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部件进出口看中国汽车产业链
目前我国 汽车 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收入规模比例约1:1,与 汽车 强国1:1.7的比例仍存差距,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短板和断点。全球 汽车 业竞争的实质是配套体系之争,也就是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优化产业上下游布局,加速供应链的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是实现 汽车 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要求。
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出口降幅高于整车
自2015年以来,我国 汽车 零部件(含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下同)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20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他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与整车年度出口走势相似。2020年,我国 汽车 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零部件占比78.0%。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高于整车。
与2019年相比,2020年零部件出口月度差异明显。受疫情影响,2月出口跌至谷底,但3月即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之后4个月持续走低,至8月企稳回升,9~12月出口额持续在高位运行。与整车出口走势相比,零部件比整车提前1个月回升至上年同期水平,可见零部件对市场的敏感度更强。
2. 汽车 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和零附件为主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出口230.2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41.6%;零附件出口196.5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比35.5%; 汽车 玻璃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下降5.2%; 汽车 轮胎出口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汽车 玻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 汽车 制造国, 汽车 轮胎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墨西哥、沙特、英国等。
具体看,关键件出口的主要类别是车架和制动系统,出口额分别为50.41亿和49.43亿美元,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零附件方面,2020年车身覆盖件、车轮为主要出口大类,出口额分别为64.35亿和48.65亿美元,其中车轮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泰国。
3. 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亚洲(本文指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下同)、北美洲和欧洲是我国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场。2020年,我国关键件出口第一大市场是亚洲,出口额74.94亿美元,占比32.6%;其次是北美洲,出口额60.76亿美元,占比26.4%;对欧洲出口59.02亿美元,占比25.6%。在零附件方面,对亚洲的出口额占比达42.9%;对北美洲出口50.65亿美元,占比25.8%;对欧洲出口33.71亿美元,占比17.2%。
虽然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2020年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关键件还是零附件,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这两项对美出口占比都在24%左右,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关键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零附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和电气照明装置等。关键件和零附件出口较多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墨西哥。
4.RCEP协定区域 汽车 产业链出口关联度
2020年,在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内,日本、韩国、泰国是我国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对日本出口产品主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点火布线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对韩国出口产品主要为点火布线组、车身、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等;对泰国主要出口车身、铝合金车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近年来零部件进口有波动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进口额微增
2015~2018年,我国 汽车 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
从月度走势看,2020年零部件进口呈前低后高态势。年度最低点在4~5月,主要是海外疫情蔓延导致供给不足。自6月企稳后,国内整车企业为保供应链稳定,有意增加备件库存,下半年零部件进口始终处于高位运行。
2.关键件占进口比重近70%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进口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比67.4%;零附件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29.3%; 汽车 玻璃进口4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汽车 轮胎进口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0%。
从关键件看,变速器进口额占半壁江山。2020年,我国进口变速器104.39亿美元,同比微降0.6%,占比达48%,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之后是车架、汽油/天然气发动机,车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汽油/天然气发动机主要进口自日本、瑞典、美国和德国。
在零附件进口方面,车身覆盖件占比高达55%,进口额为5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主要进口国为德国、葡萄牙、美国和日本。车用照明装置进口额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20%,主要来自墨西哥、捷克、德国和斯洛伐克等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智能座舱技术与配套的加快推进,相关零附件的进口呈逐年收窄态势。
3.欧洲是零部件主要进口市场
2020年,欧洲、亚洲为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其中从欧洲的进口额为97.67亿美元,同比微增0.1%,占比45.1%;自亚洲进口9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比42.2%。同样,零附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也是欧洲,进口额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63.6%;之后是亚洲,进口额1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占比19.7%。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自美国进口增长明显,同比增幅为48.5%,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离合器和转向系统。零附件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德国、墨西哥和日本。其中自德国进口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比25.5%。
4.在RCEP协定区域内,我国对日本产品依存度高
2020年,日本、韩国、泰国居我国自RCEP协定区域进口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来源国前三位,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及其零件、1~3L排量车用发动机和车身,对日本产品依存度较高。在RCEP协定区域内,从进口额看,79%的变速器和小轿车自动变速器进口自日本,99%的车用发动机来自日本,85%的车身来自日本。
零部件发展与整车市场息息相关
1. 零部件企业应走在整车前
从政策体系看,国内 汽车 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整车来制定,零部件企业只充当“配角”;从出口看,自主品牌 汽车 轮毂、玻璃和橡胶轮胎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作为基础性产业, 汽车 零部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没有产业内生驱动和协同发展,难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主机厂存在单纯追求市场红利的片面认识,与上游供应商只维持简单的供求买卖关系,没有发挥对前端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零部件产业布局看,以各大主机厂为核心辐射周边,全球已形成三个主要的产业链集群:以美国为核心,由美墨加协定维系的北美产业链集群;以德、法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欧洲产业链集群;以中、日、韩为多核心的亚洲产业链集群。自主品牌车企要在国际市场赢得差异化优势,需善于利用产业链集群效应,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加大前端设计研发与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共同出海,甚至走在整车之前。
2. 自主头部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期
疫情对全球 汽车 零部件供应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将利好拥有全球产能布局的国内头部企业。从短期看,疫情反复拖累海外供应商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部分无法及时供应的订单可能被迫切换供应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从长期看,为减少海外断供风险,更多主机厂将自主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国产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汽车 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的双重属性,在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结构性机遇可期。
3. “新四化”将重塑 汽车 产业链格局
目前,政策导向、经济基础、 社会 动因、 科技 驱动等四个宏观因素加快孕育并推动了 汽车 产业链的“新四化”——动力多元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主机厂根据不同的移动出行需求,定制化生产适配车型;平台化生产将快速迭代车辆外观、内饰;柔性化生产则有助于生产线效率的最大化。电动化技术的日臻成熟、5G产业融合、高度智能共享驾驶场景的逐步实现,将深度重塑未来 汽车 产业链的格局。电动化崛起带动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绝对核心;智能化的主要载体—— 汽车 芯片、ADAS、AI配套将成为新的角力点;作为网联化的重要组成,C-V2X、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技术、政策协同四大驱动因素缺一不可。
后市场潜力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契机
据OICA(世界 汽车 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 汽车 保有量为14.91亿辆。不断增长的保有量为 汽车 后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劲的业务渠道,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售后服务和维修需求,我国零部件企业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9年底,美国 汽车 保有量约2.8亿辆;2019年美国 汽车 总行驶里程为3.27万亿英里(约5.26万亿公里),平均车龄为11.8年。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带动了售后零部件及维修保养支出的增长。根据美国 汽车 后市场供应商协会(AASA)测算,2019年美国 汽车 后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美元。市场需求增加,受益最多的是专注于 汽车 后市场服务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经销商、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二手车经销商等,对我国 汽车 零部件出口是利好。
同样,欧洲后市场也有很大潜力。根据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欧洲平均车龄为10.5年。目前德国整车厂体系的市场份额与独立第三方渠道基本持平。在轮胎、保养、美容、易损易耗件的维修替换服务市场上,独立渠道体系至少占50%的份额;而在机电维修、钣喷两项业务上,整车厂体系占据过半市场。目前德国进口 汽车 零部件主要来源于捷克、波兰等中东欧OEM供应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轮胎、制动摩擦片等为主。未来,我国零部件企业可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拓展。
汽车 行业正经历百年发展的最大窗口期,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 汽车 零部件行业随之而动,处在融合、重组、竞争的动态过程,需把握机遇、做强自身、补足短板。坚持自主发展,走国际化之路,是我国 汽车 产业链提档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汽车 分会)
佳通轮胎是哪个国家的
佳通轮胎是中国的国际轮胎企业。
佳通,国际轮胎制造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五个战略性城市拥有七家工厂。佳通轮胎采用多品牌策略,以完整、优质的产品系列满足市场需求,以北美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佳通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在销售额上居全球第十四。佳通轮胎致胜的关键是在经营上遵循公平的原则并在人才、产品研发、设备技术上的投入。佳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公民责任,将继续支持并推动社会公益和环保项目。
佳通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生产销售各类汽车轮胎。
佳通轮胎,始创于新加坡,1993年进入中国,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印尼、巴西均设有销售子公司或办事处。是全球领先的轮胎制造商之一。 佳通提供种类齐全的高品质轮胎,满足轿车、SUV、越野车、赛车、轻卡、轻客、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各种车型需求,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屡获国内外汽车厂商认可。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始创于新加坡,1993年正式进入中国。
在中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采用统一的原材料、统一的生产流程和统一的质量监控,获得各大权威认证,打造卓越的产品品质。
世界上哪些国家和地区橡胶生产厂家较多,求细致一点的
一、亚洲地区
1.轮胎
自21 世纪以来,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世界所瞩目。经济快速增长刺激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汽车销售量大增,并促进该地区的轮胎等橡胶制品对西方国家大量出口,使得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的亚洲地区成为世界轮胎业的制造中心。
据2009 年度全球轮胎75 强统计数据,按销售收入排序, 75 强企业中亚洲有54 家。其中中国24 家、印度9 家、日本4 家、韩国3 家、伊朗、土耳其、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各2 家;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以色列、越南和巴基斯坦各1 家。2008年,上述54 家主要轮胎企业完成轮胎销售收入681.88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轮胎总销售收入的48.7 %。
2.非轮胎橡胶制品
据2009 年度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统计数据,按销售收入排序,50 强企业中亚洲有17 家,占34%。其中日本企业16家,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168. 527 亿美元。在亚洲,日本是该地区名副其实的橡胶大国、轮胎强国。无论是在轮胎领域,还是非轮胎橡胶制品领域,普利司通公司均在世界前四名之列。在日本本土,普利司通公司的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厂在下关,航空轮胎厂分别在东京和久留米。
多年来,日本住友橡胶工业公司、横滨橡胶公司和东洋橡胶工业公司一直保持全球轮胎75 强第二梯队(前12 名) 及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 强前30 名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强者恒强的特点。2008 年,上述4 家日本企业共完成轮胎销售收入346.655亿美元,约占当年亚洲轮胎总销售收入的50.9%。
二、美洲地区
1.轮胎
根据2009 年度全球轮胎75 强统计数据,按销售收入排序, 75 强企业中美洲有8家, 占10.7 %。其中美国有6家,阿根廷和厄瓜多尔各1 家。2007 年,上述8家主要轮胎企业完成轮胎销售收入234.599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轮胎总销售收入的16.8%。
2.非轮胎橡胶制品
据2009 年度非轮胎橡胶制品50 强统计数据,按销售收入排序,50 强企业中美洲有13 家,占26 %。这13 家全部是美国企业,2007 年完成销售收入约144 亿美元,占50 强总销售收入的25. 8%。
三、欧洲地区
1.轮胎
欧洲是子午线轮胎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绿色化工”立法最早的地区。主要轮胎生产国有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欧洲同时还是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产业最密集的地区。
2.非轮胎橡胶制品
据2009 年度非轮胎橡胶制品50 强统计数据,按销售收入排序,50 强企业中欧洲有19 家,占38 %,居全球之首。其中德国7 家、英国3 家;瑞典、法国和荷兰各2 家;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各1 家。四、大洋洲和非洲地区
1.轮胎
大洋洲和非洲地区是橡胶工业发展的薄弱地区,目前共有20 多家轮胎厂,生产能力居世界末位,全球轮胎75 强中没有该地区的企业。
2.非轮胎橡胶制品
澳大利亚安塞尔(Ansell)有限公司是该地区最主要的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05 年,创立者Eric Ansell 最初在澳大利亚开始生产天然橡胶手套;1969 年,安塞尔公司被澳大利亚邓禄普公司收购,遂改名为Pacific Dunlop公司;2003 年,又改名为Ansell 公司。目前该公司有1. 2 万多名员工,遍及全球50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专业科研人员超过700人。2007 财政年度销售收入达到9. 75 亿美元。2009年度排在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 强第15位,每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是全球领先的防护产品制造商,其合成橡胶手套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约占25%。
五、全球橡胶市场
1.天然橡胶
(1)产量
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公布的《世界橡胶统计数据报告》,拉丁美洲2007~2009年天然橡胶产量分别为22.8万吨、24.7万吨和22.8万吨;非洲同期天然橡胶产量分别为44.4万吨、44.2万吨和44.6万吨;亚洲同期天然橡胶产量分别为935.9万吨、937.1万吨和902.1万吨。这三大地区2007~2009年的天然橡胶产量总计为980.1万吨、1003.6万吨和961.7万吨。
(2)消耗量
2007~2009年,北美天然橡胶消耗量分别为115.7万吨,117.9万吨和79.0万吨;拉丁美洲分别为56.8万吨、57.4万吨和44.8万吨;欧盟分别为139.3万吨、125.6万吨和82.4万吨;其他欧洲国家分别为28.2万吨、22.8万吨和16.7万吨;非洲分别为11.4万吨、12.8万吨和9.2万吨;亚洲/大洋洲分别为665.5万吨、683.2万吨和713.1万吨。这六大地区2007~2009年的天然橡胶消耗量总计为1014.4万吨、1017.3万吨和93.9万吨。
2.合成橡胶
(1)产量
北美2007~2009年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279万吨、241万吨和203.6万吨;拉丁美洲同期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68.4万吨、63.9万吨和60.1万吨;欧盟同期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266.3万吨、248.1吨和212.3万吨;其他欧洲同期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126.3万吨、120.8万吨和98.9万吨;非洲同期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7.1万吨、7.5万吨和6万吨;亚洲/大洋洲同期合成橡胶产量分别为591.6万吨、592.7万吨和627.4万吨。这六大地区2007~2009年的合成橡胶产量总计为1338.8万吨、1274.3万吨和1208.7万吨。
(2)消耗量
北美2007~2009年合成橡胶消耗量分别为212.9吨、189.7万吨和160.6万吨;拉丁美洲同期合成橡胶消耗量分别为86.7万吨、84.3万吨和76.7万吨;欧盟同期合成橡胶消耗量分别为248.9万吨、244.5万吨和186.2万吨;其他欧洲同期合成橡胶消耗量分别为101.2万吨、89.3万吨和67.5万吨;非洲同期合成然橡胶消耗量分别为10.7万吨、11.4万吨和9.6万吨;亚洲/大洋洲同期合成然橡胶消耗量分别为650.2万吨、625.6万吨和668.8万吨。这六大地区2007~2009年的合成橡胶消耗量合计为1326.4万吨、1260.3万吨和1175.4万吨。
广饶县轮胎出口到哪些国家
全球各个国家都有,非洲东南亚欧洲,其中欧洲非洲为主。轮之胎外贸
57国限制入境,100+大品牌轮胎工厂关停,全球轮胎危机来临!
出品 |?车与轮
高级编辑 |?高晓玉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各个国家都紧急采取措施防止新冠疫情的蔓延。截止北京时间3月24日上午11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381293例,美国确诊病例达46332例。
为有效防止新冠疫情的蔓延,各个国家分别采取了口岸关闭、禁止境外输入、停止或减少签证服务等措施,全球各地经济大环境都出现了明显变动。
中国轮胎作为世界产能大国,同样也是世界出口大国,许多民营轮胎出口占比高达90%,大部分维持在60%以上。此次新冠疫情飞的大范围爆发,对于国内轮胎企业的出口而言,带来了非常严重影响。
多国采取措施,暂停或关闭海陆边境口岸、货运航班
随着疫情的蔓延,多个国家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如关闭边境检查站、关口;暂停所有航班;暂停入境签证等措施。以下是小邦总结的各个国家应对新冠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内容如下:
为应对新冠疫情,目前已有57个国家采取措施,来缓解疫情的大肆蔓延。其中与轮胎进出口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国家,也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泰国关闭124个关口,所有国际航班暂时停飞;越南货物进出口仍要将防疫置于优先考虑;美国暂停签证服务等
美洲、欧洲、中东、非洲等多各地区轮胎工厂关闭
随着疫情的肆虐,现在全球疫情蔓延形势严重。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自然轮胎行业也不例外。
各轮胎企业为应对疫情发展均采取不同措施,目前,已经有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德国马牌等大型轮胎企业采取暂时关停轮胎工厂的做法。
疫情对于轮胎市场行情有何影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呈现全球“大流行”特征。各行各业都无法避免,那么此次新冠疫情的蔓延,对于轮胎行业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1、轮胎原材料供应受限,当地轮胎开工受影响
泰国是中国橡胶原材料进口国,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泰国关闭多个关口,直接影响了轮胎原材料橡胶的供应,导致天然橡胶供应受限。同时,国内多家轮胎企业纷纷在泰国和越南建厂,这两个国家纷纷采取限制入境政策,直接影响了当地轮胎工厂的生产状况。
2、欧美国家限制入境,对轮胎消费市场影响较大
随着疫情的蔓延,欧洲和美国等地疫情最为严重,这些国家又都采取紧急措施,采取封城等措施,禁止国外人员入境。人员流动减少,客货运输量下降,直接导致国外轮胎主要消费市场遭受打击,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出口销量带来严重影响。
3、出口转内销,国内市场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场地
由于受疫情影响,各国对进出口货物采取限制,致使不少原来侧重出口外国的轮胎企业在出口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产销量严重下滑。为此也将促使不少轮胎企业由出口转内销,因此,国内市场成为众多轮胎企业争夺的重要场地。
4、国产轮胎企业将迎来大发展,新基建迅速开展
疫情下,国家投资34万亿,大力发展新基建,为轮胎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2020年开年以来,中国轮胎行业产能建设尤为突出,如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三期全钢胎车间三大土建工程奠基、赛轮东营工厂高性能半钢子午胎扩建项目启动、赛轮沈阳年产300万套高性能智能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开工、玲珑轮胎增发20亿扩大荆门产能、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春秋厂区改扩建及仓储配套项目开工等。
小邦说:
2020年对于轮胎行业而言将是改变历史的关键性一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不少轮胎巨头受到影响,财报数据不理想,纷纷采取暂停工厂或者裁员等措施,以减少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然而与国外轮胎不同的是,国内轮胎却迎来的新的市场机遇。受国内政府34万亿新基建红利的影响,中国轮胎企业也在飞速发展,抓紧扩展产能,以应对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报复性消费需求。对于中国轮胎企业而言,抢占市场,改变世界轮胎行业格局的关键时期到来了。抓住机遇,你就是未来的强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