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配件 正文

大众轮胎自制还是外购 双离合的制造成本和AT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At变速箱的成本贵在专利我们先从变速箱的结构来分析一下,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其中液力变矩器负责AT变速箱和发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和缓冲,其主要结构有固定在发动机端的泵轮、固定在变速箱端的涡轮、导轮和单向锁止离合器组成,通过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泵轮泵送变速箱油推动涡轮传递动力,现在液力变矩器的生产成本还是比较低的,自动变速箱所广泛使用的的行...

大众轮胎自制还是外购,其成本就要比AT变速箱低很多吗?

双离合的制造成本和AT相比到底差在哪里?到底哪个更低?实际上这网络上众说纷纭,这个成本到底是多少,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网上的一些观点认为,双离合的制造成本很低,AT变速箱的成本很高,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双离合价格都比较便宜,相对来说,干式双离合和6at的价格是相当的,而湿式双离合的制造成本并不低。

At变速箱的成本贵在专利

我们先从变速箱的结构来分析一下,At变速箱的机械结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

其中液力变矩器负责AT变速箱和发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和缓冲,行星齿轮组在多片离合器的控制下,分别对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进行固定,从而输出不同的转速,达到更换档位的目的。

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发明于1908年,其主要结构有固定在发动机端的泵轮、固定在变速箱端的涡轮、导轮和单向锁止离合器组成,现代的液力变矩器内部还有单向锁止离合器。在汽车起步时,液力变矩器内部的锁止离合器是处于分离状态,通过液力变矩器内部的泵轮泵送变速箱油推动涡轮传递动力,此时at变速箱和发动机之间没有机械连接,不会产生磨损,但是会产生热量。

在汽车时速稳定以后,通常是大于10km/h,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开始锁定,此时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油耗最低,动力损失最小。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的做法,目前液力变矩器的专利保护已经过期。实际上,现在液力变矩器的生产成本还是比较低的,我国的很多加工厂都可以生产。

行星齿轮组

所谓的行星齿轮组是由行星架、齿圈和太阳轮三部分组成的齿轮组合,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固定行星架、太阳轮、齿圈,由于齿轮齿比不同,其他的输出转速和方向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几个不同输出转速的目的。

自动变速箱所广泛使用的的行星齿轮组一共有三种,辛普森行星齿轮组,拉维娜行星齿轮组现在广泛使用的莱式行星齿轮,其中,辛普森和拉维娜的专利保护早已过期,莱式行星齿轮组由法国人皮埃尔·莱佩莱捷(Pierre Leplletier)于1992年发明并提交了专利,仅仅使用5个离合器,把一个拉威挪行星齿轮结构和一个单排行星齿轮结构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实现了6个前进速比(美国专利号:US 5106352 A),后来zF公司购买了这个专利,历经十年于2001年推出第一代六速自动变速箱ZF 6HP26。

而目前市场上很多6at、7at、8at、9at、10at的变速箱,基本上都是基于莱式行星齿轮组结构研发的,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串接多个行星齿轮组,利用接力的形式,实现更多的齿比变化。

基本上所有的at变速箱的专利都无法绕莱式世行星齿轮组,因此at变速箱都需要交纳昂贵的专利保护费,好在莱式行星齿轮组的专利保护在2010年12月份已经过期,At,变速箱的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

根据上面的介绍,At变速箱的主要成本就是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多片离合器、液压滑阀等。

双离合变速箱贵在材料和控制逻辑

双离合变速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材料以及控制逻辑的限制,双离合变速箱的一些关键问题无法解决,一直到上世纪末,双离合变速箱仍然只能被应用在赛车上,由于受at变速箱专利壁垒的桎梏,世界车企巨头大众一直无法自己设计和生产变速箱,无法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给自足,一直到2003年,大众和博格华纳联合推出了一款可以市场化的家用车双离合变速箱,安装在一台奥迪上。

双离合变速箱可以认为是两套手动变速箱组成,主要机械结构为:

双离合器+三轴式齿轮变速器+自动换挡机构组成

其主要原理是发动机和双离合器进行连接,通过K1、k2两组摩擦片实现半联动,将动力通过空心轴分别传递给奇数档和偶数挡组件,再通过自动换档机构分别控制不同的齿轮进行啮合,达到档位切换的目地。目前双离合变速箱的软件控制逻辑主要由博格华纳来供应。

总体上来看双离合的结构相对要简单一些,由于专利保护早已过期,双离合变速箱并没有专利费用。但是双离合变速箱通过两组摩擦片半联动方式切换动力,为了消除换挡顿挫,就需要延长半联动时间,而延长半联动时间就会导致摩擦片长时间磨损,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就有可能导致双离合变速箱在的严重磨损以及故障。

因此,摆在双离合变速箱面前的问题就是要确保降低顿挫的同时,还要避免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对于换挡逻辑以、控制优化、摩擦片材料、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因此,现代的双离合变速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普遍采用了渗碳钢、合金钢、球墨铸铁灰铸铁等高强度材料以及高耐磨性材料,解决高强度切换以及摩擦等问题。对于湿氏双离合来说,还需要通过强制电动油泵泵油循环解决散热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变速箱生产成本的上升。

从结构上来看。干式双离合不需要繁杂的油冷系统,采用空气循环降低热量,结构相对更加简单,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因此,实际上通过拆解,目前干式双离合和6at的结构复杂程度相近,成本也是相当的总体上看,变速箱的成本可以按如下方式表示:

6AT≈干式7DCT<湿式7DCT<8AT<9AT

你为什么不买国产车?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买车肯定是进口的好,即使预算并不算太充裕,但再不济也至少要个合资品牌,而国产车则往往是廉价低端修车排队的代名词。对于这种观念我并不想立刻反驳,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的确是事实。

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中国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比例是自主品牌37.1%,德系25%,日系23.2%,美系9.1%,韩系4.1%,其他1.5%。从数据上来看,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场保有量反而是最多的,霸占了将近四成。换言之,选择了国产车的车主反而才是主流。之所以依然有相当的用车群体对国产车带着有色眼镜,与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年前,拥有合资车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把时间回到上个世纪,无论是最早进入国内卖20多万还一车难求的桑塔纳,还是进口售价直逼60万的丰田佳美(现在的凯美瑞),抑或是和桑塔纳共称做老三样的捷达和富康,都是官车的代表。在一套商品房只卖2万块的那个年代里,进口车和合资车都是普通人难以企及到的奢侈生活。

如果和我差不多年纪的80后应该对那部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我爱我家》记忆犹新,里面的老爷子傅民是退休的局级干部,才能享受开会时车接车送的待遇,而他已经到处级干部的儿子,上下班还是坐公交或者骑自行车。

合资车的现状并不乐观

带着上文中的童年记忆,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悄悄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我还当真在毕业之后进了上海大众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而后进入管理层,也购买了大众的车子,算是完成了童年时期的梦想。但是这之后的许多事情,让我对合资车企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在合资车企工作有一个原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使在设计初期,决策者也不希望看到颠覆传统的任何细节,这导致了很多和我一样初入职场想要大展拳脚的年轻人毫无用武之地纷纷选择了辞职,也是多年来大众汽车套娃脸的真实原因。

不仅仅是大众,我在做自媒体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也无数次感受到合资车企的强弩之末。没有新意的外观和内饰,连公关文都夸不出新意的动力和配置。相比之下,国产车的进步却是肉眼可见的。

每一次试驾国产车都会有惊喜

这两年十万级别的国产车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试驾几台,尽管我不是颜控,但是内饰和外观还是让我时常忍不住多拍几张照。就动力感受而言,与同级别的合资车差距不再明显。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除了偏高的油耗,变速箱响应不够积极。换言之,国产车的变速箱和发动机做的都已经足够优秀,但是两者的匹配还需要时间去做的更加完美。

国产车发展快,不仅仅是因为起步晚

这里一定有人会说,因为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相比欧美日落后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因此追赶起来才显得进步神速。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有失公允,得益于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自主汽车产业自2002年起开始加速。从廉价切入,从实用抓牢,逆向研发也好,人才引进也罢,着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汽车发展道路。

近年来十万级别,15万级别的国产车在于合资车竞争的过程中,可谓是降维打击。有人说,国产车不就是会做的大一点吗?可就是这大的一圈,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我们先是需要能代步,能装东西,然后才是安全配置,舒适型配置和驾驶感受。而这一步一步,自主品牌车企都在和我们共进退。

我为什么总夸国产车?不是因为我是车评人,也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是每一个理智客观的人如果抛下有色眼镜,无差别的看待合资车和国产车时,都应当认可国产车的巨大变革,2020年近4成市场份额的成绩也决不会是这场竞赛的终点。

T77轮胎鼓包频发遭差评?

谢谢邀请!对于奔腾轮胎鼓包问题…我来说下个人看法:

首先,责任方不一定是奔腾厂家。为什么呢?待我分析如下:

第一、汽车主机厂实际上就是流水线组装厂,很多配件都是外包给各个品牌商的。奔腾所使用的轮胎型号是玲珑225/45R19,轮胎质量问题主要责任是玲珑厂家。那么,一汽奔腾就没责任吗?也不是…得负次要责任!

第二、从轮胎尺寸数据看,对于SUV的车型扁平比45的数据太少,似乎有点不合常理。扁平比实际指的是轮胎高宽比。比如: 途观轮胎扁平比是65、奥迪Q5轮胎扁平比是55等, SUV车型用到45的高宽比却很少。

高宽比值小对轮胎有何影响呢?根据以往的经验看,分析如下:

1、高宽比小,轮胎面宽,轮胎侧面受压越大。

2、扁平胎的设计,胎壁往往也越薄。

3、鼓包一般发生在侧面,轮胎受压过大时,侧边受到挤压或顶撞时易导致轮胎钢丝纤维层受损,所以出现鼓包。

综合3点,奔腾厂家在轮胎的选用上需要负连带责任。

综上,是个人行业经验总结…欢迎交流!

总得说来,轮胎并非核心技术,对车企来说,比较容易解决,就看厂商解决的态度了…但是,以轮胎来评定自主水平,似乎过于武断!在行家来看,主要看三大件的制造工艺及后续的车辆故障率。

如何看待美国控制石油粮食货币?

如何看待美国控制石油、粮食、货币?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我们通过追本溯源翻开历史可清楚看到美国是如何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迫使世界各国承认美国建立的美元金本位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二战胜利后美国又废除了金本位,美元不再与黄金兑换直接挂钩,又建立起以货币量化,通过无限制印刷美元达到贬低他国货币价值大量收购石油和其它战略物资并通过期货杠杆低进高抛实现美元利益最大化。并试图通过金融货币对包括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定价话浯权。通过拉低美元汇率,打压他国本币汇率,通过加息、发行美债,制造金融危机等手段弥补美国贸易逆差。可见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本性。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围绕强势货币控制石油和粮食来树立其霸权和控制全球的行为。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石油是工业的血脉,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资同时也是保障一国国家经济和政治的重要战略物资。面对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伊朗的战争无不体现美国的石油战略思想。通过发起对这些国家的战争手段,利用战后重建争夺和控制这些国家的石油开釆权。美国通过建立石油战略从国外掠夺石油回国储备,封存本国油井资源以待世界石油将涸泽再重启开采。可见美国的险恶用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迅速。从1950年~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6.3亿吨剧增到18亿吨增长了180%还要多。比同期世界人口增长要快得多。当时,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90%。但是世界粮食生产地区极为不均。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粮食生产占世界50%还要多,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人口却只占世界人口的2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75%左右,生产的粮食只占世界的50%。美国利用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用粮食低价易货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利用少量的粮食或经济援助换取对当地的包括石油、铜矿、铁矿等战略资源的开发掠夺。

自特朗普上台搞的“美国优先”原则充分暴露了美国的狼仔野心,加上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的国家社会实践。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美国通过对世界石油、粮食、货币的控制对世界各国采取的霸凌政策。相信通过几十年的斗争世界各国人民会从美国的石油、粮食、货币霸凌政策中解放出来去开创他们的美好明天。

上汽集团陈虹不接受华为技术到底错在哪?

不接受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汽集团的底气何在?

近日,上汽董事长陈虹关于关于“上汽是否会和华为合作自动驾驶”的回答最近火了。“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套关于灵魂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甚至上升到了爱国的高度,实际上,上汽想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任何错,也没必要道德绑架,不是使用华为的技术就一定是爱国,但是上汽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这些年又有哪些核心技术呢?

2020年,上汽卖出了560万辆车,已经连续15年蝉联国内车企销量冠军,上汽可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坐拥大众、通用、五菱这三个合资品牌,这三个都是国内销量最火热的品牌,因此上汽能力压一汽,年年都能获得销量第一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上汽自主品牌板块的发展就不太乐观了,全年卖出了65.8万辆,不及吉利、长城、长安、奇瑞,要知道上汽可是国企,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上汽的前身1910年就诞生了,而吉利、长城、长安、奇瑞,都是上个世界90年代才进入民用汽车市场的,但是上汽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如今销量却不如这几家后起之秀。

论技术实力,奇瑞的发动机研发能力强,长城多点开花,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获得了沃尔沃的技术授权,长安的蓝鲸发动机也是序列齐全,而上汽又有什么呢?和通用联合研发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技术基本都来自于通用,一款2.0T发动机号称是自研的,但是燃油经济性较差,除此之外,上汽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呢?不是我看不起上汽,上汽拒绝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很正常的企业行为,但是你又有多大的实力去研发出一套可用的自动驾驶方案呢?上汽R品牌的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是来自英伟达的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来自Luminar公司。这就是所谓的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吗?

再重申一遍,选择哪家公司合作,是商业行为,也无关爱国,但是说这话之前,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如何,有没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华为怎么造不出芯片?

2019年发生中兴、晋华事件后,我就专门对国际芯片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明确下,芯片不是一个公司一家企业能够自己制作出来的,涉及到国民工业的多个方面的产业链。

目前,华为芯片“卡脖子”在3项技术5家外国垄断企业,在芯片的制作上,华为公司现在是“爬雪山过草地”。芯片被誉为是现代“工业粮食”,苹果、华为、三星,市场上厮杀,比的就是核心芯片,芯片上的晶体管越小越。为了让大家比较直观地了解此次华为制裁事件,用做菜来打比方,涉及到3项技术5家外国垄断企业,来描述近年发生在华为公司身上的事情,便于大家理解。

一、华为公司卧薪尝胆十年,研制出“海思芯片”这盘硬菜。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把华为手机比作是大餐馆,供应中华菜系饕餮大餐,给五湖四海。菜品山珍海味,品种花样更迭,但是核心技术“工业粮食”芯片以前一直用美国,后来发现不行,太卡脖子了。

自己上马研发出一款名叫海思的芯片,并且交给了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台积电生产,这款新菜一推出,市场叫好热卖,果真“舌尖上中国”。

二、美国帝国主义抡起大棒,威逼利诱祭出3把封喉之剑。

1.在研发上,停止3家跨国公司对华为电子设计软件EDA的更新。EDA是芯片之母,是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就是研究菜品的必杀技。全球EDA70%的市场份额都由EDA三巨头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占据。到2023年3家公司禁止授权给华为升级版本,届时华为现在的ARM架构到时不是主流架构了,会被欧美世界拉开代差。

2.在制作上,禁止荷兰阿斯麦(ASML)公司出口制作芯片流片的EUV光刻机。这好比是煮菜的炉具,是古代的柴火灶,还是新式的气灶,十分关键。现在能生产这种光刻机的,全世界只有1家,荷兰阿斯麦(ASML)公司。中芯国际向阿斯麦订购了一台1.5亿美元的EUV,法国路透社透露,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游说下,荷兰政府禁止阿斯麦公司向中国出口EUV。

3.在加工上,要求台积电断供华为海思芯片加工。也就是厨房的师傅了,菜品设计好了,炉具也有了,炒的怎么样,看师傅的。华为能设计海思芯片,但设计好了还得委托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台积电现在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芯片生产技术,主要提供7纳米和5纳米芯片。而华为现在高端手机的芯片都是7纳米和5纳米为主,台积电7纳米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国内就只剩中芯国际可以给华为供货,那华为的14纳米手机芯片性能会回到三四年前的水平,比苹果和三星落后好几代从而失去市场。

三、丢掉幻想,自力更生,华为和国家有B计划

5月18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于,在华为深圳总部举行的“华为2020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做出回应称,华为有紧急预案。芯片制作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目前应该说是我们要举全国之力。

1.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最近增资22.5亿美元给中芯南方,推动中芯国际14纳米的产能。中芯国际现打算跳过10纳米技术,直接发展7纳米,这样手机芯片就能一步追近国际先进水平。

2.国内光刻机生产厂商叫上海微电子(SMEE),现在还只拥有90纳米的技术,计划明年交付首台国产28纳米光刻机。

3.国内芯片软件EDA公司,北京芯愿景软件公司、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我们的EDA和光刻机距离世界先进水平都有一定的距离,但保证了我们就是被全世界封锁,我们还是可以制造芯片,不至于被全歼。

现阶段华为还是活得下去的,但留给华为的时间,也就三到五年,五年后欧美的产品就会跟我们形成代差。

大家都已经很明白美国对我们的态度,就是要置我们的高科技领域于死地,甚至有可能要将中国整体经济与科技打下几级,打到我们没有希望为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欢迎关注@大条号情感粉丝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