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分析常规是医学临床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大便样本中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指标来发现疾病及其病因。本文将介绍大便分析常规怎么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样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进行大便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好干净的容器:要选择无菌的容器,避免污染。
2.避免尿液和生殖器分泌物污染:在排便前进行外阴清洁,坐在马桶上,将第一波便便排出,然后用勺子或棒子采集第二波便便样本。
3.保持温度: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样本放置在冰箱中,但不得冷冻。
4.备注病史:在采集前应咨询医生,记录病史信息及就诊目的。
二、检查指标及其意义
大便分析中常用的检查指标有:颜色、形状、质地、未消化食物、粘液、脓液、隐血、臭气、PH值等。
1.颜色:正常情况下大便呈中等褐色,过淡或过黑都可能表示疾病。
2.形状:正常大便应该呈卷曲状,不规则的形状表示可能存在消化问题。
3.质地:正常大便应该是软的且不黏,如果过于干燥或形成“羊粪便”等都可能存在问题。
4.未消化食物:大便中存在未消化食物可能是因为肠道吸收不良或消化酶分泌不足。
5.粘液:粘液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肠道发炎或出血。
6.脓液:脓液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感染或炎症。
7.隐血:隐血指的是肉眼不能看到的血液,出现隐血意味着可能有肠道出血的情况。
8.臭气:大便的臭气来自于挥发性物质和硫化物质,如果臭气变得尤为恶臭,则可能存在问题。
9.PH值:正常情况下,大便的PH值应该在5.5-7.5之间,偏高表示肠道感染或菌群失调。
三、
大便分析常规是诊断疾病及其病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样本中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发现消化系统及其他相关疾病。但需要注意,样本的采集及处理应该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并且应该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