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轮胎怎么样,小拇指连锁店用的什么轮胎?
用的是欧洲轮胎零售巨头Point S轮胎
有多少人后悔了?
这5件事只有买了车之后才知道,可惜悔之晚矣,比如4S店“3年0利息,低首付”看似很优惠实则背后有太多“坑”,让让新手防不胜防,想买车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这5条“铁律”,避免吃亏又后悔。
买车原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却很有“门道”,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次买车都没有太多经验,从选品牌—选配置—选付款方式—提新车—日常驾车—养车都可能走了很多弯路,买车之前提前做好以下几项功课很有必要。
第一件后悔的事、国产车和合资车选择错误12年家里买了哈弗H6,在当时来说性价比确实很高,但是用车超过七八年之后,问题也多起来了,尤其是变速箱问题,2挡换1挡是个大问题,换了离合器片,短时间问题解决了,时间长了问题又来了。
几年后油耗偏高,以前百公里油耗8.5L-9.5L左右,后面到了10L-11L左右,其他小问题就比较多了,中控异响、新车空调压缩机没用过几次,还不到1年就坏了......总之就是不省心。
其实在那时候,国产车在三大件方面绝对是硬伤,就应该买合资车的,而对于我们现在买车,一定要根据自己用车场景来选择,如果是家用代步为主,预算在13万以内,那选择国产车型也不会失望,如今的国产车不再是8年前的国产车。
这几年像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等车企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这三大件上都有领先的自主研发技术,另外在外观、内饰、功能配置等方面这是国产车一直以来的竞争优势。
相反,这两年的合资车也不再是10年前的合资车了,尤其在A级紧凑车型中,为了和国产车在性价比方面形成竞争,减配越来越严重,综合考量在紧凑车型中,选国产绝对是诚意满满。
当然了,想要选择中级以上车型,价位15万往上,那还是以合资车为主,论经久耐用、后续故障率、保养维护费用来说,热门合资车确实远超国产车,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国产车在中高端市场的路还很长。
第二件后悔的事、选了很多“鸡肋”配置,白花冤枉钱4S店销售普遍都会推荐顶配,毕竟顶配的卖点非常多,能更好抓住客户心里,更重要的是销售自己卖顶配的提成很高,比如说,自动启停、远程启动、泊车入位、车载导航、全景天窗、大灯自动清洗、HUD抬头显示等功能,看似高科技实际实用性非常低。
销售口中的“自动启停”功能是多么省油,但销售却没告诉频繁自动启停很伤电瓶,原本电瓶可以使用四五年,因为自动启停可能就只能用两三年。
换一个自动启停的电瓶是普通汽车电瓶的2-3倍价位,长时间使用还会增加发动机加积碳,省下来的油钱还不够换电池。
再比如泊车入位,看似高科技功能,这完全是忽悠新手司机,自动泊车入位对车位要求较高,必须划线的标准尺寸车位,说白了新手停不进去的,自动泊车也很难,侧方位自动停车依旧是鸡肋。
再看看车载导航,买车好几年了,估计也就新车的时候,图个新鲜用了几次,之后还是使用手机导航更为方便。
而HUD抬头显示功能,看似解决了低头看手机或者中控的危险行为,实则普通价位的HUD功能,不仅清晰度不够,离得远,车辆行驶中,不仔细一点盯着看,很难识别,反而分心,分散了注意力。
这些功能看似很牛,但实际用途很小,恰恰是这样一些功能配置,车价差距都在2万以上,如果考虑经济性,完全没必要选这样一些配置。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些功能是必备的,比如说前后雷达、360全景影像、行车记录仪、底盘透视、自适应巡航、转弯辅助灯、AI智能控制、坡道辅助、胎压监测等等,这些功能是经常用到的,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实用性很高。
第三件后悔的事、踩了“2年0利息,首付3成”的大“坑”订车的时候,4S店销售极力推荐分期购车,说厂家贷款购车不仅不需要利息,而且首付低至30%,同时裸车价还比全款购车优惠2000,贷款购车活动听起来很优惠,但实际上一旦你选择贷款方式,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附加费用,综合一算,比全款高很多,还费心费力费时。
选择贷款,普遍4S店收费明细如下:
1、金融服务费:2000-8000不等,这些都是4S店自己设定的费用,也是贷款购车的“行规”,每家都有,就是收多收少的问题,这一项一定记得跟4S店砍价,正常情况下可以砍到1000左右。
2、上牌费:1000-3000不等,如果是我们自己去车管所上车牌,成本只需要150左右,而4S店以贷款车手续需要为由,必须4S店代办上牌,这一项可以砍价至300-500左右,多的钱不要给。
3、代买3年车险,同样因为是贷款车,保险必须是由4S店代买全险,普遍会比自己购买贵了1000-2500左右,有的4S店还要求付3年续保押金,记住,不要付押金,除了首年由4S店代买,之后要求自己买,如果觉得第一年贵多了,等提了新车后一周内致电车险公司,退保后重新自己购买。
4、GPS费用,这几年依然还有很多4S店贷款购车需要装GPS,自然就需要付相关费用,而且很贵,普遍收费999-3999不等,记得不要付这一项费用,事实上很多贷款平台都不需要装GPS,都可以实现定位,4S店为了多捞点钱,就列出这一项费用。
5、其他诸如出库费、资料保管费、检测费、解抵费等等都不要给,这些都是4S店通过贷款才能有正当合理的理由收取的费用项目。
4S店销售为了让客户选择分期,会想出多种引导话术,比如说从理财角度出发,举例把钱放在自己手里或者用于其他项目,甚至把它放在银行,3年也有几千的利息,看似划算,实则和全款相比较,反而不划算。
第四件后悔的事、买车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买车容易养车难”买一辆15万的车,每年的养车费用太惊人,细算如下:
1、车险费用,15万的车,交强险950,车船税390,加上三者险、车损险全部合计每年大约需要4000元。
2、停车费,以一个二线城市,小区每个月车位租金400元,一年需要4800元,这还不算白天停公司或者日常其他地方临停费用,实际算下来一年停车费几乎都在6000+。
3、保养费用,使用全合成机油,每10000公里保养一次(换机油和机滤),单次费用算700元,每3万公里大保养一次,单次2000元,不算维修费用,假设一年行驶2万公里,这样平均一年算下来花费大约2000左右。
4、油费,每年行驶20000公里,加95号汽油,7.5/L,百公里油耗算8L,这样一年油费为:12000元。
5、洗车费用、交通罚款等其他杂费每年1000元。
以上各项费用合计为:25000元,平均每个月养车费用为2083元,即便是一辆10万内的车,最低每年支出也在1.5万以上,也就是说,每个月也需要1300元以上,假如每个月还需要还车贷2500元,那每个月支出都在4000元以上。
也就意味着月收入至少需要在7000元以上,才能维持基本生活,这也是很多人买车后还不上车贷,最后只得把车转手卖了的原因之一。
第五件后悔的事、为了“面子”脱离实际贷款买“豪车”国人普遍都喜欢讲究面子,尤其是在买车这件事上,有的人手里预算可能只有15万,总觉得买辆中级车没有面子,于是选择贷款,远远超出了自己实际经济能力,买了“BBA”这类C级以上的车型,最终让自己负债累累。
其实,如果就是日常代步用车,又考虑到经济性,完全没必要买超过15万以上的车型,很多时候越是缺什么就越想“炫耀”什么,这是一种对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为了撑面子,让自己走上负债的道路,影响非常大。
人一旦有了负债压力,原本遇到好的项目、好的机会也只能选择放弃,原本买车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有了负债,反而会降低生活标准,真的是得不偿失。
分享在最后:需要对将要买车的你有所帮助1、车子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一定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超出自己经济能力去买“豪车”,等事业有成,钱包足够厚的时候,那时候直接入手真正的豪车,面子、里子全都有了。
2、但凡能凑齐全款买车的一定不要贷款买车,贷款买车不仅手续繁多,后续每月还要按时还款,一旦忘记还款还将影响到个人征信,这年头征信的重要性无需多说,失信寸步难行。
3、签订各类协议、购车合同一类,一定要仔细认真看一下重要的条款,总有个别4S店、汽贸公司喜欢玩“文字游戏”,比如“定金”和“订金”。
“订金”在法理上是可以退的,而“定金”是可以不退的,只能作为购车款使用,那也就意味着一旦交了押金,协议说的是“定金”,那到时候想退押金是很麻烦的事。
4、预付车款或者选择分期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把每一项费用明细都先白纸黑字列出来,包括赠送的礼包具体明细,以免等交了定金后被销售“牵着鼻子走”。
有的4S店先承诺赠送价值几千的礼包,比如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全车贴膜等等,等到最后,很可能这些赠品总价值也就三五百元,全是一些不知名的小牌子,那自然不划算。
5、提车的时候记得验车
首先看新车出厂日期,以防遇到“库存车”,出厂日期一般在副驾驶车门边缘上有,最好通过驾驶位前方挡风玻璃处的17位“VIN”码来查询,看看是否是全新车。
一般来说,国产或者合资车出厂时间最好在6个月内,进口车最好在1年以内,毕竟出厂时间久了,在外面风吹日晒,有的长期在外面受潮底盘等地方可能有锈迹,难免会有“二手车”的感觉,这确实不好。
其次要注意“运损车”,一般车辆从厂家到4S店,整个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车身被刮擦一类,这时候,需要围绕车身查看车漆有无划痕等,检查轮胎有无鼓包,有无明显磨损等情况,也可以简单看看发动机舱防拆标签等是否正常。
最后检查车辆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这里可以通过查看出厂PDI检测单,也可以启动车辆,依次使用各项功能,有条件的可以行驶一段距离看看是否有异常。
6、提车的时候记得把需要的资料带齐,比如购车发票、合格证、机动车登记证书(绿本)、车辆一致性证书、行驶证、备用钥匙等。
7、4S店保养确实很贵,过了首保,正常小保养可以到外面正规汽车店进行保养,无需担心4S店会以此为借口,不提供质保服务,这是有相关依据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作为车主也有权利选择车辆维修保养经营者。
当然了,我们也需要注意,按照保养手册按时到正规维修店保养,每次保养需要有保养记录单子,这样4S店也无话可说,涉及到重要零部件等维修问题,尽量找4S店。
8、换机油的时候车主最好在现场,无论是在4S店保养还是外面维修店保养,保养中有太多“猫腻”还是需要多注意,比如说,机油以次充好,拿矿物质机油当全合成机油来换,最后收了全合成机油的钱。
个别无良商家甚至只换机油不换机油滤清器,有的机油只需加注4L,但每次都标注换了5L,实际另外1瓶1升的机油就是自己白出了钱。
再比如更换配件,小问题扩大化,只换不修,目的就是让车主多花钱。总之在保养的时候有很多“猫腻”需要多留意。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没问题的,领子大了,总会遇到那几只“坏鸟”。
总之,对于买车这件事,如果考虑到经济能力问题,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毕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选品牌到最后提新车,每个环节都会有内行的一些“门道”,提前多做一些功课,总不会有错,做到知己知彼,以免吃亏后悔。
想自驾去西藏旅游有什么建议?
感谢邀请。
自驾西藏首先要注意季节。
个人认为,4月—6月,9月—10月。这几个月是最适合。很多人都说七八月最好,当然温度最适宜,天气也最好。但是如果你选择川藏线的话,我建议不要这个时候去,夏季就是雨季,进入雨季之后,川藏线会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落石,泥水。 川藏线基本都是山区,在山上绕来绕去,翻过一座,又来一座。山区,最怕的就是雨季。第一,视线受阻,本来就是崎岖山路,上上下下,急弯陡坡,再加上下雨打雷,可想而知。第二,雨水多了,势必会造成土壤松懈,引发落石,甚至泥石流。可以看看我之前发的视频,图片,拍到的都有路边大大小小的落石,虽然山体有的用网子拦着,但做不到万无一失,所以还是小心点好。
下图是怒江七十二拐
然后拍照一定选择安全的路段,因为都是山路,急弯比较多,停靠要选择安全地段。有很多专门的观景台,可以停靠,有些需要交费,一个车10元左右。
进藏的每一条线路都属于比较难走的,这里说的难走不是路差,不好开。而是旅途中经历的天气,落石,山体滑坡,冰雹,大雪,各种突发状况。 在西藏这种地方,无论是下雪还是下雨,都会带来更多的地质灾害,下雪路面不好走,下雨会带来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严重的时候会堵住路面。
天气也是变化多端,冲锋衣,秋衣秋裤,保暖衣,薄袄,最好都带着。高海拔的地方,往往温度很低。你开一个318,基本能经历四季了。
我们是两次自驾西藏。一次是青藏线➕川藏线。历时1个月。
第二次是滇藏线➕川藏线➕新藏线。从新疆出来回到合肥的。历时2个月。
最后一句,318一定不要开快车。路上车祸的废弃车子有很多。零食一定要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好了。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有什么具体想问的,可以关注私信,知无不言。
三轮摩托仪表盘介绍?
1、最大的数字是迈速表。
2、迈速表下面是里程表。
3、里程表下面显示的是电量。
4、最上面显示的大灯。
每个人驾驶习惯不一样,油耗也不一样的。尽量做到:确保轮胎气压正确。换成省油轮胎。不要随意更换轮胎的大校定期检查你的驾驶盘和轮胎是否调准。
注意事项:
(1)“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3)“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新车轮胎大概能用几年?
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需要综合时间与里程分析
内容
轮胎老化的时间周期轮胎类型与耐磨程度差异讨论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往往要先谈里程数,不过从时间周期来分析其实更恰当;原因在于代步车的行驶里程普遍比较少,年均行驶里程能超过一万公里就算挺多,很多代步车尤其是有2~3台车辆的家庭,有些代步车的年均里程只是5000公里左右。那么这些轮胎就会在磨损到极限之前,因老化开裂而提前报废;时间周期只有平均标准,更换极限在「6年」左右哦。
(参考下图,先了解轮胎结构)
汽车轮胎是「子午线低压充气轮胎」,也叫做真空轮胎。
这里所谓的“真空”并不是指没有任何物质,而是指轮胎内部除了空气以外没有其他东西——没有内胎。这种充气轮胎依靠与轮毂贴合挤压实现气密,轮胎本身不仅要承担内部应力还要承担外部的挤压,所以轮胎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轮胎又不能进行全面的加强,比如侧壁的厚度和强度都需要比较低,以保证行驶中通过侧壁的压缩进行减振,这是保证车辆有理想驾驶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
于是侧壁只有≥6毫米的厚度,通过以子午线结构编织的帘子线进行轻度加强;而胎冠位置的橡胶厚度在≥13毫米左右,与侧壁衔接的内层橡胶厚度相当,外层是用于提升抓地力的花纹层。同时胎冠有钢丝、带束、帘线层的加固,强度就会很高了,然而这与想象中的高强度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哦。
轮胎是主体是合成橡胶,橡胶在氧化作用下会老化开裂,时间周期大致如下。
4年(左右)出现裂纹5年车龄变成裂缝6年车龄严重开裂最先开裂的位置一般认为是侧壁,因为这个位置最容易看见;但其实最容易开裂的是胎冠花纹层的导水槽底部,原因在于胎冠与路面接触,路面并非绝对平整,高频率的起伏等于通过胎冠凸出的花纹层来撕扯底部导水槽的橡胶,也就是与侧壁衔接的内层橡胶。这个位置虽然有在多层加强,但承受的作用力也会很大,所以胎冠开裂深度达到2mm左右则建议更换。
轮胎侧壁的厚度和强度都很低,不过好在开裂的时间会晚一些、程度也会小一些;那么初期就要重点观察胎冠,在深度较大时,侧壁也基本会从裂纹变成裂缝,此时就要更换整套轮胎了,不论磨损程度是高还是低,中高速驾驶时如果爆胎、车辆失控的概率会非常高。
轮胎磨损的程度(使用寿命)需要区分轮胎类型分析。
家用汽车轮胎分为三大类:HT公路轮胎,AT全地形轮胎,MT泥地轮胎(用于越野车);皮卡、微卡与轻客等也可以用于家用的车型,使用的往往是LT载重轮胎。在这些轮胎中HT的耐用性普遍最差,但也不需要很长,因为行驶里程少;HT细分之后还有多种类型,标准大致如下。
耐磨型 8-10万公里(左右)均衡型 7-9万公里静音型 6-7万公里运动型 5-7万公里单导向等特殊类型 5-7万公里这就是五大类轮胎的大致标准,应当如何选择轮胎类型,只需要根据使用车辆的年均行驶里程来决定;比如每年行驶2~3万公里且需要控制更换轮胎的成本,那么耐磨型轮胎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选项。
反之行驶里程很少那就选择静音型、高性能车选择运动型,但是耐磨型轮胎的胎噪比较大,运动型也不低,从NVH的角度分析还是建议选择静音型。
(磨损到胎冠导水槽凸起的橡胶点就需要更换了,否则排水能力会变得很差,雨天驾驶的稳定性会存在问题)
最后需要讲解一个冷知识,轮胎的强度主要由补强剂的标准决定,耐磨型的强度会略高一些,这也是胎噪比较大的原因;但需要说明的不是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老化开裂或者轮胎因碰撞破损后,是否需要及时更换的问题。
橡胶层的强度其实并不高,结构强度主要依靠帘布和其他加固层;家用汽车为了保证减振效果和静音效果,使用的帘布帘线主要是人工合成纤维,载重轮胎才会使用钢丝帘线。
然而有些知名品牌一度被起底过使用标准不合格的帘线,基本都是日系和韩系知名品牌的轮胎使用(几乎没拉下一个);而且这些品牌的轮胎还用过不达标的轮胎补强剂,那么轮胎的可靠性如何也就不好判断了。
如果使用这些进口轮胎或装备此类轮胎的进口汽车,在轮胎老化或破损之后更要及时更换,有些容易鼓包的轮胎也有这个原因(鼓包是因为帘子线断裂)。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摩托车Tmax?
Yamaha第一代TMAX初现於2000年,打破了自动波绵羊两个传统。首先打破了绵羊以单汽缸引擎和 细小排气量的定局,Yamaha为TMAX配置了一台500级并列双缸机器。而这台引擎也不像其他绵羊般安装在尾担上,而是真正藏在车架之中,不会跟随著尾担上下移动,大幅度改善了绵羊头轻尾重的操控弊病,也剔走了引擎重心上下移动破坏操控的问题。
转眼间十一年过去,TMAX当中只经历过一次真正改良,而当中推出无数特别版纪念版来保持新鲜感。Yamaha WGP五十周年版应该是第二代TMAX的最後一个特别版,因为厂方巳公布2012年TMAX将会在今年11月7日的EICMA米兰车展中现身。
从预告片段中发现宣传内容集中在新车的外型变得更跑车化,车头灯组以双灯齐亮再加一个天眼细灯,车尾也变得更似跑车。不过新车仍然没有免匙系统,也没有智能波箱。看来主攻日本市场的250豪华配套,仍然用不著投放在欧洲市场,车厂也有信心可以保持销路呢。
究竟新车的排气量、储物空间有没有提升呢?车架和引擎有没进一步改良呢?这都是我们极度关心的课题。
以下为香港的08款TMAX试骑报告
TMAX操控正爆之谜
为何传统绵羊的操控不及电单车好?新手也能答:自动变速的主动权不够手动变速高,轮圈直径较细小不够稳定。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传统绵羊采用後置引擎设计,枢轴点(pivot point)在引擎的前方,引擎和传动组件附在尾摇臂上,随著尾避震的伸缩而上落。试问一台重心偏後又会上下移动的细轮机器,操控怎可能会及得上真正电单车?在2000年甫一推出便惊动全球的Yamaha T-Max 500 ,革命性地推出枢轴点设在引擎後方的中置重心布局,让引擎安坐在车架中,不会随著尾避震的伸缩而上下移动。配合世界首台被安植入绵羊的四冲程水冷直二引擎,让T-MAX的操控和动力,都突破了绵羊以往极限。
新TMAX的战斗值比旧TMAX更高!
2008 T-MAX 500的操控非常轻盈,坐上车摇两下便会明,系轻到你唔信。而且动力传送的过程是平滑无震的。如果不看转数计,你很难从把手、地台或座位去感受到引擎工作的情况。新TMAX的rolling start加速力更是令人收货。以90km/h巡航推上145km/h所需要的时间,比你想像中还要短。
原庄排气喉虽然宁静,但仍渗出阵阵结实的双缸排气声浪,一点也不似绵羊排气声。从旧款TMAX的经验推断,当更换了全梳死气喉後,TMAX马力在中至尾段会更好爆,战斗值会更高。
新TMAX比旧款更舒适实用!
新车的整体呎码和旧款相若,不过车头造型比旧款稍微大了一点,明显地提高了对骑士的气流保护。尤其在冬天时,双膝和胸前完全没有感受到寒意。值得一赞是新TMAX的长风档是两截嵌入式设计,令风挡长度「可长可短」。在夏天时你可以把表板以上的风挡拆除变成短风挡,冬天时装回长风档便可。设计简单但非常聪明实用。高速巡航时长风档也没有因为分开两截而发出不寻常的抖动。
新TMAX的操控比旧款好!
2008 T-MAX 500的把手和座位都向前移了10mm,但脚位维持不变,令到驾驶姿势更中置,更有驾驶电单车的感觉。多谢全新的CF铝金金车架和43mm头担,新T-MAX在弯路的操控表现比起旧款更上一层。轮圈直径达到15吋的头担在过滤不平路面时对车体的影响更加轻微,即使车身在大幅度倾斜时,车体表现仍然相当稳定。在中低速弯道上,T-MAX 500的弯性著实可媲美跑车。
新TMAX比旧款TMAX更易落脚!
旧款TMAX系好车,但可惜唔系人人都舞得佢掂。因为车身有一定阔度,骑士落脚时双脚有点像「括弧」般提起脚尖包著TMAX跳芭蕾舞。新TMAX则明显改善了这问题,「括弧」的感觉消失了,座位矮了,车身窄了,落脚的地台位也收窄了,令大部人车主都可以告别上一代TMAX跳芭蕾舞的时代。
第一批几十台TMAX全部一扫光!一起升级吧!
新TMAX车主很多都是从SilverWing 600转投TMAX怀抱。相信很多Majesty YP400的车主,都会有兴趣知道,如果转骑T-MAX之後究竟会有那些分别。不提加速力,单是过弯的稳定感和信心指数,T-MAX便远胜过YP400,而且仍然维持相同的舒适度!不过在享受高两班的加速力和操控的同时,无可奈可地要放弃YP400一半以上的储物空间。要货羊还是要跑羊?视乎你是司机还是公子:)
大羊先锋再进化
数数手指,Yamaha T-Max 500面世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回想当年,这台以"maxi-scooter"概念研发,首次冲破400c.c.级数的双气缸中置引擎大羊,甫推出市面即引来一阵抢购热。
无可置疑,Yamaha当年为大型绵羊定下了一个新基准,同时也牵起了这类高性能大羊的战火。
在其他对手一味加大引擎排气量以得到更大的马力输出,08年新款T-Max却仍以一具499c.c.双气缸作为动力心脏。
基本缸径冲程未变,压缩比仍维持在11.0:1。可想而知新TMAX的帐面数据应与上代相比不会有太大进步。
聪明的你一定会问︰那新款T-Max的卖点在哪?她以什麼跟其他高性能绵羊抗衡呢?......看下去吧:)
【精益求精的内部改良】
厂方强调新款T-Max著重「轻快」的骑乘感,让骑士能更加享受到在都市骑乘的乐趣。Yamaha认为,T-Max所能给予的动力输出已足够,所以并未对引擎部份作出太大改动。
虽然引擎模式和容量皆与旧款相若,但因应车架布局的改变使风盒与引擎的位置拉近,鲜风能够更直接输送到引擎燃烧室,提高了吸排气效率。
汽缸前倾的中置引擎,使新款T-Max保持低重心的优势,有利操控。内置平衡轴则为减轻引擎震动而设,让骑者於长途骑乘时更为舒适。
改良了的电喷系统供油程式,使新车在得到更线性马力输出的同时,配合新设计的跑车级死气喉,死气排放也乎合欧三的严苛环保限制。
为了造就轻快的骑乘感,配合减轻车体重量也是车厂研发新款T-Max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最直接的便是减轻车架重量。08年全新TMAX最为惊艳的地方是车架竟然使用铝合金作为车辆骨干,而且是采用CF Die-Casting铸造技术来制作08年的TMAX!
CF(Controled Filling ally die-casting Technology)铝合金电脑印模锻造技术能制造更复杂的外型,并同时准确地控制车架的厚度,让受力支点厚一点。最重要是能有效减少气泡形成,利用电脑感应器控制模件内不同部份的吸力,让铝合金更准确和更快速地被注入模具内,令注模时间可以缩短了五倍之多,所以温度控制更佳,令制成品的密度和刚性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改善。
以往这种车架制作技术,只能在超级跑车或高性能的街车身上找得到。虽然Majesty YP400的车架也是采用CF技术制作,但TMAx的全新车架看来更精密更接近跑车规格。
【贴心配备】
前後坐垫皆以两层不同密度的物料制造,让骑者与乘客有良好的承托,提供更佳的舒适性。座高是中等高度800mm,比旧款稍为高了5mm,但宽度有所收窄,反使双脚更容易落地,慢车时也容易操控车子,不致失去平衡而左摇右摆。
车厂继续为T-Max找寻更多的置物空间,位於把手下 方即增设了一个置物箱。这里的空间足以摆放手套、散银等杂物。
晶片车匙随车奉送,以减低车辆失窃的机会。可能你会问,为何不使用更方便的Smart Key啊?!
这点车厂当然明白,无匙启动的确是个很好的卖点,但在因应T-Max的造价成本和与同厂新车Majesty YP 250的冲突点後,无法不舍弃这项设定。
【硬体增值】
要收停这台充满运动气息的大羊,少不免要有强劲的掣动系统辅助。三碟掣动与旧款尾期版看齐。唯车厂在收集过旧款T-Max的各项改装资讯後,知道车主们都喜欢改装头鲍鱼以提高掣动性能。
今回Yamaha更主动地为T-Max配置更好收的双子星对向四卡钳,迫力牛角也升级至可调较式,同时提供了ABS防锁死刹车系统(ABS版本)。在实用与安全性层面来说,都值得拍掌叫好。
头辘铃加大至15吋,头Fork也由以往的41mm增至43mm,而轴距也轻微加长了5mm。以上的硬体优化带来了更稳定、舒适的巡航享受,也较能克服不同的路面状况。
新车架比上代更瘦身、更轻盈、刚性更出众,亦使整体车重较旧款轻5KG。为了让T-Max的续航力强,新车架同时预留了更多空间给油缸,新的油缸容量增至15公升大。
在配合重心置中的设计理念为大前题下,引擎锁点也跟著往前倾。Yamaha在研发这台车架的时候,更邀请了多位车手落赛车场进行实地测试,确保新款T-Max车架能提供接近超跑级数的稳定操控性和敏锐度,可谓落足重本!
2008 Yamaha XP500/A TMAX 规格表
引擎形式 四冲水冷并列双汽缸
缸径 x 冲程 66.0 mm x 73.0mm
压缩比 11.0 : 1
总排气量 499 cc
最高马力 43.54ps/7,500rpm
最大扭力 4.73kg-m / 6,500rpm
车架形式 铝合金CF Die-Cast车架
传动系统 V型皮带无段式自动变速
燃油供应 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前倾角( R) --°
拖曳距(T) --mm
前悬挂系统 43mm套管前叉,120mm行程
後悬挂系统 油压避震 预载调较,116mm行程
轮胎(前) 120/70 15
轮胎(後) 160/60 15
前掣动系统 267mm双碟配四活塞掣动卡钳
後掣动系统 267mm单碟
长 x 阔 x 高 2195 x 775 x 1445mm
轴距 1580mm
最低离地距 153mm
座高 800mm
乾重 203kg
油缸容量 15公升
【总结】
在新款Yamaha T-Max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些革命化的大改动,反观全是一些细致贴心的改良。目的不是提升动力输出,而是从骑乘享受出发,把操控享受提升到另一个层次。这种改变与一众超跑的马力竞赛是截然不同的。
参考资料: http://www.ibik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