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配件 正文

松江米其林轮胎公司电话

这份数据把目光聚焦在工资的中位数上面。可以看出深圳工资的中位数是5199元,而所统计的城市当中新一线城市的工资中位数甚至没有过6000元,一、月入不足5000的成年人随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性,说到底就是收入不足以支撑买车月供。...

松江米其林轮胎公司电话,月薪过万是不是很普遍了?

“为什么感觉月薪过万很普遍?是吹出来的,还是大家真的月薪过万了。”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人和社会都没变,只是发声群体变了,月薪1万+的那群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5%,但却掌握着社会95%以上的话语权,这5%的人频发声、抱怨,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月薪1万+的人遍地跑。”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前段时间,36氪发布了一份中国主要城市的薪资数据,相比平均数,这份数据把目光聚焦在工资的中位数上面。(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概念,是指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的那个。)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各主要城市工资的中位数,可以看出深圳工资的中位数是5199元,上海是6378元,而所统计的城市当中新一线城市的工资中位数甚至没有过6000元。

如果把范围涵盖更广的话,三四线城市平均工资是不足5000元的。

月入不足5000,才是真实的社会常态。

一、月入不足5000的成年人

随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性,加上信息洪流的狂轰乱炸,各种繁荣业态、媒体里网红生活,充斥着我们的输入端口,让我们错误的认为,月薪过万的上层优越,才是社会的常态。

可是当我们把视线从这些月薪过万的人身上,落脚到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身上,你会发现那些月入不足5000的人,才是城镇青年的平均水平。

周围的朋友,毕业后大部分都回到了三线城市,做着月入不足5000块的工作。

小奧,国企库管,月入4000,去年五一,几个朋友约着一起去重庆玩,他为了省钱,不仅提前三个月就开始攒钱,还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省钱计划书:原本早餐10块的面包牛奶硬被他改成了5块的馒头和粥;中餐从外卖换成了每天食堂3块钱的伙食;晚上从不做饭的他,也走进厨房,开始了烟火气的生活。你别说,三个月后,他硬生生从微薄的工资里,攒出了4000块出来。

吴某,公务员,月入3000,周围的朋友毕业几年都买车了,唯有他依旧采取绿色出行,说到底就是收入不足以支撑买车月供。单位离家并不远,走路三十分钟路程,他总会说,走路才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即节约了开支,又锻炼了身体。你别说,还真是这样,刚毕业那几年160斤的他,没过两年,这身材就让我们羡慕。

有好几次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都说:“月薪不高,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仿佛收入就被圈定在这个水平,无法突破,这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我不禁在想:“月入5000,就真的没希望了吗?”

我们不该因为看到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不足5000的水平上,就该沉沦的沉沦,该下沉的下沉,然后奉上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反正大家都是这个水平。”

千万不能忘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竞争力是呈下滑态势,当未来某个不确定事件带来爆破影响时,我们用什么去抵抗未知?

二、决定收入增幅的,是你的能力基本盘

如果你不主动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只想被动等待机遇垂青,收获的也永远只是被命运收割的悲惨。

为了微薄的工资,上班不敢迟到、有事不敢请假、加班不敢拒绝,不管怎样努力,缺钱一直是首要问题。

但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样子,如果你的想法不变,那么不论你是25岁,还是35岁,你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名的《反脆弱》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两兄弟约翰和乔治,约翰多年来在一家银行任职,有一份看起来很稳定的的收入,还有其他福利。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收入时多时少,而且经常生活在不稳定之下。对比下来,肯定乔治的收入更高;但塔勒布却指出,约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他的能力就止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他对组织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风险来临,他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

就好比你是银行柜员,工作30年了,你所熟悉的也只是柜台的一些操作,一旦失业,你柜台操作的能力就很难派上其他用场。

面对未来的变化性,这类人会受困于能力基本盘的单一、对变化缺乏弹性,导致自己的收入会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一定水准,无法突破遇到的职业瓶颈,更别提大涨幅了。

相比较,出租车司机乔治本身就生在不稳定之下,随时都会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他来说几乎毫无影响,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能力盘打造得更全方位,不丧失进取心,也有机会不断地去学习。

收入涨幅,必定比那些只局限于当下自己能力的人,更快!

打造好自己的能力基本盘,随时关注变化,不局限于眼下的稳定和安逸,才是带动收入涨幅的关键举措。

三、顶级的人生,是拥有自己的高净值

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之为“高净值人群”,他们的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他们也是可投资资产拥有额较高的群体。

对于这样一批精英人士,如果仅看到他们拥有的高额财富价值、自由可控的生活,不去关注高财富背后的净值能力,那我们也只能永远停留在羡慕的地步,脱离不了现状。

唯有洞察高收入人群背后的高能力,才能不断地自我跃迁,实现收入的增长。

在高收入人群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可以看成是收入杠杆支点,这个能力就是迁移能力。

2018年的亚洲第一主厨米田肇,从学厨到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并且一跃成为了当时最短时间拿到米其林三星的料理人。是什么样的能力,让他实现快速成长,超越了周围的大多数人?在他学厨之前,是学空手道的,但是不论是空手道还是料理,他都借用了读书时候学到的一套“数学思维”。

这套“数学思维”很简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XYZ轴”。

在学空手道时期,他会通过数学上的这一套思维模型“XYZ轴”,分解对手的每一个动作,并且找到关节能弯曲的最大限度,以此来找到最佳站位,攻击的最佳时机。

在做菜时期,他同样把这套算法思维,迁移了过来:有明确的步骤,控制绝对的温度,精确到盐粒大小。

正是这样:将每个控制变量做到极致的数学思维,让米田肇能够实现自己的快速超车。

采铜在《精进》中说:

要想成为“T”型人才,你得先做出那一竖,站稳了,再做出那一横也不迟,而且能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后再去涉猎其他领域也能触类旁通,对提升那一横的含金量也有好处。

从自身平常的工作中找到不凡,萃取可以迁移的能力,多加训练,实现高净值增长,才是普通人能够快速成长和超越的终极秘诀。

为什么农民无动于衷?

“摆地摊”迎来“反转”,如今允许摆摊了,为什么农民无动于衷?

不错,如今是可以摆地摊了,按理说给广大农民一个展示美好农民风貌的机会了,但是,农民到目前为止还是无动于衷的。

摆地摊,说的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摆地摊对于农民来说,远看很丰满,近看很骨感,甚至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你说人特别的奇怪,在没有开放摆地摊的时候,人们很期待,但是一旦可以了,感觉赚钱不容易,因为大家都来摆,到底赚谁的钱?

农民摆地摊的事儿,我来说一说:

一、真正的农民适合摆什么样的地摊。农民有个特点就是老实内敛,与外人打交道机会少,主要还是与庄稼打交道。农民摆地摊就是让农民从与庄稼打交道转向与人打交道,这个过程,农民心里一下子转变不过来,有点难为情,不敢露面。农民对于产品的选择肯定还是以农产品为主,比如家里的蔬菜、粮食、水果、土特产什么的。这些农产品属于易损品,利润空间不大,农民摆地摊没有长期性比如,农民家里有十几个桃树,农民桃子卖不出去的话,自己拉到市场上来卖,效果怎么样,还真靠自己的嘴巴。

二、农民嘴“笨”。大家别看摆地摊这么简单,搞点产品,拿个小凳,把产品放前面一摆,这样是叫摆地摊,这样玩玩可以,但是真想卖出去东西,还要不停的“吆喝”,搞点吸引人流量的手段才行,老实本分的农民,可能就会一言不发,等顾客上门,这样生意做得生硬,效果不好,做生意还是要热情一点,奔放一点。

三、摆地摊还是城里人会玩。摆地摊是对全员开放,但是也有规范摆地摊的,不能杂乱无章的。摆地摊的地点肯定是在城市,对于农民来说,进城摆地摊不是那么靠谱。并且摆地摊黄金时间是在上半夜,农民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还在城里摆吗?所以,真正摆地摊的还是城里上班族,下班后摆地摊,年轻人,脑袋活,天时地利都有利。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80后的辣妈开奥迪车摆地摊卖凉皮,你说农民怎么比。

四、农民对于摆地摊产品了解甚少,产品来源也不懂。摆地摊最赚钱的是一些小礼品、经济实惠的首饰小物件,什么手机支架、充电器、布娃娃、儿童小玩具等等,农民根本不是很懂这些产品,货源更是不知道。

尽管如今“摆地摊”已经“反转”了,对于农民来说,要想在摆地摊上赚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欢迎大家留言。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小吃?

我是一个西北人,说起特别地道的上海小吃,我不一定能说出来,但作为一个吃货,还是知道上海的一部分美食的聚集地。都说上海是个繁华而浮躁的城市,人来人往,霓虹灯夜夜不息。不仅仅是我不被这个城市所真正接受,我们只是在这个城市活了下来,而不是生活。

在这个城市越是不被人接纳,就越想去寻找它的根基脉络,去找寻奠定这个城市味觉的食物。也许质朴简单的,也许工艺复杂,但它一定传承着匠心。这些传承着匠心的美食,或许只有真心了解他们的味蕾,才有可能被接受吧。

1.咸豆浆

咸豆浆之于上海人,就如胡辣汤之于河南人,豆汁儿之于北京人,是永存记忆中的一抹温暖色彩。

宽口浅底的蓝边大碗里,都是实实在在的食料。一勺酱油一勺醋,一撮榨菜一撮葱,最为讲究的上海人,还会再搁点紫菜虾皮。豆浆烧得滚烫香气浓郁,功夫好的老师傅,舀上一大勺,乳白的热豆浆如同瀑布般下落,倾入碗中,瞬间起花。一碟炸得焦脆的油条,切寸许,泡入碗中,人间美味哪里还需要思量?

2.猪油菜饭

猪油菜饭一定是不少老上海人的童年回忆,至今,这道简单却不简陋的美食依旧占据着人们的心。

将从充满烟火气息嘈杂的菜场买回的咸肉切成一片片肥瘦皆宜的肉片,唯有这样浓缩了时间精华的咸肉片才能恰恰好地吊出菜饭的鲜香。

新鲜翠绿的青菜切碎炒的油光发亮,和米饭搅拌在一起,加入一点点的猪油,和饭一起烘熟。最简单却又最美味的香气扑面而来。

3.鸡鸭血汤

城隍庙汇集了上海许多地道的小吃,鸡鸭血汤恰恰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世纪早期一个叫许福泉的小贩首创,他使用一个俗称“铁牛”的深腹铸铁锅烧汤,中间用铝皮隔开,一半烫血,另一半用鸡头鸡脚吊汤。有客人光顾时,就从盛器里拨些许鸡心、肝、肫、肠和鸡卵,最后再浇上一勺血汤,撒上一把葱花,淋几滴鸡油。鲜嫩、滑爽的口感加之实惠的价格,一直受到老上海人的青睐。

4.油墩子

作为老上海街头的小吃,油墩子的身影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唯有在老巷子或者景区才能闻到这股熟悉的味道。经验老道的师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面糊糊浇进圆槽形的铁容器里,放上细细切好的萝卜丝,再仔细浇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炸。出锅的油墩子搁在油锅上端的铁丝网里“滋溜溜”地沥着油,这香味早已远远传开。

5.条头糕

南南北北,从古至今,糕点一直是中国人最拿手的点心。在连街头小吃也要讲究小资情调的上海,到了甜点也是贯彻到底。

条头糕,上海人钟爱的甜点之一。从外皮到内陷,都花了足够的功夫去装点。外皮用细磨的糯米粉糅合而成,口感软糯香甜,红豆沙是传承历史最久最为经典的内陷儿,上面再撒上些许秋天晒干的桂花末,不止是味觉,视觉也得到了百分百的满足。

6.崇明糕

俗话说:自有崇明在宋朝,同龄就是崇明糕,要吃崇明甜糯糕,还是自家屋里糕。做成小圆桌面大小的崇明糕,需要全家人一道坐下来吃,因为这还蕴含着圆满幸福的美好祝福。

说起崇明糕的做法,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人能跟你说上个三天三夜,糯米怎么选?和粉的时候加多少比例的水?火候又该如何控制?看来崇明糕最正宗的做法永远在老上海人的心中,传承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还有这一道继承和融合的软糯香甜的味道。

7.梨膏糖

“一包冰屑吊梨膏,二用药味重香料,三(山)楂麦芽能消食,四君子打小囡痨,五和肉桂都用到,六用人参三七草,七星炉内生炭火,八卦炉中吊梨膏,九制玫瑰均成品,十全大补共煎熬。”

梨膏糖的历史也是有1300年之久,这门手艺的生命力至今依旧旺盛,因为其美味的每一瞬间无一不是用心创造的。从煎液、浓缩、到划切、包装,每一道工序都繁复琐碎,每一次料都优质淳朴。

8.鲜肉月饼

在上海人的记忆里,中秋节吃鲜肉月饼,一定是必备的功课。光是看看南京路上大排的长队就知道鲜肉月饼在上海宁心目中的分量了。

刚出锅的鲜肉月饼,一口下去,酥脆的饼皮上浸满了鲜美的肉汁,伴着一整块鲜肉,那味道老好了。鲜肉月饼的酥皮是其一大特色,但外皮制作可是一道需要考验功夫的环节。如同所有传承匠心的上海美食一样,五芳斋对于鲜肉月饼的制作也如同一位钻石的打磨将一般精益求精。饼皮要先用水油面团包裹油酥面团,经反复折叠擀压,让酥皮层数在10层以上,如此一来外皮才能酥脆有韧。

鲜肉月饼的肉汁丰腴也是鲜肉月饼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五芳斋挑选正宗纯肉皮为原料,严格控制熬制火候,凝成水晶皮冻,待受热与馅皮交融,才能渗出鲜美的汤汁。

我们一起来熟悉熟悉上海这座城市的味道吧,用食物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和全景网,部分文字素材也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喜欢上海吗?

谢谢邀请。

我来上海时间不长,但是也快两年了。上海,是一个让人想来的梦幻之都。可是,来来走走这里有过许多过客,发生了很多故事。

作为一名农村出来的程序猿,来到上海体验到这个城市的繁华和与众不同的气息。这里有很强的科技、浓厚的文化、强力的资本。魔都,似乎在给所有的年轻人一个这样的信息:来到这里一切都有可能。可是,许多外来人员在这个城市里根本就没有归属感。似乎全凭一口气吊着,不能倒下,还有许多路要走!

这个城市里从来不缺少年轻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给这个城市输血。归去来兮,多少人在这里迷茫了,多少人在这座城市流过泪,多少人为这个城市流过汗水,又有多少人关心这个城市背后的故事。

上海,你觉得我们还好吗?

魔都,你觉得自己还好吗?

一辆沪牌小车是什么水平?

在上海拥有两套房和一辆沪牌轿车应该是大部分在上海打拼者的梦想。上海7月份一手房均价为48159元平方米,7月份二手房均价为52198元平方米。综合起来大约50000元平方米。如果在上海拥有两套房,一套三室两厅、一套两室两厅,总面积大约在200平方米。两套房子的价值基本上在1000万左右。即使两套房子只有150平米左右,总价值也基本上在700万左右。在上海拥有700—1000万,虽然称不上特别富裕,也可以算中产以上。拥有1000左右资产在全国范围绝对处在金字塔的上端。

由于上海实行小轿车限行措施和大沪牌拍卖政策,使得沪牌十分紧俏,沪牌成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稀缺资源。每个月大概只发放12000张左右沪牌,成交价基本稳定在90000左右。假设这辆汽车是20万左右的中档车,也就说一辆沪牌车子的总价值在30万左右。现在在上海开再好的车都不叫个性,开着一辆拥有沪牌低价车才叫个性。沪牌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上海本地人拥有沪牌更可以体现自己的主场身份,外地人拥有沪牌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表现。从实用上说拥有沪牌就完全不用担心限行的问题。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就可以堵在高架上看着外牌堵在路上,这时候沪牌带来的优越感就会油然而生。拥有沪牌也意味着自己可以在任何时候开车前往上海的任何地方,这是其他被限行牌照得不到的待遇。

以现在上海的工资水平来说,拥有两套房和一辆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只能想一想。2018年上海月平均工资为8765元人民币,一年约10万元。也就是说,即使不吃不喝不花销,需要100年才会拥有两套房和一辆沪牌车。一般外来工薪阶层想拥有两套房和一辆沪牌车非常困难,加上现有限购政策,就难上加难。上海本地人拥有两套房的几率更大,许多拆迁户甚至可以拥有十来套房子。

如果您在上海已经拥有两套房和一辆沪牌车子而且没有贷款的情况下,您老就可以享受人生了。夫妻两人完全不用为了房子和贷款担心,两口子一年收入20多万,完全可以活得非常潇洒。两套房子必然要租出去一套。上海目前平均房租为64.3元每平米,出租一套房的价格基本上年收入为6万元。一个家庭一年收入26万,可以在上海活得非常滋润。基本吃喝6万元基本可以搞定。剩余20万可以用来享受生活。我说的是一般人的消费水平,而不是富豪们的消费水平。一年去一次日本的花销基本上花费3万左右,去一次泰国等东南亚花销在1.5万左右,去一次欧洲花销基本上在6万左右。即使一年出去玩三次也足够支撑。假如不去旅游,20万可以给老婆买好几个包包,可以购买不少有档次的化妆品,可以购买不少有点品牌的衣服。

总而言之,如果你在上海拥有两套房和一辆沪牌车子,只要你不太作,你可以活得非常舒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