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配件 正文

电动车轮胎尺寸对照表(新能源轮胎真有那么神奇吗)

不只是路上跑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市面上新能源车的专用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也早早地从机械形式换成了更节能、更稳定的电子形式。更不用说新能源车还有专用的绿牌了。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轮胎?商人们往往会选择用速度更快的马车来运输;找木匠更换车轮的成本很高;则是在高性能轮胎的支持下疯狂开展军备竞赛,又会在几年之后大规模应用至普通...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不只是路上跑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市面上新能源车的专用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除了专用的充电桩转换插头、以及全车漆面贴纸之外,像是地库停车位的专属定制喷绘,就是从新能源车开始的:

当然,汽车上的零部件也是一个样。

给智能驾驶提供“3D景深”的激光雷达和高算力驾驶芯片,现在就几乎成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标配,而隔壁的燃油车还活在毫米波雷达时代。

刹车助力泵、空调压缩机这类零部件,也早早地从机械形式换成了更节能、更稳定的电子形式。

就连燃油车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发动机,也成了插混专用发动机,甚至是“充电宝”式的增程器,在设计时只考虑油转电的效率!

更不用说新能源车还有专用的绿牌了。

而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零部件——轮胎,这几年也出现了“特供”给新能源车的新趋势。

像是德国马牌这样的百年轮胎企业,也针对新能源车,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车轮胎eContact。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轮胎?新能源专用轮胎,真的有必要吗?

这一点,还要从几百年前说起。

01. 汽车技术发展的基石:轮胎

在汽车诞生之前,牛车和马车,才是全世界人民通用的拉货工具。

对于那些需要时效性的贵重商品,比如新鲜水果和丝绸,商人们往往会选择用速度更快的马车来运输;

而不那么重视时效性的农产品、比如小麦和草料,大家会选择用载重更高、但价格更便宜的牛车。

按照明朝万历年间北京的物价来说,马价平均要二十两,而牛价只要五到六两。反映到运费上甚至会有五六倍的差距,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但当时硫化橡胶并没有被发明出来,因此根本没有轮胎一说,大家都是用木头来制造车轮。

木质车轮随着使用会不断磨损、甚至会意外折断,找木匠更换车轮的成本很高;而且在山地和丘陵路面,用马车拉货想都不要想,跑快了货全都会被颠下去。

只有在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的平原,马车才有用武之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早期商业的发展。

但这一现象,在19世纪中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喜欢车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汽车是1886年发明的。

但在那之前,轮胎其实已经迭代过两次了:

硫化橡胶技术的诞生,让橡胶不再变得“冬硬夏软”;

而后,舒适缓震的充气轮胎出现。不仅让马车能装更多的货物,甚至能够让人们乘坐马车出行,这也成为了现代汽车轮胎的雏形。

很难说本茨夫人能在1888年乘坐汽车往返200多公里,成为全球长途旅行第一人,和可靠、耐用的轮胎之间到底有多少联系。

但轮胎和汽车,无疑在当时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无论是内燃机技术、汽车技术还是轮胎技术,都和我们如今正在经历的汽车电气化时代一样,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轮胎技术这边,胎面花纹的出现让轮胎有了排水、排泥的能力,提高了雨天下的安全性;

无内胎技术和子午线轮胎的发明,又使得轮胎在寿命、安全性和极限速度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另一边的车企,则是在高性能轮胎的支持下疯狂开展军备竞赛,用一场接一场的赛事证明自己有跑得更快的实力。

赛车采用的发动机技术和车身技术,又会在几年之后大规模应用至普通人负担得起的民用车上。

不得不说,汽车行业的进步离不开车企对技术的不断钻研。但车企背后的轮胎企业,也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整个汽车行业不断进步。

车企和轮胎企业共同配合,燃油车这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02. 新能源车为什么需要专用轮胎?

但步入电气化时代之后,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先和大家聊一个冷知识:

由于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零部件,会直接影响车辆的加速、刹车、操控、能耗等等。因此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车企底盘调校的第一步永远是轮胎。

而在车企选择轮胎的过程中,轮胎企业会提供好几套外观和售后市场一样的轮胎,但其内部结构和性能却各不相同。往往要经过好几轮筛选,才能选出感受和性能最好的那一个。

(所以车企原装的轮胎卖得比售后市场贵,是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不完全是割韭菜啊!)

但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比,在选型的环节有一个最大的不同:

新能源车的自重更大,因此得匹配更好的轮胎,才能实现同等的性能参数。同时,由于没了发动机的噪音,车主们对噪音也会更加敏感。

更不用说“换上一套低滚阻轮胎、就能提高几十公里续航”的说法,到底有多大的诱惑力了。

总而言之,大多数燃油车选胎的标准就好比咱们去文具店买支笔,价格合适,能用就行;

但新能源车选胎的标准可是典型的“既要放大优势,又要弥补劣势”。说是百里挑一,都完全不为过!

因此和普通轮胎相比,新能源汽车轮胎可是个个身怀绝技。

最近上市的德国马牌eContact轮胎,就是为新能源汽车量身打造的轮胎产品。

我们知道,由于底盘下方电池包的影响,新能源车往往都不会配备胎,而是用防爆胎、或是补胎工具作为替代。

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我司有个小伙在前年十一的时候开了一台小鹏,想要用一场从北京到西安的旅途证明“纯电动车也能自由出行”。

但他实在是点背,出门才100多公里就遭遇了扎钉“爆胎”,轮胎气压急剧下降。幸亏当时运气好车辆没失控,不然我司就要掏钱去带小伙伴做心理建设了。

但当时,如果这台车配备的不是普通轮胎,而是这款新上市的德国马牌eContact轮胎的话,或许最后会是另一种结局——

它配备的ContiSeal自修补技术会在轮胎内侧增加的特殊自修补涂层,可在胎面被直径≤5mm的物体刺穿之后立刻用粘性橡胶来密封,即使钉子拔出后也能自动填补孔洞,胎压也就不会降低。

所以他很有可能直到行程结束,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轮胎被扎了。只有在归还试驾车、检查轮胎外观的时候,才会发现异常。

但除了安全性之外,大部分车主对新能源汽车轮胎的基本要求,其实是舒适和隔音。

体验过新能源车的小伙伴肯定知道,没了发动机噪音之后,车内一丁点微小的声音都会被放大:以往不起眼的空调压缩机和鼓风机的声音,现在都听得一清二楚。

在车辆跑起来之后,恼人的风噪和胎噪就成了许多新能源车主非常在意的一点。对于轮胎噪音,则可以从轮胎入手去优化。

还是以eContact轮胎为例,它用上了经过仿真技术优化后的细针花纹,在高速下的振动幅度会变小,因此胎噪会变得更低。

而在胎面的纵向花纹中,eContact轮胎还安排了新研制的隔断式主动降噪系统。该设计可有效阻碍音波在周向沟槽中的传播路径,从而让一部分胎噪停留在轮胎表面,抑制胎噪传出。

当然,部分规格的eContact轮胎还用上了ContiSilent静音技术,通过在轮胎内部增加聚氨酯泡沫隔层,用发泡工艺来提供吸音率,最多可降低9分贝的车内噪音:

除了新能源车的隔音之外,很多车主关心的还有续航和能耗。

如果想要从轮胎入手去优化的话,无非是两点:一是要尽可能降低滚动阻力,二是在胎侧优化一下风阻系数。

所以以eContact轮胎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轮胎,往往需要在轮胎的胎面中加入硅分子、和橡胶分子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增强胎面强度,从而让轮胎形变更小,最终实现降低滚动阻力、提升续航的目标。

此外,eContact轮胎的胎侧则是由若干个特殊的坑状球面组成,在空气流过时会形成一个个小的旋涡,让气流紧贴轮胎向后方流动、从而减小轮胎前后的压力差,最终降低风阻。

聊完了车主关心的,我们再来聊聊车企最为关心的驾驶稳定性。

从这款轮胎17-20寸的尺寸、以及从215-275胎宽的多个规格中就能看出来,eContact轮胎适配的车型涵盖了纯电/混动、传统车企/新势力、家用车/高性能车等多款车型。

像是特斯拉Model 3/X/Y、比亚迪宋Pro/宋Plus、理想ONE、小鹏P7、广汽AION S/AION V、大众ID.4等等,都在它匹配的范围之内:

但车企对于新能源车专用轮胎最基本的要求,其实是驾驶稳定性。

这里面有好几款车能在5秒甚至4秒内破百,其中也不乏2.4吨重的大家伙。万一车辆打滑、开始在路上漂移,那可是非常危险。

我也去深入查了下eContact轮胎的相关资料,发现它在稳定性上做了不少功课。

就比如说它和德国马牌SC系列、MC系列等运动型轮胎一样,胎面都采用了非对称的肋条设计,此设计使肋条结构更稳定,能够在汽车转向时提供更稳定的侧向支撑;

胎面的沟槽口也采用了特殊的斜面倒角设计,平缓的结构能够避免刹车时轮胎的卷边效应,能够缩短新能源车的刹车距离。

而且德国马牌轮胎和其他品牌比较大的区别,其实在湿地性能。毕竟在它的老家德国,平均每年有146个雨天,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

因此eContact轮胎特意在胎肩部分采用了刀刃式导流槽,目的就是高效地切开水膜,从而快速排出轮胎内的积水,防止打滑。

新能源车到底为什么会需要专用轮胎?相信看完这些之后,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03. 写在最后

去年,社长曾经参加过德国马牌组织的“信马游疆”活动,我参加的那场是开着极星畅游阳朔。

而在现场,社长最大的感受其实是德国马牌对活动嘉宾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由于入住酒店是糖厂改造的,文艺气息很浓,但有的地方却没有明亮的路灯,德国马牌甚至会照顾到你脚下走的每一步,真心地在保障着参加活动的各位能玩得尽兴。

在活动中能如此重视用户体验的德国马牌,着实是给社长留下了新的印象,或许这也就是这种百年企业的底气所在吧。

而回顾百年以来的整个汽车史,不难发现轮胎企业和造车企业,其实是在交替引领时代发展的。

无论是轮胎发明带给人们跋山涉水的能力,还是伴随汽车发明而来的长途旅行,又或者是后来两者的携手钻研、共同进步……

轮胎企业和造车企业作为交通出行的载体,一直都承载着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美好想象。

早在多年之前,德国马牌就树立了“零愿景”,也就是希望从提供最短刹车距离开始,逐步向零死亡、零伤害迈进,最终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未来的交通工具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是在地上跑还是在天上飞,还是会像任意门一样“时空穿梭”,目前还没有人能预测到。

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轮胎企业依然会和造车企业继续协作,分别在幕后和台前,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