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配件 正文

原装轮胎泥泞奔驰汉化

在西方建筑史上历经数百年形成的各类建筑风格汇聚大街之中”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晓华刚进银行的ATM间取款的时候还没有下雨。...

原装轮胎泥泞奔驰汉化,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并不在哈尔滨市的中央?

中央大街位于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音乐之都哈尔滨市,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1]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

在西方建筑史上历经数百年形成的各类建筑风格汇聚大街之中,使得中央大街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街道。老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地体现。[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在这条远东地区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格兰的呢绒、法兰西的香水、德意志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利坚的食品罐头、瑞士的钟表、以及各国干鲜果品等等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7年6月1日将其改造成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1998年,中央大街步行街获得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全国青年文明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6年3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4月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街区内共有休闲区17个,停车场18个,欧式古典路灯152盏,草坪绿地14处,约2600平方米,各类雕塑小品5个,喷泉3处。设监控中心1个,全街区共设置30个摄像头,实行全覆盖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讲一个你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

晓华刚进银行的ATM间取款的时候还没有下雨,就取款的工夫,外面竟然像瓢泼一样下起了大雨,在这春夏之交的晚上,多少令人感到了一丝寒意,正应了那句话“春雨晚来急”。

晓华无奈看着玻璃窗外的雨幕,不由裹紧了身上的小西装无聊地翻看手机。忽然玻璃窗外的动静吸引了她的目光,一个推着自行车的老汉把车戳在了银行外边,刚挺稳车,就快步推门跑进了银行。由于这老汉的进入,带来了一阵冷风,晓华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下意识地夹紧了本来就抱着的双臂。

这个冒雨进入银行ATM间的老汉上身穿着一件过时的夹克,下身是藏青色的裤子,身子的前面已经被雨水打湿,甚至腰间挂着的钥匙上都滴着水珠。这身衣服还算过得去,不太显得破败,就是脏了一些,老汉脚上的一双脏兮兮的,明显大了一号的运动鞋已经被雨水浸湿,无精打采被老汉踩在脚下。

老汉可能感到自己的进入,让晓华感到了寒意,所以他对着晓华歉意地一笑。这下露出了常年吸烟,被烟熏得黑黄的牙齿,加上那浸入脸上皱纹深处的油泥,这形象再次令晓华感到不寒而栗。

外边的雨没有一丝停的迹象,这时老汉竟然做出了一个令晓华意外的举动,他推开门,重新冲进雨幕,把自行车后座上驮着的一个蛇皮袋子用绳子勒紧,生怕骑车时候颠簸会掉下来。然后满意地又回到银行里。

晓华本不想搭话,她一个青春靓丽的大美女,和这个脏兮兮的老汉,根本就不搭嘎嘛。不过奇怪老汉刚才的举动,并且加上雨夜的寂寥,晓华看了一眼棚顶的监控器,终于下定决心,鼓起勇气问了一句,“大爷,你刚才干嘛去了啊?车上装的是什么啊,这么重要?”

可看着窗外大雨的老汉仿佛没有听见一样,对晓华大美女的问话置若罔闻。这下晓华尴尬了,这么主动的找人攀谈,竟然被人无视,真丢脸。

晓华只觉得脸上一阵发烫,这时候老汉再次推门走了出去。他站在外面的雨搭下面,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巴掌大的,看不出本来颜色的长方盒子,然后从盒子里拿出烟纸和烟丝,熟练地卷了一只卷烟叼在了嘴上,掏出打火机来,用手罩住想要点燃。这打火机可能被雨水浸湿了,打了足足有十多下也没有打着,老汉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可能想找别人借个火,可这雨幕中哪里有人啊?他又回头看了一下晓华,摇了摇头,看来这个美女不像是吸烟的人。

于是老汉又埋头开始对那只湿了的打火机发起进攻,在又努力的十几下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打火机竟然奇迹般地打着了,老汉脸上的表情顿时亮了,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仿佛一个溺水的人得到了解救一般,深深地满足地吸了一口烟,几乎就没见他吐出烟来。

几分钟之后,过足了烟瘾的老汉重新进入到了银行里,这次晓华再也不想和他说话,而且和老汉保持着距离,她讨厌老汉身上那浓重的劣质的烟草味道。

雨依然没有停的迹象,老汉突然转过头,用手比划着,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从比的动作猜想,他好像比的是下雨的意思。晓华突然明白了过来,原来这老汉是个哑巴,难怪和他搭讪的时候,他竟然不回答,其实他根本就听不见啊!晓华登时对老汉的嫌恶减低了一分,她善意地对着老汉点了点头,以示回应。

又过了有二十分钟,雨终于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晓华率先走了出去,走上了回家的小路。没过几分钟,身后突然传来自行车的响声,和一个人粗重的呼吸声。

晓华回头一看,那个老汉骑着自行车追了上来。他,他要干什么,为什么追我?晓华的脑子有些混乱,不知道这哑巴老汉的用意。晓华马上用手机拨好了110,一旦有什么变故就按键发射出去。

这老汉自行车骑得飞快,要到晓华身前的时候,一个急刹车停下,车子后边那个蛇皮口袋颠簸了到了地上,袋子口被摔开,塑料的饮料瓶子掉了出来,原来这老汉是个捡瓶子为生的哑巴。

只见这老汉来到晓华面前,手里拿着一张银行卡,他嘴里啊啊喊着,手里紧忙地比划着。晓华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他的意思。突然晓华灵光一闪,这不是自己的银行卡吧?自己刚才取钱,然后……

她打开自己的钱夹,果然是自己的银行卡,这下真相大白了。晓华接过了自己的银行卡,看着哑巴老汉那因为着急冒出的满头大汗,那如刀砍斧凿的皱纹,在这春末夏初有些凉意的雨夜里,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暖。

我是一念,欢迎关注,留言区留言。

千万别到无人区废弃的厕所解手?

2014年,一位46岁的中年大叔仅骑着一辆自行车,踏进了西藏无人区,60多天后下落不明。直到一年之后,他的自行车才被人发现,但他的尸骨,却一直没找到。

这位大叔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叫做“骑行大神”,曾靠着一辆自行车,用25年时间骑遍了中国。即便冒险经验丰富,最终还是倒在无人区中。无人区中危险重重,即便像解手这样的小事,可能也会要人性命。

46岁的大叔,孤身去往西藏无人区冒险,至今未找到尸骨

1968年,李聪明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他只上到了初中便辍学了,那时候他才十四五岁,便早早地进入社会开始打工挣钱了。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李聪明这辈子或许就将在小山村中度过平淡的一生了。

在他21岁那年,一本杂志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那时候他无意中在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单人徒步环游中国》的文章,里面的山川秀色,大江大河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当时他就心想,既然别人徒步都能环游世界,我可不可以用自行车环游世界呢。这个想法在他心中迅速生根发芽,他决定要走出去看一看。

为了买到一辆自行车,他开始拼命的攒钱。没多久一辆二手弯把自行车被李聪明买下了,虽然车子破,但在他的眼里这可是宝贝。

随后,李聪明骑着这辆自行车上路了,他一边打工一边骑行,完成了骑遍西南六省的壮举。在骑行中,他仿佛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骑行让他感觉到自由和快乐。从这时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骑遍中国。

但是,骑行之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于家境贫寒的李聪明来说。一路上吃喝拉撒都要花钱,那时候他没有固定的收入,通常是骑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去干一阵临时工挣点钱。有钱后,再次骑行出发追寻梦想。

到1993年,李聪明又完成了东部16省的骑行,对他来说,骑行就是他的生命,也是他人生的意义。

但是他骑行之路的艰难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首先家里人无法理解他这种行为,还说他脑子有问题。

在亲朋好友和家人的眼里,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天天在外边骑着自行车瞎逛,也挣不上几个钱,大家都以为他脑子有问题,而且还给家里丢人。

其次,李聪明旅行的地方也不是只有秀丽的景色,其中的危险也时刻存在。当他刚去西藏的时候,因为高原反应直接晕倒了,歇了好几天才缓过来。去长白山的时候遇上了狼群、爬山的的时候从山上滑落......

这一路上惊喜和意外不断,支撑他走下去的是心中那份骑遍全国的信念。

从2001年到2006,他用五年的时间终于骑遍了中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自此之后,“骑行大神”的称号加到了他的头上,后来他回归了生活,娶了妻子。结婚后他曾对着妻子说过:“我以后以家庭为主,不会再去长途骑行了”。

但是,他最终还是没能放弃热爱的骑行,也正是因为这次长距离骑行,让他离奇失踪,音讯全无。

2011年到2013年,李聪明连续骑行了12条进藏线路,2014年7月他又完成了西藏羌塘无人区的西线穿越。

这些成绩他依旧不满足,他想要挑战难度更大的,那就是完成横穿羌塘无人区。这次穿越全程接近1600公里,计划穿越时间80天。

在这次穿越之前,他给家里说,完成这次高难度挑战之后,就不再冒险了,从此回归家庭。但是,家里人再也没有等到他回来。

2014年10月3日,李聪明采购了大量的物资,里面有吃的、喝的、穿的,还带了一些药品。毕竟无人内环境恶劣,万一真的生病了,那绝对是大麻烦。

2014年10月4日,那是李聪明最后一次发布消息,他说西藏羌塘真是太大了,人置身其中如同沧海一粟。

从这天之后,世间再也没有了李聪明的消息,名声在外的“骑行大神”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一直到一年半之后,另一支探险队的意外发现,才重新让大家想起李聪明这个名字。

自从2014年10月李聪明失踪后,家人迅速寻求救援,但是搜救队根本没找到任何线索,甚至连随身物品都没发现。

一直到2016年4月,一只老男孩车队穿越四大无人区,在可可西里与羌塘无人区交界的勒斜武担湖西北岸意外陷车。就在大家准备救援的时候,一人发现远处有一辆废弃的自行车。

大家赶紧跑了过去,发现除了自行车外,还有一些随身物品,其中包括一台照相机和GPS。从自行车荒废的程度来看,他们推测这辆车子最少在这放了一年了,很可能是某个探险者在此遇难了。

但是经过仔细搜寻后,却没有发现人的尸骨。为了找寻更多线索,他们开始从地面上的个人物品下手。当他们打开这部照相机的时候,一个队员瞬间喊叫了起来。

因为照相机上的照片正是李聪明,其中一位队友双手捂脸,不敢相信的说道:“怎么会是他?他可是骑行界的骄傲啊。”

随后,他们又打开了李聪明的GPS,根据GPS上的信息显示,李聪明开始进行无人区横向穿越是在10月7日。

继续翻看他的行程信息,发现李聪明的穿越速度并不慢,遇险的时候是他穿越的第66天,还差400公里,大约十多天的时间他就能成功了。但是很不幸,他突然倒在了这里。

大家纷纷推测李聪明遇难的原因,从GPS来看,他已经比原定路线偏了很多。从地面上自行车和随身物品来看,当时他可能把车子放在这,去了旁边的湖边找路。

现场找不到尸骨,那么很可能就是掉到了湖里。当然,这只是推测,谁也没找到证据。又或许李聪明还活着呢,当然这个可能性很低。

这么多年过去了,到现在依旧没有李聪明的一点消息,虽然家属不愿意接受李聪明遇难的现实,但是从各方面来看,他很难活着走出无人区。

当时他的食物已经不多了,再加上无人区恶劣的环境,很难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活下来。

对于李聪明来说,能够深埋于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之中,我想他已经没有遗憾了吧。如果有的话,那或许对家庭还有一丝歉意。

即便是冒险经验丰富的李聪明,也不慎在无人区遇险了,普通人最好不要尝试去无人区探险,因为那里处处都是危险,一不小心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有人说:骑行新藏线,千万别到无人区废弃的厕所解手?

虽然现在已经禁止穿越无人区了,但是每年都有大批人为了寻求刺激,前去冒险,结果不少人进去后,再也没有出来。西藏无人区的可怕并不是说说而已,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有可能让人丧命。

骑行新藏线,最好不要到废弃的厕所解手,因为可能会面临两个危险:

1.废弃的厕所是野生动物的好居所

无人区又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虽然不适合人类生活,但这里可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据统计,可可西里无人区内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就有狼、雪豹、棕熊这样的食肉动物。

这些野生动物可是无人区内的危险之一,特别是狼,它们经常成群出没,一个狼群大约有7-15只狼左右。

无人区内自然环境恶劣,大风、暴雨说来就来,废弃的厕所无疑成为了这些野生动物的避风港,所以这些废弃的厕所内很可能有野狼等野生动物聚集。

试想一下,在无人区走进废弃的厕所时碰上了狼或者熊,即便是转身就跑,也很难逃生。狼的奔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55千米,人根本就跑不过。

别看棕熊块头大,看上去很笨重,其实它跑的也比人快。到时候跑也跑不过,打也打不过,就很难逃生了。

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前几年的时候,就有两位驴友在无人区去废弃的厕所解手,结果被发现时只剩了两具尸骨,后来推测很可能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遇到了狼群或者棕熊,遭受了攻击。

2.小便时可能会晕倒,发生危险

西藏的无人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人如果初次来到这里很可能会因为低氧环境变得不适应,甚至引发高原反应。

可别认为高原反应是小问题,一开始会让人觉得胸闷、喘不上来气,如果长时间缺氧还会造成脑水肿和肺水肿,有生命危险。

正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所以就连不起眼的一次小便,很可能也会要了人的性命。

因为人在站着小便的时候,尤其是长时间憋尿后,都会不由自主的用力,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会汇集到腹腔之中。这时候大脑很可能会缺氧,如果心脏再供血不足,那么人的血压会迅速变低,造成晕倒。

为了避免在小便的时候出现晕倒的情况,可以在小便的时候可以蹲着进行,缓慢的排尿,也不要长时间憋尿。

高原和平原可不一样,在高原上,一个小病都有可能变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最好不要去无人区探险。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会越来越弱,如果身上再有一些其他基础病,很可能高原反应或者一场感冒就要了性命。

所以说,无人区大家最好直接别去,如果执意前去冒险,看见废弃的厕所最好离着远一点,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西藏的无人区,还存在哪些可怕之处?

除了氧气含量低和野生动物较多这两个危险外,无人区内还有其他的危险,甚至有危险隐藏在暗处,等发现的时候人已经遇险了。

1.无人区温差较大,环境变幻莫测

西藏的无人区内全年平均气温只有5度左右,昼夜温差极大。中午的时候气温可以高达三四十度,但是到了晚上气温又会急速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能够达到零下40多度。

这样巨大的温差下,一个苹果放到帐篷外,一晚上能冻得比石头都硬。人就更别说了,夜晚要是没有帐篷或者其他保暖措施,能在外边活活冻死。

而且这样令人难以适应的气温很容易让人感冒,感冒这件事确实不算大事,但是在高原上,感冒的症状会更厉害,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药物治疗,严重的情况下人的身体也会受不了。

除了巨大的温差外,无人区内的天气还变幻无常。前几分钟还艳阳高照,可能没一会就会乌云蔽日,电闪雷鸣,来一场大暴雨。

下雨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下雨后的急剧降温。如果没有厚的衣服或者其他应对措施,人体在遭受突如其来的降温后会出现失温的症状,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意识浑浊,精神错乱,甚至有生命危险。

2.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沼泽和暗沙

西藏的无人区内有两个隐藏在暗处的危险,第一个便是沼泽。无人区内沼泽地占比也不低,之所以说它危险,是因为沼泽地让人难以分辨。

因为无人区内的昼夜温差大,在经过夜晚的低温后,潮湿的沼泽地上方会结一层硬土,从表面看上去和普通的沙土没啥区别。

一旦一脚踩上去,那层薄薄的硬土根本就撑不住人的重量,人就会陷入其中,等发现是沼泽地的时候已经晚了。沼泽地下方很松软,越挣扎会陷入的越快,如果没有同伴帮助的话,一个人很难爬上来。

除了沼泽之外,另一个隐藏的危险便是暗处的流沙。流沙是一种像液体流动的沙子,这是由于沙漠下方地基不稳造成的,流沙虽然是流动的,但是不注意看的话,在沙漠中很难区别出来。

流沙比沼泽使人下陷的速度还快,一旦陷入流沙,会迅速下沉,甚至连呼救的机会都来不及就被吞没了。

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离奇失踪,上千人前去搜救,至今没有消息,很有可能就是陷入了流沙之中。

3.缺乏淡水资源

对于人来说,野外生存最重要的物资是水。只要水充足,就算不吃食物也能撑一个周左右,如果没有水,只有食物,那人可能三天都坚持不了。

但是,能救人命的水资源,在西藏的无人区内却非常匮乏。别看无人区内湖泊很多,大大小小的加起来能有上千个,但是这些湖泊大部分都是咸水湖,可供人饮用的淡水资源不多。

如果探险者真的半路水资源不足了,那真是在死亡的边缘了。咸水湖的水根本不能喝,喝了之后反而会更渴,淡水资源又如此缺乏。即便想原路返回,在茫茫的无人区中两三天内也根本走不出去。

4.信号较差,有危险无法及时呼救

西藏的无人区内基本没有居住人口,所以这里的信号基站少的可怜。一旦在无人区内遇到危险,手里的手机基本就和块砖头一样,可能没有信号,求救电话都打不出去。

而且无人区茫茫无际,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一旦偏离了原定的计划路线,很可能物资耗尽也没有走出去,那时候就凶多吉少了。

总之,西藏的无人区内危险无处不在,废弃的厕所最好不要靠近。普通人尽量不要去无人区探险,拿生命为代价的探险,一点都不值得。

4wd系统故障什么意思?

4轮转速比不正常,开关四驱即可解决。4驱电路开路,电瓶的负级断电即可恢复正常。四驱切换的插头氧化或者松了,去4S店或是专业的汽修店,让专业人士用电脑消除。

4WD的英文是Four Wheel driv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四轮驱动系统,俗话说的四轮驱动。早期主要用于硬派越野车,现在也应用于城市SUV。4WD的优点是四个轮全部驱动,例如在泥泞道路行驶时,一个轮或前两轮陷进去了,后两轮还可以驱动,就可以使车子顺利通过。因为4WD有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被列入主动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例如ABS、ESP等等。4WD分为适时四驱、分时四驱、全时四驱三种。

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平庸,是指平凡的人做着平常的事,一生碌碌无为,寻常且不突出,总是依附如风,无法鹤立鸡群,做到万众瞩目。

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特立独行的人占比很少,平庸不平庸,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走上坡路,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希望、有信心,可能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平庸,即使不满足于现状,也能明确地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会产生平庸的感觉的,一般是走下坡路,或是生活一成不变、感觉索然无味,或是沉溺于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对未来有很多憧憬,毕业后前几年去大城市发展的还不错,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了小城市,离自己当年向往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后来踏出了舒适圈,在工作之余尝试了一些别的事情,反而慢慢找到了一些其他的乐趣。

生活无非是工作、家庭、柴米油盐、灯红酒绿,不相同的,是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感受:明明过着相似的生活,有的人不安于现状而感到愤懑,有的人却因“比下有余”而感到满足;有的人迷茫于不知前路方向,有的人虽不确定未来但仍怀揣希望奋斗着。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个人越来越平庸的3个迹象分别是:

思维方式变得单一

为了省钱浪费时间

低端地努力

反过来看,要想“不平庸”,我们需要做的三件事就是:

开阔思维,多角度看待事情

带着思考去行动

多挣钱

我们身边不乏有有些人,苦于自己平庸,却只是烦恼,不去行动;嘴上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却什么都不做,只等着天上掉馅饼;看别人的成功都是裙带关系,要不就是运气好,反正和努力不怎么沾边。

要想有所改变,摆脱深陷的泥潭和愁闷的情绪,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1.打破思维的墙,实现思想突破从而改变心态

思维的形成源于每个人过往的经历和生活的环境,经历丢弃不了,生活环境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读书都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形成自己的感观和思维逻辑。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提到迷茫,很多时候就是缺乏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过于放大苦恼。而有自己思维的人,总是会知道想要什么,并且通过努力是实现。

2.不要光想,要制定行动计划

纸上谈兵容易,可太多的人疏于实践,即使有好的想法也付之东流了。

有计划地行动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让这件事看起来那么难,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完成。

《如何想到又做到》一书中提到:要实现目标,先专注于迈出第一步。

制定计划就是行动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避免过于盲从而导致缺失行动,也能帮助人们看到自己阶段性努力的成果。

3.适当地给予自己奖励,实现精神满足

打破舒适圈常常伴随着一种内心的纠结,迈出每一步都会让人感受到抗拒。

要想改变自己,光靠意志力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地给自己一点奖励,就当是苦中作乐了。

很多长期减肥的人都会选择每过一段时间吃一顿欺骗餐,原因就在于,在长期的约束中,给身体和心理一点奖励,这样的满足感能促进更好的坚持做一件事。

很喜欢刘墉说过的一句话,送给不甘平庸的人: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认真、努力、行动,希望每个不甘平庸的人,最终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德国的虎王坦克在二战真的天下无敌吗?

坦克在一战就崭露头角;在二战时是时成为陆战之王。

准确地说,是德军让它一举成名的。

无论是闪击波兰,还是臣服法国,德军装甲集群都表现非凡,让对手胆寒。

毫不夸张地说,二战中德军的坦克,性能绝对领先,包括德军的这款虎王坦克。

虎王坦克是纳粹的绝唱,是德军大规模装备的最后一款重型坦克。

关于虎王的性能,有褒有贬。

有人说它好,把它夸成一朵花,无可挑剔。

有人说它孬,把它贬为豆腐渣;一无是处。

那么,虎王坦克到底性能如何?

虎王并非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一款综合性能不错的坦克,可以给它好评。

虎王从1943年正式开始设计,要求在1944年准备部队。

苏联的T34从研制到服役,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美军的谢尔曼中型坦克,从研制到准备部队,也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在一年时间内研发一款新型坦克,时间显然过于仓促。

而当时德国已经在战场上陷入被动,资源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材料无法获取。

这就是说,虎王坦克就像一个早产儿,有先天不足的地方。

缺陷一:动力不足

虎王坦克有两种炮塔,装有保时捷炮塔的虎王自重68.5吨 ,而装亨舍尔的炮塔重69.8吨。

虎王采用的是黑豹中型坦克的迈巴赫HL230P30汽油发动机,动力只有700马力,妥妥的 小马拉大车。

这样一来,“虎王”坦克的行进速度只有30千米每小时,通过路况不好的地段时速更低。

由于动力不足,发动机必须高速运转才能保证坦克正常行驶,这必然大大缩短发动机寿命并降低其可靠性。

缺陷二:故障率高

“虎王”坦克采用的是两种款式的履带,采用了交错负重轮设计。

这样的设计优点是可以能够极大降低坦克对地面的压力,有利于坦克通过任何复杂地段如松软、泥泞地区。

但是这样导致履带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维修困难。

悬挂系统、电力传动等等多种新技术,使得“虎王”坦克的故障率较高,进行维护保养的周期较短。

致命的是汽油发动机极易点燃着火。这一结果并非德国人无知,而是在于他们一直没有车用柴油发动机的成熟技术,也缺乏生产柴油发动机的金属原料。

重量大、油耗高。

重量大,机动性差,一般桥梁无法通过。

但是虎王有它的优势,即防护能力和进攻能力超强。

虎王的主炮为71倍径的88毫米长身管KwK 43 L/71坦克炮,比88毫米KwK 36 L/26炮管还长1.3米,达到4.96米。

它可发射39式被帽穿甲弹,40式碳化钨芯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其中穿甲弹初速600米/秒,破甲厚度90毫米,可以在1000米之内,轻松洞穿二战时期美军谢尔曼坦克和苏军的T34的主装甲。

相对于虎式坦克的直板,虎王坦克的车身和炮塔都采取了倾斜装甲设计,防御能力惊人。

虎王车体正面装甲厚达150mm,而炮塔正面也有180mm厚的装甲防护。

车体侧面装甲 80mm,炮塔侧面装甲80mm,车体正面装甲 150mm。

当时盟军坦克装备的火炮,大多是75毫米反坦克炮,在30米的距离都无法将其击穿。

因此说,二战战场上真正的陆上王者,能完全碾压对手;直至战争结束,盟军方面也没有找出对付它的办法。

那么虎王坦克在实战中的表现如何?

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101SS重坦营的魏特曼指挥战友,在跟英军英第7装甲师的坦克大战中,击毁英军27辆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 14辆布伦通用载具,他们只损失了6辆虎式坦克。

从那之后,英军看到虎王坦克就心惊胆战,不敢上前,都要呼叫空军。

1944年10月进行的德布勒森战役中,德军投入的坦克不足300辆,击毁了苏军500辆T34.85坦克,和1S坦克。

其中121辆是装备了虎王的503重坦营击毁的,他们只损失了25辆虎王,其中10辆是被苏军击毁,2辆除了故障、13辆因缺乏燃料被德军乘员自行炸毁。

1945年3月20日,德军虎王跟苏军坦克狭路相逢,在通往皇宫堡的道路上,一辆"虎王"击毁了15辆苏军坦克。

柏林战役中,仅仅是4月21日一天,8辆虎王打掉了18辆苏军坦克。

虽然虎王无敌,但只生产了不到500辆,再加上盟军有空中优势,这些坦克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挽救德军败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