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占据业内半壁江山,在行业内广为人知,在轮胎生产规模和厂家数量上,没有哪个省份可与之媲美,但因鱼龙混杂,也落下了不好的名声。
时代在变化,市场在流转,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轮胎株式会社在青岛生产出第一条轮胎,山东轮胎历经近百年发展,逐步形成现有的局面;近三年间,通过抓住“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机遇, 又融入一批业外新势力,今日的山东轮胎已是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又一个大翻身。
如果问山东轮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恐怕就 “多而散”了,尽管同在一片区域,除了广饶轮胎存在特殊连带关系,山东轮胎厂大大小小约264家,基本全是各自开放,各自凋落。
今天我们从企业工厂层面,来看百家齐放的山东轮胎,有哪些厉害的角色。
6家上市轮胎各自称霸
在全国11家上市轮胎企业中,山东就占了6家,分别是玲珑、赛轮、三角轮胎、森麒麟、双星、浦林成山。它们基本全部实现了海外建厂,全球布局,年营收稳步增长。
除了双星,这些上市公司全部为民营企业,三角、玲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雄踞一方,赛轮和森麒麟则在青岛这一工业之都的孕育下迅速壮大。
从产品角度看,玲珑轮胎在整车厂配套方面优势明显,赛轮拥有更加先进和完备的产业链,三角轮胎具备稳固的用户基础和品质口碑,森麒麟在海外市场得到青睐,浦林成山在全钢胎和半钢胎领域及配套和替换市场均很叫座。
但这些轮胎厂之间几乎没有对话,没有合作,它们在有利的大经济市场环境下各显神通,留下各自不同的奋斗轨迹。
大型民营轮胎闷声发财
除了以上几家上市轮胎,山东还广布着多家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民营轮胎,如华勤橡胶、金宇轮胎、恒丰橡塑、昊华轮胎、华盛橡胶、兴源轮胎、永盛橡胶等。
这些轮胎企业均设有多个工厂,产能多则年产6000万条,少则年产2000万条,大多数实力不亚于上市轮胎公司,这些工厂多半依赖外贸出口,在国内替换市场也拥有很大份额。
没有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干扰,这些民营工厂无需公开财务数据,无需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广告宣传,也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去研发前端技术,在默默无闻中发家致富。
但随着市场的变迁,一些向往更大发展轮胎企业,也在努力扩大市场影响力,并摆脱不良债权缠累,期待冲入股市,获得裂变式倍增。
巨头新势力不断涌入
随着一批中小轮胎的破产倒闭,山东轮胎近两年涌入一些新势力,那就是省外的大型供应链集团,例如浙江物产集团、天轮供应链、厦门国贸集团等。
浙江物产旗下物产化工和物产欧泰各自为政,分别收购接盘了广饶盛泰集团、奥戈瑞轮胎、豪克轮胎及皓宇橡胶、元丰橡胶、创华轮胎等,如今已经重整完毕并正常运转。
天轮供应链分别整合租赁了黄海橡胶及万鑫工厂,生产和销售步入正轨,加上广西新桂轮公司,在行业内初具实力。
后来者厦门国贸集团,2021年前后收购了日照五莲森龙橡胶及德州威格尔集团,并积极寻求与其他工厂合作,目前已经开启生产运营。
这些新势力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撑及供应链体系,目前还很难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但好在为一批批破产的山东轮胎厂找到了归宿。
细分市场各路豪杰
山东轮胎在很多细分市场也具有势力,例如专注于轮胎产品方案设计、品牌运营的青岛泰凯英轮胎有限公司,致力于PCR轮胎领域研发中心建设、新产品开发的青岛沃瑞轮胎有限公司。
当然,也有专注于农业胎和特种轮胎的徐轮橡胶及多家即墨轮胎厂,以及五花八门的力车胎工厂,它们虽然没有太大的规模,在各自领域也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山东轮胎也在发生变化,中小工厂生存越来越艰难,大型工厂面临转型与改革,上市公司渴望与国际巨头较量,这也反映了国内制造业的大趋势。
商海浮沉,山东轮胎在毁誉参半中走向世界,百家争鸣也好,一盘散沙也罢,在疫情后时期全球市场的磨洗中,只要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