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轮胎安装视频讲解,孩子到底该不该补课?
如今在对于孩子学习成绩方面,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补课成了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学校却成了管理孩子生活起居的场所——原本学知识的地方,如今竟沦落为一个“托儿所”。
这样本末倒置、买椟还珠的思想诱导着家长疯狂地、跟风式地让孩子补课,孩子苦不堪言。
不仅要问,为什么一些家长就认定了补课能提高孩子成绩呢?
原因一:部分家长认为在校老师不尽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补课挣钱上。在职教师明明知道补课违纪,却依然有铤而走险去违规补课挣钱的,这不得不让家长有此怀疑。
可是补课市场上也有其他补课机构,且在费用上比一对一的专职教师低,家长完全可以不选择老师补课,断绝补课这条“财路”,进而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然而,事实是家长为了提高补课效率,让孩子接受针对性更强的一对一补课,多花钱也在所不惜。这是家长的选择,也证明了如果真的存在在校老师故意不尽职上课,其源头也是家长提供了获利市场。
原因二:部分家长认为补课机构的老师和其教学方法更高超。论专业性上边,在校老师更重注基础知识,且是面向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而补课老师更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一对几,甚至是一对一的效果。
很多人认为,补课能让孩子巩固和提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增强其解题的应用能力,所以也有很多学习还不错的学生也去补课,俗称“拔高或强化”。
矛盾点在这:从书店买的习题册中难题重点题多了,更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基础好的学生,看了答案的第一步,就能知道整个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基础不好的,补课时也不能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如在校时再详细地讲解一遍,所以简单题的解题办法都跟不上、听不懂,更不用提难题了。
对这两种情况一分析,补课如同鸡肋。
原因三,家长们认为补课可实现一对一或一对二,有针对性,可因材施教。补课时,老师会问学生:“你哪里不足,需要强化哪方面能力,哪些基础不扎实?”以此来达到“补”的目的,对症下药,这看似是在校学习做不到的一点。
来认真分析一下:怎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怎么确定知识点薄弱环节——绝不可能只听学生自己说(凡是听学生自己说的,要不是没水平的老师,要不就是明知自己不足却不努力弥补的懒学生),肯定是要通过其解题过程,来发现不会或比较吃力的知识领域。发现后,又如何提高呢?——看书巩固知识,不会了问,然后继续做题。
可是,这些明明在学校里由老师辅导(不过现在确实存在一些老师,不给私下讲的问题,原因就是上文“原因一”造成的)就能完成的,甚至是自己下点功夫就能独立完成的,非得去补课吗?
原因四,补课的学习的氛围更能让孩子重视学习。知识是固定的,但掌握能力、学习态度是有差别的。
有些人认为补课的学习气氛比学校的学习气氛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不像学校教室里,教学如放羊一般,难顾及全部学生——补课时的孩子会有强烈的紧张和压迫感,竞争和学习动力很大,比起在学校判若两种态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是因为花更多的钱的原因,这主要是补课如同私塾,而上课是班级授课制,两者在人数上有巨大差异。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教一群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肯定不一样。
很多人却以为是补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是只是学生人数少,迫使他坐在那听罢了。
以上原因,都在说补课市场是家长造成的,其效果也都如沙上建塔一般。
可为什么家长还要一直花这个钱?除了以上对补课错误的认识原因,还主要包括两点心理作用:
第一,都补课,就自己孩子不补课,肯定会落后;
第二,不信任自己孩子的自学能力。
部分家长从来不考虑自己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而只从学校和在校老师找原因,把责任归咎于受教育者以外的任何部分。这就导致了教育的“深渊”——越是补课,在校教育就越无力、越软弱!
为什么?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尤其是原因一),还有一点是孩子的补课会造成对补课的依赖,就像“重修机会”一样,带给的是他们对在校教育的逐渐松懈。
那么,由此将形成一个恶行循环:
家长和学生不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专业术语:主观能动性),学习落后或者需要拔高时,直接放弃自身努力和学校教育,只是疯狂依赖补课,找机构找专业老师,由此便形成了巨大的补课市场。为扩大补课市场的规模和充分体现其补课对成绩的作用效率,在校教育质量故意下降将是最便捷的方式。家长一看效果明显,又容易跟风,于是补课的越来越多了。如此下去,在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在校学习的兴趣均会越来越低,补课自然成为了提高成绩的决定性过程。当市场收益巨大时,老师就把补课作为主业,上课作为副业,学生亦然。
如此教育后果,家长确实在背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醒醒吧:补课只是换了一个环境做题(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和做难题(需要拔高的学生),把练习册最后的答案变成补课老师而已。而补课的反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退化。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
地雷是什么?
地雷顾名思义是埋在地下的“雷”,埋在水里的叫水雷,甭管什么雷,都是一种爆炸物,军用武器。
地雷在现代战争中最常见,也是造价最低廉的武器,就它的性质来说是防御性的。
为什么说低廉呢,一枚地雷就是由触发弹簧和引信、弹片组成,最便宜的地雷造价才1.5美元。
为什么说它是防御性的呢,因为它一般都是埋在自己的地盘,等待对方陆军部队进攻时还发挥作用的。
比如我们很多中老年观众最爱看的电影《地雷战》,看完了它之后,我们就会对地雷的成本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原来石头、陶瓷都可以用来制作地雷,成本自然高不了。地雷是针对来进村袭扰的日本兵的,但它是埋在我们自己国土上的,又没有跑去埋在你们日本,来了炸死活该。
地雷是谁发明的?
如同万千发明一样,最早的地雷据说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的地雷诞生于十二世纪三十年代,也就是宋金战争中就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地雷还比较原始,气势很大,杀伤力却有限。
到了明朝时期,国产的地雷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构造开始变得复杂,杀伤范围也扩大了,但质量仍然不稳定,也容易误触发,伤到自己人,杀伤力仍然有限。
没办法,就像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后来的提纯技术和配方改进没啥进步,反而被阿拉伯人和西方人一步步弯道超车了。
大部分时间内,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并不鼓励火器的研发和火药的改进,他们想保持江山的稳定程度,不希望民间百姓倒腾这些技术,不鼓励科学创新,地雷的研究几乎终止。
现代意义上的地雷是俄国人研制发明的,诞生于20世纪初,主要是用来阻止步兵进攻的。在日俄战争中,日军攻势凶猛,俄兵低挡不住,在日军冲锋的路上埋下了地雷。
可以想象蜂拥而至、势不可挡的日本兵,踩到地雷的情形。东洋兵一下子就懵逼了,心说这什么玩意,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两腿一下就发软了,进攻的时候,战战兢兢,唯恐再踩上这种不知道什么名字的东西。
新出现的地雷给了日本兵沉重打击,日军的进攻势头一下子就蔫了;可惜当时的地雷还没有大量生产,不然日俄战争的历史就真有可能被改写了。
地雷由几个部分组成?
普通地雷首先要有炸药,然后是引发炸药的引信。
接下来就是触发引信的弹性钢板,或者弹簧。
最里面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弹片、钢钉、钢珠子或者强度更高的穿甲钢片。
一组有关地雷的触目惊心的数据。
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地雷一共有367种,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有单发雷、连环雷,跳雷、松发雷,反复触发雷、信号雷和磁性地雷等等,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世界上埋在地下的地雷1.13亿颗。阿富汗地雷最多,都说阿富汗的地雷比人都多,都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当年埋下的,战后,排雷器材在阿富汗是畅销大单品。
清除世界范围内的这些地雷需要的费用多达368亿美元。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雷造成的人类伤亡超过了100万,而其中达半数以上是平民;这个地球上,每年都会因为地雷造成的伤亡有27000人。
因此,在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渥太华禁雷公约》,禁止各国生产、储存、使用、转让所有地雷。
即使这样,全世界每年新埋设的地雷数量还会增加250万枚,每天都会有80人左右死于地雷。
地雷为什么设计成踩上了松开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
说到这种地雷,年龄大一点的朋友都会想起京剧《奇袭白虎团》志愿军英雄严伟才率领大家正在行军,突然停下,告诉大家踩着地雷了,就在大家非常担心的时候,严团长告诉大家,这种地雷是美制的松发地雷,踩上去只要不抬脚地雷不会响,因此从容地排除了那颗地雷,化险为夷。
什么是松发地雷,它的原理就是引信部分有一个活闩,这部分跟击发杆在一起,上面加了个保险销。因此有人踩上去的时候,它不会立即爆炸,可是当你的脚离开的时候,它就会发生爆炸。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首先是要造成大面积伤亡。
如果是触发型的,只会伤一个人。而松发地雷不但能杀伤踩雷的人,后面的人也会被杀伤。
而且这种地雷它的引信高度敏感,哪怕是触动的人稍微一松动,地雷就会爆炸。松发地雷结构最复杂,也是最难拆的,如果工兵去排雷,按照一般模式去操作,手一离开,地雷就会爆炸,增加了排雷难度。
松发引信可以应用于各种地雷上,主要运用在跳雷和诡雷上,甚至还可以配上一枚手榴弹,这种引信主要目的就是延缓敌方的排雷速度,因为耽误敌方更多的时间,就意味着为己方争取更多时间和主动。
对于不了解武器装备的人来说?
现代坦克能做出许多惊人的动作,有些动作是具备实战意义的战术动作,比如在99式主战坦克的坦克炮上放置一把扳手,任坦克如何动作扳手都不会掉落;有些则是颇有炒作嫌疑的炫酷动作,比如T-72主战坦克凌空开炮。坦克炮顶红酒奔跑的惊人动作体现的是坦克火炮稳定系统的优异性,无论坦克在何种地形做何种机动,炮口始终能保持指着目标的状态,炮长可以在任意时刻开炮击毁目标。而凌空开炮动作就属于赤裸裸的炒作了,大家都知道T-72主战坦克行进间射击性能尚不如96B,凌空开炮将不可能击中任何目标,因此这种惊人的骚操作没有任何实战意义,只是在为外贸打广告而已。其实不管是具有实战意义的动作还是炫酷动作,体现的都是坦克的优异性能,没有两把刷子的坦克想做点炫酷动作都困难,如果不顾及自身性能勉强炫耀只会丢人,不会惊人。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不懂行的就看个热闹,懂行的就看它的门道,下面我们来分别例举世界上几款著名主战坦克曾经做出的惊人动作。下图为正在试图展示强劲动力而做过墩表演的韩国K-2主战坦克,0.5米的水泥墩愣是爬不上去,尝试几次以后车组成员只要放弃,献艺成了献丑。
96B主战坦克惊人的“直角漂移”动作“漂移”这种汽车炫酷特技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这种特技动作放在汽车身上都难以掌握,更不要说视野狭窄,极难操作的坦克身上!在2015年的俄罗斯国际坦克大赛上,中国派出的96B坦克大放异彩,在其中一个环节中,96B展示了惊人的机动性,当着全世界的面竟然做出了直角漂移的高机动动作!引得在场观众一阵惊叹!经此一役,中国坦克兵不仅向世界展现了自己惊人的军事素养,更是告诉了我们:原来坦克也是可以漂移的。不过这种炫酷技术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后来科威特代表队也想秀一把,用自己的T72坦克玩漂移,结果却让坦克漂移瞬间翻车了,车组人员被困在底朝天的坦克里差点出不来!事后,世界各大坦克强国也相继拿出了本国坦克的漂移视频,证明这种机动动作还是很受欢迎的。漂移动作除了炫酷之外更具备实战意义,堪称战场神技能!下图为完成直角漂移过弯后奔向终点的96B主战坦克,模仿这个惊人动作的津巴布韦T72差点翻车,而科威特的T72则直接翻了个底朝天。
生死可托的信任——豹2A6主战坦克冲人墙表演制动系统性能的惊险动作豹2系列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畅销主战坦克,为了进一步让“汉斯战车”无以伦比的可靠性深入人心,德国克劳斯·玛菲股份有限公司在豹2A6主战坦克刚刚问世时特意做了一个营销策划,即由该公司营销部门的23名员工在土路上排成三排组成一道人墙,然后让豹2A6主战坦克以45公里/小时的野战越野速度冲向这道人,以达到展示豹2坦克优异的制动系统性能的目的。实验开始后豹2A6主战坦克带着一股烟尘从远方逐渐加速向人墙奔来,在距离人墙约10米处紧急制动,这台重量接近70吨的钢铁巨兽的两条履带瞬间停车,车身向前滑行约5米后停住,此时炮管几乎已经顶在人墙中最后一排员工的屁股上了!这些人敢用生命托付给坦克和车组成员,说明本身对自己公司生产的豹2A6主战坦克充满自信,似乎在用这种看似“作死”的炫酷动作告诉人们——豹2A6主战坦克虽然很贵,但是你值得托付,更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豹2A6主战坦克敢做这种炒作性质的炫酷动作了,这也是它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坦克的原因所在!另外,炮管顶酒杯的炫酷动作也是豹2发明的,我国追赶了30年才得以在99式上做同样的炫酷动作。下图为正在做“冲人墙”表演的德国豹2A6主战坦克,像这样的惊人动作恐怕只有德国人敢做。
战斗民族对坦克的硬核挑战——T-80主战坦克画五角星战斗民族对武器装备十分热爱,总是能玩出很多从未见过的花样来。比如前一阵开幕的“ARMY-2019”武器展上,俄罗斯T-80主战坦克就上演了各种特技,切西瓜、送茶水、画五角星、跳芭蕾,近50吨重的钢铁身躯却能这般杂耍,被网友戏称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其中最惊艳观众的表非T-80主战坦克用炮管画五角星莫属,这个五角星并非随意涂鸦的星星状图案,而是每个角都是36度的标准五角星图案。现代主战坦克炮塔一般采用电液驱动,即通过电机带动液压系统驱动炮塔选择;最新的为全电式驱动。俄制T-80、T-90等较先进的主战坦克炮塔旋转角速度可达40度每秒;部分西方主战坦克,例如豹2系列,最大旋转速度接近50度每秒,以6米身管长度计算,那么炮口旋转线速度可达约4米每秒,如果性能不足够先进,是无法在竖立于地面上的纸纸板进行多角度作画的。下图为正在用炮管画五角星的T-80主战坦克动图。
对于不了解武器装备的人来说坦克所有的惊人动作只是一种刺激视觉感官的精彩表演,也正因如此才会有生产厂家借此来进行打广告做宣传,但是对于军队和武器研发人员而言却是难得的交流机会,从别人炫酷的动作中寻找自己的性能差距。比如我国在成功研发96式和99式主战坦克之前很少见到我军坦克做那些“惊人”的炫酷动作,这是因为老59、老79、老88等等坦克根本不具备先进的性能,老59甚至连行进间射击功能都不具备,而老79如果做漂移动作的话履带可能会脱落,所以这些坦克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了。如今我军现役的96式和99式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升级版99A2不但能做许多曾经让我们望而兴叹的炫酷动作,而且我们能做的,其它坦克未必能做。欢迎读者朋友们在留言区踊跃例举更多坦克“惊人”动作。下图为曾经亮相于世纪大阅兵的我军79式坦克。
以色列新一代卡梅尔步兵战车有多先进?
卡梅尔,是AFV概念车,即新型装甲战车,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增强态势感知能力技术,以色列军方希望以此来提高战场效能。
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卡梅尔新型步战车乘员非常少,仅配备了2名人员,但重量可不轻,有35吨左右,相当于36吨重的59式中型坦克,也在33吨的15式轻型坦克之上,如此吨位的步战车,可以想像其装甲防护力肯定没问题,乘员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
当然,目前,卡梅尔只是处于测试阶段,有三家以色列公司提供了样车,开始同台竞争,由以色列国防部下属的国防研究与开发局和以色列国防军装甲兵总部共同进行实地演示,并进行综合评估。
作为全球作战经验最丰富的以色列陆军,曾经参与了四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以及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战斗,非常清楚陆军需要什么样的坦克和步战车,因此,以色列才发明了非常有特色的梅卡瓦 MK3坦克和萨布拉MK2主战坦克。
至于步战车,以色列陆军也非常重视,步战车的防护性能,是以色列军方最重视的性能,车体防护非常全面,底部必须有防雷设计,且能扛一般身管火炮的打击。
以色列本身人口少,国防军兵源有限,军人都是国家的宝贝,既重视军人的训练品质,也重视军人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装备了大量依赖高科技的武器系统,常将保护官兵的性命放在首位。
卡梅尔新概念步战车,只需要2名人员操控,得益于车体上布置的多维传感器,能获得360度环绕视觉,具有全向连续态势感知能力,先进的传感器、VR和AR技术,AI技术来处理信息,车内的2名操控人员只需盯住液晶显示屏轻松操控即可。
凭借卡梅尔步战车的自动化水平、机动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够获得战场上的优势,能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特别是用于在城市巷战中对抗不对称敌人。
以色列军方希望卡梅尔最终将取代坦克和步战车,既降地成本,又减少人员伤亡,提高作战效率和战场杀伤力,对作战方形成战场优势。
但卡梅尔新步战车,最终性能怎么样,只能通过实战来检验,尤其是新型武器装备。
你认为卢旺达采用中国阅兵步伐的原因是什么?
谢邀。
卢旺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参加过扎伊尔(金)的第一/二次非洲国家大战、首都基加利是非洲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卢旺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非洲国家前十位!
1994年后,为了消除大屠杀带来的民族隔阂,增强国家凝聚力,卢旺达政府倡导民族和解,不再区分民族,统一称为卢旺达人:民族和解之路开启将各个民族团结在现政府领导之下,在中国的通力协作下,它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
大屠杀发生前夕
现在的基加利
经过多年的建设,卢旺达已经成为非洲政治最稳定、经济发展最快、治安最好、军事力量发展最平衡的国家!它也逐渐实现卡加梅总统建设‘’非洲瑞士‘’的国家目标;
(比利时殖民地色彩的前卢旺达军队,它在屠杀平民、抢劫、劫掠财物方面是一把好手!)
而卢旺达国民军呢,它在中国的大力支援下,已经在正规化、制式化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军队核心武备已经远远碾压周边的国家武装力量!它的糜烂、无能形象已经被新国防军的积极参加维和行动、保护国家利益的正面能量取代!
卢旺达和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截至2004年,中国援助卢旺达的成套项目主要有水稻种植、糖厂、基加利-鲁苏莫公路、鲁奔迪和卢瓦玛加纳稻区开发、水泥厂、体育场、运动员宿舍、恩坦代齐农业兽医学校、基本戈医院扩建工程、缝纫车间等,可以说是包含了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
卡加梅总统是中国游击战术的忠实粉丝:他放弃了美国学习的正规战术理论,采用毛式战略战术取得了国家政权!他执政之后,为了重塑卢旺达国家军队的形象和战斗力,卢旺达爱国阵线向中国订购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派遣了大批基层军官赴中国学习、邀请中国教官训练卢旺达国民军:
卢旺达的几万国民军换装中国军备之后,它的训练、战术、战略基本中式化了:在扎伊尔(金)的冲突中,卢旺达国民军直接吊打津巴布韦、扎伊尔等国联军,占领了当地的主要矿产资源,为卢旺达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当然,在联合国的协调下,热爱和平的卢旺达国民军逐渐撤离扎伊尔!卡加梅总统提倡的和解、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获得邻居们的认可!
卢旺达国民军的大阅兵体现了中国、卢旺达的传统友谊:在中国三军仪仗队教官团的训练下,卢旺达军队用中式正步走出了气势和信心!清一色的中式军备模式让卢旺达国防军力得到非洲各国军队的认可;
这也表明,在非洲,中国的和平共同发展模式逐步为各国接受,西方国家的单纯资源掠夺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真心实意提供的经济援助也得到非洲国家人民和政府欢迎:它们也由此获得了和平发展的保障。
挖掘机橡胶履带怎么装?
挖掘机橡胶履带是外挂到原来的履带外部,用于行走时保护地面。安装可以一侧一侧进行。将上车旋转到横向位置,用挖斗支起一侧履带有足够空间放人橡胶履带,将橡胶履带放到履带下方 调整位置,对正履带慢慢放下,使橡胶履带与原来履带恰好对位,两头绕到上面履带,接头连接好。
同样的方式安装另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