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吕华 吴思
1月11日,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敲钟上市,成为青岛市2021年度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制造业企业,也是山东省的开年首股。自此,青岛市上市企业达45家,工业制造业的上市版图再度扩大。
青岛是座有着百年工业基因的工业城市,无论是船舶、机车、橡胶等重化工业,还是纺织、食品、家电等轻纺工业,青岛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工业文明一直镌刻在青岛的城市基因之中。
山东开年首股,为何会选择青岛的制造业企业?这背后是青岛深厚的工业基础,也是青岛市政府对于制造业的不懈支持。
征和工业上市的钟声敲响,又一所制造业的公司脱颖而出。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制造业的宏伟画卷正在青岛徐徐展开。
目前青岛45家上市企业中,制造业相关企业多达30家,占比超过60%。
制造业按照生产内容分为三类,轻纺工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在青岛的上市企业中,青岛啤酒、新华锦、中鲁远洋、英派斯、日辰食品、酷特智能为轻纺工业企业;青岛双星、金王、东方铁塔、国恩科技、华仁药业、赛轮轮胎、天能重工、康普顿、海利尔药业、威奥轨道主要专注于资源加工工业;软控、汉缆、海联金汇、特锐德、中资中程、海信视像、澳柯玛、克劳斯玛菲、海尔智家、汇金通、海容商用冷链、国林环保、森麒麟轮胎、征和工业则均专注于机械电子制造业,占比达到30%。
除却已上市的45家公司,青岛还有7家正在走上市流程,其中4家都是制造业相关。青岛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前。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服务业逐步深入,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但是工业制造业仍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从低端制造向高端人工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纵观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制造业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保持经济竞争力的主要砝码。
2020年12月30日,工信部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公布,2016-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由20.95万亿元增至26.92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达到28.1%。
过去一年,青岛制造业企业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学深圳、赶深圳”和15个攻势,探索“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各项总体指标改善明显。
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0青岛“制造业企业100强”中,69家企业连续两年入围制造业企业100强榜单,榜单更新率为31%。从新晋企业业态分类来看,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电子科技产业占比超过50%,产业结构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成绩优异,战略新兴产业已开始逐步成为青岛市稳增长、调结构的“稳定器”。
2020青岛制造业企业100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研发费用、员工总数分别较2019青岛制造业企业100强增长6.18%、2.59%、6.7%、8.15%、9.1%和7.81%,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背景下,青岛制造业企业仍然能够保持活力,实现逆势增长。
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再到当下的“工业互联网之都”“新金花”,有特色产业、有制造基础,有整合能力,有发展空间的青岛工业完全可以挺直腰杆,勠力前行。
制造业向来就是青岛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从1891年建置以来,一百四十年的峥嵘岁月里,青岛成长的历史,也是伴随着制造业发展的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的轻纺工业开始起步,彼时的青岛,轻纺工业开始逐步建立起印染、纱纺、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体系。据有关数据记载,到1936年末,青岛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天津第三)。解放前夕,上海、青岛、天津三市棉纺织设备占全国70%左右,到1952年末,青岛生产能力稳居全国第三。
随后的几十年间,青岛与上海、天津共享“上青天”的美誉,也因为轻纺制造业的发达,青岛的经济水平一直排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时代赋予了青岛新的发展方向。伴随着对外开放、品牌战略、企业改革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做出调整,青岛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轻纺工业,“五朵金花”等影响海内外的制造品牌迅速崛起,青岛的工业实力进一步加强。
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敲钟上市,成为青岛市第一家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同年11月19日,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双星(1996年4月上市)、海信(1997年4月上市)、澳柯玛(2000年12月上市)紧随其后,“五朵金花”横空出世,开启了青岛制造业的荣耀时代。“五朵金花”连同相关制造企业建立起来的企业群体不断生长强大,共同筑牢了青岛经济发展的根基。
据有关数据显示,1992年,青岛的工业总产值仅仅只有482.7亿元,截至2018年,这一组数据暴涨至80949亿元,短短26年,青岛的工业总产值先后突破百亿、千亿、万亿大关,增长168倍。
2019年以来,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顺应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的新趋势,青岛市政府努力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开启了新时期青岛制造业品牌建设的新征程。
2020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
在2020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制造业企业,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服务业企业,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农业企业在列。
据企查查显示,截止到目前,青岛市注册的在业存续的制造业企业共计179227家,2021年截止到目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青岛新注册制造业企业已达345家。
在青岛所有的上市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之所以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除了雄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以外,还离不开青岛市政府对于工业制造业的不懈支持。
2014年全国首条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可塑化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在森麒麟青岛工厂顺利投产,作为开创国内首个轮胎工业物联网智慧工厂的轮胎企业,森麒麟以智能化示范工厂推动了国内轮胎行业的智能制造进程与发展,同时也为国内轮胎行业树立了工业物联网时代的新标杆。
在2017年1月1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对加快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确指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
2020年年初,青岛提出“发力工业互联网建设,着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远大目标,率全国、乃至全球之先。一年的时间,青岛已经聚集了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
目前,青岛已经聚集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中心、中国信通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等一批“国家队”,还有海尔、赛昇智能研究院,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等一批企业研发机构。聚量科技、春广里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改造,探索数据资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应用推广。
2020年9月,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梳理了纺织、纺织服装服饰、食品制造、酒饮料精制茶制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等7个传统产业,明确指出到2022年,7个传统产业基本实现“三个转变,五个提升”,包括生产制造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产品供给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变,产业生态向特色化时尚化转变,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生产效率、集约水平取得较大提升。
除了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以外,青岛市政府也在以实际行动助力制造业的发展。
2020年11月13日,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联手深圳知行信创新团队推出了一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升训练营》,针对传统制造业产品创新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为160余位岛城企业家做出了解答。对此,青岛泰凯英轮胎有限公司高管陈宪斌有感而发:“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支持,也认识到了企业自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