能较一般,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领域的连接器;II 型液晶聚合物综合性 能表现突出,既有高耐热性能,也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因此是制备天线 LCP 薄膜的最优基体树脂。
应用 LCP 材料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子电器,工业与建筑业,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其中电子电 器领域对 LCP 材料的需求达 73%,占据主导地位。LCP 材料凭借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速连接器、5G 基 站天线振子、5G 手机天线、高频电路板等电子电器方面。2020 年国内 LCP 消费需求量约 3 万吨,预测到 2026 年国内 LCP 总消费量将达到 4.3 万吨。
2020 年全球 LCP 树脂需求量约 7.8 万吨,2016-2020 年 LCP 树脂需求量增长率稳定在 5%左右,呈稳定增 长态势。随着 5G 基站和 5G 手机等电子电器领域的商业推广以及中国厂商加速 LCP 材料的研发投产,未来 LCP 材料的需求量将从纵向和横向多维拓展。
3.2 全球 LCP 产能集中在美国、日本,我国存在供需错配,进口替代空间大
目前全球 LCP 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地区,而中国对 LCP 树脂的需求量占全球总额的 50%,整个亚 洲对 LCP 树脂的需求量占全球总额的 62%。在供给需求空间错配的情况下,极大的替代空间为本土厂商提供优 质的发展机遇,我国凭借电子电器产品的低成本和不断提高的研发投入,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生产基地, 未来我国对 LCP 树脂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LCP 树脂进口替代时代正在来临。
在 LCP 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全球供应提升相对较缓,2021 年全球供需缺口 0.66 万吨左右,处于供需 失衡状态。2021 年全球 LCP 树脂产能达到 8 万吨左右,其中美国塞拉尼斯,日本宝理,日本住友为主要供应商。 美国和日本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产能占比分别高达 27%、42%。
从国际市场来看,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美国塞拉尼斯、日本宝理、日本住友、日本新日石等。从国内市 场发展来看,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企业有沃特股份、金发科技、宁波聚嘉新材料、江门德众泰等。
3.3 普利特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多种 LCP 树脂合成工艺技术路径的公司
在 LCP 领域,公司目前具有 2000 吨 LCP 树脂聚合产能、300 万平方米 LCP 薄膜生产线、以及 150 吨 (200D)LCP 纤维的生产产能,是全球唯一一家拉通产业链,同时具备 LCP 树脂合成、改性、吹膜、和纺丝技 术及量产能力的企业。2021 年公司建成了 300 万平方米的 LCP 薄膜生产线,研发出薄膜成膜和后处理的流程、 设备、及工艺,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控体系。公司的 LCP 薄膜产品已经经过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多家 FCCL 和 FPC 厂家的测试评估,获得了多家下游客户的认可肯定,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此之外, 2021 年普利特建成了 150 吨(200D)LCP 纤维生产线,纺丝能力超过同期所有国内竞争者对应产品的水平,并 且可以对标海外竞争者的水平,纤维强度达到 23g/d 以上,能够纺出单丝纤度小于 3D 的纤维。
2022 年将是普利特 LCP 业务放量突破的一年。南通海迪的生产设备即将组装完成,LCP 改性树脂产能扩 充至 6000 吨。公司还计划增加 2000 吨(1000D)纤维产能,并积极配合美国大客户在细旦纤维应用的验证和 导入,同时积极推进低介电纤维在通讯硬板方面的应用落地。
拟收购海四达 80%股权,增资后持股比例将达到约 87%。海四达未来业务发展方向为圆柱电池(三元小动 力)和储能电芯方向(大型集中式、工商业、家用储能等);重组完成后,储能电芯业务将是上市公司未来发 展中最重要的产业板块。
2022 年 4 月 26 日,普利特发布公司公告,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四达集团所持海四达电源 79.79%股 权。股权转让后,上市公司向海四达电源增资不超过 8 亿元,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海四达 87.0392%股权。此次收购海四达电源,公司主营业务将在新材料业务的基础上,开启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未 来业务方向包括已经较为成熟的圆柱电池(三元小动力)业务和储能电芯业务。
海四达专业从事三元、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企业,产品广泛应用 于智能家电、电动工具、通信、储能等领域。公司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丰富的新能源技术储备和持续的研 发能力,在全球拥有较多知名客户。
海四达成立于 1992 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二次化学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 一。海四达材料体系包含三元、磷酸铁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多 个系列,涵盖方形、圆柱和软包,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电动工具、武器装备、轨道交通、航 空航天、应急照明等领域。海四达在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深耕多年,其产品质量、性价比、品牌形象等在电动 工具市场拥有良好口碑,这为其电动工具锂电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4.1 长期深耕小动力圆柱电池,已进入 TTI、百得等一线电动工具企业产业链
海四达现有圆柱三元锂离子电池产能主要用于小型动力系统领域
海四达现有圆柱三元锂离子电池产能主要用于小型动力系统领域。锂离子电池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消 费、动力和储能电池,为电动汽车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被称为动力电池,包括传统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以及 新兴的锂离子电池;根据不同的封装形式,电池又被划分成了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其中圆柱电池 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标准化程度较高。
圆柱电池具备工艺已相对成熟,具备成本低、一致性程度高、放热性能优秀等优点,但由于体积容量较小, 在大型动力系统如电动车的应用存在电池数量过多因而对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要求较高、PACK 后能量密度 偏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圆柱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在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圆柱、方形、软 包三种电池均有车型搭载。
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优异的一致性使得圆柱更加适配于批量生产、需求较强的小型动力系统领域,如电动工 具、电动两轮车、家电等。
圆柱电池主要应用于以电动工具为主的消费领域,近年来中国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
公司圆柱电池主要应用于以电动工具为主的消费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全球电动工具行业已形成较为稳定 的竞争格局,百得集团、TTI、博世集团、牧田等大型跨国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全球电动工具用电池 长期被三星 SDI、LG 化学、松下、村田等日韩企业占据,近年来,中国企业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有竞争力的 产品价格进入电动工具供应链,开始给百得、TTI、博世等电动工具龙头企业供货,挤占日韩企业市场份额,国 内企业在电动工具用电池领域的市占率不断提升。
在电动工具领域,海四达已逐步替代国外品牌,导入电动工具国外头部企业供应链,目前全球前 10 名电动 工具品牌企业均为海四达主要客户,海四达已成为国内少数 2-3 家能媲美日韩等同市场竞争的优质国内锂电产 品供应商。
竞争格局方面,由于日韩品牌将其圆柱电池资源优先投向动力电池领域,导致国际电动工具巨头供应链向 国内转移,给予国内圆柱电池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国内电池企业的供应份额进一步增加。2017 年,全球 电动工具用电池市场中,80%以上份额由海外企业占据,近年来,国内企业凭借成本、规模、性能优势不断提 升市占率,多家中国企业跻身行业前十,其中,位列第一梯队的企业包括蔚蓝锂芯(天鹏)、亿纬锂能、海四达 和长虹三杰。
随着电动工具无绳化率的提高,以及锂电类电动工具在无绳类电动工具中的渗透率高达 90%,锂电在电动 工具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高工锂电,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 22GWh,预计 2026 年出货 规模将增至 60GWh,呈现较快增长。以每颗 8Wh 计算,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 27.5 亿颗,预计 2026 年出货规模将增至 75 亿颗。
2021-2025 年的国产替代阶段,行业能够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中国企业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进入电动工具供应链,通过给百得、TTI、博世等电动 工具龙头企业供货挤占日韩企业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在电动工具用电池领域的市占率不断提升。
我们预计,在国产替代阶段,行业基本能够维持较高的毛利率。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 27.5 亿颗,国内头部企业市占率已经接近 50%,预计 2024 年,行业内电动工具市场需求约为 55 亿颗,与中国头部 企业的当年产能基本持平,考虑到两轮电动车、吸尘器等对圆柱电池的需求,行业供给仍然较为偏紧,小动力 电池产业基本进入中国企业相互竞争的局面,我们预计,2025 年左右,小动力圆柱电池国产替代基本完成,存 量企业中,良品率、规模效应、供应链议价能力将成为核心的竞争要素。
海四达圆柱电池产能仅次于蔚蓝锂芯、亿纬锂能,规模效应显著
2021 年底已形成 2GWh 圆柱电池产能,预计 2022 年底形成 3GWh 产能。海四达目前在建“2GWh 高比能 高安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电源系统”项目总投资 10 亿元,新增 4 条锂离子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其中,一期 1GWh 项目 2021 年底已全面投产,二期 1GWh 项目目前已在推进中,2021 年底已形成 2GWh 的圆柱电池产能(约 2.7 亿颗),预计 2022 年底,公司将形成年产 3GWh 三元圆柱锂离子电池及电源系统生产能力,产能仅次于蔚蓝锂 芯、亿纬锂能,预计 2023 年公司圆柱电池营业收入 31 亿元,相比 2021 年 11 亿元的圆柱电池收入体量将具备 更强的规模效应。
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一季度,海四达实现营业收入 5.62 亿元,实现净利润 4571 万元,净利率 8%,盈 利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海四达圆柱电池在智能家电领域、通信储能领域表现也较为突出。多款电芯实现了对东成、德朔、科沃斯、美的等战略客户的大批量供货,夯实各细分领域的领军地位;蝉联中标中国移动 2021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集中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 1.5 亿元多,继续巩固了在通信储能领域的主力军地位。
除了在三元圆柱电池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以外,海四达目前还具备 1GWh 储能电池产能,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通信基站、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提供储能装置。公司为平高集团江苏盐城与镇江东部电网侧储 能项目均供应过储能电池,以及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长期合作。
4.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储能电芯业务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普利特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四达集团所持海四达电源 79.79%股权,股权转让后,上市公司向海四达 电源增资不超过 8 亿元,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海四达 87.0392%股权,收购完成后,储能电 芯业务将是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板块。
海四达拟建 6GWh 磷酸铁锂电池初步计划于 2022 年开始建设,2023 年下半年投产。公司储能产品主要研 究及应用方向为数据中心能源、通信站点能源、智能光伏等领域,和新型电力系统、工商业和家庭储能等场景。
储能行业成长空间广阔,海四达发电、电网、用户侧全方位布局
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三大场景。
我们对国内外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行业空间进行测算。随着消纳压力日益增大,我们 预测新能源配储能的渗透率、配储装机比例、储能时长均将提升,使得储能装机迅速增长;随着电源端新能源 渗透率的提高以及电动车、取暖供冷负荷的增长,电网受到发电侧出力不稳定和用电侧波动性大、同时率高的 影响,导致电网负荷峰谷差逐年增大,对电网的调峰、调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用户对低成本高质量用 电的需求是推动用户侧储能装机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我国电网网架坚强,可靠性较高,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工商业用户减少容量电费,并获取峰谷价差套利收入。对海外用户来说,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其电价 较高,推行“光+储”的业务模式已可实现经济性。
据我们测算,2022-2025 年,全球电力系统储能装机需求分别为 39.54、75.5、133.13、216.43GWh,复合增 长率达 76%。
电池是储能系统中价值量最大的环节,其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
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 统以及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以及终端用户等。
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中,电池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占比 60%;其次是储能逆变器,占比 20%, EMS(能量管理系统)成本占比 10%,BMS(电池管理系统)成本占比 5%,其他为 5%。
电池主要由电芯和保护电路板构成,保护电路板主要由保护芯片(或管理芯片)、MOS 管、电阻、电容和 PCB 板等构成;电芯主要由正极材料(公司为磷酸铁锂)、负极材料(石墨)、电解液、隔膜、铜箔和外壳构成。
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成本由 2020 年底 0.41 元/wh 大幅提升至 2022 年一季度 0.76 元/wh,成本增长 85%,提升 0.35 元/wh,其中 0.28 元/wh 的成本上涨来自磷酸铁锂价格的上涨。在目前的原材 料价格下,电芯成本结构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约为 47%,其次为电解液,成本占比约 13%,铜箔、人造石墨、 隔膜成本占比分别为 13%、7%、2.4%。
2021 年下半年以来,电芯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磷酸铁锂和电解液,由 5 万元/吨上涨至目前 17 万元/吨,电解液价格由 5.5 万元/吨上涨至 11 万元/吨。
普利特布局储能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化优势、产业经验优势和产业链优势
海四达定位于做高标准高品质有竞争力的电芯产品,过去的主打市场集中在小动力与家电类,近年电网侧 储能、工商业储能、海外储能市场等发展迅速,海四达也将通过上市公司及战略股东快速切入相关市场,全方 位布局,目前成为标杆客户的电池供应商,打造全行业领先的新能源电池企业。
我们认为普利特布局储能电芯业务优势主要体现在:
(1)扩产规划明确,迅速建立规模化优势;公司首期产能就计划扩产 6GWh,伴随未来二期进一步扩产, 可以快速建立规模优势,改性塑料作为上市公司基石业务,为储能业务提供充足现金流,产能落地性强;
(2)公司由动力电池切向储能领域,具备丰富的产业经验,为产品品控、良率提供充足保障;近年来,海 四达凭借其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进入百得、TTI、博世等电动工具龙头企业供应链,已成为国内少数 2-3 家能媲美 日韩等同市场竞争的优质国内锂电产品供应商;
(3)未来公司将以海四达电源公司为新能源业务发展平台,将联合上市公司的战略股东恒信华业,充分发 挥上市公司资本实力和战略股东产业资源,产业链优势显著。
目前,海四达具备约 1GWh 储能电芯产能,未来产能规划方面,海四达拟建的 6GWh 磷酸铁锂电池初步 计划于 2022 年开始建设,2023 年下半年投产,预计 2023 年将再启动二期 6GWh 产能建设。
改性塑料业务:2021 年,公司上游原材料 PP、ABS、PC 等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盈利造成不利影响,2022 年,各类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预计 2022 年公司业绩将有所好转,我们预计公司改性材料业务 2022 年可实现 净利润 1.5 亿左右;
LCP 业务:2022 年约 5000 万利润水平;预计 2023 年 LCP 业务利润约 1 亿元;
锂离子电池业务:2023 年底,圆柱电池产能达到 3GWh;在储能领域,预计 2022 年新增在建储能电池产 能 6GWh,2023 年新增在建储能电池产能 6GWh。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