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驰轮胎安装方向图片,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封侯的女将军?
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女英雄,但能作为王朝名将,单独立传,写入正史将相列传,并被封侯的,却只有明朝的巾帼女英雄秦良玉一人。
随夫征战秦良玉(1574年—1648年),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战功卓著的女将军、民族英雄、军事家。她从小胆智过人,一米八以上的身高,擅长骑射,又有文才,姿态风度娴静文雅。秦良玉的父亲秦揆是明朝贡生出身,熟读儒家经典,因此他一直向其子女传授儒家忠君爱国、保境安民思想。秦家素有组练乡勇,保境安民,以赴国难的传统。到了秦揆这一代,预感天下将大乱,更是发扬传统,常研习兵书,训武备患。秦揆对儿女一视同仁,让秦良玉与其兄秦邦屛、其弟秦民屛一同学典籍,习骑射。天姿聪慧的秦良玉,骑射娴熟,文笔俊秀,尤在其兄弟之上。秦揆曾喟然叹息道:“可惜孩儿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慷慨朗言:“倘使女儿得掌兵柄,应不输平阳公主(唐高祖之女)和冼夫人(隋朝时岭南的女少数民族首领)。”真是天随人愿。1595年,秦良玉成人后,嫁与石柱宣慰使(土司)马千乘。马千乘本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袭西南石柱宣慰使。二人郎才女貌,伉俪情深,夫唱妇随。马家尚武,代代相传,拥有一支精悍的白杆步兵。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合山地作战,就像今天训练有素的山地劲旅一样。秦良玉嫁入马家后,针对这时期战场热兵器地位日重的趋势,秦良玉帮助丈夫改革战法,在保持白杆兵骁勇善战的同时,大量装备火枪武器,形成了白杆长矛与精良火枪协同作战的战法。她还效仿在娘家学到的军阵,设立了以四川梆子发布军令的方法,依照梆子声音长短的不同,部队演变不同的战法。秦良玉的到来,令马家白杆军如虎添翼。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今遵义市)叛乱,马千乘率三千人随四川巡抚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又率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险地,持弓援剑杀贼,被李化龙赠以“女中丈夫”的银牌。第二年初,杨应龙趁李化龙大军连连克捷,上下松懈,在营中大摆宴席欢渡春节之际,突然发动袭击,明军大败。洞晓兵法的秦良玉,预先已料到贼军会偷袭,就诫嘱丈夫命令白杆兵严禁饮酒,持矛裹甲,连夜分守险隘。于是白杆兵发起反突袭,致叛军先胜后败,惊骇间被长矛捅倒无数,皆转身败逃。秦良玉夫妇乘胜追击,连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直抵杨应龙的叛军老巢天险桑木关。这时明军也喘息后重新集结,与白杆兵齐攻桑木关。由于山险关峻,甲胄束身的明军一时束手无策。白杆兵此时顿显神威,矛钩相连,攀爬蹬援,与酉阳土司兵配合,一举攻破险关,打开关门,明军一涌而入,直捣贼兵核心海龙囤,直杀得贼兵血流成河,杨应龙惊骇无奈,慌乱中自缢身死,至此预谋已久的播州之乱平息。此次平乱,秦良玉夫妇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为诸司之先,获朝廷银牌及色缎奖励。秦良玉却不自报军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北京万历帝派来的监税太监邱乘云向石柱马千乘索取巨额贿赂,马千乘自恃有功朝廷,不予理睬。这下可惹恼了邱公公,暗中指使人诬告马千乘,捏造欲谋反罪名,将马千乘收捕入狱。马千乘秉持忠直,认定是非总会大白天下,就说服手下反抗,依然就捕入狱,结果病死云阳狱中。噩耗传来,石柱群情激愤,要反抗朝廷,为马土司报仇雪恨。一下子成了孤儿寡母的秦良玉,以大义为重,殡敛丈夫,说服属下,未生出任何不臣反叛之心。按朝廷规矩,马千乘的职务应父死子继,因儿子马祥麟年幼,由秦良玉代领了马千乘的职位。北上抗御后金勤王东北奴尔哈赤建立后金后,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特别是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之后,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辽东告急,形势急转直下。朝廷在全国征集精兵援辽。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闻调,立即派兄长秦邦屛、弟弟秦民屛率数千精兵先往。自己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朝廷为此褒奖秦良玉,赐予她三品武官服饰,并任命秦邦屛为都司佥书,秦民屛为守备。天启元年(1621年),在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身先士卒,带领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与十七世最强的后金骑兵激战,奋勇斩杀后金兵数千人,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后金兵知晓了明军中还有如此勇悍的军队,并长久为之胆寒。由于明军迟迟不进,终因寡不敌众,被后金军包围。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正是由此开始,女将秦良玉的白杆兵名闻天下。秦良玉得知兄长战死,前方失利毫不气馁,立即缝制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给远在辽东的石柱兵。接着她义无反顾地亲自率领3000精兵抵达榆关(今山海关)布防,助朝廷控扼咽喉之地。朝廷特赐秦良玉加二品武官服饰,封诰命夫人,还封其子马祥麟为指挥使,优抚秦邦屏子孙,升职秦民屏职位。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攻榆关不下,便率十万铁骑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连克永平四城,明廷京师大震。秦良玉接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后,即刻拿出家中的资财充作军饷,与秦民屏率五千白杆兵赶赴勤王。当时袁崇焕被崇祯帝拿下,祖大寿带领的关宁铁骑畏惧朝廷治罪,惊慌欲退;虽然闻诏的各路勤王之师有二十万之多,在蓟门和京畿一带驻扎,但都畏惧后金兵的凶狠勇悍,逡巡不前。秦良玉的白杆兵虽仅有数千,却即时向后金兵发起进攻,奋勇冲杀。当年浑河血战,这些身材矮小的白杆兵的英勇无畏,白杆长矛的锋利,让后金兵十分忌惮;再加明军统帅孙承宗及时安抚了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并对各方勤王之师作了有力调配,最终明军在秦良玉白杆兵的有力配合下,迫使皇太极连弃本已夺回的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走。北京保卫战结束后,立下大功的秦良玉,得到了崇祯帝极高的礼遇,崇祯帝在平台召见她,并赐彩带钱财牲畜和酒水等物,还特别为秦良玉赋诗四首,以彰其功。剿平巴蜀叛乱由于白杆兵战斗力强,1621年九月,朝廷下令让秦良玉再征兵两千。秦良玉闻诏即行,与弟弟秦民屏弛还柱石,准备征兵援辽。抵家仅一日,重庆发生叛乱。原来是永宁的宣抚使(土司)奢崇明,借奉诏援辽的名义,率数万人与其女婿樊龙里应外合占据了重庆,并准备发兵围攻成都,欲称帝巴蜀。奢崇明觉得都是土司同乡,欲拉拢秦良玉一起反叛,就让其部将派遣使者带着金银丝绸,前来想与秦良玉结盟。秦良玉立斩使者,马上发兵率领秦民屏和秦邦屏的两个儿子秦翼明、秦拱明溯流而上,渡过重庆城,趁敌不备,直达重庆南坪关,断贼归路。秦良玉设伏袭击两河,将敌人的船只烧毁。又分兵把守忠州,派快马带檄文至夔州,请求当地驻军抓紧防守瞿塘峡上下游地段,击退了入侵的敌兵。秦良玉表奏秦民屏的战功,朝廷升秦民屏为参将,秦翼明、秦拱明为守备。天启二年,奢崇明围成都,四川巡抚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贪图叛贼的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击败奢崇明,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又率白杆兵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朝廷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为夫人,授儿子马祥麟为宣慰使,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为参将。授官后,秦良玉又收复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叛军重要据点,奢崇明兵败自杀,秦良玉彻底平定了奢崇明四川之乱。朝廷因功厚赏秦良玉。逆战张献忠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崇祯帝命秦良玉守御川地,防备此时已然兴起的“流贼”张献忠等。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不久,穷途末路中,张献忠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好景不长,崇祯十二年(1639年),反复无常的张献忠投降明王朝两年后,趁明朝正忙于辽东战事时联合另一伙农民起义军罗汝才部再度造反。第二年,罗汝才率兵攻打夔州。秦良玉受明军统帅杨嗣昌的调令,带领白杆兵前往救援。罗汝才部畏惧白杆兵的威名,不战而走,秦良玉追至马家寨,大破罗汝才,斩首六百级;秦良玉又率军追击,先后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将其首领东山虎斩杀,活捉副将塌天,惠登相、王光恩投降,并夺取了罗汝才的帅旗,罗汝才军逐渐走向衰落。杨嗣昌很有战略头脑,在镇压张献忠等的起义中,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策略。策略虽很切实,但在执行中却漏洞百出。起初杨嗣昌统兵南下征讨,在荆襄与起义军鏖战,旗开得胜,将张献忠赶入湖广;此后急于求成的他,一口气将四川精锐全部调到身边,全力征剿张献忠,却由此导致了四川内地防务空虚。张献忠在与官军捉了几天迷藏后,看准时机,突然掉头杀奔了夔州。1640年十月,张献忠先后在观音岩、三黄岭大破官军,随后从上游渡过长江向夔州进军。四川巡抚邵捷春张慌失措,急令秦良玉前来救援。秦良玉迅速率三万白杆兵弛援,但邵捷春不考虑发挥白杆兵的特长,却将三万白杆兵分为两半,一部分屯驻夔州城内。结果,善打山地战的白杆兵虎落平阳,反而被张献忠几十万大军包围。夔州一战,白杆兵失去了地势优势,以三万兵马抵挡张献忠数十万大军,被杀的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是秦良玉戎马一生里,第一次惨痛的败仗。不久张献忠又率军到荆楚发展,四川又恢复明朝统治。惨遭痛败的秦良玉并不气馁,回到石柱家乡,重新招募整顿兵马,不到几年的时间,一支近万人的新白杆军重新建立起来。然而就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大明灭亡。噩耗传来,秦良玉悲痛欲绝,在石柱为崇祯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几次痛哭至昏厥。南明小朝廷建立后,秦良玉接受南明的领导。这时已经占据荆楚大地的张献忠,又再次杀向四川。秦良玉及时向南明派来的巡抚陈士奇献上四川地图,指出应严把的各处关隘。陈士奇根本不听秦良玉的建议,而是将各处军队都集中到成都附近,以为如此军队都在自己身边,可保自身万全。结果张献忠大军与秦良玉一万多白杆兵在夔州经过一场恶战,众寡悬除,秦良玉不敌退走后,几乎再没遭遇任何抵抗,直扑成都。张献忠大军乘胜一连下成都,克重庆,占领了四川大部地区。最终那位荒唐的陈巡抚也成了张献忠的刀下亡魂。摄于秦良玉的威名,张献忠在占有西蜀,甚至建立大西政权后,一直都不敢染指秦良玉镇守的石柱地区。他也曾着力拉拢秦良玉,派人送上册封的印件和珠宝,秦良玉都愤然拒绝,坚定宣布:“石柱有敢从贼者,皆族诛之。”不久,秦良玉的爱子马祥麟受命镇守湖北,在血战后壮烈殉国,临终前给秦良玉留下遗书:“勿以儿安危为念。”秦良玉得知后并未落泪,而是大声说道:“好样的,这才真是我的好儿子!”以后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各政权,皆曾派人册封秦良玉。南明隆武政权在1646年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战功封侯的女将军。1648年,这位一生忠君爱国的女英雄,没有战死沙场,却带着未能匡扶社稷的遗憾,在家闭上了她疲劳的眼睛,终年75岁。其孙马万年将祖母葬于龙山。而她所镇守的四川石柱地区,此后一直坚决抵抗外来入侵,无论是张献忠的大西军,还是入关的清军,多次进攻皆不能讨得便宜。直到天下一统后的清朝顺治十六年(公元1660年),在得知南明永历政权灭亡后,其孙马万年才宣布归顺了清王朝。秦良玉不凡的一生,即使是她的敌人清王朝也甚为敬佩。清军占领石柱后,曾为秦良玉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清朝康熙、乾隆两朝,还曾由政府出资为其修建祠堂。而在清朝人编修的《明史》中,她作为女子被正史列入将相列传,这不但是明史上的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历史上的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虽家喻户晓,但她们在真实的历史上却很虚幻,其英雄事迹,大多都是后人添油加醋给编排上的,真假难辨,二十四史中根本未有记载。南宋梁红玉抗金,烈烈赫然,抡鼓震金山,大败金兀术,但她是在丈夫韩世忠的领导下进行的,所流传下来的故事,传奇据多。惟有明朝晚期的秦良玉,奋身独举大旗,统率她的白杆兵,忠君爱国,勤于王事,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匡扶社稷、保境安民上,其真实事迹明标史册,其爱国精神充沛天地,真的值得后人永久传唱,永垂不朽。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古代首推的女英雄,非秦良玉莫属;秦良玉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侯的女将军。你读过最惊艳的现代诗是什么?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中国代表人物:徐志摩、北岛、顾城、海子等
徐志摩(1897—1931年)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1.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顾城(1956—1993年)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戴望舒 (1905—1950年)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缺乏此类人才的中国队应如何应对?
近年来,强力接应的打法被越来越多的球队采用,实战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打法进行一下探讨。首先,我来抛砖引玉,欢迎诸位积极参与。
一. 强力接应打法的本质是什么?
强力接应的本质,就是在2号位增加了一个强火力点,是高快结合的高级表现形式。传统打法中,强火力点只有4号位一个。在进行暴露性强攻时,往往会被对手重点拦防。而强力接应的出现,极大地分散了对方拦防的注意力。同时,因为位置关系,2号位强攻更快,也就更容易在对方拦防到位之前完成扣杀,极大地增加了进攻的成功率。过去,需要全队配合才能实现的“高快结合”战术,现在由一名强力接应即可完成,这就是强力接应打法的先进性和成功秘诀。
二. 强力接应应具备哪些能力?
一名好的强力接应,应同时具备2,4号位的强攻能力和后排防守能力。
4号位的强攻能力对反轮,接发时球队的进攻能力和阵型的保持非常重要;而后排防守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会过多的牵扯其他球员的精力,得不偿失。
三. 强力接应为什么不接一传而且失误率高?
强力接应既要完成主攻式的扣杀,又要完成接应式的跑动,还要兼顾后排防守,这对她的体能是个巨大的考验。不接一传,既能保存体力,又不分散精力;失误多,则有体力和配合的两方面原因。
四. 中国队如何应对?
在我看来,在强力接应上缺乏专门人才的中国队,也有自己的优势。队中有两名实力强大的主攻手朱婷,李盈莹,而且她们的后攻能力都不错。只要加强她们2号位的进攻能力,反轮时不再换位,直接在2号位参与进攻,也就能达到强力接应的效果。当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不是我的水平能说清楚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强力接应打法是先进的战术,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掌握。但决定比赛胜负的,不只是战术打法的先进与否。当年,四二配备的古巴队,就曾经打遍五一配备的球队而无敌手。相信郎指导一定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带领中国女排取得佳绩。
历史上有哪些临死之前也要皮一下的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面对死亡这种压抑沉重的事情,将死者万念俱灰,旁观者不忍直视,大多数人对死亡那是很害怕的。但是历史上还真有那种死前也要皮一皮的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下面咱们就说几个牛人吧。
这第一位是清末有名的大盗康小八,康小八是天津一带有名的狠人,人送外号吴秃子,匪号康八太爷。要说这个人有多皮,他活活把自己皮到凌迟处死,本来收钱杀人在山里做强盗,凭借着一把日本产左轮手枪闯荡江湖,后来不知道怎么想的把皇宫的车马给抢了。
被审问的时候还放出豪言:
“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
这一下子可给慈禧气坏了,本来给定的是斩立决,结果慈禧给改成了凌迟处死康小八,要说这康小八也是个汉子,行刑前对刽子手说:
“别遮我眼睛,爷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
本来凌迟处死这种事,要想不痛苦也有三个方案,只要给钱,最差的是蒙着眼睛,钱给多一点,直接弄点药先药死,或者凌迟处死的时候一刀插中心脏,后面就是剐尸体了。
这个康小八确实皮,这么恶毒的刑罚都没能让他屈服,据说凌迟到一半的时候,他还抬头问大家:
“你们看看,八太爷变颜色了没有?”
康小八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受剐刑而死之人,可以理解成皮死的……
第二位是明朝的大才子金圣叹,金圣叹可以说是一个奇葩了,当时明朝都是考八股文的。金圣叹在考场上写着写着觉得八股文太没意思了,于是他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一篇另类的文章。
考官看到后非常生气,并且决定终身禁止他再次考试,没成想金圣叹隔了几年改了一个名字又去考试了。这一次他就按着八股文的要求写了一篇文章,考官们看了连连称奇,名列榜首。金圣叹得意的看着考官们说:
“没想到吧?我又回来了!”
差点没把考官们气死!
顺治十八年吴县县令追收欠税,鞭打百姓,激起苏州的文人的反抗。金圣叹和一百多个文人到孔庙悼念顺治帝驾崩,后来被逮捕,被处以斩首之刑。
据说死前金圣叹还在耳朵里塞了两个纸条,一个写着“好”,另一个写着“疼”,实在是皮的不行,死了还皮一手。
第三位就是明朝第一喷子方孝孺,方孝孺可以说是皮出了境界了。当初朱棣夺得大权之后,姚广孝就把前朝遗民方孝孺交给了朱棣,因为方孝孺是很有名气的文人,所以朱棣想要通过他来彰显自己接纳天下文人的胸怀。
可是方孝孺可不这么想,来了就压根就没想活着回去,他把朱棣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什么乱臣贼子的帽子全给朱棣戴上了,朱棣生气道:
“你这么做,不怕被我诛九族吗?”
方孝孺却毫不在意反而说到:
“你就是诛我十族又怎样?”
结果朱棣把连同方孝孺在内的亲戚朋友共计八百多人全给宰了,方孝孺皮一皮自己的命也就罢了,可怜他的亲属朋友,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第四位是东魏的大将高敖曹,元象元年,高敖曹与侯景等人围攻金墉被西魏军反击。高敖曹几乎全军覆没,独自突围但还是被追上了,自知难免一死的高敖曹面对追兵倒是也看得很开,对他们说到:
“来吧,我送你个开国公的爵位。”
说完就把脑袋伸了过去,让敌人砍,能把生死看得这么淡,死前还皮一句,不得不说高敖曹的骨头是真的硬。
不过调侃归调侃,我觉得这些人还是很厉害的,我相信一般人绝对不能像他们一样明知将死,还能皮的起来。
当然了肯定还有很多临死前皮一皮的古人我没有提到,不知道你还知道哪些人呢?不妨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步识字法?
1、象形识字法:现在的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过来的,很多文字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有些相似。对于这些字,可以让孩子通过象形图画来识字,加深印象。如:山、石、田、禾、日、月、水、火等。
2、描述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用动作、语言、联想等对汉字进行描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记忆。
3、谜语识字法:根据部分汉字的字形特点,编成谜语,以猜谜的方法让孩子记忆生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谜语识字感兴趣的,还可翻阅我之前推送的一篇文章“50个谜语,让孩子学会50个汉字”。
4、比较识字法:有很多汉字都是加一笔、减一笔或者变一笔,就成了另一个汉字。让孩子仔细观察,比较两个字的笔画变化,然后记住字音、并分别组词,不仅记得快,还记得牢。“日”字加一笔,可变成:白、目、由、甲、申、电、田。“木”字加一笔,可变成:禾、本、术、末、未。“土”字加一笔,变成:王;减一笔变成:二、十;变一笔变成:干。
5、换偏旁识字法:有些字有很强的派生能力,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换偏旁识字法就是这些同根字编成富有韵律的诗文形式,记住一首诗,记住了所有相近的字。例如:“青”字,加上不同偏旁,可以变成清、晴、情、请、睛、蜻等。再如:“也”字也能派生出好几不同的字,如地、他、她、池、驰。
6、拆字识字法:汉字都是由一定的部件构成的,对于一些复杂的字,可以巧妙地把它们拆开来识记。这种诗法适合记忆那些有多个部件的合体字,不但记得牢,而且记得准,书写时也不容易漏掉细小笔画。
失宠的班婕妤下场如何?
班婕妤是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班婕妤最初因为美貌、才情与美德,深得成帝宠爱。
但是后来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后,班婕妤如昨日黄花。那么,班婕妤最后下场如何呢?
班婕妤不但因为美貌,更是因为德才兼备深得成帝宠爱。班婕妤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她刚入宫的时候,是位置不太高的少使。不久,就因为年轻美艳和才学出众打动成帝,被晋升为仅次于皇后位置的婕妤。
成帝因为太喜欢这位无所不知的才女,经常和他说烦心的事,班婕妤总是用历史故事来为成帝排忧解惑。成帝视之为知己。
为了能够时时和班婕妤在一起,成帝命人造出一乘可以两人一起坐的辇。这样无论去哪都可以随时跟班婕妤在一起。
辇也是古代皇帝在皇宫里短途行走的代步工具,只能供一人乘坐,不用马而用人拉。
拉辇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皇帝的辇用两个人拖拉,皇后、妃子们的只能用一个人拖拉。
班婕妤拒绝了成帝的好意,并告诫皇帝说:“我读古书,看古画,但凡被后世称为圣贤的君主。
在他们身边,时时能够见到的都是贤德的大臣,而那些亡国之君的身边才经常出现妃子的身影。
夏有妺喜,商纣王有妲己,周幽王有褒姒,我要是和您同辇出游,你的行为岂不是和他们一样了吗。”成帝的母亲王太后听说这件事,对班婕妤十分赞赏。
赵氏姐妹淫乱后宫,宫中已无宁日。
班婕妤被成帝专宠多年,仅生下一子,但生下数月后就夭折了,年长色衰的班婕妤渐渐不再受到成帝的宠爱。
天性好色的成帝对后宫中百依百顺的嫔妃失去了兴趣,经常外出寻找新的刺激。
在他登基后的第15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出现在他的眼前。
在一次微服巡游中,成帝在阳阿公主的府上,对能歌善舞的赵飞燕一见钟情,当即把她带入宫中。
赵飞燕入宫以后,看到宫里美女如云,怕自己日后失宠,就想着加一个“双保险”,就趁着皇帝专宠,又让成帝把同为歌女的妹妹赵合德也招进后宫。
为了使成帝不致移情别恋,另觅新欢,这两位出身卑贱的歌女开始残害后宫中的妃子。
因为宠爱赵氏姐妹,成帝对皇后越发冷淡,这也激起了见识短浅的许皇后的怨恨。
许皇后听从了姐姐的建议,在宫里设坛诅咒怀孕的王美人等人。
这样让赵氏姐妹找到了机会。她们当即在成帝面前告了许皇后一状,成帝大怒,废掉许皇后,并把皇后的姐姐处死。
班婕妤依靠睿智成功规避宫中风险,得以善终。
扳倒了许皇后,赵氏姐妹仍不满足,他们诬告班婕妤也参与了此事。希望借机将这位虽不再受宠,但仍然受成帝尊敬礼遇的才女一并除掉。
成帝对此半信半疑,他干脆亲自去问班婕妤。班婕妤回答得光明磊落:“臣妾知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天修身养德,还没有得到福分。
做那些奸邪的事情就更没有指望了。如果世间真的有鬼神,鬼神怎么能够听信谗言咒语呢?
要是没有鬼神,那些诅咒又有什么意义?臣妾不但不敢做这样的事情,也不屑于做这类事情!”
成帝见班婕妤说得恳切,很受感动,于是赐班婕妤黄金白斤,来弥补自己心中的羞愧和歉疚。
班婕妤虽然逃过一劫,但是冰雪聪明的她已经知道后宫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果然,成帝废掉皇后不久,便立了赵飞燕为后。
为了讨赵合德的欢心,又在皇后位置下增设昭仪之位,封赵合德为昭仪。班婕妤决心离开后宫。
于是他上书成帝,请求前往长信宫去侍奉王太后。被赵氏姐妹迷得神魂颠倒的成帝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她的请求。
从此以后,班婕妤就在王太后的宫内过着平淡的生活。
赵氏姐妹一直没有为成帝生下子嗣,但是却妒忌其它嫔妃。
赵飞燕因为急于想生下龙子,因怀疑是成帝的问题,跟宫里的男人私通被成帝发现,渐渐不如妹妹赵合德得宠。
赵合德则采用缠住成帝、不让他亲近其他妃子的方法,保持自己的宠妃之位。嫔妃偶然被宠幸怀孕生子后,赵合德逼成帝赐死母子二人。
后来还因为赵合德一哭二闹三上吊,42岁才得一儿子的成帝,无奈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美人赵合德才善罢甘休。
后来成帝因为纵欲过度,死在赵合德的床上。赵合德被迫自缢而死。赵飞燕也被派去为成帝守陵。
经过十几年奢华生活的赵飞燕,因为无法忍受寂寞、屈辱与苦难的日子,也自尽身亡。
班婕妤晚年时,将无法排遣的幽怨,化作一首首清丽的诗词,一首《怨歌行》流传于后世。
诗中借扇喻人,写扇夏季被主人宠爱,而秋天降临,扇子也被弃置,成为描写宫廷怨妇生活的佳作,留给后世无尽的思绪。
千年之后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这位才女叹息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成帝死后,班婕妤按规矩也被派到成帝的延陵做守陵宫女,延陵的阵阵松风,伴她走完了孤独的残生。
班婕妤才貌双全,品德可佳,也因此受到成帝的恩宠。但是色衰而爱弛。好色的成帝把赵氏姐妹迎进宫来,则成为汉室江山霉运的开始。
赵飞燕姐妹把后宫弄得乌烟瘴气,而睿智的班婕妤明事理,知进退,关键时刻离开是非之地,保全了自己,也使得自己的人生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