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受伤,轮胎侧壁掉了一小块,用换么?
轮毂受损、轮胎侧壁破损建议更换而不是修补,浅剐蹭例外。
汽车轮毂、轮胎两者相辅相成,损坏其中一个都不能正常使用,且金属的轮毂其作用不仅是承载和稳定运行姿态,对于保持轮胎气密性也有重要作用。
普通乘用车的轮胎均为真空胎,轮胎充气之后会有非常高的内部压力,在这一压力的作用下轮胎外缘会和金属轮毂压在一起并且紧密贴合;作为没有内胎的轮胎只有轮胎和轮毂的接触位置都没有损伤才能有效保证气密性。
如果轮毂边缘破损会导致破损区域橡胶不能有效保证形态的稳定,久而久之橡胶在高压下变形会出现慢漏气,高速行驶中由于浪涌效应这一区域的橡胶频繁的与异形轮毂摩擦还有可能导致高温破坏轮胎边缘的稳定性出现爆胎。这些会是非常大的潜在安全驾驶隐患,如图所示轮毂已经以比较尖锐的角度内陷,这一区域完全谈不到稳定了。
说明:铝合金材质的轮毂轻微变形勉强可以修复,细小的磕碰也可以通过原子灰或者铝焊解决,但前提是不能有较大程度的破损。如图所示的破损已经比较严重,即使用铝焊处理后其稳定性也会大打折扣,因为焊缝在高负荷的承载和运转中会产生金属疲劳导致断裂,修复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所以铝合金轮毂严重破损一般建议更换。
轮胎侧壁参考照片所示也建议更换,该区域已经不是轻微的表面损伤而是裂口。
轮胎的结构可以参考以下结构图,轮胎最坚实的区域是胎冠位置,厚实的橡胶、钢丝层、带束层、帘线层对冠层的保护和稳固相当全面;但轮胎侧壁的作用是滤除地面反馈的细微震动,为有效滤震所以侧壁一般都很薄。
一层薄橡胶层加上帘线层稳固其强度很低,而轮胎的内部压力又有很大,在高压下这一区域的橡胶层结构被破坏后则不能有效“拉紧”和“稳定”侧壁,帘线层也起不到绝对作用;行驶中破损位置被反复碾压会加速撕裂破口,之后则是被高压吹出一个包,也就是所谓的鼓包。轮胎鼓包等于橡胶层被吹到很薄所以则有随时爆胎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如果在城市低速路段还不会造成大问题,如果是在高速公路驾驶的过程中完成了这一过程,爆胎的后果可能会是致命的。
所以汽车轮毂轮胎严重破损有必要及时更换,轮胎不稳定车辆的其他安全配置都起不到爆胎后的绝对安全保护;轮毂只有轻微的表面划痕也剐蹭可以修复喷漆,这属于汽车“美容”的范畴,但破损已经不是“美容”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不建议在汽车安全方面疏忽大意,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真空轮胎从外面起包是什么原因?
轮胎侧面很薄,侧面鼓包说明里面的帘子线断了。这样的轮胎肯定要换掉了。建议:如果加装内胎,则要加装一样的,左右都要加装。因一侧轮胎加装了内胎,而另一侧没有装内胎,轮胎的磨损、车辆跑偏、乘坐的舒适性等都成了问题。
如果你车的备胎还可以用,不如把这个轮胎暂时作备胎用,等以后该换轮胎时(八万公里)换四条轮胎,再用换下来的一条好点的旧胎作备胎。
这样的毛病不能保修,但是毛病还不是很严重,还可以暂时继续用,如果包继续大,就要小心了,就该换了!不然的话小心点开还是可以的!
气不要太足,过坎要慢速!
电动自行车真空胎鼓胞怎么修?
电动自行车真空胎鼓胞继续用的话那很危险的,现在修车铺热胶补胎这修理都不做了,所以修也没地方修,只能快去换一条新的轮胎,因为真空胎起鼓就是轮胎起鼓的地方已经磨得很簿了,这地方很容易爆裂,再骑下去是很危险的,赶快去调换新的轮胎。
换了新轮胎后轮毂轮胎发烫正常吗?
看具体情况。如果微热,是正常的,温度烫手的话,请检查轴承是否正常,刹车分泵是否能正常回位。
汽车前轮胎发热原因: 轮毂轴承是汽车重要的行走机件。轮毂轴承担负着降低底盘运转时的摩擦阻力,维持汽车正常行驶的重任。
如果轮毂轴承出了故障,可能会引起噪音、轴承发热等的现象,特别是前轮更为明显,容易导致方向失控等危险现象。因此,轮毂轴承必须按期进行维护。
汽车轮毂很烫原因:
跑长途比较常见。原因是踩刹车摩擦产生的热量。所以跑长途时,进入服务区要检查车轮钢圈是否发烫(发热属于正常的)。
如果温度超出正常范围过热、发烫,有可能是:刹车片与轮毂间隙过小或咬死;车轮轴承缺油损坏;频繁踩刹车;轮胎气压过低。
不是跑长途的情况下,可能是:刹车片与轮毂间隙过小或咬死,车轮轴承缺油损坏的情况交多。至于踩刹车踩不动的问题,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刹车真空助力泵出现故障。
汽车轮毂很烫是常见的现象,通常跑长途比较常见。汽车轮毂很烫是由于时间行驶,胎内空气受挤压产生热量所造成,算不得什么毛病,对轮毂没什么影响。
但如果温度太高,容易爆胎,如果跑长途天气又较热,中途应停车让轮胎冷却,或用水助其冷却。
大型汽车真空胎补胎后为什么贴片会起泡?
原因是:轮胎扎钉后气密层没有被及时修补或修补不良,使气密层没有被完全修复,致使空气从轮胎内部通过气密层破的地方漏气。
轮胎的作用是:
1、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
2、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3、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
4、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