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配件 正文

汽车比赛能用几套轮胎

磨损极限老化极限家用代步汽车的行驶里程往往很短,胎冠花纹(沟槽)的作用是提升抓地力与排水能力:依靠足够大的深度(厚度)可以保证高速旋转中能够有效的形变,通过合理的纹路将积水导流到纵槽并从轮胎上甩出去,静音轮胎合成橡胶的老化-势不可挡橡胶材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塑料;时间标准露天停放车辆-4年左右室内停放车辆-5/6年汽车轮胎的老化与停车环...

汽车比赛能用几套轮胎,家用车一年跑一万?

参考「老化标准」

汽车轮胎更换标准有两个参考,分别为:

磨损极限老化极限

家用代步汽车的行驶里程往往很短,年均一万公里左右是比较普遍的程度。按照磨损极限分析「使用寿命」的话,以“10k-km”为参考是可以使用七八年的;即使是最不耐磨的静音型轮胎,通过各类型补强剂与添加剂的加强后,磨损7/8万公里也才是合格的轮胎哦。磨损标准参考下图所示的凸起点,以及胎肩位置的“三角形指示符”。

知识点:胎冠花纹(沟槽)的作用是提升抓地力与排水能力,依靠足够大的深度(厚度)可以保证高速旋转中能够有效的形变,这是提升抓地力的基础。同时利用深度横纵沟槽可以有效(大量)的捕获路面的积水,通过合理的纹路将积水导流到纵槽并从轮胎上甩出去。胎冠如磨损至与凸起点齐平,此时抓地力与排水能力都会严重下滑,车辆行驶中很容易侧滑失控。

老化极限&静音轮胎合成橡胶的老化-势不可挡

橡胶材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塑料,与酸性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与碱性水溶液也能发生反应。简而言之,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都能加速橡胶的老化,比如偏酸性的雨水、偏碱性的刷车水,以及阳光在下高温环境中空气里的水蒸气。所以合成橡胶的轮胎会自然老化,老化后的橡胶会出现硬度的提升(韧性变差)以及强度减弱,但是轮胎的“转速”非常高而且会不断变形。

知识点:中低速通勤的汽车,其车轮转速也会有每分钟三四千转。轮胎在车身的重压下总会不断的被压缩,每一次与路面接触都会变得“扁”一些。那么老化的橡胶在超高频率的形变中就会开裂,且开裂的第一位置会是与地面接触,被不够平整路面不断「撕扯」的胎冠沟槽内;紧随其后开裂的会是轮胎薄薄的侧壁层,开裂到何种程度需要更换呢?参考下图。

轮胎最厚实的区域是胎冠,总厚度约为13mm左右。然而沟槽底部到内部的胎冠区域,其厚度实际只有6/7mm,即使有很多加固层也无法在严重开裂(2mm左右)之后保证可靠性。侧壁的厚度非常薄,标准也仅仅是6mm左右;重点是这一区域只有帘线层加强,综合强度要比胎冠差的多。所以侧壁只要从裂纹变成裂缝,不论深度几何都应该更换。

时间标准露天停放车辆-4年左右室内停放车辆-5/6年

汽车轮胎的老化与停车环境有绝对关系,如露天停放则会高频率的与雨水或其他污物接触,同时还会面对巨大的温差。而在地下停车场或室内停车场停放,停车环境基本是“冬暖夏凉”,而且轮胎接触雨水污物的时间也会缩短,老化开裂的速度自然会延长一些。

家用代步汽车的更换参考如上所述,在选择轮胎时则建议考虑「静音型」。因为大部分家用汽车都是因严重开裂而更换,能真正磨损到极限的车辆是很少的。那么「耐磨型」轮胎则没有意义,这种“胎噪”比较大的轮胎更适合营运车辆,或者是皮卡轻客之类的“客货两用车型”,供参考。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号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195和205的轮胎抓地力差很多吗?

轮胎抓地力的决定因素有三点-单纯增加宽度不见得有意义

汽车“升级”项目中最常见的是轮胎加宽或轮毂加大,单纯加宽轮胎被认为能增加车轮抓地力,以提高加速性能和缩短制动距离;加大轮毂则多配合宽扁轮胎(小扁平比轮胎),特点是轮胎变薄且变宽,这样的升级真的有意义吗?

其实决定车轮抓地力的核心因素有三点,分别为:

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度正压力

三点缺一不可,不过这只是基于分析轮胎的因素。如果单纯讨论滑动摩擦力的话,其实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本没有关系;比如F=μ×n,也就是动力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相乘,接触面积的大小本不影响摩擦力,不过轮胎毕竟是橡胶制品,在实际应用中是有影响的。

那么核心因素首先就是接触面积的粗糙度,对于轮胎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参考下图。

轮胎宽度是直观能看到的面积,并不是轮胎与地面实际接触的真正面积;比如轮胎的花纹层有排水槽,这一部分就是不与地面接触的,横纵纹路中间的所有沟槽都会影响实际接触面积。路面上的沥青豆子也有间隙,这也会减少实际接触面。所有轮胎花纹层的设计基本等于粗糙度的概念,加宽的轮胎不见得一定能增加粗糙度(实际接触),甚至有些橡胶的材质很光滑,摩擦系数是可能缩小的。

毕竟车身的质量不变,车轮的正压力也就不变;那么选择轮胎时要先判断轮胎的粗糙度,其次才是决定是否要加宽。

F=μN?

这个公式说明了摩擦力和车轮的面积大小无关,那么还有没有必要加宽轮胎呢?

答案是肯定有必要、但仅限于一些动力储备充足的车辆,在分析车辆性能的时候会提到轮胎的参数,一般会把摩擦力和抓地力混为一谈或两个字相互替代;对于解析车辆的基础参数而言倒是可以这么描述,毕竟大部分汽车爱好者是不太在意或会深究专业知识点的。但要讨论宽度和摩擦力的问题就要聊一聊了,单纯讨论轮胎抓地力则不纯粹等于摩擦力的概念,因为轮胎在行驶中会变形,虽然看不到。

胎压低时急加速不容易打滑、胎压高的时候急加速容易打滑,骑行低胎压的自行车会感觉很累、反之会很轻松;这些现象似乎都说明了宽一些的轮胎能够提升摩擦力,但实际是提升了抓地力。轮胎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会变形,所谓的行驶阻力也就是轮胎橡胶变形造成,这不是接触面积上的摩擦力的概念;轮胎变形过程中的压缩弯曲会持续出现,每转一圈就会出现一次;那么变形的时候综合轮胎的黏性,这就能提高“抓”地面的力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等于增加阻力、阻力克服转矩可一定程度防止打滑。

同时轮胎在运行中还会产生高温,高温会加大轮胎变形量,会在接触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轮胎表面的摩擦系数;所以宽一些的轮胎还是有些优势的,否则也就不会出现性能越强的车越要用宽轮胎的情况了。

怎么判断轮胎的粗糙程度呢?

对于汽车用户而言很难去进行判断,或者只能通过触感和观察来判断;不过这些方式都不能找出真正准确的答案,正确的方式是直接区分轮胎的类型。

耐磨型静音型均衡型运动型载重型

前四种时家用代步车的主要选项,第五种是皮卡、轻客、卡车、客车等车型的选项;耐磨型轮胎的摩擦力往往比较差而且胎噪很大,轮胎橡胶的质地坚硬、补强剂和其他材料的比例比较特殊,轮胎的特点是能用上五六万公里可能连一半都没有磨损,但急加速很容易打滑。静音型的轮胎也比较一般,实际用过的轮胎都比较差;也许是这种轮胎的变形量比较小,否则也很难实现静音吧。

运动型轮胎的摩擦力和抓地力自然会更强,只是胎噪也不比耐磨型的低;可以理解为接触面更粗糙且变形量大,行驶阻力也会大一些。

最后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就是加宽轮胎和改变轮胎类型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动力和油耗;加强抓地力等于增大了轮胎的滚动阻力,阻力增强则车轮转矩会抵消一些,于是就要提高发动机转速补偿动力。对于动力储备很弱的车辆而言没有必要再加大轮胎或改变类型,否则动力感受会更差,车辆的操控感也会变差;因为车轮变重会造成起伏时弹跳程度的加大,悬架姿态会很难控制。

关于油耗应当无需解释了,提高了平均行驶转速总会让油耗更高一些;一般会增加1L/100km左右,还想要换大轮胎或大轮毂吗?不过大轮毂配合宽扁胎确实好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自行车一般是真空胎好还是有内胎的好?

我虽然没有骑自行车的相关经验,但是、我摩旅的时候也遇到过不少骑友,根据他们的经验归纳。如果结队人数多或者有保障跟随,首选有内胎的,舒适性和承重能力相对好,扎破了、有一定保障条件修复容易。如果是人少或者单骑,选择真空胎,耐用性和抗扎、漏风险好的多。我还看到过有骑友用那种免充胎,估计就是舒适性弱点,但是、因轮胎导致的故障,简直大大降低、几乎可以忽略。据说,也不贵,国产的1、2百,进口的3、4百。

买新车有几个轮胎?

新车一般都会有5个轮胎。4个已安装好的轮胎和一个备胎,备胎一般是放置在后尾箱里面的隐藏部位,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轮胎出现故障时更换。

空车刹车带107米车速大概是多少?

大约时速在60公里

车子刹车主要取决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摩擦系数,假设摩擦系数为μ,则刹车距离S=V*V/2gμ(g=9.8m/s2)

车速(km/h):20,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50

刹车距离(m):2.0,4.4,7.9,12.3,17.7,24.1,31.5,39.7,49.2,70.9,110.7,159.4,196.8,307.6

一般来说汽车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两套独立的装置。制动距离的长短与行驶的速度、制动力、附着系数有关。行驶速度越高,制动距离越长,行驶速度与制动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你捡过的最惊喜的漏是什么?

有过。

一个老同学在家建房,他家门前有一块300多平的土地是我家的,于是他就上门提出换地,用一块荒山的土地来换我家的地。

起初的时候,村里人还觉得我吃亏了,哪知道才过了2年,荒地旁边规划出了一条省道,地价上涨,我转手一卖赚了10多万,算是捡漏了一个大便宜。

我的一个老同学,和我是同一个村的,从小学到初中,我和他一直都在同一个班,平常关系也很好的。只不过,初中毕业后他就出去打工了,也很少回家,此后我和他就没什么联系了。

直到几年前,老同学回到县城做起了装修生意,我回老家的时候偶尔遇到他,也会闲聊几句。老同学结婚后就打算在村里建一栋新房子,家里的老房子就由他爸妈住。

于是,他就从另一个村民手里买了一块宅基地。建房子的时候,他无意中得知宅基地旁边的一块土地是我家的,面积有300多平。(由于我一家人平常在外打工,爸妈在短期内也没有回家务农的打算,所以那块地就租给了别人种花生)

当我一家人回到老家的时候,老同学立刻就过来找我了,说他建房的宅基地面积不够宽,所以想要我家的那块地,打算在房子旁边建一个车库和小菜园。

我看他挺有诚意的,就和老爸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地卖给他,但是他却说手里没钱,想用他家另一块地来换。

而他家的地是一块荒地,面积虽然稍微大一点,可是地段太偏僻了,也种不了什么庄稼,只能用来种茶树、松树之类的,和我家的地比起来实在相差太远。

一开始时我老爸并不同意,觉得这样换地的方式太不公平了,要么把地卖给老同学,要么让老同学用另外的地来换。

老同学几次登门找我,说他家里的地很少,而且爸妈都在家务农,没有多余的闲置土地了,非得让我帮帮忙,还说我家留着那块地也没有多大的用处,还不如让给他。

我看在同学一场的份上,也不想让他失望,就在家里劝了我爸好几次,不要去计较这些利益得失,老爸只好同意了。

就这样,我用自家的一块好地换了同学家的一块荒地。村里人都说我吃亏了,偶尔还调侃几句,说我老同学是个精明的生意人,而我则太老实了,很明显是我上当了。

其实,我并不在乎,毕竟是为了给老同学帮忙,哪怕是吃亏了也没有多大的事。更何况,又不是白给的,我家照样得到了一块地,只不过用处不大而已。

令我没想到的是,才过了2年,县城里来了一支探测队,在村里转悠了好几天,说是有省道要经过我村里。

村里的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时不时的就跑去村委打听情况,都想早点知道省道规划的线路是从哪里经过的。所有人的心里都很明白,线路一旦确定了,经过谁家的土地旁边,谁家的地就值钱了。

不久之后,规划线路的事就确定下来了,我家换来的那块荒地就在规划线路的旁边,距离不到10米远,勘测队在离开的时候还特意打下了木桩子。

这个时候,我家的那块荒地又成了一块人人羡慕的好地了,地价瞬间上涨了十几倍。

自从规划消息出来后,村里人都不再提我吃亏换地的事了,而是改口说我运气好,用一块不值钱的地换到了一块交通便利的好地。

在省道通车之后,村里人都争先恐后的在省道公路旁边建房子,可是省道经过的地段有限,只够十几户人家建房用的,于是,不断有人找到我,提出花钱买下那块荒地。最终,我以10多万的价格把那块地卖出去了。

因此,我的一个好心之举,竟成了我最惊喜的一次捡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